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道士塔》引起的热潮
随着冰心发表在上的文学评论发表,原本已经引起很多人关注的戈文的这篇散文——终于再次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很快的,很多报纸的文艺版面完全被的书评所占领,读者来信、文学评论、文章赏析…… “很多年以来看过的散文真的是不知可数了,每一篇散文不管表达着什么样的感情,不管作者的文字是多么的优美多么的精致,都不会让我产生巨大的共鸣感,可是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感动和激愤,作者戈文对于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的苦难的那种怜悯和痛恨的心情,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在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同仇敌忾情绪!这样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散文、这样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人文气息的文章,果真如同冰心先生所言是给中国当代散文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一个新的文本!” 很多文学界的作家开始撰文写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作家都对戈文的这篇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们同意冰心先生的意见,同样认为戈文的这篇给当代散文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是一种新的创新。 其实戈文对这些人站出来称赞自己的举动说不上什么喜悦,早在刊登自己的这篇文章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这篇文章一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不过戈文在看到刊登发表了冰心先生的评论文章时,还是忍不住的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冰心竟然亲自撰文评论自己的文章,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冰心同样是一个他所崇拜和敬仰的作家,前世读小学时有一篇叫做的课文,戈文一直都记忆深刻,那时他还专门自己拿橘子做了一盏小灯的说。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冰心先生,不过戈文更喜欢冰心的诗歌,年少读书时,可是他经常翻阅的一本诗集了。 现在自己能够得到冰心先生的赞誉和垂青。这种意料之外的收获真的让人很高兴呢。 接下来的几日,关于的评价终于达到了最高峰,并不仅仅是文学界,便是普通的读者群也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戈文的这篇文章来了。 “敦煌的悲哀是中国的悲哀。敦煌的悲哀是每个中国历史学者的悲哀,敦煌的悲哀是每个中国人的悲哀。那个年代的事迹早已无法追溯,当所有的恨都依然酿成,再悲切的呐喊也最终只能是漠漠黄沙上的回音。 王道士是一个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粉刷房子,塑造天师灵官,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至于出卖文物,更看不出有什么不合适,要王道士去识破外国掠夺者的阴谋不现实;把文物保护的重任都压在王道士身上更没道理。那么症结到底在哪里?愚昧和无知来自何方?——又是一个老套的回答,是封建的礼教和君主的无能。 今天的我们再无法体会当年的种种,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年代,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规避一种现代式的“道士塔”悲哀。一种科学式的“愚昧无知”呢?是否中国也应该学会去面对一些去真正改变一些呢?” …… 其实戈文的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其中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从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心中充满了迷茫,世界发展之快,让很多人迷失,他们再也找不到了自信的感觉。所以只要是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的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他们渴望祖国强盛,他们渴望国家富强,他们希望自己可以被世界所认可!而这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让中国的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的看到了祖国的人文地理。从而激发出所有人的民族自豪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捧。 而戈文的这篇虽然描写的内容不同,可是文章里那种nongnong的中国历史人文风情与一脉相承。比起的解说员那真切的解说词,的文字无疑在艺术魅力上更甚一筹。而且并不像那样单单只是描述历史文物景观,它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勾起了读者对于历史的遗憾,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所以除了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便是在普通读者群中也引起的强烈的轰动。 戈文微笑地看着桌子上的各种报纸,在副刊上,有着很多关于的读者评论。这些评论基本上都是称赞的,而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无疑比得到文学界的赞扬更让戈文感到高兴和满足。文学创作本来就不是面向作家群体或者是精英群体的,它的任务就是为广大的读者服务,显然自己的这篇达到了这种效果。 戈文将桌子上的折叠起来,然后又翻出一份来,他直接翻到副刊看去,果然副版上依然有着关于的读者评论。这些评论中让戈文注意的是他看到了一则学生写的评论——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历史的悲剧已经无可避免的发生了,这延绵几十年的痛苦也无法免除了,所幸有些人将这悲痛压抑在心中,化悲愤为力量,埋下头来认真的工作,弥补了前人留下的遗憾,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这些人的行动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榜样吗?……” 在阅读完这条评论后,戈文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自己当初创作之所以保留了前世余秋雨那段关于敦煌学专家的段落,就是感觉自己所写的比余秋雨写的更加深刻和悲愤,所以结尾时必须要画龙点睛升华一下感情,要让读者从这种悲哀的情绪中走出来,让他们在反思之后树立积极的态度。而原作中余秋雨的那段却是真的很好,所以他通过巴金的纽带亲自向敦煌学的专家们打电话求证了一些事情后,将余秋雨原作末尾那段关于中国的敦煌学者们为敦煌学所做的贡献得到其他国家的赞扬的情节补充的更加完善和更加让读者奋进。
教育国人化悲愤为力量,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这才是自己创作的深层含义呢! 想到杂志的发行量有一百多万份,那至少就有一百万多的读者会看到这篇文章,在加上其他报纸杂志的转载,看过的读者就会更多,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读者能从自己的这篇文章中领悟到某种动力,那自己的心血就没有白费,那自己的努力就值得继续做下去! 戈文看了一眼书桌另一侧放着的一份稿子,不由的微笑了起来,稿子最上方龙飞凤舞的三个字清晰入目。 “呵呵,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这么多读者赞扬,很得意吧?”不知什么时候,巴金背着双手走了过来,他看着戈文的模样笑道。 “巴老!”戈文赶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巴金的目光从戈文的桌上扫过,然后就注意到那张被戈文单独放在一边的,这张被折叠了起来,正面就是冰心评论的那篇文章。巴金微微一笑,然后从桌上拿起这张,看了起来。 再一次看到自己老jiejie的文章,巴金还是在心中有些高兴,不仅仅是高兴戈文的文章写得很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戈文的这篇散文让自己的老jiejie冰心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到了地上。 巴金还记的三天前电话里冰心兴奋的声音,这个老jiejie一直都对中国散文界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氛感到忧虑,虽然明知道散文的文体已经限定它不可能像小说一样开创各种流派,可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学体裁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散文成名的冰心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感慨和不甘。然后戈文的出现了,这就像是一线曙光让冰心看到了散文发展的一个新的领域。 所以冰心才会急不可待的给巴金打通了电话,所以冰心才会这么快的站出来撰写评论,号召其他散文作家要向戈文学习,开阔思路,要有创新精神。她对文学对散文的发展,同样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热忱啊! 看着报纸上冰心那篇评论中鲜明的个人色彩,看着评论中冰心的殷勤期盼,巴金的嘴角轻轻的裂开了笑容,只看得戈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下午从项目部赶回太原办事,晚上回到家里还有许多事情,所以更新有点晚。 明天机关办完事,就算是休假了,然后就是爆发!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