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破局
实际上因为他的马太快,张辽已经有点脱离了队伍。 但是这个时刻就体现出了他惊人的武艺,长槊到处根本就没有人能稍作抵挡。 由于张辽选择的切入点是那些凑数的假骑兵所在,面对这样凶恶的敌人,这些人胆怯了,纷纷想逃离这里,离这个该死的家伙远一点。 这样一来,本就不够严密的阵形开始更加混乱,在张辽巧妙地驾驭下,踏雪乌骓也总能找到空隙冲向前方,不做丝毫停留。 随着一个个敌人在他面前倒下,张辽心中不禁豪情荡漾,长槊吞吐之间犹如舞蹈,越发显得神勇无比。 见到来将一个人就搅乱了自己的阵形,李蒙大怒,自恃勇猛舞动长矛迎了上去。 他倒也不是觉得自己能拿下对方,而是只要能纠缠敌将片刻,大家一拥而上就可以将这个凶悍的敌人击毙了。 眼看着一个明显是将领的家伙迎了上来,张辽感觉全身的热血都要沸腾起来了。 他不是不像李忠那样喜欢太多思考的将领,是无数次与塞外异族的生死搏杀造就了他惊人的武艺。 一往无前就像基因一般刻在了他的血脉里,一切动作都交给了身体的本能。 面对着疾刺而来长矛,他只是略微侧了一下身体,避开自己的要害,手中长槊却疾刺而出,直取敌将的咽喉。 快,只要自己比对手快,死的就是敌人。 见到对方玩命,李蒙瞬间有点胆怯,不自觉的一低头闪躲了一下,这一来他的长矛并没有给上力量,未能破开张辽的护甲。 他不知道张辽外罩的征衣下穿的是汉中改进的明光甲,对于穿刺有着极强的防护效果。 但是他自己就没那么幸运了,本应该避开了的长槊竟然在疾刺时不可思议的向下又压了两寸,正中他的面门。 瞬间李蒙就失去了性命,临死前他只有一个念头:“什么人能将骑术练到这样的地步?” 张辽奋起平生之力,借助马的疾驰之势竟然将李蒙的尸身带了起来,抛向了空中。 这一战实在是平生未有的得意之作,张辽不禁发出了一声快意的怒吼。 而他这宛如地狱魔神一般的举动让四周的敌军全都丧胆了,马蹄到处,人群都亡命般的躲开了,仿佛一把利剑劈开了波浪。 这时候明军骑兵也已经赶到,看到张辽这样的英雄气概,不禁士气沸腾到了极点,一拥而入,彻底的将李傕军的阵形撕得粉碎。 李利这个时候倒是展现了一下英雄气概,带着自己的三百亲卫誓死抵抗,居然一度纠缠住了冲击的明军骑兵。 但是他所能做到的也只有纠缠了。 那些用来凑数的所谓骑兵没起到任何作用,除了帮倒忙以外。 他们控制不住马匹的行动,做不出有效地规避动作,到处乱窜,对阵形造成的破坏比明军还大。 再则面对着装备着长矛马刀、非常适宜近战的明军精锐骑手,就算是再勇敢的传统骑兵也难有作为。 李利奋起神威,长槊运转,将将门虎子的意义诠释的淋漓尽致。 只是人力终究有尽头,而他面对的也是士气爆棚悍不畏死的明军精锐,在连续杀死多名对手后他终于倒了下来。 真累啊,这就是李利最后的感叹。 随着他的战死,这一仗彻底的失去了悬念。 李利、王方、李蒙三人先后死在乱军之中,李傕的两千大军只有不到两百人成功逃脱返回了长安。 而明军战死的人还不到一百人,这里面有近二十个人是李利一个人造成的,他也算是没有辱没了李家的威名。 当李傕带着大部队赶到战场时,看到的只有满地西凉军的无头尸体,而所有马匹、武器和明军的尸体都被带走了。 唯有李利的尸体还是完整的,他的勇武赢得了明军上下的一致钦佩。 看着爱侄的尸体,李傕的心里一片冰凉,悔恨像毒蛇般的啃噬着他的心。 长达一个多月的相持,使得本就缺少粮食的李傕军筋疲力尽。 为了减少部队的损耗,他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只用数百精锐为核心组建巡逻部队,不求交战,只求吓唬住明军。
但是没想到却害死了自己的侄儿,这个李家新一代里最杰出的将领。 而两千匹马、五百精锐的失去,对西凉军战斗力带来的实际损失还超过了长平观之战。 第一次,李傕对战役的前景产生了动摇,自己等人,难道真的到了末路了吗? 回到长安之后,李傕立刻给自己加官为骠骑将军兼司隶校尉,郭汜为车骑将军,樊稠为卫将军,张济为前将军。 而听到这样的捷报,李归亲自带人出城迎接张辽等人的回师,握住他的手对诸将道:“这就是我的樊哙啊!” 这一仗之后,张辽威震关中,武勇之名开始轰传于海内。 也正是通过一仗,李归确认了西凉军的战斗力已经迅速下跌,骑兵已经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 等到汉中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开始拔除高陵等李傕军的外围据点,从而彻底的将他们困在长安城内。 只要能将李傕堵在长安城内,自己就可以开始着手稳定关中局势,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强攻长安,李归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李傕等人坐困愁城,外无救兵、内缺粮草,日久必然生变,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要是能顺便借李傕的手,将城内的那些难以处理的朝廷大员都干掉,那就更完美了。 但是为什么汉中的大军还没有到呢?李归这些时日感到十分的不安。 这天,李归正在主持军议时,从汉中赶来的信使终于到了。 接过信使带来的信,李归仔细看了看,眉头一皱,将信塞入怀里,叹了口气道:“大雨连绵,冲毁了道路,援军一时半会是来不了了,大家讨论讨论该怎么办吧?” 诸将面面相觑,一时间每个人都在仔细思考这个问题,竟无人发言。 而看道李归这一仿佛不经意的动作,心思缜密如杜畿、白文等人心都是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