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 趁热打铁 兵发历城
仅仅五日,大夫精心调理,尉迟涛已可下床行走。 天色近黄昏,唐天豪搀扶尉迟涛来到县衙外边。 大街上处处纸钱飞舞,哀哭之声不绝于耳。 “恩公,平陵一战,军民死伤者众,百姓几近家家有亡者。 城内寿材铺早已断货,如今寿材价格飞涨,依旧难以卖到。 不少贫苦百姓,买不起寿材,只好将亲人草草埋葬。” 尉迟涛听罢思索片刻,说道:“唐兄,烦你请大将军前来。” 唐天豪领命离去,卫士搀扶尉迟涛在县衙旁边坐下。 片刻之后,武应龙跟随唐天豪前来。 “贤弟,外面风大,不宜久坐。贤弟还需回屋休养为好。 不知贤弟叫武某前来,所谓何事?”武应龙关切说道。 “有件事尚需劳烦武兄。兄可将县中有名望乡绅请来几位,如今平陵缺少县令,可从乡绅中暂选一人代之。 大战刚过,城中百姓损失惨重。 由代县令出面,差人统计各家各户损失,阵亡者除抚恤二十两纹银之外,尚未安葬者由军中出资给予安葬。 百姓生有处死有地,不可不管。”武应龙欣然同意,便安排人去办理。 四日后,平陵城外搭起高高祭台,尉迟涛由唐天豪搀扶,慢慢登上祭台。 同武应龙一起上香,祭台上木板写满阵亡军民姓名。 祭台下,平陵上万百姓俱在。 “圣人有云,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贼兵攻城,吾平陵军民精诚一心,誓死抵御。 刀枪如林,箭矢若雨,平陵军民,无一贪生后退者。 人人奋勇,力保平陵不失。 土山口一战,兖州卫将士三军用命,浴血拼杀,搏命退敌以回援平陵。 呜呼!阵亡诸位英灵不散,吾等今日在此公祭。 苍天有眼,庇佑英魂。大地无言,忠骨入土为安。 呜呼!吾等再三叩首,祭拜英灵。”尉迟涛勉强读完祭文,唐天豪搀扶其缓缓下拜。 与此同时,武应龙,兖州卫全体将士,平陵百姓全部下拜,不少百姓念及阵亡亲人,失声痛哭。 公祭过后,县衙之中,尉迟涛将众将召集到一处。 “距离上次一战已经十余日,众位将军浴血奋战,兖州卫声威大震。 如今又有三县主动杀掉反贼,归附朝廷。 济南郡十二县,如今朝廷六县,反贼六县。 所谓趁热打铁,集合兖州卫,兵发历城。”尉迟涛缓缓说道。 武应龙担心问道:“贤弟伤势尚未痊愈,若是跟随大军前行,恐对伤势不利。 如今兖州卫不断有人来投奔,已是七万余众。 可惜我军缺少攻城器械,历城并非平陵,城高壕深,若是强行攻打,势必损兵折将。” 武应龙担心并无道理,野外伏击与攻坚战截然不同。 眼下风头正盛,若是贸然攻打坚城,一旦示例,后果难以预料。 “无妨!武兄不必担心小弟身体。 小弟熬得住长途行军,再耽搁下去,敌人获得喘息之机,那时胜负难料。 如今历城之内,韦河源与胶州援军必定因上次失利心生嫌隙,两者并非铁板一块。
兖州卫兵临城下,外部强压之下,历城极易生变。 武兄放心,强攻乃是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为之。” 历城刺史府,长史李宁忧心忡忡来见韦河源。 “大人,迄今又有三县叛离,归附朝廷。 除去历城,剩余五县尚在观望,与我等貌合神离。 偃师陛下处发来诏书,措辞严厉,严命大人需在十日内拿下平陵,疏通粮道。 若是过期,军法伺候。”李宁最后一句话十分小心,以防过度激怒韦河源。 韦河源依旧勃然大怒,肥大身躯竟然一跃而起。 吼道:“兵败又非本侯之过,日日发诏书强迫本侯。 本侯也不是受气之人,来人,传本侯之命,让管家韦通手脚麻利些,将最后一批细软运去胶州。 济南郡这边,本侯撒手不管。 让小皇帝自己派人前来统军,莫要迫使本侯。” 韦河源大放厥词,他从未将司马川放在眼中。 依仗自己是韦妃亲弟,有太后护持,司马川能奈他何? 李宁站在一旁,不敢答言,他不想在这时候触霉头。 待韦河源咆哮过后,情绪平复,李宁施礼告退。 李宁快步离开刺史府,回到家中。 叫来两名心腹家人吩咐道:“尔等听命,分头速速去请夏远李斌两位将军前来议事,不得迟缓。 若是两位将军问起,便说生死关头,切莫迟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