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新球长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二章千年古城

第一百一十二章千年古城

    蒙蒙的晨曦刚刚把大地笼罩,牛虻已经起了个大早,站在夏河城的城头上,默默的看着城外的原野。

    外面的原野,一片的荒芜,看不到什么庄稼,因为长年的干旱,地上的草基本都是褐黄色,没有丝毫的生气。

    其实,灵山卫的周边地区,都是山区丘陵居多,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很多,并不适合种庄稼。夏河寨的周围更是如此,稀少的耕地,根本不能满足军户和百姓的需要。

    牛虻使劲的回忆前世有关现在的胶南市区域的信息,记得这里唯一比较多的,就是矿产。

    如铁矿、石墨、砩石、铅、锰、铜、锆英石等,存量都相当多,好像有上百万吨。其中的铁、石墨、铅、铜等,都是牛家庄目前急需的。

    在这两个月以来,牛虻看来不少这个庞大世界的书籍和史料,对大明帝国,尤其是齐鲁大地有了一些了解:

    山东沿海先后设立不少卫所,当时有九卫十一所,它们分别是:安东卫、鳌山卫、灵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任城卫、平山卫和雄崖、夏河寨前、浮山前、王徐寨前、宁津、灵山后、百尺崖后、金山左、海阳、奇山等十四所、沿海岸设立巡检司24处。

    卫所的设立,必需调派大量军队驻守,事实上就构成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进而形成北方边境地区庞大的军事移民社会。

    卫所军士皆别立户籍,叫军户,卫所军人的家属必须随军,称为“军余“或“舍丁“。军士退伍或死亡,从家属中勾补,若无家属,则从本籍族亲中勾补。

    只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因为卫所的荒废,战斗力荡然无存,军户成为了大明帝国最贫困的那一类人。

    现在的大明帝国在鲁地的每个卫,都管辖五个千户所,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中等五个所,有时候又在前后左右中的基础上,再加上所在地方的名字。

    如浮山所,就是鳌山卫的前所,因此又叫浮山前所。雄崖所是鳌山卫的后所,因此又叫雄崖后所。这个夏河寨,同样是灵山卫的前所,因此又叫夏河寨前所。

    夏河寨千户所在灵山卫的西南方,处在莱州府和青州府交界处,距离北面的胶州、西北面的诸城、西南面的日照等三县,距离都在一千五百里以上。可以说,灵山卫管辖之地,基本上是三不管地带,这片区域完全由灵山卫控制。

    在这片偌大的面积超过三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超过七十万的军户,民户的数量可能还不到十万人。

    灵山卫有四个千户所都在卫城的附近,只有这个夏河寨前所独立在外,距离卫城大约八百里左右,相当于从即墨县到浮山城的距离。

    因为夏河寨前所游离在外,在某些时候,自然成了没娘的孩子,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夏河寨前所军户们的生活,要比其他四个千户所更加的困顿,也是可以理解。

    夏河寨前所总共管辖七个军屯,有人口五万左右。

    刚刚被抄家、现在“劳改队”之中进行劳动改造的世袭千户吴杰,同样是个只知道鱼rou军户,不管军户死活的人物,他的手下,同样有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家丁,是镇压军户们闹饷的主要力量。

    同时,夏河城要比浮山城还要更加的坚固,外人轻易是难以攻破的。当年倭寇猛攻夏河城,打了好几天,愣是没有攻下来,最终不得不悻悻的撤退。

    夏河城乃是古城,历朝历代都有修葺,城墙一直都比较完整,尤其是永乐年间的大修,让夏河城变得非常的坚固。

    夏河城最矮的城墙,都有十丈多高,一般的梯子根本够不到,就算有云梯够到了,也顶不住上面守军的反击。云梯太长,本身肯定不够坚固,上面的人很容易将云梯折断,云梯一断,云梯上面的人,就是滚地葫芦,一串一串的倒下。

    其实,夏河城最出名的地方,并不是它本身,而是它附近的琅琊。无论是琅琊山,还是琅琊湾,或是琅琊港,或者琅琊台,或是琅琊国,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都是大大有名的。

    华夏古人一般都将琅琊当做是最东方,为此,秦始皇还专门在此修建了琅琊台祭海。

    夏河城就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修建起来的,带着浓郁的神话色彩。春秋时期,夏河城就是越国的首都,以后的琅琊郡,郡治也都在夏河城。

    夏河寨千户所是洪武年间设立的,在永乐年间又专门拨款加固,使得它在众多的千户所中出类拔萃,高人一筹。

    其他的情况,牛虻都不是很关心,大明朝的卫所,到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灵山卫也不例外。军官成了变相的大地主,军户们幸运的可以成为佃户,不幸运的只能是白白的等死。

    夏河寨前所还有个天然的地理优势,经过考察,夏河寨前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建设大型的晒盐场。相对于人工煮盐来说,海水晒盐,无疑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办法。

    这里的降雨量很少,海风却很大,几乎一天十二个时辰,海风都是呼呼的吹。穿着湿漉漉的晒衣服,在岸边站半个时辰,就可以将衣服全部吹干,海风带来强大的蒸发量,可以更快的将海盐蒸发出来。

    这些晒出来的海盐,会通过过滤池、沉淀池、净化池、结晶池等配套的设施,进一步的提纯,将其变成精盐。

    牛家军虽然现在经过了“洗地”之后,足以富可敌国,但是“坐吃山空”的道理,牛虻自然是知道,建立一个先进的晒盐场,牟取暴利、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大明帝国这么大,区区几个晒盐场,其生产的雪盐,根本就是供不应求。尤其是现在有着海军和战舰,就算是把它们销售到江南也是可行的。

    这里的道路比较平坦,很容易就修建好,雪盐运输往着内陆方向,途径日照,就能够进入兖州府,又或者是走水路进入南边的淮安府。

    这两个府,都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对精盐的消耗量极大,然后继续向四周辐射,以后雪盐的市场,简直是无限的。

    如果走水路的话,雪盐的贩卖更加的便捷:精盐从浮山所装船,出了胶州湾,向西南方向航行,不用十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淮安府的海州、也就是前世的连云港。

    沿着河流,可以进入京杭大运河,走水路的话,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可以大大的降低。

    “嗯,这夏河寨得天独厚,得把牛家庄的绝大部分匠坊都搬迁到这里才行。”

    牛虻考虑了之后,做出了决定。

    心动不如心动,回到城主府的书房,就把自己的打算详细的写好了一封密函,交给负责联系牛家庄本部的书记官,让他立即给留守的白牡丹和杨璐璐发去。

    刚把这件要事安排妥当,就听见城中一片熙熙攘攘,和红娘子走出了城主府,还没有走到城门口,就看见一队队牛家军的将士、押解着几万人的俘虏得胜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