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在线阅读 - 第五十章:逢天机父子论兵事(二)

第五十章:逢天机父子论兵事(二)

    下了一夜的雨到黎明时分渐渐地止住了。天色将是蒙蒙亮,因为湿寒之气太重,所以魏都邺城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云山雾罩的邺城让人分不清来自何处,又去往何处。

    街头几乎没有几个人,通往大丞相高欢府第的路上有一匹马飞奔而来。马上的人驾驭娴熟,他目中无人地只看到眼前要去之处,但这人实在是个美极了的公子,不由引得街头人人侧目。

    驭控自如地慢慢勒住了缰绳,骑马的公子在大丞相府门口停下来。拾阶而上,随手把鞭子扔给了迎上来的仆役。仆役已壮年,看起来老成稳重。不但没有呵斥这个擅闯者,而且极恭敬地微笑道,“郎主命小奴在此恭候世子。”

    这么说大丞相高欢早就知道儿子要来,也就必然知道他为什么来。

    仆役跟着大步而入的世子,等他们刚刚进了府门,门口迎候的另几个仆役便把大丞相府的门又关闭了。

    高澄摆摆手向那仆役道,“你不必跟着,我自己去见父亲大人。”

    仆役见此,便简短又说了一句,“王妃吩咐,郎主最近常患小疾,若有事世子自当多多承担。”

    高澄听他传达母亲的吩咐,停下来看了他一眼,但没说话又往父亲书斋的院落去了。

    仆役退了下去。

    在偌大的大丞相府里极熟稔地左转右转,一路上婢仆莫不给世子见礼,高澄一概都视而不见。大丞相的书斋在偏僻、冷清处。此处自有专门服侍的婢仆,寻常人都是不敢来的。高澄眼见得就要进院落的大门,忽然听到一声呼唤。

    “大兄。”极清脆,透着愉悦。

    高澄遁声一瞧,是二弟高洋的娈生meimei高远君。

    高远君满面笑意地立于院落一侧的一片竹林前面,偏巧身上穿的还是绿衣,怪不得不易瞧见。高澄本来不怎么注意这个meimei,不像以前和长姊高常君那么亲密。但是今天他特意好好打量了一番这个meimei。

    若论貌,高远君和长姊高常君相差甚远,充其量中人之姿。但从前年纪幼小,如今渐渐长成,不似长姊、长兄那么神采飞扬,也不像二兄高洋那么沉静阴郁,有种与年纪不相衬的安静。总让人觉得她小小年纪,仿佛什么事都波澜不惊似的。像今天这样满面含笑、喜形于色的时候真的不多。

    高澄改了主意,转向meimei这边走过来。

    高远君持礼相见。

    高澄止步于她面前,微笑道,“meimei这么早候在这儿,难道是特意等我?”

    高远君一怔,又笑道,“二兄日日夜半即起,读书、舞剑,还天天不在府里忙朝务,就是阿爷想见他都难。我若想和他说话也只有随他而早起了。”

    高澄知道高远君和高洋双生兄妹,感情自然不同。又听她说二弟高洋的这些事,心里便留了意。暗想,若是听高远君这么说,二弟如今真是进益不少,至少也甚为用了。

    但高澄并不再问高洋的事,换个话题笑道,“meimei许久不到我的府第中,长嫂甚是想念你。她如今行动不便,你还要多去瞧瞧她。”

    高远君笑道,“长嫂处我何敢再去。若是再有什么事,甚怕大兄重惩我。”她似嗔非嗔,又是半真半假,让人分不清楚。

    高澄看着meimei如此精明,心里一动,暗想着世子妃元仲华岂能是她的对手,但往后和这个meimei又不得不用心调停,以和为贵。便还是笑道,“meimei若是如此说,我实不敢当,只盼着meimei和我亲近,不要生了芥蒂。”

    高远君又有意含笑奉迎长兄几句。

    高澄便辞了高远君进了父亲的书斋。

    高远君从未见长兄对她如此,看着高澄的背影若有所思。

    奴婢们鱼贯而退,关门闭户。整个院落里只剩下大丞相高欢和大将军高澄父子二人。院子里颇是泥泞,但是书斋舍内却温暖而明亮。显然高欢早就在这儿等着儿子了。

    “阿奴想好了?”不等儿子见礼,高欢便问道。从大丞相的表情里永远都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阿爷想好了吗?”高澄反问。

    高欢一向敏于事而慎于言,但是从不莽撞贸然行事。想必此时心里早就想好了,偏不抒己见,又问道,“既以天下托付大将军,自然是大将军做决断。”这话已经说得非常直白了。

    权臣父子之间的权力交接对他们来说要求格外高,不同于天子之位的父子传承。是否传得下来,是否接得住,这对高澄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否则何止会是一个人的名败身死这么简单。

    “可以出兵。”高澄从来没有犹豫不决害怕选择的时候,而且选择了就不会后悔。“既有此良机,不用岂不可惜?但是阿爷也不必着急,须得前事功夫做足,不然必有后患。”

    听儿子话说得不俗,高欢心里已经放了一半的心,但表面上完全看不出来。又问道,“阿奴想做什么功夫?”

    “阿爷与我,必有一人率兵出战。若是到时候征人在外,邺城出了乱子岂不得不偿失?必得上下一心,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这一战才能打。”高澄平静笃定地侃侃道。

    自从儿子入邺城辅政以来,又是延揽人材,又是惩贪治贿,尤其在吏治上大下功夫。撤了停年格,这就不是单单的吏治问题了,明里暗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暗恨儿子,这是与门阀大族作对。高欢虽未有过任何表示,其实也是想让儿子放手去做,也是借此立威的意思。往最坏的结果说,不管怎么样现在有他在,出了事也有他最后接起来。

    如今临战在即,听儿子这么说,知道上下一心,可与之死,可与之生,看来倒也不必过多担心他,儿子心里也是极明白的。

    “如何能上下一心?”高欢完全变成了作壁上观的态度,很感兴趣地问道。

    “阿爷,meimei年纪已长成,早晚也该择个贵婿了。”高澄看着父亲提了一句。这忽然延宕开的一笔大有深意。也听得出来他心里已经是有了主意。而此刻提起并不是要问父亲的意见,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提出他的意见,或者这只是他寻求“上下一心,可与之死,可与之生”的一步棋而已。

    “你得罪了林兴仁那个阉宦,他是主上私人,情份不同,他自然会把你的话传给主上,如今又要如何转寰?”高欢不急不慢地问道。“要不落痕迹才好,若是刻意了,被人察觉,好事怕也会成坏事。”

    “这个阿爷不必担心,自然有办法。”高澄心里此刻想的是世子妃元仲华。他最不愿意把她牵涉其中,但是她既是他的正妃,又是皇帝元善见的亲meimei,这个身份在两人之间,真是躲无可躲。高澄分心之际已经觉得对元仲华满是愧意。

    高欢微微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有件大事还要阿爷做决断。”高澄已经抛开了刚才的话题。此刻虽只有父子二人,但实际上便已经是战前庙算了。“何人可为将?”

    高欢没说话。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他也不能立刻做决断。

    “想必黑獭兄不必为此事烦忧。”高澄忽然叹道。居然还半真半假地称呼“黑獭兄”,如此一份幽默在这个时候格外珍贵,举重若轻地表明了自己承担得起千钧重担的心态。不过说的也是实话,宇文泰自己就是统兵大将,原来的关西大行台贺拔岳帐下最得力的将军。除了他自己,还有赵贵、于谨,跟着出帝元修从洛阳而去的独孤信、王思政,原本关陇豪族出身的韦孝宽。

    高澄心里仔细算来,忽然心里一跳。暗自觉得宇文泰是失了天时,若是他自己率劳师远攻也没占地利。两个人处均衡之势,各自有所输赢。再要论到人和,宇文泰可未必会输,自己也未必能赢。宇文泰此时若统兵,帐下将军不管是原来的嫡系,还是后来投奔的,西迁之鲜卑人还是郡望在关中的大姓豪族,全都投身于他为之效命。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李虎。李虎也是代北人,籍武川,和宇文泰、贺拔岳都有乡党情份。但是贺拔岳死于侯莫陈悦之手后,赵贵联络众将力挺宇文泰,当时李虎明确反对,极力主张扶立大行台贺拔岳的兄长贺拔胜。因为意见相佐而不肯相就,离开长安投奔贺拔胜。但最后还是与贺拔胜一起又归附了宇文泰。并且此后保宇文泰一同最终杀了侯莫陈悦以报贺拔岳殒命之仇。往后更是成了宇文泰的得力辅助者,平了河西费也头部以及灵州曹泥。

    高澄越想越心惊,再反观自己,若真是有一日率兵西去,帐下谁是肯为驱策的先锋大将?自己的心腹之人崔季舒、崔暹等,还有那些门客,也许是治国之臣,但不是沙场之将。唯一能有将才的也就是陈元康,但陈元康最多算是个儒将,若比起赵贵、于谨等人还是少了真正血战沙场的经验。

    孙腾?高岳?高归彦?但略细一想就知道,哪个都不合适。甚至不是不合适,是差太远。刘丰、窦泰、段韶……一个一个地想过来,竟没有一个骁勇、霸道,能在百万军中以其雄浑之气为兵士之先的将军。

    “侯景?”对面而坐的父子二人异口同声看着对方,但是神态里都含着疑问。

    大丞相身子微前倾,伏于身前几案上,看着儿子。大将军也同样身子微前倾,伏于几案上,看着父亲。

    “不可。”父子二人又是异口同声,同时都坐回自己的座席。

    “此人不得不倚重,又不可过于倚重。”高欢只淡淡说了一句,看着儿子。

    “此人必要倚重,必要重用,但必要严防。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用其为将。不求其有功于社稷,但求他无作乱之心便足矣。”高澄坚决否定了侯景,但是心里真是再想不出什么人来了。

    终于,高欢身子往后仰了仰,袖手闭目,口中缓缓吐出三个字,“高敖曹。”

    这三个字让高澄心头一亮。他立刻就明白了,父亲说的是独一无二的人选了。

    高敖曹,名字叫高昂,从小就是个惹事生非、横行乡里的混蛋。以无一人尺土之资而奋臂起于河间,以白手起家。感遇敬宗孝庄帝元子攸的知遇之恩而大破尔朱兆,后归附高欢。

    高敖曹行事任性,哪怕是同为在朝官吏也一样是不如己意便挥刀相向。后来高欢成为真正的权臣,依然倚重高敖曹。高敖曹从来我行我素,哪怕是对高欢也如此。但是从其为孝庄帝雪仇看来,至少此人内外如一,不似侯景般表里不一。哪怕再行为不羁,却是靠得住,能当大用的人。

    高澄没说话,心里真是冰火相煎。

    他对高敖曹执的是子孙礼。哪怕大将军再飞扬跋扈,高敖曹只有比他更任性张扬。别说汉人,就是鲜卑人也没有不怕高敖曹的。正因为如此,高敖曹才是独一无二的人选。

    高欢又慢慢睁开眼睛。“大将军有异议吗?”

    高澄眉头舒展开,“没有。大丞相洞察于微,知人擅用。儿子也觉得高敖曹堪为大将。”他没有一点为难,甚是欣慰的样子。

    高澄长跪而起,昂然道,“既然诸事议定,宜早不宜迟,儿子请大丞相准允,择日便出兵。至时带甲数十万,千里馈粮、车甲之费,样样都不是小事,还要大丞相多多费心。儿子还有一事也请大人准允。二弟年纪已经不小了,大人既给二弟议婚事,儿子想二弟的官职也要动一动。”

    “大将军有何所见?”高欢还是慢条斯理地问道。

    “儿子既为辅政之大将军,不可无人副之。先晋二弟左仆射之职,从吏部入手,然后徐图之,可好?”高澄毫不犹豫地坦然直言。

    如此抬举自己兄弟,上为其国、下为其家,看来高澄是真把自己当成了擎天之柱。

    高欢心里默许,只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也正是他想的,看来儿子终于要把这家国重负担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