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三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一)

第一百零三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一)

    西元1627年的1月1日,即是农历丙寅年的冬月十四。

    北京城,小雪。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可以从西周算起。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但作为整个中国的行政中心,是在元朝。

    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

    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

    洪武九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如今的北京也从此得名。

    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修建,这时候的北京城不是四四方方,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没钱给闹的。

    本来“庚戌之变”被俺答一顿打脸,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嘉靖皇帝想给北京修一圈外城,让北京变成“回”字形。修外城的工作量太大,于是先修了南边的一段儿。修完这段外城,朝廷发现没钱修不起外城的剩余部分了,于是在修好的那一段外城的东西墙的北端,又各修了一段东西向的城墙跟内城连上。于是北京城就变成“凸”字形的了。

    从地图上这个让人无语的不规则形状,让处女座的人看了能吐血,可见钱有多么重要,没钱就算是京师这种地方修成这幅难看样子你也只能将就。

    由于清朝前期中期北京基本没战争,后期外敌入侵城墙根本没作用,近现代到新中国也是如此,没人闲的蛋疼去把城墙修完整,古城区此种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甚至为了建设还需要拆了一部分,让一些情怀党们哭天抢地的控诉土鳖破坏传统文化。

    其实情怀党一直不明白一个道理,因为强大才拥有逼格,而不是拥有逼格才会强大。有钱才能任性,而不是任性就能有钱。

    即便是在明朝这个传统文化还没被破坏的时代,也不会有人只为了让情怀党看着舒服就花巨资把城墙修正正方方了,凑合着能用就行,朝廷的钱还不够花呢。

    冬月十四这一天,九城北门德胜门外是人山人海等着看热闹的百姓,朝廷又要出征辽东了。这里是朝廷大军出兵的地方,人人都想占个好位置。

    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德胜门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

    德胜门在元朝为健德门。明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改称北平,随后将北垣西侧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并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

    德胜门箭楼雄踞于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楼连台通高31。9米。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总计82孔。

    洪武四年废元大都北垣,将新筑北垣加宽加高,开两门,西侧门仍称“德胜门”。

    正统元年至四年修建包括德胜门在内的内城九门的城楼、箭楼、角楼、桥闸。此后,德胜门历经修缮,才到了现在这个模样。

    自努尔哈赤这个恶魔在万历朝开始在辽东崛起,北京的百姓曾经见过许多军队从这个德胜门出发去辽东讨伐,就再也没回来。

    猛将刘綎刘大刀,戚家军的戚金,白杆兵的秦邦屏、秦民屏,多少的名将强军战死沙场,让人扼腕流泪。

    这次领兵的是在五省平寇的左冷禅左督师,监军是九千岁的干儿子张好古,军队是年前在辽阳大捷里大放异彩的三千秦军和一万京营精锐。

    最近几天,德胜门真武庙的香火特别旺盛,京城许多百姓去焚香祷告,希望华夏的北方之神老人家能够保佑出征的大明将士将那些后金的鞑子打败。

    北京内城九门都有瓮城,每座瓮城里边儿都有庙。其中七座是关帝庙,两座是真武庙。关帝关二爷就不用说了,真武庙里供的是真武大帝,因为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所以北边德胜门安定门两座城门得靠他老人家把门儿。

    趁此机会,许多道士信誓旦旦到处宣传,说左冷禅是天上星宿下凡,来保大明江山的,手持李小神仙传下来的宝剑,定能杀尽关外建奴。爱三清,爱大明,修道不忘爱国,爱国不忘修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老道方外之人,只是需要一些钱财来疏通天上神仙的关系……你懂的。总之这帮牛鼻子巨能说,把一些老百姓说得慷慨解囊来支援前方战事。

    每次出兵都会来那么几套戏码,这是惯例。

    而今天的气氛格外热闹,因为大明的第一份报纸在这一天发行了,对这种新鲜事物老百姓持欢迎态度。

    《大明人民日报》已经在清晨的时候分发下去,创刊号是8开三十二版,最重要的几版里,在朝鲜的消息被原原本本的报道出来,平壤里黄石和倭寇的花样装逼大战,在铁山毛有俊雨化田和建奴的切丁丁大战,都是写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妙趣横生,叫人看了欲罢不能。还配有朝鲜的地图标有平壤铁山位置,以及建奴和倭寇进攻路线,还有四方军队数量的对比图。

    头版“大明人民日报”六个大字下面,有一段加粗字体的话说这份报纸由各地和海外的锦衣卫东厂收集素材,翰林院编辑出版,主编赫然写的是清都散客赵南星,一瞬间就立马高大上了起来。

    在每一篇报道的前面,都会附上在前线战地的锦衣卫记者名字和发布日期,还有是署名翰林院里哪一个编修整理撰写的,保证其真实性。

    这可是特务机关和士林里的名人合作办的报纸,非常有权威,在前几个时事军事版面的报道里秉承客观中立的态度,没有煽情和喊口号,文字内容也够精彩,让一些私底下传播的小道消息没了市场。

    因为正好是左冷禅带兵出征的日子,时间刚刚好,从这份报纸一推出,创刊号免费发放开始,北京城里的官员士林百姓各个阶层人员全部都在谈论这份报纸报道的内容。

    除了在朝鲜的战事,也有其他的内容,比如第十一版有士林最近传得最广的叶向高和邹元标东方不败在杭州被古惑仔袭击事件的调查和后续处理结果。

    第十四版有海外义民500人自南方仙岛回归,求皇上把仙岛并入大明版图,皇上龙颜大悦,赞叹其孝心,封义民首领文德嗣为“临高王”,世袭罔替。并且赐名南方仙岛为“朱雀大陆”。近日这个临高王要带着朱雀大陆的大量贡品来京觐见。

    第十五十六版有朱雀大陆的详细介绍,上面有半个版面刊登朱雀大陆的地图,地图比例正确,最北边是大明的琼州岛,标明大明各个港口到朱雀大陆的距离。文章最后告诉读者不日将有来自朱雀大陆的神奇动物袋鼠和考拉鸭嘴兽展出,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第十七版是报道不久前南海佛郎机和大明海商的大海战,郑芝龙临危不惧,面对强敌绝不畏缩,即便形式不利也死战到底。接着重点报道海战最后力挽狂澜的女海商龙王李华梅,称赞她为巾帼英雄。表示朝廷水师坚决站在大明人民一边,维护大明海商的合法权益,强烈谴责佛郎机人这种强盗行为,希望西夷能够悬崖勒马,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十九到二十一版详细叙述了佛郎机人一百年来侵略和殖民南洋,迫害在南洋华商的历史,并且和大明郑和下西洋的作为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西夷与禽兽无异。歌颂了以林凤为代表的大明海商不畏强暴,英勇为了南洋人民解放事业和大明人民利益对无耻的佛郎机殖民者的军事斗争行为。揭露了朝廷里一小撮被佛郎机让收买的官员欺上瞒下丑恶嘴脸,致使英雄蒙难,倒在自己人和佛郎机的刀下。

    还有五个版面专门来刊登翰林院里一些庶吉士的几篇诗词和文章,这是赵南星这老家伙特别关照的,他也登出来近一个版面的得意之作。

    剩下的版面是介绍在北方五省种植的新作物玉米马铃薯和地瓜的情况,从它们的出生地,到生长特点,和注意事项,比如发芽的马铃薯是有毒的之类,非常详尽。

    其内容丰富,绝对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而且很有教育意义,接近口语的文字让一些不识字的百姓通过别人念也能知道讲的是什么。

    京官一些职位较高的人里是有特别发放的,这属于体制内的福利。国子监也发放一些,数量不够被哄抢一空。天子脚下有钱人多得是,这报纸是时髦货,才一个时辰,市面上有人就把一份报纸炒到五十两的价钱,拥有者还没人愿意转让。

    “我觉得,报纸的价格定的太低,十文钱的价格是保守了,要充分了解顾客的心理,让看报纸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逼格的典范。逼格这东西能便宜吗?起码要三十文,就算订一年也不能打折,谁敢打折就是砸了报纸的招牌。”

    作为《大明人民日报》的大股东之一的陈修看到报纸的火爆程度,恶狠狠的说道。

    由于有了报纸的关于朝鲜的报道,民众知道这次出兵的目的和严重性,自发出来为大明军队送行的人比以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