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治理青州1
时光飞逝,转眼间以至建安十四年八月,半年前神州大地上的战火也因为春耕的结束和温暖的来临重燃了起来,数以十万计的将士将生命永远留在了他们曾经驰骋过的沙场上,战争让各大城市因和平近十年而稍显的繁荣再次萧条了起来。 孙家南征军在红梅公子公子周瑜的带领下,势如破竹,以三万士兵的代价剿平了数百部落的绝大部分,后方眼见逐渐安定下来,可以率先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刘表的荆州被孙家的每一次出兵弄得紧张兮兮,不敢大肆进攻曹家,每每小打小闹也总是碰一鼻子灰,无所作为。 天圣教和刘璋最为积极的响应天下共讨,分别派了大军攻大长安和汝南,和曹家相持一年互有胜负,各损兵数万,长安汝南两城下只留得一片尸骸遍野,残兵断戟。双方物资粮草都已经渐渐供不应求,大感有些吃不住劲。 尤其是曹家,虽然一家之力独自抵挡两家合攻,又不退半分领土,接连击退马刘联军的十二次进攻,颇有一副强悍的架势。但在损失了九万大军后,北面还有袁家虎视眈眈,虽然一年之内在境内征兵四万,这已经是不影响农耕的情况下所能抽调的最大兵员数了,一时间开始在部队的调派上有些捉襟见肘,苦不堪言。若不是诸葛家在对袁家的战役上连取大捷,减轻了夏侯渊乐进所守北线的压力,恐怕曹家已经开始有衰败的迹象了。 汉室恢复对兖州大部和豫州小部直接控制权不过一年,司马懿坚决反对立刻征兵,以稳定民心。皇上刘协只得趁诸侯混战,暂时无人敢向有静心小筑支持的汉室寻衅的时候,在司马懿荀攸徐晃等人的协助下,抓紧时间训练自己为数不多的六万兵马,并趁诸葛家和曹家无暇顾及其他战线的时候,出兵夺了曹家的东平郡和诸葛家从金刚门手中抢来的梁郡。 现在汉室直接控制的郡以达九个,过了被诸葛家接连打击的金刚门。刘协春风得意起来,在静心小筑和司马世家扶持下,他离汉室复兴的目标又进了一步,在皇宫的每个夜晚,他都会梦到自己天下一统的画面。当然,在醒来之后现那只是南柯一梦,便会在皇后曹cao的大女儿曹节身上驰骋一番,面色狰狞,仿佛他已经把曹家骑在的身下般。 诸葛家南线由吕布带着张辽高顺管亥三员大将镇守,在防住了金刚门四月的一次总攻后,尽起剩余的五万南方兵团,大举进攻金刚门的主城徐州,不料关羽也是用兵高手,集中起了八万大军将诸葛家南方兵团彻底击溃。南方军团这一役后兵力折损过半,仅剩两万余人。 南方军团的溃退当中,吕布亲自断后,连斩九将,强大的气势迫得金刚门中无人再敢应战,关羽自然不会出阵与吕布交手,自从去年他晋升天榜甲级后,便在没与吕布交过手,但爱惜声誉更过于生命的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只是在战场的一端冷冷的看着吕布带着两万残兵从容的撤退。在战役结束后,关羽开始了闭关,疯的练功,刘备问起他为何,他只说了一句,我现了新的目标。 所幸金刚门一年之间和诸葛家前后交手大小战役四十三仗,损兵十一万人,全军只剩六万人,却还要布防自己治下的七郡,生怕南方渐定的孙家趁机撕毁天下共讨条绝,渡河北上赚便宜。无奈之下只能与诸葛家签订了停战协议,相约两年之内,互不进攻,气得袁绍大骂刘备不讲道义,留袁家自己独立面对诸葛家的进攻。 诸葛家南线终于得以安定,另新即位的唐王诸葛圭稍稍松下一口气,忙将从各郡城卫队抽调组成的一万部队交与高顺带领,加之西线原有的一万守军,驻守泰山西部的济北、鲁、沛三郡,防止汉室再次以大义之名偷袭得手。 早在二月初,王双带领泰山的新组建的两万精兵,加上张燕新训练的两万五千黑山军再次北上,与平原于禁郝昭麾下的四万五千北方军团会合,组成了九万讨袁大军,以赵云为统帅,崔浩为军师,对袁家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 五个月以来,对袁家取得了全线的胜利,王双率两万泰山精兵于西路攻下广平郡,张燕率黑山军于东路攻下渤海、河间两郡,赵云、于禁、郝昭在中路更是大破袁家主力,杀敌六万余人,占领清河郡,至此,冀州大部已归诸葛家所有,袁家另一股于曹家对峙的主力部队,被诸葛家割在了阳平、魏两郡,与袁家的冀州部分失去了联系。不过袁家东拼西凑,抽调幽州几乎所有兵马,攒齐了八万大军于南皮防守,诸葛家三路部队加起来仅剩五万余人,屡攻不果,攻势完全停止,陷入了僵局。
在诸葛家疯狂的扩张之下,天下诸侯各个是紧张万分,孙家更是频频派遣使者,前来示好,诸葛亮清楚这多半是孙家以张昭为的那一派温和派的主意。正好远在淮河以北的诸葛家也根本无力制约南方的孙家蓬勃展,也就卖了个笑脸,双方不断互送礼品,礼尚往来,倒也显得起了融融。 不过听说在关于诸葛家的问题上,孙家的二公子孙权一直都是抱着敌对的情绪,多次阻挠孙策派人向诸葛家示好。诸葛亮心中冷笑,无非是为了一个曹梦燕,便与自己结下了这么深的仇恨。把感情带入了政治,孙权比自己还不成熟,竖子以不足为虑。 建安十四年二月,婉儿在泰山为诸葛亮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诸葛圭为此乐得胡子值打颤。诸葛亮也是高兴万分,婉儿坐月子那一个月,说一诸葛亮不敢说二,叫诸葛亮往东诸葛亮不敢往西。没辙,婉儿为诸葛子嗣立下大功,诸葛圭夫妇都万分宠着她,那一个月,她是老大。 孩子满月那日,按规矩由诸葛亮来给他们起名,印象中诸葛亮依稀记得史实中诸葛亮的儿子应该叫做诸葛瞻,于是诸葛亮脱口而出:“高瞻远瞩,就叫诸葛瞻吧。”至于女儿,诸葛亮实在记不起来史实中诸葛亮还有个女儿,于是诸葛亮也乐得按照自己的喜好,为其取名为诸葛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