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在线阅读 - 第二章 齐王冏 03

第二章 齐王冏 03

    成都王和卢志回邺城,在路过黄桥时看到无边的骸骨,心生恻隐之心。不管是敌我双方的战死人员都好生埋葬,并从邺城运米十五万斛,赈给战乱中的饥民。

    全国上下对成都王一片赞美之声。单就因母妃病而辞官这一事,大河上下,交口称颂:成都王是今人不可比,古所少见的贤王。

    因为在中国古代,孝是最重要的封建礼仪,而且是儒学的根。在农耕社会里,“家”是最基本的单位,家的稳定就是社会的稳定,进而就是国家的稳定。为了维护家庭的安定,使家更团结,更有凝聚力,所以农耕社会自觉不自觉的,就把孝排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所以《周易》有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安也。

    农耕社会家庭的秩序,对家庭的责任,第一点就是“孝”,孝衍生仁,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游牧社会是以部落为基本单位的。一个家庭远离部族放牧,不要说遇上强盗,即使遇上一小群野狼,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羊被叼走。

    沿海渔民形成原始商业社会。因为地中海就是最‘温柔’的海湾,爱琴海又是地中海中的海湾。优良的海洋环境形成了原始的商业社会。漂泊的追求财富者是以人为‘基本单位’的。

    在古代沿海商业社会,人们忙忙碌碌,游走于各地寻找财富,但大多数人最终是碌碌无为,他们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财富。当他们死后,他们大多剩下一个简陋的小木屋,和一叶小舟。经不起风雨的小木屋根本算不得是财富,而这一叶小舟,只要去山上砍一棵大树,就是一艘小船。所以商业社会里,父亲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而且流动性很大,他对儿子的关怀也不够。所以在基督的教育里,父子观念非常淡薄,像在路德的新教教义里,宣扬放弃父母,放弃儿女,放弃妻子,只相信上帝即可。人可以大胆的去追求,只要最终真诚忏悔了,上帝还会原谅你。——顺便说一下,没多久,他就把放弃妻子这句话删除了,因为他自己想结婚。

    在西方人们吃饭前,先要感谢上帝赐予食物,因为在商业社会中食物和工作的来源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们的农民认为‘没有田,心中就没有底’的原意)。而在我国广大农村,直到现在经常是第一碗饭先给祖宗牌位吃。因为古时大多中国人的食物来源很确定,就是上一代留下的良田里长出来的。

    所以基督教一进入中国,就要求人们不要祭祖,单就这一点,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就行不通。在农耕文化中,不管是父亲还是儿子,或是爷爷,他们共同的生活资料就是那几亩薄田。父亲用他那几亩薄田养育儿女,儿子也靠那几亩薄田为父母尽孝。父子亲族因为共同的生活资料被这几亩薄田捆绑在一起,家庭成为农耕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团结和伦理观念就必须有条不紊。所以,在农耕民族几乎都对孝很重视,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儒学统治当中,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找到一点点‘反孔孟’的言论。但是,“孝”成为封建宗教礼仪,反“孝”的言论几乎很难找到。

    成都王誉满天下,而留在洛阳执政的齐王冏,却被京中很多人骂个不停。成都王走后,齐王冏大权独揽,虽然长沙王乂也在京中任抚军大将军,但和齐王冏不是一个级别,只能对齐王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当政局稳定之后,齐王冏开始大封功臣。

    他封的都是和他一起起义的许昌地界官员,最早响应他的豫州刺史何勖被封为中领军,还封了葛旟为牟平公,路秀为小黄公,卫毅为阴平公,刘真为安乡公,韩泰为封丘公,号称“五公”,各司要职。

    晋朝已进入士族统治的高峰期,士族力量强大。“五公”当政,是对大士族的无视,齐王冏的声名如何会好。

    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一提士族了。西晋开国的时候,有好几个个超一等的世家大族,其代表为分别是贾、杨、卫、和、裴、荀、王等。贾家的代表人物是贾充,由于贾充替司马家杀皇帝,以至于在西晋一朝,贵不可言。其实他出自中级士族,其父贾逵是三国后期著名将领。有一次曹休伐吴失败,贾逵将其救出,在《三国演义》里有此情节。但是曹休却上表朝廷将打败仗的罪过全部推给贾逵,告他出兵来迟。朝廷明知贾逵无罪,但却不敢招惹曹休。最终贾逵被曹氏皇族气死,当时贾充仅十岁出头。贾充虽然在西晋前期名望很大,但是由于其家族后代较少,他自己的儿子全部在很小的时候夭折。他的所谓的孙子贾谧,其实是其女儿的儿子。他的女儿贾南风嫁给了西晋的第二代皇帝惠帝。贾南风靠贾氏亲族暗中cao纵朝中大权,裴頠就是其亲族。刘琨家族也和贾后的母家有一定的亲戚关系,但是赵王伦上台,作为西晋最重家族的贾氏,已经成为昨日黄花。

    经过惠帝上台权力之争和赵王伦之乱,最后还是有儒学底蕴,有人才供给的裴、荀、王三家突出出来。

    闻喜裴氏是西晋一个重要的士家。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裴氏和王氏都是由上一代跟着司马懿或司马昭搞分裂活动而更加显赫。

    而王氏在整个两晋,有两个超一流的大士族家族。一个为琅琊王氏,王戎、王衍均出自琅琊王氏。琅琊王氏以王戎、王衍、王导、王敦为核心,高水平的子弟不断涌现,使其在整个两晋时期,富贵无比。另一个是太原王氏,灭吴大元帅王浑便出自太原王氏。后面提到的幽州刺史王浚,也出自太原王氏。在东晋朝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第一代门阀为琅琊王氏。

    最后一个大家族为荀家。荀家在东汉中期出了一些小的地方官员,但是他们学习文化,注意生产,注意半买半抢,在东汉末期三国初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庄园主。三国初期的北方军阀都以得到荀家的支持而荣幸。大名鼎鼎的曹cao手下第一谋士荀彧、荀攸,袁绍军中也有著名的荀氏子弟。更为让人惊叹的是荀彧的六叔荀爽,被董卓强拉去做官,仅仅九十五天封相,位列三公,创造中国官僚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荀爽号称‘硕儒’,但儒学泰斗郑玄还活着,荀爽也比不上蔡邕。董卓更看中的是荀爽身后的荀氏家族的------粮食,财力,号召力、军火!(铁器)但是,他在西晋还能保证是超一等的大士族,原因还是裴秀帮着司马氏篡位。

    这三大家族都有旗手级名士压阵,子弟做官的很多,故吏和受过其恩惠的官员(大中正品士)遍布朝野。

    当然最大的士族还是司马家。司马懿的爷爷做过一任小官,而他的父亲后面通过努力做的官职比较大,还推荐了曹cao。这只能看成对曹家的依附,因为曹cao的父亲是‘三公’。到了司马懿这一代,他们兄弟八人在大哥司马朗的带领下,读书学习务农。等到曹cao官渡之战打胜以后,他们八个人便纷纷蹦了出来,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老二,司马懿又有九个儿子,所以到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篡权夺位时,在曹魏朝中有高官几十人,其人数和质量远远超过曹魏第一豪族夏侯家(曹魏是压制皇室的)。被司马家推为圣人的老三司马孚,致死都认为自己是曹魏忠臣,不肯参与子侄们的颠覆活动。但其实,他也没有干扰子侄们的颠覆活动。

    在西晋,司马家王、公、侯爷大大小小上百人,形成最大的士族。士族社会下,司马家必须争做第一士族。他抓紧一切时机,使自己做大做胖,最后他的自身重量将压垮他自己。这是小农经济下,所没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