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仙侠小说 - 游仙镜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处世三大奇书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处世三大奇书

    直至张玄清声音模糊,身影消失。便桥上,李世民才收回目光,幽然一叹:“张真人果非凡人矣!”

    一旁萧瑀面色黑了黑,想说凭一首诗,证明不了什么,可之前的事历历在目,他迟疑片刻,还是什么都没说。

    收回目光,李世民就再把视线放到张玄清送给他的三本书上,、、,三本书单看名字,都看不出里面是什么内容。

    沉吟片刻,李世民将、一本交给房玄龄,一本交给高士廉:“两位爱卿也帮朕参详参详。”

    “臣遵旨!”房、高二人恭敬接过书本,接着李世民翻身上马,吩咐大军回城,自己则在马上翻起了。

    由薛万彻调度军队,让开道路,程咬金、秦琼仍护卫在李世民身后。房玄龄、高士廉两人也随行在侧,还有杜如晦、萧瑀等,一行人返回长安城。

    马匹走的不快,马背起伏,随着微风,李世民将翻开。几篇正文看下来,他一颗心不由得越来越惊,越来越喜,同时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悔意:不该让张玄清那么容易离开的!

    以张玄清之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便是李世民看过书之后的想法。

    这本书现代人可能很少有人听闻,但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可谓重中之重,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为“小资治通鉴”。连我朝******毛爷爷也评论说:是阳谋,是阴谋、诡谋。不管评价是褒是贬,的确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乃是货真价实的“帝王之学”。

    反经又名,整体框架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探讨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

    整部书的观点可谓贯彻了“不以成败论英雄”,摆脱了以忠jian评价历史人物的传统定式。认为只要用的好、用的对,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jian亦可为忠;反之把错误的人放在错误的位置上,忠亦可为jian。全书品评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引经据典,雄辩滔滔,时而运筹帷幄,驰骋沙场;时而审时度势,策划于密室;时而纵横捭搁,游说于诸侯。既有五侯争霸的刀光剑影、百子争锋,又有三国割据的金戈铁马、斗智斗勇,可谓是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术大成之作。

    或许有人会问,张玄清身为一个道士,却给皇上一部“阴谋书”,不怕自己的名声受损吗?

    恰恰相反!

    历史上这本书真正的作者,也是一位道士,一位,“博学韬衿,长于经世,任侠有气”的道士——赵蕤!

    说起这个名字有的人或许会觉得耳生,但他有一位徒弟估计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姓李,名白,字太白。

    没错,就是那位诗仙!

    李白的儒家风范、道家思想和豪侠性格,可以说多数都承自赵蕤。在当时两人甚至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的说法,说的是两人的数术、文章分别冠绝天下。

    不过后来李白“青胜于蓝胜于蓝”,名声大过赵蕤,其中有李白自身文思的原因,但也有当政者大多对闭口不谈的原因。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这部反经非常厉害,可以说是帝王之学第一书也不为过。里面更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无论今古,都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

    看着这本书,李世民心中万般懊悔,怎么不在张玄清离开前看一眼,然后想尽办法留下他,向他请教为帝之道。

    帝皇之学在古代虽然有些敏感,不过也不是不让别人学,说白了不过是知人善用而已。所以,李世民并不会怀疑张玄清怎么懂这些,况且整本书里都是结合历史,以及诸子百家之言。说张玄清想当皇帝才钻研帝王之学那不可能,还不如说张玄清学究天人,一切学问皆能信手拈来惹人相信。

    因此,李世民对放走这样一位“谋士”、“大能”极为懊悔。可正在此时,忽然一声叫好,将他从思绪中惊醒。

    “好!好书!好书!非极于人情世故所不能做也!”说话的正是高士廉,他所分到的书,是。

    这本书是张玄清总和、、这“处世三大奇书”所写,其中的言论可以说结合儒、释、道三教观点,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等行为方式。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又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可把高士廉这个老臣看的心神震荡,不觉已近痴迷。

    李世民不明所以:“高爱卿可能说说,好从何来?”既然被打断了,而的内容又非一时能够学会掌握,他索性便将书放下。

    然而高士廉对他的问话却充耳不闻,一颗心神全被拴在书里,口里还不自觉的低声念诵出书中句子,甚至后边还带一些点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好好好!此句可谓达淡泊宁静之极也!”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果然,寻常来说,越是涉世不深之人,心思越是通透;越是经历丰富之人,越懂得jian谋技巧。故所谓君子者,与其精明老练,不如纯朴天真;与其谨小慎微,不如坦坦荡荡!”

    “尤其‘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此言,实乃孝道之至也!乌鸦生而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自会尽到反哺本职。同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便是合当如是,着不得一丝一毫的感激念头。倘若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何谈亲孝?”

    虽只短短数言,却亦让李世民明白了书中大概内容的定位,一颗心不由越来越后悔:足可见张玄清智谋何其深厚,更彰显张玄清宁静淡泊,不探求名利。如此之人,何其难得?

    可这还未完,在高士廉嘀嘀咕咕之时,忽地房玄龄也高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