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清末1909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

    京师,正阳门火车站,此处为新建卢汉铁路的始点,从这里上车,便可直通汉口,之后,在转走水路,通过扬子江航道,顺流而下,差不多三四天就可以到达南京城下,交通可谓便利,所以此站建成后,便成为一座黄金口岸,南来北往的生意人从这里不断涌向大江南北,不到一两年就小有繁华,也间接导致沿线的地皮不断上涨,一地千金,这都是铁路兴建所益。〈

    不过今天的场景倒倏而不同,偌大的站台里,往日车马粼粼,喧哗吵闹的景象全然不见,如今这里,士兵罗列,戒备森严,偶有行人路过,也莫敢多问。

    官府早早就布了清场令,今天有重大人物专列南下,火车正常运营暂停半天,往来的旅客或许还不明所以,但当地的民众却清楚得很,当得起这样排场的,不是高官,就是贵爵,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京畿重地,事情生多了,寻常百姓也就见怪不怪。

    “良大人,此番南下,务必多多保重,南方不比北地,逆党遍地,你可要多加小心。”

    火车在站台边吞吐着烟气,还没有动,一场简短的送别仪式在车门口举行,来人大多是叶开的亲信故交,站在最前面的是度支部尚书,内阁第一副相,镇国公载泽。

    “是啊,良大人,要多加小心,革命党内多亡命之徒,专刺督抚大员,特别是江浙一带,逆党盘踞甚重,出入府衙,务必留意。”

    站在载泽身后的是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他在上海经商多年,对那里的状况清楚得很,如今也来提醒叶开,革命党在经历多次起义失败后,便把重心放在了暗杀行刺上,特别是江南的光复会,如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等人,更是把暗杀等成了推翻清朝统治的灵丹妙药,曾言:杀一人,谢天下,痛哉快哉,这几年,安徽巡抚,广州将军先后被杀,而且多以满洲官员为主,所以,在盛宣怀他们眼中,远离京城的南方,已经到处遍布了革命党的枪口,随时都有可能射出夺命的子弹。

    “多谢各位大人嘱咐,这些良某耳闻甚久,不会不加小心。”

    叶开拱手谢道,明面上接受,内心却苦笑一声,前世的自己,明明是铁杆的汉族人,穿越到了这里却成了清鞑满虏,“异族”的代言人,想想还真是令人唏嘘,不过想归想,叶开倒没有忽视安全措施,军谘处事先计划了一套周密的安排,附近百米内有军警随时监视,前后也都有警卫局专人贴身护卫,而且,这次南下,叶开还从禁卫军中抽掉了整整三千人,一个协的部队,作为叶开的总督府行辕卫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特点自然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它是叶开的钢铁屏障,时刻保卫着他的安全,当然他们的使命和任务远不止这些。

    见叶开有做准备,盛宣怀等人也就不在唠叨,况且他们也深知叶开是个心思缜密,计划有素的人,也就不再个人安全上多费口水了。

    “泽公,盛大人,戴大人,还有一些事恐怕要麻烦诸位了...”

    叶开还没有把话说完,载泽等人便心领神会的说道:“良大人放心,京城有我们几个人在,凭奕-劻一个人还翻不了天。”

    叶开关心的事同样是他们关心的,奕-劻夺了大权,坐上了********,等于在他们身上竖了一座五指山,现在的情况微妙,但总有一天,奕-劻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排挤掉,所以扳倒奕-劻,是他们几人心照不宣的共识,况且这三人当中,有一人可时刻想取而代之。

    “如此,良某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叶开冲来人拱了拱手,“诸位都回去吧,良弼告辞。”

    “良大人慢走..”

    叶开一转身,身后响起了一阵送别声,之后是齐滔滔的脚步声,来自于等车的禁卫军士兵。

    在行辕卫队管带6双鸣的指挥下,三千人如一色,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入了士兵车厢,期间,没有一丝多余的嘈杂之音,汽笛声呜呜响起,列车缓缓向南驶去。

    “军容整肃,秩然有序,禁卫军远北洋军。”

    “强将无庸兵,都说良赉臣敕练禁卫军,如今一看,真是一支精锐之师啊。”

    望着远去的火车,站台上响起了一阵感叹,蒸汽在他们身旁飘荡,久久未散,载泽三人还没有离开,个个抚着胡须,静静地伫立。

    “两位大人觉得良弼什么时候会回来?”

    “有此等精兵在,良赉臣在江南,怕不会留太久。”

    “嗯,诚如斯言。”

    “手握重兵,却顾朝政,又是一个袁世凯啊....”

    左右张望,三个人相互笑道。

    .....

    庭院深深,如今的庆-亲-王-府,“高朋满座”,庆记公司,生意正隆。

    “阿玛,良弼走了。”

    载振从人缝中间挤进来,贴在奕-劻耳边,低声说道。

    “今天早上的火车,带走了三千人,载泽,盛宣怀,戴鸿慈送行。”

    根据庆-王-府眼线的汇报,载振简单说了说,良弼按期离开,奕-劻虽不感到意外,但心中却好似放下了一块石头,轻松了许多。

    “他什么时候到南京?”奕-劻问。

    “大概三五天,最迟这个数,差也差不了多久。”

    “好!”

    奕-劻轻拍了一下椅子扶手,“电告张勋,务必将良弼在南京城的所行所为,定期汇报,无论他在哪儿,都不能放松警惕。”

    “知道了”载振应和一声,“阿玛放心,儿子早安排了,江宁将军府,江南提督大营,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就等良弼入瓮。”

    奕-劻满意的笑了笑。

    “贝勒爷真是也来越干练了,用不了多久,振贝勒就能独当一面,王爷你也该放心了。”

    在奕-劻的旁边,坐着一位三十岁的年轻人,眼镜,瓜帽,气度不凡,其人虽是金窝窝里长出来,但没有寻常权贵那种纨绔习气,面目干练,许是在宦海人情场上翻腾过段时日。

    “乃父归来,该高兴的是‘大公子’喽。”奕劻说道。

    “这次多亏了王爷,克定感谢至深,家父昨天来信,他已经坐上了船,半个月后就能到天津。”

    “好!”

    奕-劻站起身来,冲着袁克定大笑一声。

    “良赉臣走了,袁项城来了,真是去弊迎亲,天助我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