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虎在线阅读 - 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国

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国

    整个乾清宫中的所有人,在这一瞬间,都安静了下来。

    那一众书生,一齐把震惊的目光,投向他们队伍最前头的黄宗羲。

    这个伏跪于地的单薄书生,看上去是这样弱不禁风,真没想到,他竟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来。

    离开这温暖舒适的江南,率领全家人丁,前往那冬天零下数十度的东西伯利来定居,谈何容易!

    这样的重大举措,哪怕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民,都不容易作出的决定。更何况现在已在浙江嘉兴老家有屋有田,算得上是当地望族的黄家。

    这个黄宗羲,竟要率领全家老小,抛离家业有成的故土,前往一无所知的异邦定居,这,这简直是无法理解的决定。

    他该不会是一时糊涂了吧……

    李啸凝重的目光,也同样紧紧地盯着地上伏跪的黄宗羲,久久无言,心下却有些莫名感慨。

    这个黄宗羲,看起来还真是个在这动荡时代,尚且心怀远大理想的读书人呢。

    李啸一直以为,历史书上那引起所谓的正面人物,可能在真实历史上,也不会真有那么高尚。没想到,此人还真如历史上那般,是个愿为理想而献身的人物,这样的人,在这明末乱世,简直有如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倒让自已,一时间还真不知道,到底要如何评价他才好。

    “太冲,你之所言,可是实话?可不要在这朝廷大殿之上,对本王口出戏言哪。”

    “唐王,学生言出必践,岂会在此说甚诳话。我等身为国家士子,理当为国分忧,岂有可高谈阔论,却置身事外之理。这移民实边之策,学生熟思良久,却为利我中华千秋万代之根本大计。在下身受国恩,又是国家士子,这般大事不率先垂范,岂可袖手旁观乎?夫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也。唐王此举,学生必当身体力行以践之。”黄宗羲一脸平静地说道。

    李啸久久地凝视着他,心下莫名快意,许久才缓缓而道:“很好,太冲先生这番为国效劳的心思,本王十分欣赏,也愿意支持你举家北迁之义举。只不过,你父母年纪已高,安可这般北行万里而去,此番迁居之举,可要慎重行事方好。”

    “无妨,吾有肖弟黄宗炎,可托父母,我之家居产业,亦皆付其托管。余自率妻妾儿女北迁便可。”黄宗羲的语调有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啸点点头,站起身来,从丹阶缓缓而下,来到黄宗羲面前,将他虚扶而起。

    “太冲先生,请起身说话。“

    “谢唐王。”

    黄宗羲起身后,李啸叹道:”太冲先生真乃我大明读书士子之楷模是也。若天下士人皆能如太冲先生这般忧国忧民,身体力行,则大明天下复有何忧。”李啸长叹一声,脸上满是欣赏之色:“太冲先生之见,本王同意了。”

    黄宗羲向李啸长揖而拜:“谢唐王成全,那在下与众人就先行告退了。回去后,再向哭庙的一众士子,传达唐王之本意,决不会再有闹事之举了。”

    “很好,那接下来之事,就拜托太冲先生了。”

    望着一众士子退去的身影,李啸的脸色,是洋溢而出的欢喜笑容。

    没想到,黄宗羲这位闹事的发起者,竟被自已一番言语顺利说服,反过来替自已解了这哭庙一事,此人真真忠直可用。看来,将来他到了东西伯利亚后,要想办法让他为自已所用方好。

    李啸略一思虑,便提笔写信,飞鸽鸽传信给了第五镇镇长武壮,令他到时要好生接待并安顿黄宗羲一家。

    不出李啸所料,黄宗纱返回文庙后,便顺利劝散了众人,这次哭庙事件,得到了完美解决。

    解决完这哭庙一事,李啸立即开始加快实施自已的土地政策,很快到了次年,也就是重兴二年农历二月中旬之际,整个江南地区的土地清算与赎买工作,基本完成。

    结果真如李啸所计划的那般,由于充分照顾到了中小地主及自耕农的利益,且有富余田土赎买政策出台,那大部分大地主豪绅虽心下抱怨,却亦无话可说。、

    故直到整个计划完成,江南都是大体安定,除了极少部分大地主闹事外,基本没有任何波折,土地改革顺利实施。

    而对于这极少部分,不识时务反而闹事作乱反抗官府的大地主大豪绅,李啸亦毫不手软,对他们采取强力手段镇压。

    他下令,将这些大地主大豪绅,皆以抗旨不遵之罪,将他们家人全部逮捕入狱,并且没收其全部家财充公,然后待官府定罪,便令其前往东西伯利亚戍边为役,全家人今生今世,永不得返回中华故土。

    李啸的铁腕之下,这一小部分闹事的大地主豪绅,简直有如撞到枪口的猎物,除了白白自叹倒霉外,只能乖乖受罚。

    重兴二年农历三月中旬,三百余万流民与失业百姓,皆已顺利安置,而已完成江南地区土地分配与改革的李啸,开始向东西伯利亚与外满进行大规模移民。

    他下令,让已收集归拢好的另外三百余万流民,分批送往东西伯亚与外满进行安置。

    之所以直到现在才开始装运流民,是因为直到现在,整个外满海面才开春化冻,海面浮冰化尽,才可以容许船只行驶,让流民移送与安置成为可能。

    大批唐军水师船只承担了这项任务,从江南各个沿海港口,大批装运流民离开,一艘又一艘满载江南各地搜集而来的流民船只,从各处港口缓缓离开,一直北行而去,消失在茫茫天海尽头。

    这些登船离去的流民中,有一户人家,在那蓬头鹄面肮脏不堪的流民人群中,似乎格外显眼。

    这户人家,便是黄宗羲的一家人口。

    在把年老的父母,以及大部家仆及田宅,全部托付给了亲弟黄宗炎之后,黄宗羲坚践诺言,率自已妻妾子女等,总共十五人,全部乘船,北迁东西伯利亚的雅库茨克城。

    黄宗羲一家十五口,一妻一妾,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媳,以及四名家仆,皆在一艘北去的二号福船上。此时,独自伫自船头的黄宗羲,望着福船那高大的船艏劈波斩浪,一脸沉思之色。

    而站在他身后的,同样是一名身着儒衫的瘦弱士子。这名士子,便是一直追随着他的学生,万斯同。

    万斯同十分钦佩黄宗羲这般义举,遂亦效其行,带上全家老小,一道乘船北上,追随其师前往东西伯利亚定居。

    见到黄宗羲沉默不语,万斯同趋前一步,向其问道:“此番北去,尊师可有心事?”

    黄宗羲摇了摇头,却捋须言道:“为师一路行思,到现在却是对那唐王李啸,越来越佩服了。”

    “哦,老师现在竟对唐王这般高看?”

    “是啊,为师越了解唐王,就为先前领头去闹哭庙案一事愧疚不已。现在想来,当时实在是太过冲动了。”黄宗羲脸现愧色,一声轻叹。

    未等万斯同回话,黄宗羲又道:“这几个月来,为师亲眼见到,江南之地的田土,被重新规划赎买,顺利安置了大批的流民与失业百姓。原本乱糟糟的各个州县,街头流民一扫而空,百姓生活皆是大定。而士绅的富余田土,或缴纳税银,或以市价出售,其利益也大部得到保障,整个江南一带,除了极少数地主豪绅闹事外,再无波澜,唐王的计划推行得十分顺利。他这般手腕能力,堪为本朝无出其右者也。”

    “唐王确是有能力,学生亦深为赞同。”万斯同点头赞道:“想来唐王武功强盛,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兵南下,迅速平定江南,把那弘光伪监国及一众伪逆,统统赶往福州,让整个江南一带迅速归复平静。随及,又立刻出手整治江南乱象,打压不服管制的地主豪强,分划土地稳定民生,这般霹雳手段,何人可及,确如尊师所言,堪为本朝第一能士也。”

    万斯同顿了下,复道:“唐王在安定江南后,又在各地将散居整个江南的流民全部收拢归纳于州府空地,给予衣物粥食,确保他们能平安过冬。现在,又趁北方海域开春化冻,便立即命其水师将流民装船北运,这时机把握,亦是恰到好处。学生听闻,总共有约三百五十八万的流民,被运至海外呢。而其中,除了六十余万老弱家庭全部运往澳洲外,悉数装船北运东西伯利亚与外满,这般宏大的移民方略,真真令人叹为观止。唐王之气魄手笔,实在可谓前无古人啊。”

    万斯同说到这里,一脸感慨之色,他复继续道:“唐王手笔宏大,规划细致,可称为毫无差错。他从调拔船只,到收拢流民,到安排饮食,到登记注册,皆是井井有条,丝毫不乱。这组织调度之才能,这运筹帷幄之周密,实是令学生叹服。”

    师徒二人,在船头你一言又连着好夸了李啸一通,这时,万斯同复道:“此番学生与尊师一道前往那雅库茨克,却不知道,当地的官员,会如何安置我等?”

    这个答案,黄宗羲自是无法回答,毕竟此番迢迢北去,现在虽然一切安排妥当,但到了雅库茨克当地情况到底如何,却是难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说起来,黄宗羲此番北去,也确实存了番想看看李啸在把流民收集送走之后,到底会如何安置他们,这也是他十分关心的问题。

    毕竟,这些一无所有的流民,想在天寒地冻的漠北之地长期定居生存,实为不易,李啸的安排,能否最终顺利实施,还真有待观察。

    由于是逆风航行,黄宗羲所在的船队,整整经过了一个月的海上漂泊之后,才到达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堡。

    其实早在先前,那大批的流民船队,便开始进行分流,有许多船只,在海参崴堡以及外满沿海靠岸,就地下船安置了大批流民,让他们在外满正式定居。

    这些流民,在外满登岸定居后,便有军兵护送,分别前往阿速江以东,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外满地区,在外满的各个定居规划点安居扎根,分发衣服耕牛农具种子等物,在当地垦荒种地,从此正式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

    而其余的流民,则全部在庙街堡登岸,其中又有大批移民,安排定居在东西伯利亚与外满交界之处,从那乌第河至黑龙江北岸的广阔地域。剩余的移民,则全部继续北上,先前往李啸辖域最北面的城市雅库茨克,再安排散居至整个东西伯利亚地区。

    当然,这三百余万的流民送达,不可能一次完成,都是分批次分波段进行的,从最早的起运的第一批算起,在最晚的一批运抵,李啸足足花了八个多月才全部完成,总算赶在鲸海结冰封冻之前,整个流民运输工作得以全部完成。

    在庙街堡上岸后,黄宗羲与万斯同,以及数万流民,便有唐军官兵前来统计分派,让他们一齐渡过莽哥河,沿着那条正在修建的庙街堡至雅库茨克水泥大道,径自北向雅库茨克城而去。

    在经地字近一个月的跋涉后,黄宗羲与一众流民终于到达了雅库茨克城。

    此时,已是初夏时节,东西伯利亚犹然莫名寒冷,风吹在脸上与身上,都是寒意嗖嗖。在寒风中,一拔又一拔的流民,被办事的官员分派到了各个乡镇村落,从此在当地永久落户定居。

    这些人,以家庭为单位,每户人家各分了30亩土地,另有足够的耕牛农具与种子。其所分派的田土,是内地农户分配田亩数的三十倍,比起库页岛与北海道定居的移民,土地数量亦多了一倍,李啸这般出手,可谓十分豪绰。

    不过,之所以愿意给这些移民这么多开垦土地,李啸也有自已的考虑。

    那就是,因为东西伯亚条件实在恶劣,属于李啸辖域中最为苦寒之地,且每年最多只能种一季粮食,为了保证能产出足够的粮食以满足生活与生产需要,李啸当然不吝于给移民们更多的土地,让他们能顺利在这北方苦寒之地定居安家。

    更何况,这面积极其辽阔甚至根本没有人类开发利用的东西伯利亚,可开发利用的田土极多,这点移民撒下去,不过如一阵尘烟撒入泥土中罢了。

    而相比那些普通的流民,那黄宗羲一家,则被授田土200亩,而人口略少的万斯同一家,则被授于150亩。

    除此之外,黄宗羲与万斯同二人,皆被任命为雅库茨克城当地的学政,以期充分利用二人之学识,教化移民与当地蛮族百姓,让他们得以在这苦寒蛮荒之地,人尽其材。

    当黄宗羲与万斯同二人见到上面的官员对自已这般安排时,二人皆不觉呆住,随即皆是叹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