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包围马尼拉
再比如说隋炀帝杨广,杨广同样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雄。中文隋朝能统一全国,杨广居功至伟,这跟后来唐朝的李世民非常相像。而且两人同样都是弑兄继位,偏偏一个成了昏君,一个成为明主。 只因杨广修了一条运河,一条令杨广背负千古骂名,却令无数后人受益的大运河。在修建这条运河的过程中,杨广同样征发了大量的民夫,同样有无数人死于这个工程当中。 杨广并不是像那些骂他的人说的那样,是为了到江南游玩修建这条运河。 杨广修建这条运河是因为当时北方的粮食远远不够吃,需要从南方调运,而从南方千里迢迢地运送粮食,需要耗时数月,等粮食运到了,有一半被民夫在路上吃掉了,消耗的粮食比运送的粮食还要多。 为了节省运粮的民力,为了节约粮食,杨广这才决定修建运河,然后利用船只通过运河把粮食运往北方,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民力,每年能节约无数粮食。 可惜隋朝的状况跟秦朝差不多,都是立国不久国家并不安稳,搞出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给某些人以可乘之机,恰好杨广几次征讨高丽失败,军力大幅削弱,最后被那些门阀贵族抓住机会起事推翻。其实,在推翻隋朝的过程中,农民组成的义军起的作用并不大,主要是那些叛变的贵族和地方豪强。 楚项推翻秦朝的战争和贵族豪强推翻隋朝的战争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新势力想取代旧的势力,根本谈不上正义不正义。至于刘项之间的楚汉战争和李唐跟各地军阀势力之间的战争更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说。 在李景看来,真正的非正义战争,也就是侵略战争只有两次,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一次是倭国侵华。 因为这两次战争,那些国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占领中国的土地,掠夺中国的财富,没有其他理由。 可惜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正值腐朽的满清王朝当政,泱泱大国居然被不到两万人的部队打败,然后中国被列强瓜分,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好在等到倭国发动侵华战争时,中国人已经觉醒了,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与倭国人生死搏杀,最终打败了倭国,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注:在此吐槽几句,中国的那些写抗战题材的编剧们,请你们长点心,中国抗战八年,战后统计,死亡的军民大约有三千五百余万人,损失的财产和战争消耗大概有五千六百多亿美元。照你们那样编写剧情,到底是倭国侵华,还是倭国来中国找抽?你们那样胡编乱造,不害怕死于那场战争的先烈们的亡魂在夜间找你们讨说法么?) 跟八国联军侵华和倭国侵华相比,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交战的那些国家,只是为了本国的利益,根本谈不上正义不正义。 (注:说起来比较有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与英法俄等国组成的协约国交战,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组成了轴心国,英法俄美等国摇身一变成了同盟国。合着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就是邪恶的,英法美俄组成的同盟国就是正义的?这还有地方说理么?) 何况就算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没见战胜国把那些战败国怎么样。大不了赔点钱,熬几年,等事情过了,把当年掠夺的财富取出来,照样过自己的幸福小日子,谴责批判对他们屁用不顶。 战败了都这样,要是打胜了还用说么?摇身一变就变成正义之战了。 所以,对是不是正义的战争李景根本不在乎,当然,能披上一件正义的外衣总要好看一些。 对于出兵吕宋,李景明面上是要报复西班牙人和当地的土著,实际上,李景的目的是掠夺吕宋的矿产和农业物资。 吕宋矿产资源丰富,储量最多的是镍和铜,其次是金和银。农业方面,吕宋由于气候的原因,盛产稻米和甘蔗,而这些都是大明急缺的。要不是为了掠夺这些资源,只为对付区区几千西班牙人和那些还在使用冷兵器的当地土著,李景何至于出动十万大军? 实际上这一仗李景最担忧的不是那些拿着武器的西班牙人和吕宋的土著,而是吕宋的气候,相比来说,水土不服,气候不适,才是远征军最大的敌人,从前方发回来的战报也证实了这一点。 此次出兵吕宋,大明共动用了十万人,由于运输的原因,后期到达的部队暂时还未运送到吕宋。 当然,前期攻打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参战,有时候参战的人数太多反而发挥不出作用,也不利于指挥。因此,后续部队在到达福建以后修整了数日,便让商船分批运到台湾适应当地的气候。 可是到了台湾没多久,很多士兵便病倒了,好在孙猛提前准备了大量的药材,并且安排了很多随军郎中,发现士兵的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了医治,最终,士兵并未出现太大的问题。 但这还只是在台湾,台湾距离吕宋还有上千里,气候的差异更大,想来等这些北方兵进军吕宋的时候还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孙猛送回来的战报当然不会只报告这些不利的消息,还有前方作战的消息。 两月前,在得到李景授印以后,孙猛和孙传庭便开始调遣手下的部队,然后以郑芝龙舰队为主力,李国助和钟斌两部为侧翼封锁马尼拉湾。 驻守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自然不愿被明军封锁出海的通道,当即尽遣驻守舰船出战。 不过西班牙人虽然也拥有不少舰船,但是无论是舰船数量还是士兵数量都不及当初的荷兰舰队,连荷兰舰队尚且在郑芝龙手中全军覆没,何论西班牙人?况且此时郑芝龙有装备了新式火炮的李国助和钟斌所部舰队配合,实力更是大增,与跟荷兰舰队交战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马尼拉湾一战,郑芝龙令李国助和钟斌率领舰队两翼前插,依靠新式火炮的优势牵制西班牙舰船的注意力,然后故技重施,以一百余艘小型舰船做前锋突击队,俱备燃火之物,绕敌占据上风头之后迅速向西班牙舰队发起决死突击,抵近后纵火焚船。 在当时火炮很难击沉大型舰船的情况下,这种纵火攻击以及跳帮作战的方式确实是最快解决战斗的方法。
双方接战只半日,郑芝龙所部便焚毁西班牙大型舰船四艘,击沉中型舰船七艘,小型舰船二十余艘,眼见郑芝龙所部渐渐合围,西班牙人见势不妙迅速退出战斗。 郑芝龙率部紧追不舍,西班牙人眼见摆脱不掉,最后无奈退回马尼拉,然后弃舰登岸,企图依靠马尼拉城据城死守。 郑芝龙所部迫近马尼拉城之后,迅速分兵,一部依旧在正面牵制马尼拉城内的西班牙守军,其余部队分两路分别从马尼拉城南北两个方向登陆,对马尼拉形成合围之势。 但是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城外建筑了多处据点,每处据点都列装了大量火炮。 郑芝龙所部打海战确是一把好手,但是陆战尤其是攻城战却非其所长。三路大军猛攻三日,皆无功而返。 眼见战事不利,孙传庭当即阻止郑芝龙继续攻城的行为,令郑芝龙派出军舰回福建接引孙猛所部前来增援。 数日后,孙猛率领陆战部队随舰船抵达马尼拉,未及休息,便即排开阵势,从正面向马尼拉城外发起炮击。 在铺天盖地的炮火轰击下,马尼拉城外西班牙人的据点被一个个拔除,眼见前方再无威胁,孙猛当即率领部队登陆,然后把数百门火炮分成数个梯队,向马尼拉城外南北两个方向施行炮击,然后层层推进。 两日后,孙猛所部与马尼拉城外南北两路明军会合,部队旋即向马尼拉城发起攻击,又一日,孙猛所部大军攻至马尼拉城下,将马尼拉团团包围。 李景接到孙猛送来这份战报的时候,距离孙猛将马尼拉包围已有月余。 对此,李景也是十分无奈,北京距离马尼拉上万里其中还隔着南海,信使坐船到距离马尼拉最近的广东也要三千多里,然后快马把消息送往京城,跑这一趟用时一个月都是快的。 不过随后,隔两三日便有战报送来,自是孙猛知道李景心念马尼拉的战事,隔两三日便派人往京城送信。 但是随后马尼拉战局突然出现了变故,这个变故不是明军攻不破马尼拉城,实在是明军把西班牙人打得太狠了,西班牙人眼见守不住了,菲律宾总督科奎拉竟然下令把城内的华人抓到城墙。 城墙上突然出现了明人,孙猛自然无法继续以火炮攻城。与孙传庭商议了一下,两人决定暂缓攻城,与西班牙人谈判。可惜,这场谈判注定是无法谈拢的。本来孙猛跟孙传庭商议,只要西班牙人放过城里的大明人,那么可以考虑放西班牙人一条生路,要知道,李景给孙猛下达的命令是把驻扎在吕宋的西班牙人斩尽杀绝的,孙猛和孙传庭答应放过这些西班牙人可以说是违背了李景的命令。违背李景的命令,孙猛和孙传庭可是冒着相当大的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