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暗流涌动
万家言自责一番,并不急着为众人答疑,又问道:“神农赭鞭可有什么禁忌,需要用特殊方法运用?” 姜百叶不知其问之何意,茫然摇头道:“农家法宝从来不设禁忌,凡人皆可用得。只是神农氏后人有神农的血脉传承,比之旁人,更加圆润自如,威力更强而已。” 万家言叹了一声,道:“如此便有大麻烦了。”在众人面前,首次露出了担忧之色。 肖逸心中咯噔一下,好似猜到了一些,仍问道:“还请万先生详述。” 万家言道:“修真一途,需要勤参苦练,数十年方有小成。而这世上,偏偏有一些人,喜欢走捷径,希望捷足先登,比别人高出一等。” 肖逸想起道家的截教弟子,不觉点了点头。 只听万家言继续道:“世人聪慧多智,想出的捷径何止万千。但是这些捷径大都因人而异,非天赋异禀之人不可练成。然而,众多捷径,却有一种,适合所有修真之士。” 肖逸心中一凛,暗道:“世上当真有修炼捷径吗?” 这时,却听孙妙春道:“万先生,是说我医家的丹药之术吧?” 万家言点头道:“不错。修真之术万千,唯有医家丹药之术,可令普通凡人,一夜之间成为绝顶高手。” 肖逸惊讶地看向孙妙春,心中惊骇不已。他虽见识了丹药的疗伤奇效,却未想到通过服用丹药来加快修炼速度。 孙妙春道:“万先生所言的确不错,一枚上等丹药足可以节省普通人三五十年的修炼时间。但是炼制这等丹药却有天大的难处。且不说,这类丹药所需药材皆是世所罕见,珍贵无比,就是偶然得了药材,对炼药人的考验亦是极大。若是炼药人功力不够,火候掌握不好,药性就会大幅降低。所以说,医家丹药之术的确可以加快人们的修炼速度不假,但是真正要获得一枚这样的丹药却是难如登天。” 万家言却郑重道:“过去的九州,的确是一药难求,可是有了神农赭鞭之后,只怕再珍贵的丹药也唾手可得了。” 孙妙春惊呼一声,这时才反应过来,不过依旧有些疑惑道:“赭鞭虽然神奇,可是天地间哪有那么多的珍奇药材?” 万家言道:“你们医家专注医道,修为较次,极险之地难以抵达,自然无法获得天地奇珍。可是这对于鬼家而言,却不是难事,简直易如反掌。” 肖逸已明白万家言所担忧之事,联想玄悟真人所讲之事,隐隐感到看似平和的九州之下,暗流涌动,正酝酿着一个极大的阴谋。 那姜百叶却不解道:“神农赭鞭是天地神物,一经面世,必将会遭到诸派之人的争夺。那王蟾子得了赭鞭,只会自己使用,绝不敢公诸于众。他修为已然极高,到了他那等修为,需要顿悟才是,丹药辅助提升极为有限,不知万先生担忧何事?” 万家言摇头笑道:“姜兄把鬼家之人想的太过简单了。鬼家擅长纵横之术,其谋极大。若是赭鞭落到别家手中,也就罢了,可是落到鬼家手中,嘿嘿……”不再往下说,却又对那孙妙春道:“万某若所料不错,医家葛仙师府上只怕要遭劫了。” 孙妙春惊道:“此事和葛仙师府上又有什么关系?”竟不自禁地向肖逸望来。 肖逸感到其神情怪异,却不明所以。他却不知,说起这葛仙师府来,还和道家有些关系。 那葛仙师府是由先人葛洪所建,关键葛洪其人经历颇丰,十分传奇。葛洪出生自儒学之家,却在奇缘巧合下,迷恋上了道法,便少小离家,独自上天脉山求道。待道法小有成就后,竟放弃大有前途的道术一途,执意修习丹药学,开鼎炼丹。 普通人穷尽一生,也只能钻研一门学问。可是那葛洪天资过人,不到十年光景,炼丹秘术突飞猛进,在道家已无出其右者。道家炼丹,只是旁门辅助之学,并非百家之冠。这时,葛洪求知若渴,又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离开道家,只身往医家求教。
这等离经叛道之事,在当时,实为诸家所不齿。道家真人对葛洪更是三令五申,沿途阻挠,希望其回心转意,莫给道家蒙羞。岂知,葛洪心意已决,毫无回转余地。 道家一气之下,只好将葛洪逐出师门。而葛洪生性豁达,亦不在意,干脆归于天师道之列,与道家区别开来。 万年来,不乏一些道家之人,在修道一途上提出自家见解,脱离道家,自创教义。此类事情,算不得稀奇。其实,现如今的崇真教,已与最初的道家有了本质区别。大家心照不宣,只要道家思想得到永续传承,无人深究此事。 其时,医家尚且势弱,并未真正脱离农家。农家收弟子又极为宽泛,曾言道“天下食五谷之人,皆是我农家弟子”,所以葛洪轻而易举便进入医家求道。 自此之后,葛洪之成就可谓一日千里。他将道家炼丹秘术与医家炼药术相结合,曾炼制出史所未见之仙丹,一举成为了当世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世人尊称其为葛仙师。其府邸被称作葛仙师府,成为九州响当当的一座府邸。 只因葛仙师一身历经儒、道、医三家,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皆造诣匪浅,其家归属便成了后世争议之事。 三家不敢说葛仙师就是自家之人,亦不敢说葛仙师就不是自家之人。唯有小说家之人写书立传,认为葛洪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丹药之术上,才将其归为医家。 这时,万家言直言“医家葛仙师府”,孙妙春闻言难免感到一丝不适,亦恐道家弟子心生反感,便不由得看向肖逸。 然而,肖逸并不知这些典故。换言之,肖逸若是了解了葛仙师之事迹,心中亦不会多想,反而会称其一声前辈,向其请教融合诸家理论之法,道一句:“吾道不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