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崇祯七年在线阅读 - 第639章 七九八 嘉峪关

第639章 七九八 嘉峪关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他说这话的时候,满脸凶横,哪有在那些文官们面前唯唯诺诺时候样子。【】

    董策又是沉默,他也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原来郭汝磐身边那些骑兵,都是靠着从这里流入的战马组建的。不过正如刘大器所言,这事儿也怪不了别人,要怪只怪朝廷没钱,只怪朝廷监管不严。

    “算了,算了,不说这些破事儿了,说起来便让人心烦!”

    刘大器摆摆手,便把这个话题撇到一边儿,跟董策说一些轻松的事儿。他就在西北边陲,对这里的风俗民情、山川、地势等等,都是了如指掌,而且这人其实说话颇为风趣,听他说话倒也是很有意思。

    两人边走边说,一路行来,也是变的熟稔许多。

    傍晚时分,队伍抵达嘉峪关。这还是走的慢了点,若是快马加鞭的话,中午时分就能到。

    早就得到了消息,嘉峪关游击将军种大梁率兵出城迎接。

    种大梁大约四十岁上下,长得不高,身材干瘦,面皮还有些发黄,看着有点儿病蔫蔫的样子。那一身铁甲穿在他身上,显得空空荡荡,就跟套在一根木棍上似的。

    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实际上却是战功卓著,自担任嘉峪关游击将军以来,大小战不下十次,杀敌甚重,在这甘肃镇中也是数得上的响当当的将领。

    种大梁先向刘若宰见礼,而后又向刘大器行礼。刘大器把董策等人向他介绍了一番,而后拉着种大梁,冲董策笑道:“你别看这厮病蔫蔫儿的,实际上厉害的紧。他乃是肃州卫武学世家出身,家学渊源,一身功夫全在手上。你看看他这双手!”

    说着,刘大器指了指种大梁那一双生满老茧,骨节粗大的大手,他比划了一下,道:“他一掌下去,这么厚的一块青砖,都能给拍的四分五裂。”

    董策笑道:“那岂不是大开碑手?”

    刘大器先是一愣,而后便是鼓掌大笑:“不错,不错!这名字起的好,董老弟,你真不愧是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这名字起的,当真是威武霸气!哈哈,大开碑手!好,老种,以后你这家传绝学就叫大开碑手了吧!”

    “好!”种大梁也很喜欢这个名字,笑着点了点头:“以前一直也没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董大人给起的这名字,好听,又威武,我是极喜欢的。”

    寒暄一番之后,大伙儿便是入城。众人也终于见识到了这座万里长城上数得着的雄关的风采。

    在前世,董策曾经去过嘉峪关。看着这熟悉的景色,董策忽然喟然一叹,心下有些黯然,一转眼,便是数百年啊!

    其实,嘉峪关的关城面积并不是很大,毕竟是一座防御性的军事堡垒,又不是什么大城。种大梁手下有约摸九百人左右的兵力,其中有骑兵二百,其他的则都是步卒。除了这九百人之外,他还有五十人左右的家丁。

    虽说嘉峪关城内面积不是很大,但容纳城内本来的士卒加上刘若宰带来的这两千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大早,刘若宰便是率人又一次出发。只不过,这一次队伍规模更大了一些,种大梁带着手下骑兵及家丁加入了进来。他把嘉峪关的防务交给了手下的副将,那副将跟随他多年,也是英勇善战,颇有谋略,交给他,是可以放心的。

    出嘉峪关一路向北。

    走着走着,董策便是发现了不同。

    刚出嘉峪关的时候,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乱石戈壁,而望北走了一段距离,慢慢的竟然出现了稀稀落落的草地。不过这些草并不密集,颜色也是有点发黄,并不是那种很健康的绿色,而且长得很矮,近乎是趴在地面上的。

    但是,出现了青草,就代表着周围肯定是有水源的!就算在地表看不出来,在地下也肯定有。

    越往前走,董策便越是惊诧。草地的面积更大了,而且由之前一块儿一块儿的变成现在连成一片。青草更加的茂盛茁壮,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溪,向着西北方向流去。

    刘大器向董策道:“这些小溪,最终都会汇入西弱水。”

    董策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想来,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条河流及其支流的滋润,才会养育出这片肥美丰饶的草原。只不过他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条河的,想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河逐渐干涸消失了。

    又往前走了一段,就已经完全是一派草原风光了。大草原一望无际,这一片无穷的绿色,似乎一直蔓延到天边,草原之上,时不时能瞧见一群黄羊快速的跑过。

    又往前走了一阵儿,偶尔便能瞧见一两个赶着羊群牛群的牧民。

    这些牧民瞧见大队的明军官兵,都是吓得惊慌失色,赶紧驱赶着自家的牲畜离开,也不知道是不是报儿信去了。

    刘大器请示刘若宰应该怎么办,要不要对这些牧民动手?刘若宰只是摆摆手没说话,但他的意思显然就是:不管他们,且由他们去。

    又往前走了几里之后,便瞧见草原上出现了不少帐篷,这些帐篷之间相互离得并不远,总数量并不多,也就是几十帐,估计人口也就一百出头,显然这里是某一个小部族的聚居地。

    刚才碰到的那些惊慌失措带着自家牲口离开的牧民,便都在这里。

    他们这会儿,正在收拾家当,不少帐篷已经被拆掉放在了勒勒车上,董策瞧见这一幕,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这些人,反应的还真快,这是准备要逃了吗?

    其实完全没这个必要,董策他们这次过来主要目的又不是杀人,怎么可能一上来就喊打喊杀?那样岂不是完全失去了和解的可能?

    只不过董策虽然这么想,这些牧民们可不知道呀!

    他们瞧见了汉人的大批骑兵,第一个反应就是:他们要来围剿咱们!咱们既然打不过,那就必须赶紧逃。

    刘若宰把董策叫过来,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董策微微色变,道:“大人,这么早就把咱们的意图给宣传出去,搞得人尽皆知,妥当吗?”

    他有点儿不同意刘若宰的这个做法,是以说话的语气也就冲了一些,不过这会儿董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刘若宰倒是不以为意,只是摆摆手道:“去做就是!”

    “是!”

    董策无奈的应了一声,转身朝着自家这些家丁看了看,最后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

    正是董勇振,这厮虽然个儿不高,却是中气十足嗓门极大,干这事儿,最是合适不过。然后刘若宰又让刘大器找了一个嗓门大,声音洪亮还会蒙古话的士兵,这倒是不难找,毕竟肃州卫在西北边陲,出了嘉峪关,就是蒙古人的地界儿了,本地人中会蒙古话的还真是不少。董策把那俩人叫在一起,仔细的叮嘱了一番。俩人会意的点点头,便是打马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