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明朝大丈夫在线阅读 - 第422章 上通下达

第422章 上通下达

    而且为了钳制军事主官,李景规定,各个主战部队的将领对后勤部的人员只有管理权,没有处置权。中文

    但是为了军事将领在作战时军令能够上通下达,或者说为了防止后勤部克扣主战部队的物资,李景又在部队中设置了军法处和宪兵部队,军法处和宪兵部队由军政部所辖,战时由军事将领兼任军法处和宪兵主官。

    这套互相制衡的手段是李景总结了后世的管理办法,再跟当前大明的一些制度结合起来才制定下来的。

    应该说这套管理办法在当下来看是十分先进的,既避免了以前由卫所练兵,然后由兵部派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又避免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弊病。

    当然,曹诏作为北方军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要拿下一名军需官自是轻而易举,不过曹诏自知自己现在位高权重,极易受人猜忌,不是自己直属的部门,不愿轻启事端。

    但是军需官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贪墨军资,曹诏又不愿放任不管,毕竟传出去,别人会说他军纪松弛,放任下属。

    好在这名军需官胆子极小,所贪不多,每月只敢偷摸截留百十来石粮食,而且是跟人一起干的,曹诏这才提点他一下,只要他知错能改,以后不再犯错,曹诏也就不愿追究。

    曹诏琢磨了一会儿,知道在下个月粮食未运来之前出兵实在太过冒险,但是不遵从李景的命令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

    思之再三,曹诏知道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进京当面向李景陈述此时不宜出兵的理由。

    可是李景现在心清大坏,自己独自进京陈述,李景会不会震怒呢

    想了想,曹诏对亲兵道:“去把定国少爷请来,我有事要跟他商议。”

    听曹诏称呼李定国为定国少爷,亲兵顿时曹诏遇到了为难之事,这是要李景最器重的干儿子帮着出谋划策了,不然的话,曹诏平常都是称呼李定国为定国将军。

    不过不等亲兵去请李定国,李定国己然匆匆来到总兵府。

    见李定国一身孝服,双眼通红,一见便知刚才曾经哭过,曹诏轻轻叹了口气。

    李定国是李景的正式义子,是正经八百地三跪九叩,并且上了李家的宗谱的,不像小五等人只是象征性地磕几个头,认个干爹。

    虽说大家对李景的感情并无分别,但是从名分来说,李定国在李家的地位无疑比小五等人高得多,这一点就连虎头都比不上。

    孙虎头虽然也是李景的义子,但他毕竟姓孙,而且孙虎头的亲生父亲还在,李景自然不能把虎头放进李家的宗谱当中。

    另外,李定国是那批从小在红山岭长大的孩子当中,最受李景和袁可立器重,也是花费心血最多培养出来的。

    因此,李定国对袁可立的感情也比别的孩子深得多,得知袁可立去世,李定国自是难抑伤感之情。

    曹诏刚要出言安慰,不想李定国忽然扑地嚎陶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道:“定国想跟曹叔叔求假到平阳府赴丧,请叔叔恩准。”

    曹诏轻轻叹了口气,俯身把李定国拉了起来:“我本想找你商量事情,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了一个斤良好地借口。”

    李定国擦了擦眼泪,硬声说道:“叔叔要跟我商量什么事情”

    曹诏拿起李景和沈正送来的信递给李定国道:“你自己看看吧。”

    李定国接过,默默地看了一遍,沉吟了一下道:“将军准备作何打算”

    听李定国忽然改口称呼自己为将军,曹诏苦笑了一下道:“大帅的军令我是肯定要遵从的,只是现在粮草尚未运到,此时出兵,风险太大。我拟下月月初,军粮一到即刻出兵。

    可这七八天的时间怎么办大帅见我按兵不动,必然不悦。我本想找你商议一下,如何把这七八天时间对付过去,可是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只能马上出兵了。”

    李定国接过,默默地看了一遍,沉吟了一下道:“将军准备作何打算,”

    听李定国忽然改口称呼自己为将军,曹诏心中不由叹息一声,知道李定国己经看出自己不想现在出兵,而李定国是支持李景的命令的。

    原因很简单,曹诏要想出兵,根本不需征求李定国的意见,只需直接下令出兵即可。

    同样,李定国要是认为李景的命令有问题,就会先说一下现在不宜出兵的理由,然后才会问曹诏如何打算。

    李定国跟随曹诏多年,两人互相之间都是知根知底,有时候一个表情,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对方的心思。

    曹诏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大帅的军令我是肯定要遵从的,只是现在粮草尚未运到,此时出兵,风险太大。我拟下月月初,军粮一到即刻出兵。

    可这七八天的时间怎么办大帅见我按兵不动,必然不悦。我本想找你商议一下,如何把这七八天时间对付过去,可是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只能马上出兵了。”

    顿了顿,曹诏长叹了一声道:“定国,其实我比谁都想打这一仗,但是我作为东征统帅,不能在没有粮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率领士兵们出征,那不是几千个人,是二十万人啊!

    大帅把这些人交给我,我就得为大帅负责!为这二十万士兵负责!我不能只带七八天的军粮就贸然出征虽然咱们的武器犀利,可是东虏皆是骑兵,野外作战,东虏若是不跟咱们正面交锋,咱们的武器就很难发挥出作用,不然的话,大帅何须给我派这么多兵只需一两万人便可将东虏打得落花流水。

    大帅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这才给我派了这么多部队,目的就是为了稳扎稳打,逐步压缩东虏骑兵,最后聚而歼之,而要把东虏的骑兵聚而歼之,绝不是七八天能做到的。

    定国,其实咱们只是耽搁七八天,最多不超过半个月粮食就运过来了。为了这次东征,咱们几个月的时间都等了,难道就差这十来天不能等么

    本来我想带你回京,让你帮我在大帅面前说几句话,向大帅阐明其中之厉害。大帅那么多义子当中,你是最得大帅器重的,将来就算接不了大都督的位子也会接我的位子,你的话大帅肯定会听的,可是连你也质疑我,我觉得己经没有回京的必要了。

    你的假我准了,你回平阳府祭奠袁先生去吧,也代我给他老人家磕几个头,我自带兵出征,愿袁先生在天之灵保佑此战能一战功成。”

    听曹诏的话语中充满悲凉之意,李定国猛然一惊。

    李定国十来岁就从军出征,六年间随李景和曹诏转战南北,大小历数十战,更兼熟读兵书,深知作战时粮草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其实饿一顿两顿士兵还是能承受的住的,尤其济世军在训练时,还曾专门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即使一天不吃饭,士兵的军心也不会动摇。

    但是饿上两天就不行了,那时士兵肯定就没力气作战了,至于三天以上部队肯定就会崩溃。

    现在曹诏携二十万大军东征,却只带数日之粮。东虏只需拖上七八天,明军粮尽之后便得退兵,其时东虏若是尾随袭扰,拖延明军的行动,拖上几日,明军就会不战而溃。

    想到此,李定国忽然明白曹诏为何话语间会有悲凉之意了。

    现时的明军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比东虏强大得多,如果因为准备不充分,仓促出兵,最后落个惨淡收场,曹诏的军事生涯必会就此结束。

    虽说错误是李景犯的,但是为了维护李景的威望,黑锅必然要由曹诏来背。替李景背黑锅曹诏当然是没问题,可眼看大好局面就此葬送,曹诏心里怎能甘心

    李定国知道曹诏的心愿,曹诏不光要荡平东虏,还想远征漠北,将蒙古所占的大片领土收回大明。如果达不成这个心愿,曹诏的后半生必定耿耿于怀,很可能最后会抑郁而终。

    一念及此,李定国不由惊然而惊,曹诏百战名将,若是因他不帮谏言,落了个这样的结果,让他日后如何去见曹诏。

    想到这些年曹诏日日提点,循循善诱,把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全部传授于他,直如恩师一般,李定国心里忽然有些苦涩。

    斟酌了一下用词,李定国忽道:“曹叔叔,大帅现在心情不好,这道军令我估计是大帅在急切之中所。不过大帅既然下了军令,咱们这些人谁也不能抗拒大帅的军令,要想改变这个命令,除非是袁先生再下生但是咱们也不能眼睁睁地带着部队打糊涂仗,侄儿建议您给柱子叔叔写封信,让他回来议一议,实在不行,口自们爷仁儿一起回去,也不用给大帅谏言,只说祭拜徐先生,大帅再不高兴,总不会把咱爷仁儿一起砍了吧

    这一来一回,起码可以拖个三五天,有这个时间咱们让沈爷爷以最快的速度把粮草运抵前线,哪怕先送半个月的军粮,也能解眼下的困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