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五章 蜀地文明

第二十五章 蜀地文明

    从《国语》曰:“玄王(中宗太戊)勤商,十有四世,帝甲(祖甲)乱之,七世而陨。”。可知:后世儒家学者将商灭亡的原因怪罪到了祖甲对汤法的破坏。

    廪辛,统治时间:BC1230--1167年。

    廪辛,冯辛,或凭辛,子姓,名先。

    BC1230年,祖甲的儿子廪辛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二十五任君主,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商王廪辛继位初,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祖甲执政后期起事的蚕丛氏部落也加入了羌方的势力联盟,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

    廪辛决定用兵平定西戎。

    商王廪辛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

    由于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庚丁抗击羌方的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打散了蚕丛氏部落,擒杀羌方伯,占领羌方部分土地,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

    但羌方并未被攻灭,成为隐患。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周武王攻纣时,羌方更参加了灭商的联军。

    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冉族、蚕丛氏羌族、柏灌氏羌族、鱼凫氏冉族、开明氏蜀族(蜀族是合化的民族)。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文化的民族(华夏族也是合化的民族)。

    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

    相传,上古时,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冉族人向东南迁居,进入了岷山地区和CD平原。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在大洪水之前曾经一度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这段时期称为蜀山氏冉族文明时期。

    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中写道,“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

    相传,黄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一男婴。男婴长大后是“目纵”(即双瞳),居岷山下的石xue里。他善于养蚕,因“教民蚕桑”有功,而被部族人称作“蚕丛”,其部族称为蚕丛氏,取代土著的冉族成为甘肃南部直至四川盆地的领导部族。这段时期称为蚕丛氏羌族文明时期。

    商朝祖甲和廪辛时期,羌族的蚕丛氏部落在羌方被击败之后,四处逃散。

    由于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蚕丛氏羌人随着一位青年重新进入四川盆地,以躲避战争。他们来到一处有河流流经的柏树林(今彭州)落脚,那里有丰富的铜矿和玉石、陶土可供生活需用。一些人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想着像白鹤那样飞离了战争,于是在青年的倡议下改称部族为“柏灌氏”,那位带领大家安家的青年人被推举为新的部落首领。领地范围涵盖今彭州、什邡、郫县一带。这段时期被称为柏灌氏羌族文明时期。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CD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

    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存,是四川境内目前探明的范围最广、发生时间较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距今约5000年至3700年间,前后延续2000年,前后共出土文物4000余件,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是三座长约数十米至百米、高约5米至8米,连结成一线的土堆,分布在马牧河西岸东、南、西三面的台地上。关于三星堆其名,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玉皇大帝从天上撒落三把泥土,落在了广汉的湔江之畔后形成了三座大土堆,突兀地立于平原之上,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故名三星堆。在牧马河对岸,有一高出周围的弧形台地,富于奇想的人们于是将这片台地起名为月亮湾。三星堆与月亮湾隔河相望,亘古而来,形成了广汉八景之一——三星伴月。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与儿子燕青于1929年春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其中有圭、璧、琮、玉圈、石珠等,一共300多件。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