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在线阅读 - 第2458章萌发的叛逆

第2458章萌发的叛逆

    全捐了?

    纵然甄宓点头确定,但辛宪英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还用手指了指青纱帐之内的各种精美物件,神色之中多有不舍之意。

    甄宓的脸色却依旧是淡淡旳,就像是面对着一些可有可无的器物,没错,基本上都会捐了……一方面是少了烦恼,也是为了我那个该死的族兄……另外一方面么,算是进身之阶罢……

    王姎在一旁,手中把玩着一把描金扇,说道:不过要走这个直尹监……也并非是一番坦途……

    甄宓微微点头,默然了片刻,跟上了一声叹气,可终究是比商贾之女要更好些罢?

    王英似乎想要说一些什么,但是嘴唇微微动了一下,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她原本想要说的是作为官宦之家的女子也不好受,但是她原本就不是什么大户里面出来的,要不是王允一族所有的男丁都……

    并且同样的,王英之所以不愿意回到太原,回到自己家里面,难不成是因为家中没有长安舒适么?对于一个若不是王允出事,然后连续几个男丁都死于非命的话,王英多半就会默默无闻的在太原,成为家族里面的交易,许配给某个人,然后达成某项的交易。

    这样的情况之下,她又有什么资格来指点甄宓?

    更何况王英本身就不太擅长于交际和沟通,虽然她努力在学,但是毕竟错过了年少最好的时光,现在学起来很是费劲。

    至于辛宪英,她多少懂一点,但是有不是完全懂。作为世家士族里面出来的,见识高度什么的都不缺,唯独欠缺的是经验和年龄。毕竟在她当下这个年龄段,后世里面还有很多只是想要吃喝玩乐张扬自我的大有人在,能像是辛宪英这样多少会思索人情世故的,已经是很难得了。

    所以除了甄宓之外,能够真正理解并且明白甄宓这么做的原因的,也就剩下了王姎。

    王姎本身也是有过野心的……

    而且王姎原本的身份,甚至一度比商人还要更不招大汉待见。

    王姎能明白甄宓的想法,而且说实在,能拿起来,很不容易,能放下去,更不简单。因此王姎也不多劝,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你可要想明白了……这事情,可不是能说反悔就反悔的……

    甄宓给王姎回了一个还是姐妹懂我的眼神,然后微微叹气,舍得……或许还有命,不舍得……或许连命都没了……

    王姎不知道想到了一些什么,陪着甄宓也是叹息了一声,不说话了。

    辛宪英啧啧了几声,显然对于甄宓的感慨并没有多少的真切感受,反倒是对于这些将要被甄宓放弃掉的东西感觉到了惋惜。

    王英沉默了许久,抬了抬眼眸,看向了甄宓,你打算以什么名义捐出去?

    甄宓一笑,宛如千万朵花朵绽放而开,这不是二公子满月将至么?

    另外三人或是豁然,或是哑然,还有王姎不嫌事大的大笑着拍手……

    甄宓依旧是淡淡的笑,但是在眼眸之中,却多出了几分的决断之意来。

    这一次,便是要在公众睽睽目光之下,将自己身上的这个商人属性,以及甄氏的联系,彻底的断去!

    为什么一辈子都要听旁人安排?

    商人,在汉代,大部分的时间当中,都承担者不怎么光彩的角色。

    然后甄宓还是在商人当中的更小的一部分,女商人。

    斐潜对于商人的优惠政策和宽松的态度,并不能改变普通人对于商人的感慨和认知,无jian不商这四个字,是商人骨子里面永远萦绕不去的诅咒,迟早都会爆发。

    因为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里面的人,都对于商人没有太多的好感。这样的局面,绝不仅仅是儒家所谓士农工商的排序打压那么的简单,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因素……

    天天被捧上天的就能上天么?

    就像是重农的口号天天喊,可在封建王朝之中,有多少时间是在真正的关心照顾光大的劳苦百姓的?

    所以宣传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商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造成的。以至于在很多时候,杀一个jian商,就像是杀一个贪官一样,不需要任何解释,也会迎来一片叫好声,这种相对来说形成了半固化的思维模式,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由商人自己给自己限定下来的。

    大汉的商人,原本是跟着大汉一同成长起来的。就像是一颗树苗,在发芽破土的阶段,谁也想不到会长歪。

    汉初之时,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孱弱的生产力加上人口的大量缩减,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物资极度匮乏,连皇帝都无法找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匹来作为礼仪车辆之用,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更是穷的叮当乱响。

    就在这样的局面下,商人暴富了。就在大汉很多人都是小农经济的前提下,民众贫苦,国库虚空,技术匮乏的时候,一些大汉的商人,猛然之间飞起来了,富得流油。

    然而这些商人之中,很多人都忘了一件事情……

    为了发展经济,汉王朝开放了山泽之禁,实行了某种程度上的贸易自由政策,促进了包括盐铁在内的各种制造业手工业的发展,并且还在关隘上免除了商业的税收,给与了商人购买使用奴隶的权利。

    于是这些商人利用近乎于免费的土地、林业,矿业等等资源,再加上也几乎是免费的奴隶劳动力,迅速的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在大部分的汉代民众贫穷困苦的时候,就积攒出了千万计的财富,号称三千人家,就是牛马等牲畜千蹄以计,羊彘千双以算,奴仆千指以举,奢靡荒诞,争富斗气等等奇葩的行为层出不穷。

    人心就是这样,大家穷,没关系,还是能和谐相处的,但是一旦有人富了之后,没有给其他人带来好处,反倒是带来了更差的影响,心理上的不平衡倒是在其次,对于社会秩序的动荡冲击,才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尤其是商人虽说大部分人都聪明,也懂得收敛,不露白,不显富,但是奈何不了那些脑子进水的富二代啊,也没办法避免在商人之中天生就有一些老鼠屎啊,毕竟老鼠屎这种东西,是和人口基数成正态分布的,根本无法避免……

    一些商人通过大量的投机和囤积发财,利用自然灾害频繁引起价格的波动,以此来剥削普通民众,而且还将这种行为视为正常的商业手段,包装鼓吹甚至炫耀这样的行为,还公开嘲讽被剥削的都是贱民,都是蠢货,懒虫,活该被剥削,活该永远不能翻身,丝毫不顾及这样的言论和行为会不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或是隐患。

    有意思的是,商人和士族,在大汉初期,大部分都是旧贵族嘴下的贱民,一度都非常痛恨这样的称呼,但是等到了商人和士族各自发展起来之后,又将这样的称呼给了旁人。

    尤其是在乡野之中的突然暴富起来的商人,那真的是不把普通的百姓当成是人看,觉得拿钱一切都能摆平……

    能赚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能力,但是能花钱,才是更加重要的才能,甚至是天赋。

    当然这里的花钱并非是胡乱的败家和挥霍,而是懂得将钱财用在恰当的地方,比如斐潜。参不透这一点的,基本上都是过年的猪。当这种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商人,觉得自己可以通过自然灾害和大汉社会当中的信息不对等,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对于基层的民众进行残酷的经济压榨,对于因此造成的恶劣后果视而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杀这种过年猪,难道还留着下一年再杀么?

    可是很多商贾搞不清楚这一点,这也是商贾自身骨子里面的诅咒,毕竟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铢锱必较铢积寸累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又怎么可能轻易放下?

    凭本事挣的,怎么就成了罪过?

    邓通这么嚎叫过,董贤也是这么喊的,然后到了石崇的时候,也一样没有什么改变,甚至直至后世还有人这么叫唤。因为这些人至死都想不明白什么才叫做站在风口上的猪,真正能飞起来的原因并非是猪,而是那股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吹起来的风。

    在汉武帝对抗外族的决心面前,这些商贾还依旧凭着自己的钱财,忽视朝堂以及百姓的愿望,甚至不惜和游侠联手,下收编户之民,上抗朝堂之令,鼓吹自身,以地封国,故而被司马迁称之为素封。

    这样的人不该死,谁死?

    并且商贾为了保持他们超额收入,除了在商业上的行为之外,还会向官吏行贿。毕竟老百姓那有闲钱向官吏行贿啊?以至于当时公卿大夫,郡县官吏,都争相奢侈,买房子买车子买奢侈品衣服首饰毫无节制,为了获取从商贾那边得到的钱财,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富厚也。

    这种行为自然招到了统治者的制裁。

    可一部分的商人都没能想明白,他们不清楚,或是装作不清楚,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建立在其国家和国民的基础上的,即便是在大航海时代那种超出国家领土范围的贸易,也同样有其国家的实力在后面支持,要不然海上马车夫早就该统一全球了,而不是两大板牙之后轮到日不落。

    当这些商人被制裁,死到临头的时候,又是这些收受贿赂的官员最为卖力,毕竟一方面可以毁灭原本的受贿证据,另外一方面又可以拿其人头来做业绩,别提有多开心了。

    于是某些商人痛定思痛,只不过没想清楚究竟应该做什么,而是决定自己要搞权柄,要和国家对着干,甚至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来作为跨上另外一个国家的桥梁,但是又有那个地方会欢迎叛徒扎堆?

    在最初的时候,甄宓也没能想明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默默的观察着斐潜的一些举措之后,尤其是这一次甄氏派了人前来之后……

    心寒了,便也看的更清楚了。

    甄尧来长安是为了帮甄宓的么?

    显然并不是。

    商人注重的是什么?商品么?那是普通商人的做法,到了甄氏当下,更多的是人脉。

    甄宓将描金扇的生意做到冀州去的时候,固然有通过甄氏原本的人脉关系,但是同样也给在袁绍那边下了重注,然后受到了沉重打击的甄氏上下注入了新的活力。

    后来甄宓运作的西域香囊等事物,便是彻底打乱了甄氏之中的平衡。

    甄氏在冀州同样有产业的,而且相当多,覆盖面相当的广泛,几乎是涵盖了民生军事所有的范畴,以至于当时的袁绍都不得不将儿子扔一个出去,去换取甄氏在后勤上面的全力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心高气傲的袁熙又怎么会对只是生意附赠品的甄宓有什么好态度?

    嗯,没错,甄宓甚至不是袁熙的妻子,只是一个妾的身份。

    史书上也用的是纳字,而不是用娶。

    袁熙自己还有一个妻子,正儿八经的吴氏。连袁熙去幽州上任的时候都很谁便的丢下了甄宓,让甄宓像是佣人一样去留养姑。当然,这里面或许还有点甄宓当年还没有长开的关系,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张三爷么。

    不过这些并不是重点,而是甄宓第一次品尝到了权势压制之下的那种阶级差距。

    从小就被称之富贵之命的甄宓,等真进了袁氏家中之后,并没有真的就富贵起来。因为所有人都不会将甄宓所谓的富贵之命当做一回事,毕竟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汉之中,从旧贵族到新世家,从割大腿rou侍奉主人到躺冰上鲤鱼自投,只有想不到的名头,没有吹不出来的事情,所以甄宓的富贵之命又算是什么?

    乡巴佬的自我吹嘘而已,包括袁熙在内都不会将其当回事。

    原本在家中的贵小姐小公主,到了袁氏家中成为了呼来喝去的使唤仆人……

    就算是妻子的身份,也要被袁氏家中袁绍夫人一大堆的婆婆,压制得屁都不敢放一个。差不多就像是后倭国内,皇太子媳妇戴个不合适的手套漏出了一截不到三寸长的胳膊肘,都会上升到皇室体面的高度,然后要下跪谢罪,被批判几个时辰外加写检讨书一样,像是袁氏这样四世三公的大家族里面的规矩,也是远远超出了甄宓的想象。

    但这才是第一次的打击。

    就像是历史上袁氏府邸里面的老太婆以出卖甄宓来取悦曹老板来换取免死一样,甄宓则是早早的被袁尚像是丢出去的一条宠物狗一样,被送到了长安来取悦斐潜……

    关键是甄氏上下,包括甄宓的兄弟都还真配合,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而现在,则是第三次的打击,并且是让甄宓最为痛苦的一次。

    虽然说天生聪慧,但是第一次的年龄还小,对于世界的认知还不足,懵懂之间便是以为那些责备和刁难都是应该的,倒也没将心思放在个人情绪上,只是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公婆。

    第二次,则是充满了自我牺牲的幻想,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照顾甄氏了……

    因此在这样的精神支持之下,甄宓倒也尽可能的要在斐潜面前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却很失败的撞在石墙之上。论容貌,或许甄宓更胜一筹,但是除了容貌之外,便是几乎一无是处了。

    而已经长大一点的甄宓,也意识到了容貌这个东西,会随着时间而消减,青春才几年?若是没有一点本事傍身,等到自己花容月貌凋谢的那一天,被像是老狗一样的扔掉么?也就是哪个时候开始,甄宓才开始认真在做着商业的这些事情。

    看着自己带来的这些人,一点点的在长安发展而开,然后越来越大,招募人手,扩大商队,开发新产品,反过来销售到了冀州去,甄宓才在其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只是仅仅只是凭一张脸皮。

    最终,这个甄宓自己寻找到的意义,又要被自己的族人剥夺。

    家族大于一切。

    所以就应该一切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家族?

    或许早几年,甄宓会真的这么想,毕竟在冀州那一带,流传的便是这样的思想,谈论的也是这样的论调。

    甄宓有时候会想,如果自己依旧是在冀州,定然没有当下的勇气!

    因为来了长安,因为到了三辅,因为见到个更多不同的人,因为有了青龙寺大论的各种新奇思潮,最关键是因为离开了甄氏的大本营,一切都靠自己,一切都是自己一点点搭建起来之后,猛然之间才发现,自己来掌控自己人生的这种乐趣!

    不用刻意的,小心翼翼的每天一睁开眼,就去看谁的脸色好不好,然后才能决定自己今天的天气是阴天还是晴天!

    可是现在,甄尧来了。

    带着宗族里面的命令,没有商量,没有怜悯的命令。

    毕竟甄宓是女的……

    又没能膀上骠骑将军,那么也不知道会便宜谁啊?万一甄宓那天头脑发昏,找个小白脸什么的,然后一倒贴什么的,岂不是要少了好多钱?

    在之前放心不管,那是甄宓小打小闹,跟冀州甄氏大本营还是有些差距的,到了后来斐潜开通了西域,各种香料制品如惊天波涛涌动而来,顿时就将冀州甄氏大本营仅有的优越感冲击的七零八碎。

    想想看,一个普通的木盒子,大概只能赚一个五铢钱,刷上漆,可以赚三十文,在垫上丝绢,大概可以赚个百文左右,而这样的空盒子绕一圈,再从长安那边装上了西域香料制品回到冀州,售价就是成千上万!

    这差价,自然让人疯狂!

    在超额的利润面前,许多商人一不小心就将人给丢掉了,只剩下了商,只有纯粹的买卖,还会有什么人性和亲情?

    可是甄尧也万万没有想到,之前被他们推来送去,像是一件精美的商品一样,没有情感没有怨言,似乎是事事都顺从的甄宓,如今也会同样爆发叛逆之心,而且还是最为疯狂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