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墟镇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章 二师傅与凉粉就酒

第二十一章 二师傅与凉粉就酒

    在川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至今,历来有无数神话和传说流传。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

    阆中境内有两大山系,嘉陵江以东属巴山山脉,以西属剑门山脉,两大山脉分支余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

    嘉陵江、东河、构溪河等上百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形成阆中“一江四河”的地表水系格局。

    华夏太古三皇之天皇,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的伏羲,其母华胥久居阆中,《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称)之地。”

    唐时武则天,生于利州(今广元)长于长安(今西安)。十四岁因貌美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娘。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和女性太上皇。

    自古出川“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剑门关,雄踞川北剑阁县之南的剑门山,大、小剑门关七十二峰,千仞壁立、峰峦叠嶂,绵延长达数百公里,素有“蜀门锁钥“之誉。

    诗仙李白未及弱冠之时常年读书于戴天大匡山(位于今江油境内),后常出游于江油、剑阁、梓州等地。留于后世的《蜀道难》、《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托物言志、寄情山水。

    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明代徐霞客曾经此溯嘉陵江而上,也曾误认嘉陵江为长江之源头。

    ※※※※※※

    成建制2000多年来的阆中,无一例外地始终作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商属巴方,周属巴国。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30年从江州(即重庆)迁都于阆中,公元前325年后称巴王。

    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秦国惠王嬴驷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即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不久灭巴。

    秦王设立郡、县、郊(乡)、亭、里五级制。置蜀郡、巴郡。宣告蜀、苴、巴三国灭亡。

    明末清初四川设临时省会达17年之久,顺治时期,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

    阆中曾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

    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曾创造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历法——《太初历》,也是创始中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

    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用以给风测向定级,预测旱涝灾害,成就非凡。

    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据传说后来“飞升”于此。

    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这两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十分耐人寻味的传说和轶闻。

    ※※※※※※

    阆中古城,一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目前城中保存着近1.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

    阆中古城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

    古城阆中,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

    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古城的建筑规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居风水范式,完全符合“地理四科”,也即“龙”、“砂”、“xue”、“水”的意象。

    ※※※※※※

    阆中有很多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小吃,也是川北凉粉的发源地之一,其品类繁多,佐料考究,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盘中晾冷即可食用。

    食用时,可切成薄片,加上精盐、蒜泥、花辣面、味精和酱油等,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可谓麻辣鲜香无比。

    二十多年前的阆中古城,还保留着它独特地原汁原味。

    那里还不是喧嚣繁杂旅游地,原住民还没有迁出城去。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列车车程,然后又转了好几个小时的汽车颠簸。

    这一天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齐默一个人来到的阆中古城。

    街上的行人已经不多了。

    肚子空空如也的齐默,来到了阆中古城边的一家小吃店。

    店里已经没有客人,只有一位老人坐在店门口的长凳上休息。

    老人穿着灰色对襟短褂和棉麻长裤,足上一双罗汉布鞋,短发无须,看上去50来岁,显得有些精壮。

    “老人家,这镇上有旅店吗?”

    坐了一天车的齐默进了店,开始自来熟地和店家攀谈起来:

    “对了,您家的凉粉正宗吗?正宗的话就来一碗。”

    老人听着齐默咸淡不忌的话,眼中的神色有些异样,也不知道是怒气还是脾气。

    “小家伙,本店一天只卖99碗,今天的卖完了。只有一些留着晚上自己吃的锅底料,不过卖相不好,你还要吃吗?”

    “只要能吃的,我都能吃!”

    “如果不介意的话,和我这个老头子一起吃怎么样?”

    老人看了齐默一眼,试探地问道。

    “那感情好,老人家,我要帮着做点什么?”

    齐默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一天了,终于能吃上一顿热饭菜了。

    “什么也不用做。如果你想帮忙,那就摆一下碗筷吧!”

    老人不咸不淡地说道。

    “好呢!”

    齐默一副生熟不忌的模样,好象回到了自己家里。还贴心地给老人摆好了有靠背的椅子,请老人先坐。

    “这里有老朽自家酿的米酒,老头子我喜欢每天喝上一点,你能喝吗?”

    在椅子上坐下后的老人脸色稍霁,看了看规矩地坐在桌对面小板凳上的齐默。

    “好喝吗?”

    从没有喝过酒的小齐默,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露出一副期待的模样。

    “呵呵,当然好喝!在老夫眼里,这就是玉液琼浆,千金都不换啊!”

    老人一脸老怀安慰的模样。

    “老人家,那我就尝一点,只尝一点就好。”

    说着小齐默一脸殷勤地接过酒瓮,先给老人倒了满满一碗,又给自己倒了小半碗。

    老人看着齐默喝了酒,虽然是自制的米酒,但这酒制法独到,色如琥珀,风味独特,味醇香浓,回味绵长。

    谁曾想第一次真正喝酒的齐默,一喝酒就停不下来。

    在老人家东一句西一句的循循善诱下,齐默把自己的出生、来历、经过、目的……,一碗又一碗地交待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到半个时辰,喝得兴高采烈、说得手舞足蹈的小齐默,一个夸张的手势,把桌上盛酒的酒瓮给扫到了地上。碎了一地的陶罐里,还有一两斤酒全洒到了地上,酒香四溢,闻之欲醉。

    看着淌了一地的酒水,老人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下来。气呼呼地拿起桌上的筷子就在齐默的小脑袋上敲了一个爆栗。

    “臭小子!不仅吃了老夫的菜,喝了老夫的酒,还敢把老夫的酒瓮打碎!”

    齐默两眼呆滞地看着眼前蹬鼻子上脸的老头,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咕哝了一句,十分干脆地昏了过去。

    当齐默从迷糊中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又是一个睛空朗朗的青天白日了。

    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竹床上,身上衣服完好,脱了的鞋子就被放在床边。

    放眼看去,这是一间简朴的小屋,屋内陈设简单至极,竹窗虚掩,竹帘半开。

    “这是哪里?哎哟,头怎么会这么痛?我怎么会在这里?”

    齐默用手摸了摸额头,发现也并没有什么事,继续有的没的想道:

    “难道,我被那老头下了蒙汗药,我被绑架了?”。

    又默默思索了一阵,过了半晌齐默才想起来,自己第一次喝酒就出了个大洋相,好像自己还打碎了老人家的一件东西,这下可糟了,不会要拿rou抵偿吧!

    他匆忙坐起身来下了地,穿好鞋子,走到窗边,透过半开着的窗户向外看去,嘴一下子就大张开来成了一个大大地“O”型。

    齐默发现自己正在一座山上,透过窗外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山峰,似乎还能望见远处嘉陵江畔的古城。

    齐默实在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间,就到了这一座不知名的山上来的?

    齐默推开了小屋的门,来到了院子里,四处看了看。

    这是一座三间小屋并排而立的小院子,齐默就是从左边的一间屋子里出来的,院子几乎没有什么陈设。

    一座差不多要两人才能合抱的大石磨正立在院子中央,可惜没有看见拉磨的驴。

    一口半人高的大石缸安放在靠近雨檐的位置,里面充满了清水,还有一株仿如睡莲般的植物在水缸里长得郁郁葱葱,不知道已经养了几年了。

    再往外看去就是齐腰高的石砌的院墙,院墙外是便是断崖。

    看来这个小院应该是一处后院。而从小屋的屋顶看过去,可以看见几座高大耸立的道观的主殿建筑,原来小院正坐落在一座道观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