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皇诏
“此战就算杀不死他,很快他也完了!按照密约,南燕国此时应该发布皇诏了吧!”妲乌莎给黑格维尔再加持了一个真言术,然后指示两个骑士将他抬走了。 “呵呵,哎。我都忘了这个了。真是可惜了。这种猛将,恐怕几千年都不会再遇到一个!”泰汀叹惜道。 “大人希望能继续与他在战场上对决?”妲乌莎调侃道。 泰汀老脸一黑,看着己方重围下,已经冲杀而出的褚云歌,苦笑道:“在战场上,同等兵力,恐怕没人会是他的对手!” “也包括你儿子吗,大人?”妲乌莎问道。 “......”泰汀脸色突然阴如沉云。 “非常抱歉,大人!”妲乌莎急忙恭敬的赔罪道。 而泰汀对她的赔罪则不置可否,转身离开了。此时提及枫烈对泰汀的刺痛,可不仅仅是失去这个优异万分的儿子,更是对他军事能力的一种另类打击。 试问,有哪一个心怀远大抱负的父亲,会愿意听到自己还不如自己的儿子呢! 在坦迪伦特帝国4万骑兵即将完成的包围下,褚云歌带着南燕国的骑兵冲杀了出去。重新集结完毕后,他没有再下令发起冲锋,而是撤军了。 看着严阵以待在一旁的南燕国骑兵部队,面对南燕国步军的撤退,泰汀没有下令发起追击。此一战,他已经失去了预先准备的所有优势,想要损耗轻微的击败褚云歌已经是不可能了。继续战斗下去,就算能取得胜利,他也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一来,他们接下来对南燕国的征服可就真的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 况且妲乌莎也一定会阻止他这么做,因为他们得到的冈铎西安命令,本就是缠住褚云歌而已,同意泰汀的战术布置发起这一战,已经是妲乌莎给他所有的面子了。真要不顾一切就此消灭褚云歌,最后那损失巨大的黑锅,她可不背。 就这样,在褚云歌史无前例的示弱下,这一战以双方平局收场了。双方的伤亡相近,都是一万多人,区别在于,南燕国伤亡的骑兵多一些,而坦迪伦特帝国伤亡的步兵多一些。 这一战,让泰汀一举成名。因为终于有人终止了那个“武神”褚云歌战无不胜的战绩,虽然他也没败。消息传来,坦迪伦特帝国那些阿谀迎奉的贵族,立即对泰汀大拍马屁,大肆吹捧,将差点他描述成了坦迪伦特帝国传奇元帅菲比斯·齐萨安洛。 而冈铎西安则气得牙痒痒的,但是却不能当着那些吹捧大臣和贵族们的面发作。最后还多亏了他的那个心腹首席大臣西斯恩给他终止了这无止境的吹捧。 “菲比斯?你们知道菲比斯干了什么吗?你们的意思是,泰汀领主也会带着帝国的大军在击败了南燕国后,和那些异族搅在一起,然后划疆而治背叛帝国吗?” 此话一出,众人立刻噤若寒蝉。而冈铎西安则立即装模作样的呵斥了西斯恩一番。最后了解了这让他难堪的事情,既继续维持了与泰汀表面上的友好,也让他们明白了自己对泰汀真是态度,虽然很委婉,但是他相信这些人精们一定会体会到的。 “西斯恩,你这什么话!难道泰汀领主会背叛帝国吗?我相信你背叛他都不会背叛!给我注意你的言辞,泰汀领主领军在外为国征战,我决不允许他受到一丝质疑和污蔑!” “是,是,陛下!微臣知错了!”西斯恩“诚惶诚恐”的应道。两人的一唱一和,让很多人当场就明白了冈铎西安对泰汀的真实态度。于是他们也立马变得诚惶诚恐起来,大感庆幸。 而一些极具远见的看到冈铎西安的心思,突然莫名的感觉到了一种不安,一种对坦迪伦特帝国的深深不安。一个实力,能力和影响力都及其出众的领主,和他帝国的皇帝互有间隙,互为仇敌,那么这个帝国的未来还会好吗?况且此时周边还强敌环伺。 同样的,这一战也让褚云歌终于意识到,原来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坦迪伦特帝国还是有些底蕴的,即使实在连番的打击之下,也绝不是那种轻易就能战胜的敌人,想要击败他们,他必须要齐集整个南燕国的力量。而他回去之后,就会立即进行动员。 然而当褚云歌回到三江城,走进自己的帅府,正要叫人找来张用要他发起南燕国各路诸侯会盟,对抗坦迪伦特帝国的入侵时,张用则已经一脸愤怒而略带惶恐的快步赶了过来,同时手中拿着一卷卷轴,看那色彩,竟然是南燕国皇家诏书专用的黑色。 自从南燕国被端木颜攻破后,就只有在慕容清发起那次会盟时以皇族的名义最后使用过一次,其他时候都没在见她使用过。毕竟在已经混乱多年的南燕国,那些握有军队的诸侯才不会理会她的命令。 那一次的会盟是个特例,征得了诸侯们的一致赞同,但这一次又是什么?褚云歌很想安慰自己,那不一定是坏消息。因为连番的失利下,他实在太需要一个好消息了。可是看着张用那表情,褚云歌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怎么了?”褚云歌对张用笑道。他心中苦闷,但是想着坦迪伦特帝国都已经大军压境了,还有比这更让人头疼的麻烦吗?他便释怀了。 而看着褚云歌那戏谑的笑容,话到嘴边的张用没再开口,而是将皇诏递给了他。 “大燕立国500余载,与西域大国维西南特一直互为仇敌。彼此攻伐互有胜负,然衣冠传至家父,却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家父不孝,难辞其咎,慕容家族辜负万千大燕子民,不敢再奢望承继大燕衣冠。所以本宫才在钜城发起诸侯会盟,将大燕大统托付于为国复仇的英雄豪杰! 褚氏青俊,发哀兵于败局之中,力挽狂澜,驱逐覆灭仇敌,功盖日月,按盟约本应继承大统。但领军以来,此子攻袭诸侯,不义;威逼本宫,不忠;嗜杀降虏,不仁;刚愎好战,征伐无度,不智;背弃盟约,而无信。 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不智的无信之徒若让起继承大统,只会给大燕带来灾厄。今本宫与诸侯商议,决议废黜褚云歌诸侯盟主之位。若其洗心革面,幡然悔悟则一切作罢,若继续执迷不悟,顽冥到底,那本宫必将统领诸侯万军,让其伏法。 天意垂怜,得友邦坦迪伦特帝国相助,欲诛除此等恶徒,本宫奉劝归附追随于其麾下的各路诸侯,大燕男儿,趁早于其划清界限,苍天为证,本宫必将既往不咎!愿我大燕子民奋发担当,同仇敌忾,终此乱局,共铸辉煌未来,天佑大燕!皇女慕容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完这皇诏,褚云歌没有如张用预想的那般,怒发冲冠,而是朗声狂笑了起来。起先张用还认为褚云歌英雄无畏,对此不屑一顾,片刻之后,他知道,其实褚云歌已经怒至极致,因为他的狂笑到最后以化作了满腔的悲恨与凄凉。 想想自己为了南燕国而南征北战,不眠不休,到头来竟然是这样一个结局。他都不打算称帝,让慕容家族继续荣耀富贵下去了。没想到那个女人竟然如此不满足! 蓦然间,褚云歌想起了当初自己拒绝慕容清婚事时,她那愤郁颤抖的样子。一直他都认为那是慕容清的无助,现在想起来,恐怕在当时,她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报复褚云歌了。 “这个女人的权欲,一点儿也不亚于任何一个男人啊!”褚云歌冷叹道。庆幸自己当场没有选择迎娶她,不然那日子可有得愁了。 事已至此,了解慕容清的为人后,褚云歌忽然一下子从那悲恨中恢复了过来。在他的认知中,为了能得到挑战枫烈的力量,他本就要重新整合南燕国的各路势力,只是碍于那盟约,他本打算用仁慈一些的手段,通过对晋武境的用兵,在战争中整合他们。 但是现在他们既然自己跳了出来,那么褚云歌也就不再顾忌什么名声和面子了。成王败寇,大家以实力说话!
“以为有坦迪伦特帝国的牵制,就能压制得了我吗?哼哼,看我将你们一个个击败!乌合之众!”褚云歌冷笑道。 看到褚云歌短暂悲恨之后的冷毅面容,张用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其实他很清楚,在看到这皇诏的那一刻,他就已经知道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以一个南燕国热血青年,爱国将领来说,在他心底还是期冀着或会出现奇迹。 “果然,想要终结乱世,一番大战是免不了的!既然如此,那就来吧!”最后张用也只能无奈的叹道。不过想着此时坦迪伦特帝国大军已经在逼近三江城,他便忧虑不已。 “要放弃三江城吗?”张用对褚云歌问道。 “只能如此!”褚云歌无奈的说道,“等我解决了那些乌合之众,再来收拾他们!” 话虽如此,可是张用有种预感,他们这一撤,可能他今生都无法以主人的身份回到三江城了。 皇诏发布几天后,南燕国各处的诸侯立即就做出了表态,除了一些势力偏远,或是占据要津的的诸侯保持中立观望外,泷水河以东的所有诸侯几乎都站在了慕容清一方,包括,他一直不爽的许贲,还有已经回到了南燕国的盛军! 而许贲的毅军和荣旻的盛军就是慕容清最大的凭借,其他的那些诸侯加起来,也不成什么气候。虽然他们看似声势浩大,但整体的实力加起来,不过是褚云歌的一半多一些。基于这个现实,相当数量的诸侯仍是站在褚云歌一边,只有那些与泷水河东部诸侯有关系的部队才暗暗脱离褚云歌而去。 12月27日,褚云歌率领22万大军放弃了三江城,往平城行去。他并没有任何慕容清那种正式而堂皇的理由和排场,只以他浩荡的大军在宣告他的回应。 然而慕容清从来就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在发布那皇诏的同时,慕容皇族的部队和许贲的部队就已经开始了对钜城的攻击。 钜城有5万黑旗军,统帅是与维西南特帝国战争中,当初褚云歌从武州城北上突袭钜城时,招募的那2万义士的统领刘禹城。 此人颇有治军领军才能,所以在褚云歌领军北伐晋武境后,让其坐镇钜城,这个主导着南燕国的水路要津。 但慕容清的发难毫无预兆,让他猝不及防,开战伊始,钜城东,南两个城门就被最先混入城中的两军数百士兵给控制了。一番激战后,钜城毫无悬念的落入了许贲和慕容节手中。 但是刘禹城也拼死抵抗,最后还是让3000士兵将褚云歌的妻子甄姬在乱军中安然护送了出去,只是他自己却成为了俘虏。 许贲劝他归降,他却破口大骂,宁死不降。最后更是骂及慕容清和慕容皇家,被恼怒的慕容节一剑刺死了。 当褚云歌赶到平城时,钜城,以及上游的泷水城和毅州城都已经落入了慕容清一方的控制中。而且据传,慕容清正在调集大军,准备攻打武州城。如果武州城再丢失,那么他将会被阻挡在当初修建来抵挡维西南特帝国精怪大军的那条坚固防线之外。 看到慕容清一连串效果显著的行动,褚云歌才开始意识到,这个女人的不简单。 褚云歌再不敢对她有任何小觑之心,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上得出了两个作战计划。 一个是张用提出的,集中所有兵力进攻毅州城,然后夺取泷水城,进而顺流南下,夺回钜城!对于武州城则不用担心,那里一直是黑旗军后勤基地,粮草充足,驻有重兵,而且统帅更是黑旗军宿将何龙。绝不会轻易被攻破。况且占据毅州城后,还可以防止晋武境趁机南下,可谓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