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在线阅读 - 第537章:议国策

第537章:议国策

    行刺事件虽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是在能臣干吏的共同努力之下,很快就平息了下来,同时,官方借着义成公主与长孙无忌留下的名单,不但铲除了天网这个毒瘤,而且还顺滕摸瓜的捣毁了众多黑暗组织;至于单雄信暗中展的势力也清扫一空,看在秦家的面子上,李世民表现出了伟大帝王的宽宏大度,使得单盈盈得以保全,而飘香阁的老板娘也就是单盈盈的母亲、王世充的女儿的下场则是终生呆在监狱,让朝廷判了个无期徒刑。

    至于国事,目下依然是以展为主,唯有强盛的国力支撑,方才能够肆无忌惮的南征北讨。

    对于大唐未来的走向,李世民很是上心。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还是极为合格的,尤其是在用人与纳谏上,古往今来都鲜有与他相比。

    自李世民当任皇帝以后,大幅度的提高谏官的地位。不怕你不敢说,只怕你找不到毛病,就算你指出的问题有点尖酸不给他面子,让他下不了台。他依然会在气急过后,理性的选择接受,就算不接受也不会反过来找麻烦。也因如此,群臣议事提谏也就成了风气。

    与历朝历代帝王的处事方式不同,别人只信自己的几位心腹,但凡重大事情皆由寥寥数人决断,而李世民却喜欢拿到台面上来说话,集合众人之智,一起商议个结果。

    展凝聚国力是第一步,但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也是关键。

    对于这个目标的选择,李世民一如既往的在朝堂上展开了讨论。

    对于未来,没有人比暂住长安的秦风更有言权。熟知历史的他,大局走向这方面。整个地球全天下,除非又有第二个穿越者的存在,不然就没有人比他更有这个言权。

    有他的存在,大唐完全可以渡过盲人摸象的情况,直接进入主题核心。

    “以臣之见,我大唐当前的目标应该从两个方面展……”秦风在几位宰相表看法之后,站了出来,道:“主要方向是大力展丝绸之路,开西域,以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的展交流。只要丝绸之路畅通,东西方往来交易的货物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刺激我大唐的经济。众所周知我大唐人少。很多优秀好的东西因为市场饱和而导致倒闭的局面,我们可以将这些东西运达西方,再从西方购买我们大唐需要的东西,如此互惠互利。我大唐将不会为经济之事而忧愁。”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在农作物上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只要不生大灾难,自给自足是全无问题的。经济是最大的不足,然而经济又是一个国家重中之重的关键,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饱和之后,必需开通的交易渠道,丝绸之路也是因此而存在的。

    看通这一点的人不是没有,但是丝绸之路交错繁杂,西域诸国关系混乱,大唐现在还没有控制西域的实力威望,所以大多人都说的非常婉转,徐徐图之。

    秦风却是直接点出来,面对皇位上的李世民,面对满朝文武道:“西域混乱复杂不假,但开通丝绸之路对于大部分的国家都是有利而无害。我大唐大手大脚的干,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若是畏畏尾,慢慢展,他们反而会轻视我们。至于开通丝绸之路会涉及一些人的利益,从中破坏干涉。这个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不用怀疑。随便说一个吐谷浑,吐谷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丝绸之路通畅,若丝绸之路开通,他们必将干涉。可那又如何,在这种大局展上,遇到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是克服而不是退缩。吐谷浑来挡路,我们一脚踢开就是了。”

    李世民满怀雄心壮志,对于秦风这霸道的观点极为认同,颔道:“继续说下去!”

    秦风道:“这第二点也很重要,但急不来,真正是需要徐徐图之的。丝绸之路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将来会成为大唐的经济命脉之一。但是正如诸位忧心的一样,西域并不安分,关系错综复杂,战事不断,很容易造成丝绸之路的堵塞。我大唐经济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俗话说得好,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汉朝能够开通丝绸之路,我们难道就不行?他们往西展,我们可以向东嘛……这第二点便是航海业。制造能够抵抗海风海浪的大船,扬帆出海。开通一条甚至无数条海上的丝绸之路……大海浩瀚,任意驰骋。天下之大,列国无数都是我大唐贸易的对象。不但可以将我大唐的文化传播出去,还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关键船运的人力物力远远要逊于6运……”

    秦风带着几分激扬的说着,整个大殿顿时静寂无声。

    这打破局域的限制,开通丝绸之路是在这个时代是大势所趋的事情。

    毕竟时代在进步,思想方向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在强大在繁华的国家,如若依仗着自己的强盛而固步自封,终有一日会成为过去式,让人踩在脚下,翻不得身。

    将文化传播出去,将自己国家的特产销售出去,以刺激王朝国家经济,这是势在必行的。

    尤其是唐朝经过隋末动荡之后,人口锐减,市场所需太少,很容易就进入饱和期。这饱和期的更是需要对外贸易来弥补这个空缺,重新开拓丝绸之路势在必行。

    这个时代,并不缺深谋远虑之士,看破这一点的不在少数。先前的讨论也说及此事,秦风相较他们只是说的更加肯定,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展海上丝绸之路便有些骇人听闻了。

    在唐朝也并非完全没有海上贸易,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便派遣过商船出海,但是因为科技的原因,当时的造船业远不足以制作能够抵抗大风大浪的大海船。最关键的还是上帝之眼看的那么清楚,没有向那方面展往那方面考虑。毕竟在古时候,但凡在宋朝以前,中国王朝的展核心都是在西北的关中北地以及中原一代,江南属于偏远地区,并非展的重心地。而航海最关键的地方便是在于江南一代。这江南都没有展起来,又谈什么航海?

    在秦风的记忆中,江南的展源于安史之乱以后。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关中、北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百姓南迁,经济南移。又因6路丝绸之路中断。海上丝绸之路也顺势而起。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作为一个偏居一隅的王朝。他们的经济能够完全不受地域的影响,航海给他们带来的利润是不可估算的。

    作为一个后世人,秦风很清楚的明白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较为6路丝绸之路更为便利,越早展对于国家越有利处。但是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海上存在着一定问题。

    目前的造船技术并不达,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都不到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也等于零。

    即便秦风明白航海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不敢贸贸然的就带动大跃进。免得过于急进。从而造成不可估算的灾难,但是他也不能不说。不说的话,难免又要走许多的弯路,是以提议徐徐图之。就算如此,朝武也是惊疑不定,一阵目瞪口呆。秦风说的展航海事业,是出这个时期的东西。

    李世民这优秀的君王外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些治世英杰一个个都有些惊疑,何况是其他人。大多无法明确的从理智上判断罗士信说的有没有道理,无法判断也就说不出话来了。

    最终房玄龄道:“大总管为何会有此想法?”

    秦风作揖回道:“在多年前。我遇到一个奇人,叫郑和的,他是一个旅行家和商人,喜欢四处游玩走过许多的国家。据他所说。大海辽阔,无所不达,只要有抗的起风浪的船。可以通过大海的便利,抵达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就想当初汉武帝打通西域。我们才知道西域之西还有广阔的天地。这大海之东,又何尝没有一副天地?汉朝能够做到的。他们一样能够做到。只是需要时间的累积,臣认为只要有心,慢慢做终会取得成果。可我们什么也不干,什么都不会成功。”

    郑和什么自是他胡诌的,他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知道未来大局的走向,只好将郑和这个曾经七下西洋的牛人给搬了出来,以增加说服力。

    对于秦风的第二条提议,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同意。这种国策上的大事,也不是轻易草率决定的。在公私上,李世民这个皇帝向来分的清楚,哪怕他与罗士信关系在好,在信任他也不会盲目听他一个人的片面之词,将此事推迟几日重新商议。

    向西展,大力展6上丝绸之路,这一条却是无用置疑的。

    当日朝会结束,李世民便派遣使者西行,出使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打下基础。

    同时,也加强了西域的兵力布局。

    散朝之后,李世民召见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秦风与太子李承乾在甘露殿继续着他们的小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