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寡妇村在线阅读 - 第一千零四十章

第一千零四十章

    当年陆游临终前的一首《示儿》成为千古绝唱:

    死后方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二能屈发祥远比陆游幸运,屈发祥终于迎来了鬼子投降的时刻。中国不缺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可是历朝历代往往jian臣当道,弄不清什么原因。

    有些事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范畴,有些史实历史学家论证了几百年也无法弄清。不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多么贫瘠,爱国爱家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最基本的情怀,不论你对社会或者政府有什么怨言,听到鬼子投降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中华儿女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欢欣鼓舞。但愿从此后大家安居乐业,远离战争。即使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也可以坐下来探讨,没有必要兵戎相见。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战争年代死亡最多的仍然是普通老百姓。

    一个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听到鬼子投降的那一刻,喜极而泣。十四年前九一八事变之时,正是屈发祥带领着他的一班莘莘学子上街游行,在十字街头慷慨陈词,历数帝国列强亡我中华的劣行,并且把大儿子屈志琪交给时任团长的郭麻子当兵从戎。

    十四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瞬间,可是十四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屈发祥老人是凤栖城里的一颗常青树,老人信奉的是孔孟之道,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老人跟屈克胜是同窗更是挚友,两位老人共同撑起了凤栖的那一片蓝天,以他们自己的铮铮铁骨和刚直不阿赢得了凤栖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凤栖的狂欢是从农历七月七日晚间开始,猛然间城墙上枪炮齐鸣,屈发祥老人从病榻上坐起。这多年一遇到什么盛大的庆祝首先是士兵们对天鸣枪,对天鸣枪要比放鞭炮威风许多,紧接着李明秋和女儿满香进屋,女儿女婿给老人家带来一个特大喜讯:RB投降了!

    老人最初的反映是呆坐着,足足有一分钟,紧接着仰天狂笑:“老夫比陆游幸运,我终于等到了鬼子投降的这一天!”

    言罢又喜极而泣:“可惜屈克胜老友没有等到这一天,明天,你们雇乘轿子把老夫抬上,老夫我要去祭祀屈克胜老友,告慰先灵,RB投降了!我泱泱大国岂容倭寇凌辱!”

    满香坐在老人的病榻前,为老人捶背。其实老父亲就是那一年在凤栖街上摔了一跤,开始时老人满不在乎,岂料以后慢慢发展成半身不遂,以至于常年卧床不起。不过老人忧国忧民之心长存,时时刻刻关心时事,每时每刻都在打探倭寇的消息,尽管儿女们有些事对老人隐瞒,比如老人至今仍然不知道他的大女婿李明秋是凤栖最大的老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在毒品走私的过程中军队起了关键的作用。老人只是坐在病榻上为庶民百姓祈福,老人掌握的信息有限,老人空怀一腔赤诚的报国之心。

    老人要饮酒庆祝。女儿和女婿劝阻老人:“一会儿我俩抬着你登上城门楼子看热闹(秧歌),明天咱们专门设宴庆祝。”

    屈发祥老人像个孩子,听从女儿女婿的摆布,李明秋当真找来一副窝子(滑竿),老俩口抬着八旬老爹从凤栖城穿街而过,所有的狂欢人们都为老寿星让路。那一夜所有的商铺都挂出了灯笼,凤栖城灯火通明,秧歌调子此起彼伏,比元宵节还热闹。女儿女婿抬着老爹,沿着城墙坡上了城墙,军人们站立两行,为凤栖城的常青树行举手礼。

    木制的城门楼子一般不让人攀登,只有正月十五城隍庙的和尚登上城门楼子挂灯,凤栖南白城门楼子最气派,城门楼子下方的凤凰图腾褶褶生辉,七月七日牛女逢,感觉中凤凰也飘然欲飞。

    城隍庙的老和尚拿一把钥匙,庄严地打开了城门楼子的木门,这是许多年来凤栖的城门楼子第一次对一个老人开放,女儿女婿沿着吱吱作响的木质楼梯把老人抬上凤栖最高的地方。老人伸着骨瘦嶙峋的胳膊对着凤栖城的万众欢呼,人们虽然听不见老人在说什么,但是却感觉到了凤栖城的脉搏在随着老人的欢呼跳跃。

    农历七月初八,桥庄村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本来李明秋想用汽车把屈发祥老人拉着,去桥庄村了结老人告慰挚友屈克胜先灵的心愿,倭寇投降了,屈克胜老先生匡复中华的遗愿得以实现。

    可是屈发祥老先生也非常倔强,老人认为那汽车是西方的洋玩意,非要李明秋用滑竿把他抬上。几个小伙子一拥而上,抬着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浩浩荡荡奔赴桥庄。

    在凤栖人的心里屈克胜就是凤栖的象征,祭祀屈克胜老先生的活动也非常隆重。一通一丈高的墓碑耸立在黄土高原,当年一丈高就看起来非常伟岸,墓碑前摆一张供桌,供桌前摆满祭品,屈福录和他的儿子跪在供桌两边陪祭,前来祭祀的瞻仰者络绎不绝。

    屈发祥老先生非要亲自给挚友屈克胜叩头,女儿女婿从两边把老人扶着,那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中国每年都有数不清的祭祀活动,每一次祭祀活动所赋予的意义不同,老先生把陆游的诗赋予新意:王师匡复中华日,一杯薄酒慰先灵。

    祭祀仪式结束后屈福录要留老先生吃饭,李明秋主要担心老人的身体,儿子们都不在身边,老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李明秋难辞其咎。李明秋婉拒了屈福录的好意,坚持把老岳父抬回家。

    可是老人回家后无论如何也要喝酒。人年纪一大跟孩子一样,总有些随心所欲有些执拗。李明秋无法,只得让满香拾掇了几个菜,陪着老人少饮几杯。看样子老人兴致蛮高,还非要即兴作赋,李明秋又陪着老人写了几方大字(练习书法,当年宣纸极其昂贵且不容易买到,写字一般用麻纸,麻纸呈正方形,故称一方大字),满香安顿老人睡觉,李明秋陪了老人一整天,也感觉有点累,于是回家休息。

    可是第二天早晨满香把水烧好,服侍老爹爹起来洗脸,竟然发觉老人走了,走得那样安详,那样从容不迫。

    这真是乐极生悲,凤栖城还沉浸在狂欢之中,屈发祥老人却乘鹤西去,也许老人感觉安心了,死后不再有什么纠结,所有的一切都能放得下了,才那样安详地走去。

    李明秋为老人烧了安魂纸、点燃长明灯,为老人穿上寿衣,为老人停灵。然后跟岳母和妻子一起,哭得压抑。因为大街上还锣鼓喧天,李明秋能想得开,不愿意拂了大家的兴致。

    一直到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天,凤栖人才发现,闻讯赶回家的屈发祥老人的二儿子屈志安穿白戴孝,跟着阴阳先生去祖坟地里破土(凤栖埋人的第一道程序,破土就是挖墓,必须阴阳先生瞅准地形),后面还跟着屈发祥老人的侄子屈志刚、屈志田以及老人所有的晚辈亲属。

    老人停灵七天,方才入土,那一天屈志琪也从HN灵宝赶回,十六条汉子抬着灵轿从凤栖街上缓缓走过,所有的商铺都摆出了祭桌。灵轿后边跟着长长的为老人送行的百姓。

    老人的灵轿从北城门抬出,一辆汽车从东城门拉进来田中的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