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35章 日本强占琉球国 侵台藉口牡丹社

第35章 日本强占琉球国 侵台藉口牡丹社

    【史要】日本侵占琉球国;牡丹社事件,日本藉口侵犯台湾……

    却说,左宗棠剿灭了陕、甘回民起义军以后,见中俄两国还在为“归还伊犁”之事磨嘴皮;于是,左宗棠写了一封信给总理衙门;《信》中道:“俄人狡诈刁钻,攫夺无厌;其欲鲸吞久也,岂愿归还?欲索伊犁,须赖兵戎,恐非笔舌所能争。”

    左宗棠之言一语破的,总理衙门这才不打算再在谈判桌上空耗时间了,清庭重新筹划出兵新疆。

    正在此时,谁知大清朝的东海疆域上却又出事了。

    原来,由于漫长的历史积淀,大清皇朝版图的近旁,还有着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属国。然而,鸦片战争以后,软弱无能的清皇朝已如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连自己的主权与领土都无力捍卫,也就难以保护那些原来依附于中国的属国了。

    当时,在紧挨中国海域的太平洋上,有一个一直来依附于中国的、建立在琉球群岛上的琉球国。当沙皇俄国蚕食中国的北疆与西域的同时;位于太平洋上、旧称“东灜”、“扶桑”的日本,觉到中国的大清皇朝已无力保护其属国了,也就开始打近在身边的琉球国的主意了;欲把琉球国从大清朝的依附中割裂出来,从而占为己有。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的台湾岛与日本的九州岛之间,由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岛屿组成,像一串美丽的明珠散落于太平洋西岸。十二世纪以后,琉球群岛中的冲绳诸岛上,先后经历了名为“天孙”、“舜天”的两个王朝,国号“流求”。后来,又进入了有“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立的“三山”时代。

    一四一六年以后,三国之间历经了十余年的征战;最后,由中山王尚巴志征服了山北与山南,这才建立了统一的琉球国,并将冲绳岛上的首里城定为王城,史称尚氏王朝。

    一五二二年,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又先后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至此,琉球国的疆域拓展到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八重山列岛,包括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奄美诸岛等三十六座岛屿;故而,琉球史上称此一时期为三省并三十六岛。

    因为,琉球国只是一个面积仅有三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国小力弱难以抵御外患;所以,三山时代的中山、山南、山北三国先后派遣使臣赴南京寻求明皇朝的庇护。

    于是,明洪武五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即派使臣赴琉球国《诏谕》,分别册封了三国的国王;并将流求改称为琉球。后来的琉球国的国王巴志,其“尚”字姓氏也是明宣宗所赐,故而史称尚氏王朝。

    琉球国依附中国后,一直奉行中国的朝代年号,使用中国明朝的历法《大统历》,官方文书也采用汉文书写;甚至于,国都首里城中的宫殿也建成为正面朝西,以此表示其“归附中国”之意。

    琉球国依附中国的明皇朝后,每年向明皇朝进贡,虽是海途难行但从不间断;而明皇朝念其国力弱小且路途艰难,只要其每十年进贡一次即可,以便休养生息;但琉球国仍坚持每年进贡,以表诚意。即使到了明朝晚期衰败之时,南明唐王已退居于福建了,琉球国仍继续遣使朝贡,令史官盛赞其国为:“虔诚事天朝,为外籓之最。”

    及至努尔哈赤的铁蹄踏破山海关,明皇朝让位于大清朝后,琉球国仍一如既往地向中国朝贡;只是,此时的琉球国已依附于清皇朝了。

    中国的历朝皆有一种中央上国的心态,对于弱小的属国只要相安无事,能岁岁来朝即就感到十分的尊耀;其贡品也仅要求进贡一些土产即可,而并不在乎于多寡贵贱。且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有时候,回赠之物或许会多于进贡之礼。所以,琉球国的岁岁来朝并不吃亏;因为,他们能从回赠中获取所需的、且本国没有的、华夏大地上丰富的物产。而且,中国历朝还允许这些“属国”互通贸易,更使这些小国从中得了许多实惠。琉球国还往往会把从中国大陆带回的丰富物产销往日本,从而使日本也受益匪浅。

    特别是,明嘉靖期间,明皇朝为抵制倭寇侵扰,在沿海各省实行海禁中断一切海上贸易后,日本与中国断绝了交往。但因琉球国是中国的属国,仍能照常同中国往来与贸易;所以,日本所需的中国大陆的物产则只能经由琉球国中转才可获得了,琉球国倒是也乐于在其间扮演这么一个微妙的角色。

    然而,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日本不满足于此了。

    此时的日本已处于战国末期,在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的萨摩藩急欲扩张势力;于是,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遣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仍受中国明皇朝保护的琉球国。

    一六○九年三月,桦山久高率兵三千人、战船百余艘,自日本九州岛的山川港出发,进犯琉球;四月初,萨摩藩的军队即在琉球岛登陆。

    因当时的明皇朝已入晚期,承受着来自山海关外急速崛起的女真人的强大压力;且海路迢迢,消息闭塞,无法解救琉球国之危。

    于是,萨摩藩的军队一举占领了琉球国的国都首里城,并将琉球王尚宁及王子、官员一百余人俘虏回了日本。

    岛津家久要挟尚宁,琉球国也得向萨摩藩纳贡,并要接受萨摩藩派遣的人员在琉球国中任职。

    尚宁在武力的逼迫下只得答应,才放归回国;但从此后,琉球王即沦为了萨摩藩的魁儡。

    大清朝替代明皇朝后,琉球国虽于一六五四年仍派遣使臣到清朝请求册封,清顺治皇帝册封了尚质为琉球王。经此册封,表面上琉球国仍是大清皇朝的属国;但实质上,琉球国已受萨摩藩cao控,不但要向萨摩藩称臣纳贡,琉球国与清皇朝的贸易收入也被萨摩藩盘剥一空。

    到了一六九三年的尚贞王时期,萨摩藩强行割占了琉球国北部的五座岛屿。清皇朝同样保护不了远在大洋上的属国,琉球国只得任由萨摩藩宰割,苦苦挣扎了近两百年。

    及至清道光二十七年,琉球国的最后一位国王尚泰继位。

    一八五四年三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与日本的江戸幕府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即《日美和亲条约》。

    签约时,佩里还要求日本开放琉球岛的那霸港口;日本这才意识到,琉球国虽然向日本称臣,但毕竟仍是个独立国家;那霸港归琉球国所有,日本无权就此事与美国签约。结果,佩里到了琉球国,才与琉球国就开放那霸港的事宜签了《约》。然而,佩里的这一插曲却提醒了日本,得设法把这块口边的肥rou吞下肚。

    一八六八年以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很快推翻了德川幕府,实现天皇专制。日本的明治维新促使经济增长,国力日渐充实,对外扩张意识更是抬头了。

    于是,四年后的一八七二年,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从一三七二年以来就拥有的对于琉球国的宗主国地位;同时,宣布“废除琉球国,设置琉球藩,册封原琉球国王尚泰为琉球藩王”;从而,正式侵占了琉球群岛。

    此时的清皇朝虽已剿灭了捻军,但阿古柏和俄国正在侵吞西域,所以无暇顾及发生在琉球群岛上的事;因为,对于清皇朝而论,琉球国毕竟只是一个属国,岂可与本土相提并论;且而今的清皇朝是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卫护属国?再说,琉球国在向清皇朝称臣的同时,也在暗中向日本朝贡;这早已是虽秘而不宣却尽人皆知的事实,清皇朝故作不知罢了;所以,而今也犯不着为了一个远在大洋上的小小的属国,而与曾使中国的历代皇朝都感受到头疼的被称为“倭寇”的日本人闹翻脸;因此,也就只好忍耐克制听之任之了。

    但是,日本的扩张野心岂止于此;见清皇朝对其占据琉球群岛无甚大的反应,也就更是放胆而欲得寸进尺地侵占大清皇朝的本土台湾岛了。

    原来,一年前的一八七一年,在大清皇朝的本土台湾岛上曾经发生过令人愕然且出乎意料的事件。

    当年,琉球国的宫古岛民有两艘船在回那霸港时遭遇了台风,其中一艘船漂泊到了台南的八瑶湾海岸时不幸触礁沉没;船上的六十九名乘客中有三人溺死,其余六十六人凫水登岸后侥幸存活。但是,后来他们却不知不觉地闯入了台湾原住民的居地。

    因台湾的原住民一直来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常怀有恐外、甚至于仇外的心理。

    那些盲目闯入、落难中的琉球国人,被原住民误认为是不怀好意前来侵扰的异族;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将他们追杀;结果,有五十四人被当地的台湾原住民排湾族人莫名其妙地杀害了,仅有十二人逃命出来。

    虽然,后来那十二人在当地汉人的帮助下,送到了台南的凤山县城;凤山知县又将他们安全地转运到了福州;几经周折后,惊魂落魄了的难民终于回归琉球。

    因为,此事发生地是在台湾的牡丹社地区,故史称“牡丹社事件”。由于,那些被害者当时尚属琉球国人;所以,牡丹社事件虽然轰动了一时,但终于没有引发出更大的事端。

    按说,此事实属意外且已经过去,而遇害者实为琉球国人;而琉球国在当时尚属大清皇朝的属国,理应由清皇朝自行处置。

    但因为,牡丹社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日本将琉球国占为己有了;于是,就移花接木地将当时还不属于日本管辖的琉球国人,硬扯成是日本的国民了;这么一来,明治政府即可以“维护本国公民权益”为由向清皇朝讨要说法。

    于是,来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派遣外务卿副岛种臣前往中国;在交换《中日修好条规》的时候,副岛种臣向清政府提及了“应对牡丹社事件中被残杀者伸冤抚恤,并对肇事的犯罪者管束惩处,且保证以后不再发生此类暴逆。”

    副岛种臣虽然是越俎代庖,但所述倒也有理,双方本可以商榷妥处。

    然而,清庭负责接洽的总理衙门大臣董恂愚蠢地不以主权之说相驳,却以“台湾乃生番之地,化外之民”为由欲推诿搪塞。

    副岛种臣虽然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但董恂的蠢言却给了他话柄,有了寻衅滋事的由头,正中了明治政府的下怀。

    副岛种臣回国报告后,明治政府觉得这倒正可用以扩张并侵占台湾的借口。因为,既然“台湾乃生番之地,化外之民”,清政府无能且也不想管束;那么,日本为维护本国公民的权益而出兵台湾,惩处残害他人的非文明的蛮民,也就名正言顺了。

    其实,日本的欲侵占台湾的野心由来已久。

    早在一五九三年,自称为“红太阳投胎”的狂人丰臣秀吉在统一了日本的本土后不久,就派遣原田孙七郎到过台湾,强令台湾当时的实际管理者、被丰臣秀吉称为“高山国”的国王向日本纳贡,这一要求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拒绝。

    此后,又有日本人山田长正、村山等人,先后于一六○四年、一六一六年领兵侵占过台湾北部的鸡笼与南部的多罗满;强占了许多土地,并大肆掠夺台湾的资源。

    但由于当时的日本国力不济,虽有野心却难以独占与全吞台湾。而当西欧的海上殖民强国荷兰远道而来于一六二四年侵占台湾时,相形见绌的日本只得退缩回归本土了。

    一六六二年,明朝的“国姓爷”郑成功终于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被侵占长达三十八年的台湾,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宝岛才回归到了南明皇朝手中;虽然,后来又易手于清皇朝了,但终于没有再被外强掳去。

    而今,时隔二百余年后,眼见得清皇朝岌岌可危,连大陆上的本土都难以安保,别说远在汪洋中的离岛了。所以,自古就在大洋大海中生存惯了的日本人自然又要打这座沉浮不定的台湾岛的主意了;何况,清政府自认为是“生番之地”,又有“牡丹社事件”作借口。

    于是,一八七四年,日本的明治政府通过了所谓的《台湾蕃地处分要略》;接着,又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参议兼大藏卿大喂重信为台湾番地事务局局长;至此,日本的侵台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五月,明治政府又任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都督,陆军少将谷干城、海军少将赤松则良为参军;组织了一支所谓的台湾生番探险队;于是,西乡从道以台湾生番探险队的名义率兵三千前往台湾,攻打台湾的原住民部落。

    五月十日,西乡从道率军抵达台湾,在社寮登陆;然后,攻击以牡丹社为主的原住民部落。

    日军犯台后,即遭到了台湾原住民的抵抗,双方皆有伤亡。

    后来,日军的陆战队员艰难地攀登峭壁爬上了海边的崖顶,抢占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地射击后才把局势逆转。

    台湾的原住民毕竟是武器落后且组织松散,终于抵不住日军攻击。牡丹社的酋长阿禄古父子当场身亡,原住民见势不妙纷纷溃逃。

    于是,日军分三路扫荡,焚毁了牡丹社、高士佛社、女奶社等原住民的居地;然后,以龟山为中心建立都督府,打算长期驻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