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在线阅读 - 第485章:未雨绸缪

第485章:未雨绸缪

    秦风默然不语,他放下酒杯,缓缓道:“自商周开始,辽东就是我国领土,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高句丽那群跳梁小丑,趁中原大乱时窍居我国领土,一盗就是数百年,不过,他们也蹦跶不了多久了。不论杨广如何如何的昏庸无道,可他的目的是好的,出兵也是为了收复故土。可高句丽不但不还我领土,还屠我数百万勇士、同胞,故而,我对这个卑劣民族的痛恨完全不亚于你,从时下的形势而言,也确实是收复故土的良机,你的请求,我可以应你,也会亲自带你面圣。只不过……”

    秦风苦涩一笑道:“只不过仇兄你别抱多大的希望。当今圣上英明神武,他不是杨广,是不会随着性子强行出兵的。就算陛下一意孤行的想要出兵,文武大臣也会出言直谏。东突厥当初是最强大的霸王,这一点并没有错。可突厥所处之地均是平坦的草原,相对而言,高句丽的条件更为恶劣,无论是地形还是天气都远非突厥可比。当初杨广挥兵讨伐高句丽,所需所耗甚巨,高句丽的乙支文德看破了隋军后勤不济的弱点,以诱敌深入的战术送给了隋朝七场大胜,拉长隋军战线。然后诈降逼退隋军,紧接着一把大水将三十万隋兵冲的七零八落。高句丽军主力从天而降,向隋军起猛攻。饥肠辘辘的隋军根本无力再战,各军一触即溃,落荒而逃。故而,打高句丽所面临的各种考验比之北征突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大唐刚刚从前线退下不足半年,不可能在动规模巨大的远征。这不合理的远征,那不叫远征,叫做劳民伤财。杨广为何会众叛亲离?只因高高在上的杨广,眼里只有自己的丰功伟绩,他那里能够理解百姓的苦!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隋朝的百姓为了逃避可怕的服役,要将自己的手脚砍断打断,并且高兴的称呼自己的断手断脚叫做福手福足。这是何等凄惨的事情,面对这种凄惨的情况,百姓却是开心的笑着,因为自己残废了就不用服徭役了。”

    “在文治方面,文帝杨坚不逊汉之文景,武略远非文景可及。在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之下,国库充裕,说是国富民强亦不为过。大业五年,全国共计八百九十多万户,人口更是高达五千万。可是我大唐立国之初,不足两百万户。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可我大唐人口稀少,这行军行战所需之大量钱粮又从何而来?如果,增加赋税,其结果或许又将是兵灾四起。前车之鉴,其尤未远,以陛下之智又岂能不知?”

    仇夷一直认真的听着,他自幼习过兵事,情知打仗即是打钱打粮,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对于秦风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只是当他脑海里呈现一双双充满了渴望、期盼的目光时,顿时心乱如麻,一拳重重的砸在桌子上,出砰然巨响,他脸色狰狞,呼吸急促,不甘与痛苦的说道:“难道就这么白白的错过了收复故土的天赐良机了么?”

    秦风神秘一笑,道:“也不尽然,只要你所言属实,还是很有用的。最起码可以在大唐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出兵之前,还是可以让他们斗个两败俱伤的……”

    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识人标准。

    秦风自然也不例外。

    仇夷年纪不大,但稳重老练,一举一动,豪爽直率,让人心生好感,秦风相信他的这一番话。

    仇夷此刻在秦风心中的定义:要不就是一个在高句丽蛰伏多年的爱国者,要不就是一个骗术无双的大骗子。

    就算是骗子,那又怎么样?

    自己只是一个传信的人,究竟要不要接见,全看李世民的意思。

    即便仇夷有歹心,他作为一个平民,在距离李世民数十米开外,在没有任何武器,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给自身武艺达到一流水准的李世民照成任何伤害。即便项羽之流的绝世高手,也不行。如果仇夷并非想行刺李世民,而是打算利用阴谋来不陷阱。这也无妨,大唐威震天下,难道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报网吗?

    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求证合适,如果属实,自然是好事,如果仇夷另怀鬼胎,又何尝不能将计就计?

    秦风已非政坛上的菜鸟,也是从多方面来考虑这个事情的。当然,这不能说他不信任仇夷,只是身居高位,凡事都需谨慎以对,以免殃及家人。

    秦风隆重的招待了仇夷,同时详细询问关于高句丽的情况。

    仇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告诉了秦风。

    秦风听了连连点头,与他想象中的差不多。

    高句丽实力有限,真正困难的还是在于气候原因。历史上李世民征伐高句丽,也是受到了气候环境的影响。那一战,李世民亲征,多年未指挥战斗,这位曾经的大唐最高军事统帅的军事水平,毫未生疏。领着唐朝的虎狼之师,一路攻城拔寨,破辽东城,克盖牟城,定卑沙城,并且堂而皇之的在鸭绿江边阅兵。这次征伐高句丽,唐军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在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中斩四万之众,自己却仅仅只付出了两千兵卒的代价。

    如此战绩,与杨广相比,那是天差地别了。但是最后李世民还是退兵了,在恶劣的环境下,让高句丽的桥头堡垒安市城挡住了前进的步伐。战线太长,消耗过大,国亦不能无君,李世民从长远考虑,只好带着俘虏投降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撤回中原。此战虽重创高句丽,收复了辽东这块故土,让失地重回华夏怀抱,是不可多得的大胜。心高气傲的李世民却因为终究未能灭亡高句丽,而接受不了这个胜果,自认为失败。

    现在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记得历史上渊大祚的儿子——渊盖苏文是直接依仗优势兵力,将高句丽的国王荣留王杀了,以铁血手腕稳住了高句丽的局面,聚集高句丽所有力量,化作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来阻挡唐军。

    渊大祚虽是人物,可与他儿子渊盖苏文相比,却是少了几许铁血之风。

    史上的荣留王与渊盖苏文形同水火,荣留王欲行康熙刺杀鳌拜之举,干掉对其王位最有威胁的渊盖苏文。可荣留王行事不密,导致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的全盘计划,并抢先出手,他借口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们视察他的军队,并设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百名大臣,后又闯入王宫杀死荣留王并分尸,而且没有给荣留王举行葬礼。之后渊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摄政。高藏王形同虚设,兵权国政皆由渊盖苏文独揽。史载,渊盖苏文“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使贵人伏诸地,践以升马。出入陈兵,长呼禁切”。

    渊盖苏文摄政初期曾试图与大唐交好,他支持用道教取代佛教,并在643年派人到唐索要八部道经。当然,渊盖苏文并非潜心展道家,这一做法,只不过是与大唐改善关系罢了,因为当初他正在执行吞并新罗、统一半岛的计划,而后集合半岛之力量入寇大唐。

    大唐又岂是好糊弄的?政治眼光不凡的李世民深知一个四分五裂的半岛更符合大唐的利益,当渊盖苏文动吞并新罗之战时,大唐正式出兵。

    644年,李世民派水路5oo船四万兵从莱州渡海攻平壤,6路则兵六万从东北趋辽东,自己亲率六军于前线督战。6路上,唐军攻下了一直顶住了隋炀帝几次远征的重镇“辽阳城”,但唐军没有直捣平壤,而是在进攻辽阳城西南重镇安市城时,被安市城城主杨万春阻两个月而未能突破。考虑到即将来临的寒冬,太宗急忙下令撤军。在归途中还是遭遇大风雪,死亡数千人,这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661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攻下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友百济,并在随后的八年里持续攻打高句丽。

    662年,蛇水之战,渊盖苏文大胜唐朝。

    666年,渊盖苏文去世。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生争斗。长子渊男生被他两个弟弟陷害后投靠唐朝,帮唐攻打高句丽。

    由于长年的饥荒与内乱,高句丽668年最终被唐与新罗的联军所灭。

    渊盖苏文对大唐的威胁远及其父渊大祚可及,这家伙与大唐两任出色的帝王都交过手,而且还是胜多败少。这么一个恐怖的家伙,唯有在他尚未成长时消灭,要不然,东北局势将会一如历史那般,会牵制大唐数十年,让大唐无法全力对付西南的吐蕃国。明知渊盖苏文是怎么样的人,要是还给予他上位的机会,那秦风真要愧对穿越人士这个头衔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