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江湖奇女子在线阅读 - 先导篇(二)

先导篇(二)

    这一天,青松进入了皇宫大殿,殿内文武大臣齐聚朝堂,共商关于瓦剌侵扰边疆的国事。

    “如今鞑寇猖獗,肆扰边关,两年之前,朕用余爱卿的计策。两年后,鞑寇屡犯河套等地,民心不得安宁,屯外反扑。如今是朕在位的二十一年,寇贼屡创边墙,未能通过防线。”

    “余爱卿可在。”

    “回皇上,臣在。”

    “三边边墙之固,全功而成,长城在,损失自然少,可是降低了我大明军队主动出击的战斗力。”

    “回皇上,臣不以为然。寇入犯,被扼于墙堑,不得出,遂大衄。”

    “余爱卿说得有余爱卿的道理,但是长城一修,我大明朝散失了战斗力,再也恢复不到永乐年间的赫赫武功,朕痛心疾首啊。”

    “朕,今天特意向群臣引荐一位奇才,我们姑且听听他的应敌策略。”

    青松站立殿下,听到皇帝的话,竟叩首再拜,礼节非常尊重。

    “草民易青松,叩拜皇上。“

    此时明宪宗一直坐在宝座上打量着这位年轻人,发现这位年轻人很像余子俊,这可是不是一般的书生,这可是不世出的奇才。明宪宗但见这位年轻人意气勃发,其志犹如松柏,其胸襟能通达天文地理,其才智远胜于曹阿蛮。

    ”先生,快快请起。朕,敢问先生计,请先生说一二。“

    ”回皇上,蒙古人作战的意图,无非是想打劫我大明,而我大明惯用的战术却是则是一个守字,居城关而守敌,恃大炮而抗敌,维持现状之内,缺少机动性。鞑子的大本营主要在河套和榆林地带,这个地带长年sao扰不断,蒙古轻骑常常由这两个地带跨越,再到各边镇进行抢劫。这些年朝廷都曾在大同、宣化、偏头关一带边关曾筑城墩,收效一般般,可是蒙古骑兵的攻势依然不减。这条生命线,这条贯穿万里的长城,大大小小的城墩几千处,耗费武力、人力、财力如此之大,却只收到这样的效果。问题在哪?诸位想想。“

    这番话从青松口中脱口而出,凌厉而干脆,顿时许多文官无话可说,许多武官无法争辩。

    明宪宗听了这番犀利的言辞,对眼前这位年轻人肃然起敬。

    ”先生接着说,接着精辟道来。“明宪宗道。

    青松看到殿堂内没有人反驳他的观点,便又接着阐述道:”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不是我大明能调动,蒙古骑兵的机动性形成了规律。臣以为朝廷用兵的集中点,当重不在延绥,而在河套,自土木堡之役以来,我大明丢失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管辖权,事态和战事sao扰蔓延到今天,河套早已成为一个主战场,而我们将帅却将这样主战场给忽略了,这不得不说这是我大明的悲哀。蒙古铁骑活跃于河套之外,寇乱边镇,将帅多偷安于城堡。故臣提出议案,我大明当收回河套等地,严厉摧毁蒙古骑兵的战力,耀我大明之国威,将延绥等各镇兵马、军用器械调拨主战场,再加上京师神机营五万精锐强力配合,我大明定能将鞑子军队一举摧灭,打得他们一百年也翻不了身。“

    余子俊是大明最厉害的文人,通晓军事武功,通晓天文地理,可是听到这位年轻人如此冷静、细致、严谨分析战局状况,其中一些战略决策还是他想过却没有施行过的,余子俊既感觉这位年轻人的狂妄,又感觉非常欣赏这位年轻人的军事才华。

    ”先生之言,可谓切中利弊,河套丢失确实应该算在土木堡之役,长城是生命线,是根据我大明军队的基本情况修筑的。三边惟延庆地平易,利驰突。寇屡入犯,获边人为导,径入河套屯牧。自是寇顾居内,我反屯外,急宜于沿边筑墙置堡。况今旧界石所在,多高山陡厓。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垒筑,或挑堑,绵引相接,以成边墙,于计为便。这是早些年的主张,然而今日长城已修,鞑子如此猖獗,危害我大明社稷之安定,我所虑只是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并没有改变任何情况。“余子俊道。

    青松听完余子俊的阐述,保持了沉默了,青松不再说什么?

    青松知道,这场辩论不是他一个人,文武都在,他不必争辩什么,只有让事实来说话。

    ”诸位还有何异议?但讲无妨。“明宪宗问道。

    ”皇上,臣王越以为,大丈夫当抵挡外侵,雄心不灭,我大明要的不是暂时的长城,我大明要的是久安,我大明军队完全有能力将蒙古军队赶出沙漠,并一举收回河套,解决这个后患,挽救大明颓势。“

    ”皇上,铁黎附议,大丈夫热血洒沙场,屈何龟缩于城墙之内。那位先生对战局如此冷静、深刻的分析,却是非常有战略眼光,只要拿下河套,鞑子的猖獗定会减弱。“

    ”皇上,臣等附议。“

    殿堂传来激昂的附议声,明宪宗又一次感觉帝国的武力回回到了永乐年间,明宪宗即将领导一场坚决主动出击大战鞑寇的大决战,这场决战代表帝国的威严,代表帝国的武力巅峰。

    ”朕决议收复河套,举各镇兵力十万,再加上京师兵力五万,一举荡平盘踞河套的鞑寇,还边境一片安宁,给边境百姓一个交代,扬我大明百年之威。朕企盼诸位将领能早日驱除鞑子,送鞑子入火海,为国立业,为社稷去危。“

    ”传令以王越为三军统帅,易青松为三军经略,以铁黎为大将军,会合诸将讨伐鞑子,收复河套,扬大明之国威。“

    于是次年,一场生死大战在河套展开,瓦剌军拼死抵抗明军,战马纵横,弓箭流飞;明军以火炮阵型、火枪列阵,造成密集的火力,使瓦剌军几乎全军覆没。河套收复之战,耗费国库白银一百五十万两,消耗各种火器无数,有攻击战,有阻击战,有设伏战,堪称中国战例中的经典。河套收复战以明军大胜告终,以瓦剌军队全军覆没结束。

    整场战役的战略意义非常大,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明帝国迈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明帝国在十五世纪的排名大概是在第二位,荷兰王国排在第一位。明帝国的武力,明帝国的军事力量,明帝国文人里的猛人特别狠,他们不是简单的文人,他们是强者的标志。

    但是这场战役,也留下一个弊端,牛人并不是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可是明宪宗时期却从进士人群走出三位不世出的猛将,而且都是考八股文考出来,这些个家伙很牛,不但精通文学、地理、算数,还精通兵法、火药、机械、战术、治国大略。

    青松也是牛人,他更牛,他起于底层,他挣扎于底层,他身份很卑微,然而却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上天给了他这个机遇,他改变了自己,他改变了未来,他离开了那个小地方。

    他的军事才华体现在河套之战中,他与铁黎将军的友谊埋在河套之中,他所有的功成名就全在河套之战中。

    虽然青松并不是主角,但历史给了他这个机会,他抓住了,他成名。

    这不是历史开的玩笑,这却是英雄的曙光,这却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他即将被调回到京师,他一生的爱情就抒写这里,他的爱情故事却那么唯美感人。

    他是英雄,他是凡人,他是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