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分钟十二转 蒸气纺织机的冲击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分钟十二转 蒸气纺织机的冲击

    造蒸汽机,不就是为了铁路吗?李忱老早就在准备了,如今大唐得有轨马车,已经铺设了一些的路段,更多路段计划中,这可不光是李忱贴钱去盖,工部也计划了,要建上很多条有轨马车,若不是生频繁战乱,影响税收,还多开支很多军费,说不定都开工了。

    会这么做,有轨马车已经产生不错的收益了,拿长安到潼关的风陵渡口这段来说好了,当初实验性质得这段,铺设了三百多里的距离有轨马车,取代日渐干涸得广通渠。据皇家轨道车会社得统计,这条有轨马车得运输量,已经追平了广通渠。

    说明一下,李忱把本属于皇家自己铺设得有轨马车,统一归属于皇家轨道车会社名下,为了将来铺设铁路作考虑,你可以把他看作皇家铁路公司。叫会社,只是兼顾唐代习惯,各种民间结社,不是哈日得缘故。

    有轨马车目前在运送货物和人员上,总运量已经追平了广通渠,固然运费比用船运贵。可是耐不住马车只要不是太糟糕的气候,都可以跑。而广通渠,日渐干涸,冬季还会冻结,不方便。更重要得是,马车快…

    搭乘长安段轨道车,一个人只要十二文,不包括食宿,马车日行百里,三天可以到,划算。从最初新鲜过后,有轨马车日载客量一开始有些回落,后来体会到便捷性,又开始不上升。

    所以工部开始考虑,在北方,很多运河达不到的地方,铺设有轨马车。不光是运输方便,更是能赚钱。皇家轨道会社,靠着有轨马车去年收不入,这让朝廷眼红,也考虑自己铺设一些路段。

    如今,若是换上这种蒸汽机,那运量就更可怕了。不仅可以拉动更多货物,价格也会更便宜,毕竟这蒸汽机,不吃粮食,煤很便宜的。

    当下,郑朗抓住高达得手急切问道,‘可有实物此物载重几何?需消耗多少煤炭?’,周墀也不吭声了,这东西,利国利民,若是在以奇计yin巧之物视之,那什么才不是奇物?

    ‘有电报和蒸气轨道车,我大唐安泰矣。’,李德裕没有去凑热闹,他跟着李忱在看蒸气纺织机,出神,跟李忱搭话道。

    ‘确实,我大唐广土众民,方圆百万里,有两奇物,我大唐不说高枕无忧,但是相信可以安享太平多年。’

    中国,实在太大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得土地,统治起来真的很不容易。地方上有什么事情,等反应到中央,往往都不知道是多久以后的事情了。如果生叛乱,那更严重了,朝廷调兵遣将,输运粮草什么,那费得功夫可大了。

    若是在境外开战,那花费更不得了。所以孙子兵法才会说,因粮于敌。可是对汉民族来说,谈何容易。打内战还好,要是出塞讨伐,要怎么因粮?总不能吃草吧。

    那还是冷兵器时代。进入火器时代,对后勤更加吃重。若没有铁路运输,那真是天下太平了。因卫大家没子弹,一场战根本打不了多久,很快就弹尽粮绝,双方只能握手言和。

    所以李忱弄出了电报和铁路,对于大唐管理那么广阔得国土和众多得民众,帮助非常大。李忱不敢打包票,什么万世一系,至少可以帮助大唐延长很多年。

    ‘这铁壳还挺厚的,臣还是不明白,这样东西要怎么动起来。’,李德裕有些不好意思,刚刚高达解说了半天,他有点没听懂,可是又不太好意思问,只能偷偷来请教一下李忱,问李忱,不丢脸。

    李忱来了兴趣,解释蒸汽机得原理,‘这蒸汽机,可是费了我好多功夫。’蒸汽机原里,不解释。李忱确实费了很多心力在这方面,才会被周墀藉机告诫一番。

    这蒸汽机阿,可不是瓦特当初设计出来那一种。这东西会搞这么久,中间颇多周折,因为李忱不是要瓦特这种蒸汽机,不然早就造出来了。

    瓦特得蒸汽机,改良自纽科门蒸汽机,不过更加实用。只是,想要用瓦特蒸汽机来推动火车,那真是想的太美好了。瓦特得蒸汽机,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他让蒸汽机,运用更加广泛。

    以前纽科门蒸汽机,没效率。它是往汽缸里面喷水,喷冷水,冷却蒸气,让大气压力把活塞降下来,藉此推动抽水帮浦,把矿坑得水抽出来。瓦特改用复式汽缸,加上独立冷凝器,使得蒸汽机效率提升。

    瓦特采用了两头注气,增加蒸气利用率。同样的蒸气,会在汽缸两头跑,最后会跑到分离于气缸外得冷凝器。这让蒸汽机运转效率提升好几倍,变得比较实用。

    纽科门蒸汽机,卖了六十年,才卖不过一百多台,平均一年两台。而瓦特得,大概十数年,就卖了数百台,被普遍应用在纺织厂和矿坑。而他那种复式汽缸得方式,也被沿用,大概是这个缘故,才会把蒸汽机明者得名头,安在他身上。

    不过,想要用瓦特蒸汽机来推动火车,那是休想…,知道当初研究院,依照李忱给出得瓦特蒸汽机图纸,制造出来得蒸汽机,有多少转吗?一分钟十二转。

    一分钟十二转能做什么?马力是挺大的,可是一分钟十二转,那能做什么用?火车是要度阿,慢吞吞得,根本没价值。当然,用来抽矿坑得水,那是足够了。拿来推动纺织机,也是够了,可是推动火车,那是别想。

    不是李忱得图纸错误,他当年上大学得时候,就对瓦特蒸汽机很有兴趣,记得它的架构,他自信绝对没记错。本来就不是什么复杂的结构。

    就是比较复杂一些的管道,配上各种活门,让蒸气在同一个汽缸得两头流动,最后在另外得冷凝器里面,冷却,排掉。

    后来他回忆起这种三汽缸得蒸汽机,让高达他们采用三缸设计,不直接把蒸气排掉,而是会流向下一个汽缸,提升蒸气利用率。

    还有他隐约记得,后来的蒸汽机,汽缸内压力比较大,又让他们加大压力,把汽缸壁加厚,体积不要太大,使得压力增加,才有了这种马力足够,转也足够得蒸汽机,用来当作火车头。

    现在,李忱回想,瓦特得蒸汽机,想来是不能推动火车头,不然火车也不会在瓦特死后,才有比较大得进展。明火车头得史蒂文生,或者更正确得说,第一个实用火车制造人,史蒂文生。

    他的火车头出现,已经是瓦特死后六年的事情了。大概就是因为瓦特蒸汽机有缺陷,才会拖了那么久,火车才被应用。

    实际上,李忱推测一点都没错。瓦特得蒸汽机,不是高压蒸汽机,大概是因为技术问题吧,高压蒸汽机,容易生爆炸。

    实际上,瓦特还没死的时候,就有高压蒸汽机了。不过因为瓦特有专利,旁人根本无法越过他的专利,使用高压蒸汽机。瓦特也不让人用。直到他的专利到期,才有了后来的“高压双作用式蒸汽机”,也才有了日后得火车。

    李忱的蒸汽机,等同于一步到位,直接把蒸汽机进化到高压蒸汽机阶段。能这么做,是因为大唐目前金属加工技术,有些越瓦特那个年代了。有平炉炼钢法,有大量优质钢材。又有机床,制造出公差相差不多的配件,不是问题。李忱还现了橡胶,让蒸汽机气密性更好。

    而这些东西,在瓦特得年代,都还不太具备。车床,没忘记的话,有车床之父美称得莫兹利,在十九世纪初,才制造出他第一台车床。橡胶,虽然早在十八世纪中就被现了,可是差不多要到一百年后,固特异才现,硫化可以让橡胶承受高热,那时候瓦特都不知道死多少年。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让大唐工业力量,在李忱手中提高了很多,才有了今天这个蒸汽机。

    ‘臣大概是看不到了,这蒸汽机一出,我大唐会生天翻地覆得变化,就像这蒸气纺织机,老臣不太懂得纺织,但是也看到,纺织厂那些工人,过得还不错。’,李德裕看着这台运转如飞得纺织机说道,‘可这蒸气纺织机,人不过变成机械得附属了,工人日子可不好过了。’

    李忱惊讶李德裕的敏锐,虽然水力纺织机得出现,让纺织工厂,第一次出现在大唐。在此之前,大唐没什么太大得工厂。

    听说,安禄山时代,河北有五百张织机得大户。那人透过行贿,得到与塞外异族得专营权,据说他拥有五百张织机。后来他失去了专营权,败落了。只是,得到以后又很快家。

    李忱曾经打探过,五百张织机,这规模可不小了。如果没忘记的话,李忱在扬州建有一个打造煤炉的工厂,用流水线得方式制造煤炉。后来是卖出去了。不过,随着李忱那种模式的出现,扬州也开始逐渐兴起大工厂,采用与李忱同样的方式,生产煤炉。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一家拥有五百员工得大厂出现。连目前得皇家纺织厂都办不到。

    对于百年前的大纺织厂,李忱很有兴趣。只是后来打探结果,李忱失望了。他不是有五百张织机,而是手底下有五百户家庭纺织工,织机什么都是各家庭拥有。不过因为那人把持了边市,这五百户固定把纺出来的布卖给他,难怪一败就星散,一旺就立刻兴盛起来。

    李忱得纺织厂,目前虽然有很多人企图模仿,不过受限于水力,工厂规模不是很大。而且纺织工待遇也不错,其实大唐目前劳资对立,还没有出现。

    因为虽然纺织效率提升了,可是cao作也复杂许多,水力不是那么快,也不是那么稳。长久以往,若是都是这样的模式,或许后世那种工人抵制新机械得使用,都不会出现,工人永远作为一种高技术工种存在。

    可是,随着蒸汽机出现,让劳资对立出现了。蒸气纺织机效率更好、更稳定,工人变成机械附属品不说,需要的工人更少了。十九世纪初,那种工人抵制纺织机械得情况,就抵制蒸气纺织机。

    水力纺织机还好,蒸气纺织机的出现,真的会严重改变社会结构。不再受限于地理因素,工厂会大量出现,纺织厂也会面临更大竞争,会导致工厂主透过裁员,减少劳工,和低薪,来增加竞争力。从此工人地位,从天堂沦落到地面。

    李忱惊讶于李德裕的敏锐,不过,这种情况也在他预料中。不过,他也没把握,那种美好得设想,是否能够实现。

    人的逐利是天性,当拥有广大市场的时候,或许工厂主会对工人好一点。可是当面临竞争,剥削工人,是那些工厂主第一选择。虽然他会设法引导他们往提升机械效率方面走。

    可是,剥削工人来增加自己的收入,那是最快得。投资新机械,万一不能回本怎么办?

    不过,他总不能为了这个问题,就不提生效率了吧。永远保持人工生产,好保证工人数量?那不现实。即使他不往这这方面走,将来总有一天会有人这么做。

    他能做得就是,设法引导罢了。还不能阻止。他庆幸是李德裕看到这问题,他思想到不守旧。要是其他人现了,说不定真的会设法组织新机械出现,以保证广大工人权利。

    这不好笑,这是很有可能得。李忱记得历史上就出现过了,为了什么他就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抵制高效率生产,以保证工人就业率。理由还挺冠冕堂皇得,为了确保社会安定。

    新机械雇佣得工人减少,会让很多人失业,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在现代看来很可笑得说法,在唐代这种为了避免增加百姓负担,不收商税的年代,不是不可能得。

    走一步,算一步吧,李忱只能这么想到。或许有人可以预言到百年后得展,可不是他,他已经为大唐作到他能做得,其他一切,都看后人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