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热血残汉在线阅读 - 第四十章 风云激荡

第四十章 风云激荡

    此外李归还决定在教众里面强力推广唱歌的习惯,乐器就主要提倡竹笛和手鼓。

    这样的娱乐文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且不用花太多的钱。

    由各级教区在每年四节时要组织文艺比赛娱乐大家,减缓这个世界的生存痛苦,努力营造教众的生活比较幸福的印象。

    而阎圃又提出了一条,那就是教众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一家有难,附近的教众都要尽可能得帮助。

    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交谈李冰完全插不上话,心里不禁暗自失落,不觉之间就有点喝多了。

    最后当李归兴奋的对阎圃描述自己心目里的地上天国时,他忍不住大笑道:“皇帝和官吏、军队,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贤臣还是庸臣,都是不种地、不做工而要吃饭的。”

    “换句话说,都是要农民纳粮来养活的。昏君就扩充后宫,明君要巩固统治一样要扩充军队和官吏,一样要加重农民负担。”

    “而农民种地的产出是有限的。遇到灾年,少纳粮甚至不纳粮也一样要饿死。”

    “国家赈灾?丰年储备?首先农民剩余的粮食就不多,储备损耗也相当巨大。”

    “其次,交通落后的情况下,远距离运输损耗巨大,效率低下。信息传递落后的条件下,就地储备又会降低皇权对地方的控制力。”

    “第三,是人就有贪欲,现在汉中地盘狭小,一切都在将军的眼皮底下,当然个个都是好官清官。将来地盘大了,嘿嘿。”

    他如同疯癫的说道:“这是无解的,无解的啊!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哈哈哈,人活在世上本来就是苦的,将军能做的,不过是使苦看上去不那么苦而已。”

    阎圃闻言心里大急,李冰能想到的他又如何能想不到?只不过不想说出来让李归不快而已。

    李归的设想很美好,但是实际上官府的财力做不到,这一点阎圃是打算慢慢的让李归自己认识到这一点的。

    但是毕竟李归还有意愿也有想法去做不是?无论成败都或多或少会给百姓带来些好处。

    李归本就十分年轻,年轻人做事往往凭借一股冲劲。

    要是他被李冰这段话xiele气,那就是李冰天大的罪过了。

    现在李冰这么一闹,实在是太煞风景了。

    李归却如同受了重击一样,呆呆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个问题李归确实从没意识到。

    在他前世的时代,根本不存在粮食不够吃的问题,各种高产作物可不是吹出来的。

    而这一世他一直以打猎为生,对农业根本就不了解。

    所以他一直受小时学的历史书的影响,认为只要有好的制度,哪个时代的人都可以富足安康。

    其实这是不现实的,限于时代的技术水平,可耕土地的数量和单产都是有限的。

    当人口到了一定数量,百姓饿死是必然的事情。

    再好的制度也不过是将这个数值变得略大一点而已。

    要想彻底的改变这一点,就必须在生产技术上和粮食品种上有所突破才行。

    还是那句老话:生产力水平决定一切。

    自己在这个世界呆的太久了,却忘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促进科技的发展,才能让中国真正屹立在世界之巅。

    想到这,他对李归深施一礼道:“君实之言胜过千言万语,我终身不敢忘。”

    接着他坚定地说道:“虽然人力有时而穷,但我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的。我相信人只要自强,天道总会垂怜的。”

    “以后还要请二位多多指出我的不足,你我君臣上下同心,一定可以慢慢的使这世道变得更好。哪怕只是使苦看上去不那么苦而已。”

    这时李冰的酒也吓醒了,连忙回礼,而阎圃彻底的为李归的气量所折服,下了投靠李归的决心。

    就在汉中群英聚首的时候,李归攻克汉中的消息已经慢慢的传播了出去。

    虽然李归在攻克南郑后,就严密的封锁了汉中通往关中的通道,但是到了八月底,一名陈家派出的使者就突破艰难险阻到达了长安。

    得知汉中巨变的消息,盖勋立刻亲自带着使者来到槐里的皇甫嵩的大营,想和他商议对策。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皇甫嵩对此事的态度异常冷漠,只是建议他赶快将此事上奏朝廷,由朝廷来定夺。

    盖勋既不解又无奈,只好怏怏而回,立刻派使者继续前往洛阳报信。

    待盖勋走后,皇甫嵩若有所思的盯着皇甫郦,却一句话都没说。

    皇甫郦扭捏的低着头,仿佛突然迷上了地上那群可爱的蚂蚁。

    见他没有说的意思,皇甫嵩冷不丁的问道:“段家的人什么时候南下,已经定好了时间没有?”

    皇甫郦下意识的答道:“据说还得再过几天,好像出了些变故所以推迟了时日。”

    这时皇甫郦猛然醒悟,赶紧闭上了嘴巴。

    皇甫嵩冷笑道:“段家小子许了你什么条件?老夫也想分一杯羹呢。”

    皇甫郦犹豫了一下,抬起头对皇甫嵩道:“也没什么,只不过是将来皇甫家有事时,段家会无条件的尽全力帮我们一次。”

    这个回答到是出乎皇甫嵩的预料,不由得使他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他才缓缓地说道:“段熲乃是我们凉州人的英雄,万万不可让他的家人出事。你派去的一百骑兵太少,你自己带三百人走一趟吧。”

    皇甫郦闻言难以置信的看着皇甫嵩,皇甫嵩淡淡的说道:“我不是圣人,无法割舍对你们这些后辈的牵挂之情。很奇怪吗?”

    皇甫郦顿时醒悟,立刻辞别皇甫嵩,出发赶往武威段家。

    看着他带人离去,皇甫嵩默默地站着,心里一片黯然。

    实际上他刚刚已经得到了消息,只是没有告诉盖勋和皇甫郦。

    就在十天前,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已经真的进京了。

    董卓进京后,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皆据为己有,又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杀丁原归附于己,兵势甚盛。

    于是,董卓逼迫朝汉廷罢免了司空刘弘,自为司空,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那个化名李归的段家小子居然真的猜对了,单凭这份眼光就已经是后生可畏了。

    更何况他南下汉中的时机拿捏得如此恰到好处,实在是可敬可畏啊。

    自己虽然对大汉朝一片忠心,但是也是该为子孙留一条后路了。

    盖勋的使者到达洛阳时,发现洛阳城正处在高度紧张的气氛里。

    董卓试图废掉皇帝的传言甚嚣尘上,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的投入到了这个大博弈里。

    在这种情况下,陈家使者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情报被送到尚书台后,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只有一名因为恩主何进被杀而倍感失意的黄门侍郎荀攸,略微看了一下这份急报,在心里留下了李归这个名字。

    这时的董卓手里掌握的兵力已经达到八万之众,其中亲信武装有三千人。

    可别小看这三千人,他们都是湟中义从和秦、胡兵。

    当时的郑泰曾经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

    可以看出,董卓这三千私人武装都是天下精锐,战斗力极强,难怪董卓进京后,势力强大的袁绍不敢听从鲍信的建议先发制人袭击董卓了。

    但是董卓也深知单凭武力威吓是不能稳定朝局的,要想摆脱之前皇甫规、段熲等凉州武人的悲剧命运,自己就必须想办法抑制住关东的世家势力。

    怎么才能压制住看似无比强大的超级世家呢?唯有皇权。

    董卓的决心已下,朝廷实在是太需要一个真正有作为的皇帝了。

    只有一位强势的皇帝,才能彻底压制住世家的胡作非为,而在这个过程里,全力支持皇帝的凉州武人才能真的立足朝堂之上。

    但是在与少帝的几次接触里,董卓失望了。

    这就是一个废物,再怎么支持他也不可能改变这个事实。

    相反,皇帝的弟弟陈留王虽然年幼,却气度不凡,乃是明主之相,对于他们这些武将也不像少帝那样畏惧。

    而且他还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就好像是老天专门为自己准备的一样。

    这就意味着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嘛。

    就在陈家使者到达洛阳的第二天晚间,董卓在军营里召集了所有的主要手下。

    他慷慨陈词,述说了现在的局势和废立皇帝的利弊得失。

    最后他拔出宝剑,说道:“我欲立陈留王为帝,诸位可以自行决定去留,我决不强求。”

    冷场了片刻,大将董越大声道:“难道现在我们还有退路吗?末将愿誓死效力司空,为国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将闻言都轰然应诺。

    董卓大声道:“好,事不宜迟,今晚就行动。大家立刻分头准备。”

    不久后,无数的士兵就涌出了军营,占据了洛阳的各处要点。

    第二天,董卓在朝堂上突然发难,宣布废掉少帝,该立陈留王为帝,年号初平。

    以袁绍为首的士人大怒,但是面对董卓的大军,却也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