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狼子
“这些突厥人真是狼子野心!”谢逊听完李舒崇的介绍后,极为愤慨,被人蒙蔽的感觉实在不爽,何况是整个中土的明教都被骗了。 “谢老爷子说道对,突厥人还真是以‘狼’为图腾的民族,而且在他们的历史传说里,突厥部落的起源就与狼密切相关。狼这种动物,外貌丑陋、生性贪婪、凶残成性,突厥人把狼头绣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极为崇拜,他们的习性就可想而知了。在华夏的历史上,每当华夏处于分裂、中原地区陷入混乱时,他们便大举入侵,闯入内地劫掠财富和人口,五胡乱华的一百多年里,可以说是华夏文明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李舒崇一边说着,一边来到桅杆旁边坐下,将所谓的平等宝树王横放在膝盖之上,这人既在波斯总教中地位极高,自己要带着大家脱险求生,势非着落在他身上不可。只见他左颊高高肿起,幸好非致命之伤。想是妙风使一令击出,已知不对,急忙收力,加之这人也有相当内功,颇有抵御之劲。 赵敏和张无忌收拾甲板上的假波斯人——实际上是突厥人,将已死的尸搬入后舱,未死的一一排齐。李舒崇趁机用传音之力告诉赵敏和张无忌,等会儿要配合他完成一次大反转。只见十余艘波斯大船四下围住,各船上的大炮对准了李舒崇等人的座船,每一艘船船舷上都站满了假波斯人,火把照耀下刀剑闪烁。密密麻麻的不知有多少人,张无忌暗暗心惊,别说各船开炮轰击,这成千成百人一涌而上,自己便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以抵挡,纵能仗着绝顶武功脱困,但无论如何不能保护得旁人周全,赵敏身上有伤,更是危险。现在就看李舒崇有什么好办法,如此糟糕的现状,竟然还可以实现大反转。 只听得一名假波斯人以中国话朗声说道:“金毛狮王听了,我总教十二宝树王俱在此间,你得罪总教之罪,诸宝树王宽于赦免。你将船上诸位总教教友献出,自行开船去罢。” 谢逊笑道:“谢某又不是三岁小儿,我们一放俘虏,你们船上的大炮还不轰将过来吗?”那人怒道:“你就算不放,我们的大炮便不能轰吗?” 谢逊沉吟道:“我有三个条件,贵方答应了,我们便恭送这里的总教教友上岸。”那人道:“甚么条件?”谢逊道:“第一,此后总教和中土明教相亲相敬,互不干扰。”那人道:“嗯,第二呢?” 谢逊正想要让他们放了紫衫龙王黛绮丝,李舒崇急忙拦住他的话头,大喊一声:“谢大侠,且慢!” 谢逊惊愕地问道:“李少侠有何指教?” 李舒崇急忙用传音之力告诉谢逊:“黛绮丝已经易容成了又老又丑的金花婆婆,对方还不知道她就是他们要找的圣女呢,你千万别说她的名字。不然,你就是害了她!” 谢逊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刚才险些好心办坏事,要是连累黛绮丝受火刑,自己就是罪魁祸了,于是他说道:“多谢李少侠及时提醒,请问下一条件该怎样说?” 李舒崇道:“谢老爷子的心情我很理解,如果你愿意以身相代的话,相信一定会打动黛绮丝的芳心,只要挺过眼前这一关,我保证你心想事成。” 谢逊答道:“李少侠想多了吧?我和紫衫龙王情同兄妹,我自然愿意替她一死,并没有其他的杂念。” 李舒崇笑道:“谢老爷子虽无杂念,但我等晚辈岂能不尽孝心?而且,我一定会尽全力确保你此行安然无恙,你尽管过去便是,我会隐身术,随时保护着你。” 那个假波斯人怒道:“你们商量好了没有?再不说话就开炮了。” 谢逊大声喊道:“你们欺负紫衫龙王这样的老太婆算什么本事?第二件事就是要换一个人质,就拿我金毛狮王来换紫衫龙王,痛快点,行不行?”那人道:“好!这事好办,一个换一个,我可以答应你。第三件不妨说来所听。” 谢逊道:“这第三件嘛,实在太容易了。等会儿你们只能派一艘大船,跟在我们的座船之后,其他的大小船只不得出海。等驶出二十里后,我们再交换俘虏,你们不可再派大船来追。”
那人略一思考,便答应了下来,不多时,便从船舱里拉出一人。 忽然间小昭“啊哟”一声惊呼,李舒崇抬起头来,只见风云三使押着一人,走到了十一宝树王之前。那人佝偻着身子,手撑拐杖,正是金花婆婆。 李舒崇急忙和赵敏交代了几句,然后躲进船舱里,启动隐身之力后又回到甲板上。谢逊拿定主意后,一句话也不说,在隐身后的李舒崇的带领下,缓缓地走向对面那艘大船,他宁可自己性命不保,也打算救黛绮丝脱险。 小昭知道李舒崇的方案后,哭着说道:“舒崇哥哥,你要小心!十一个宝树王,再加风云三使,你斗他们不过的,千万别枉自送了性命。他们这时在商量如何夺回平等王呢。” 李舒崇笑道:“没事的,小昭,你认识这些波斯文字吗?读给无忌大哥听听,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说完,他用手指着平等王脸上印着的字。 小昭搬起平等王上身,侧过他的头来,只见他左颊高高肿起,三行波斯文深印rou里。原来每根圣火令上都刻得有文字,妙风使误击平等王,竟将圣火令上的文字印在他的肌rou上了。只是圣火令着rou处不过两寸宽、三寸长,所印文字残缺不全。 小昭假装读道:“这些话译成中国话,意思是这样:‘应左则前,须右乃后,三虚七实,无中生有,天方地圆……” 这几句寥寥十余字的言语,张无忌乍然听闻,犹如满天乌云之中,骤然间见到电光闪了几闪,虽然电光过后,四下里仍是一团漆黑,但这几下电闪,已让他在五里浓雾之中看到了出路,口中喃喃念道:“应左则前,须右乃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