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圣祖在线阅读 - 正文_第三六三章 王道之师

正文_第三六三章 王道之师

    不论如何吐槽,监生们苦逼的学习开始了。为了官位,他们也是豁出去了。不过,日常学习清苦,而又身处在京师整个天下之中的政治中枢之地,这些学生自然也喜欢谈论政治。

    他们对朝廷的消息得到的少,因而很自然的,谈论的对象,便是帝国日报上面的消息了。

    这不,中午三个年轻的学子在国子监内部的食堂吃饭。这是国子监的规定,学习时间中,只能在里面吃饭,严禁出外。

    刚一坐下,其中一个衣着甚好的便开始抱怨,“又是这样的饭餐,rou都没有几根,怎么吃啊。”

    另一个稍微寒酸的看了眼饭菜,笑道,“范兄,这菜不错了,你看着,都是新鲜的蔬菜呢。还有这鱼,不也是rou么。”

    “问题是,这鱼鳞都没有刮干净,让人如何下咽。”那范兄抱怨一句后,也乖乖的放下饭盆,和其他两人坐下,慢慢的吃着。

    忽然,旁边一桌子传来的一阵朗读的声音,三人转过去一看,却是发现有人在读报纸。

    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活动了,不光是老百姓爱听,一些文人和商人也爱听,而且还爱在大庭广众之下争论。

    有时候一个辩论都能吸引上百人的围观,或许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这不,这种读报、然后有人争辩的日常节目在国子监内部也开始上演了。

    读报的学子念得这篇文章叫做铁血腥下的正义,投稿人取的是笔名,叫做王道之师。学子扫了一眼,本来随意的态度顿时不翼而飞,振奋起来。

    “都别吵了,是王道之师的文章。”拿着报纸的学子大声喊道,这个名字一处,众多学子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包括范兄那一桌,那感兴趣的看了起来,显然王道之师这个名字在帝国日报上很有名。如今随着帝国日报的发型,这样的人很多,美其名曰笔名,既想在天下注目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又不想泄露自己的身份,便会这样做。

    还别说,这样真的起来几个有名的笔名,就比如叫做王道之师的家伙,每每都会抛出些让人有正义的言论来,引起一片惊涛骇浪。

    当然,要说到最有名的作者,还是要属朱由校这个名字,之前一片人人如龙,可是看的很多年轻学子人泪盈眶,当众就哭了。

    “《血腥下的正义》,作者,王道之师。”学者大声念出了文章的名字,然后念出了那笔名,学生们纷纷安静下来,嘴里嚼着糟糕的饭菜,就着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津津有味的下咽。

    “崔鸣吉,天启二年被皇帝陛下任命为朝鲜总督,上任之后,便以血腥雷霆的手段,扫除朝鲜行省内部一切反抗势力,铡刀之下,人头滚滚,十数万人被杀或者被逮捕入狱。而后,朝鲜土改工作进展迅速,一日千里,三月之后,全朝鲜土改完成。”

    一开头,便是无人儒士批驳的白话文,只是,念报的这位学子念诵的很有感染力,将那种血腥和杀戮的味道表现的淋漓尽致,让那位范兄感觉自己绝觉的鱼rou当中都有种腥味了。

    “崔鸣吉铁血和强硬的手腕,经过日报的报道后,为大明天下所知,随后便是一片哗然,声讨者有之,谩骂者有之,诅咒者有之,甚至以此蔓延,牵扯到当世人人称颂的圣君之上。更有大儒刘宗周写文批驳,声讨当今陛下,言其不配位当世圣皇。”

    听到这,学子们纷纷脸严肃下来,前天的报纸他们自然也看了,刘宗周的那篇文章他们也看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说的有理,身为皇帝,怎么能够满手血腥呢,又不是蛮子的皇帝,要杀这么多人。

    对于百姓,应当秉持教化为主。

    这个言论,很多学子都是赞同的,孔圣人当初不就是这么干的么,教化天下,遂有了三千门徒。

    “然则,刘宗周等人,只看到了表面之正义,却无法看到内里之真正正义。世间之物,皆从土地而出,粮食,棉麻,布匹,rou类,香料,等等一切人之所需,最初都出土地所出,而经过人的劳动,变为我们所用之物。”

    “故此,土地乃一切之根本,乃我华夏一族生存之命脉,故而圣皇天启北逐蒙古,东灭女真,遂而南下,覆灭朝鲜李氏社稷,将其地纳入大明麾下。”

    “蒙古之地,生产牛羊,于我华夏大有补益,西域荒漠,盛产水果,亦是种植棉花之佳土,就连东北深山老林之间,也是黑土满山,乃肥沃之地。可见,无不毛之地,只是有不会发掘之人,故而天下土地没有浪费之处,只有还未控制之处。”

    “天启圣皇所为,当是天下至善之举,怎能如刘宗周所言,乃擅自攻伐灭国无道之举?陛下之子民才是子民,化外之民非乃陛下子民,不可等而同之。”

    “好,说的好。”听到这一段,学子们纷纷叫好起来,王道之师果然笔力老辣,虽然用的是他们不屑的白话文,但寥寥几笔,将皇帝开疆拓土的原因写的一清二楚,这不是陛下好大喜功,而是为麾下百姓子民乃至后代,留下生存的命脉。

    而且,也很快定下了一个标准,儒家的仁不是这么用的,而是对内的,只是施加在自己国内,陛下子民身上的,而不是对外。

    不过,也有脑子转的快的学子,一下就发现了个漏洞,大声嚷嚷起来,“当时朝鲜已经成为大明行省,可崔鸣吉还是大兴杀戮,岂不背道而驰。”

    他的话音刚落,那名念报学子的声音便响起,“宗周或许有言,朝鲜已为行省,何故大兴杀戮,屠戮子民,岂不违背陛下所行之言论。”

    “这……”一下子,嚷嚷的学子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感情人家早就有考虑了,在后面等着呢。

    “哈哈。”旁边,也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声,让这个学子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好在,后面的文章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不然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掩面而逃。

    “然吾亦要批驳,分清华夏和蛮夷,国内和国外,陛下子民和非陛下子民之后,大明内部,华夏一族,陛下子民之中,亦要细分一二。”

    “原道圣训有言,陛下面前,人人平等。吾以为此乃真理,此亦是如今翰林院拆分修改大明律之基本准则。人人平等,故而人人在陛下领导之下,安居乐业,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维护大明之稳定和强盛。”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陛下面前,人人平等也免不了不同人群的划分,对于这种划分,吾称之为阶级。以此来看,大明之人,便可划分为农民阶级,商人阶级,官僚阶级,工人阶级。”

    阶级这个词一出,顿时让在场的学子隐隐间觉得有些不安,他们总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词汇。只是不好在哪里,他们又说不出来,只得耐下心去听。而且,心下他们对于王道之师的阶级划分,也有些不赞同,你这明显是按照士农工商来分的,那么地方的地主士绅划分到哪一个阶级去呢?

    念诵在继续,也学是逐渐触及到了核心之处,就连这个学子的声音也不由自主的带上来一丝沉重。

    食堂内,几乎没有学生在吃饭了,他们都支棱着耳朵,认真倾听着,旁边路过了一个老师,本来他只是笑笑的想要离开,然而听了几句后,也停住了脚步,留下来仔细听着。

    “只是,这种划分,吾窃以为不够妥当,很明显忽略了某些人。”这句话,让地主出身的学子们心中噗通的一跳,他们隐隐有所预感,这个王道之师肯定会将话题引到土地改革上面的。

    “故此,吾定义了一下划分,以生产资料所有者来划分阶级。那么,什么是生产资料呢。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的资源和工具,便是生产资料。”

    “比如我们吃的粮食,生产出来就需要土地种子和耕牛,这些就是生产资料。比如我们穿的衣服,需要布匹,纺织机,厂房,这些便是生产资料。大凡土地房屋机器等等,都是生产资料,而据此划分,便有如下阶级。”

    着一些听得众多学子十分艰涩,并涉及到了很多的概念和定义,念到这,拿着报纸的学子便停了下来,给些时间让其他人消化下。

    “阶级,生产资料。真是的概念。”那位范兄嘀咕念叨着,“若是我按照这一划分,是什么阶级?”

    “那肯定是商人阶级啊,你家雇佣了这么多的织工生产布匹,有厂房,有机器,还有种植棉花的土地,不是商人阶级是什么。”旁边那位衣着寒酸的打趣道,“想我这一的,肯定是农民产阶级了,我父母都是是佃农,我若不是得人赏识,怕是这国子监大门都不知道朝哪里开。”

    他们这一桌的话题迅速蔓延,众多学子纷纷猜测,按照王道之师的划分,自己会是归属到什么阶级。当然,说是按照他们自己,其实还是源于他们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学子们自己可是无所产出的。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