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秋词
科举县试,根本都无须巡视考官,圣殿监察叶鸿业,将一尊孔子圣像置于考场正中央,整个考场便都被圣力笼罩住,所有人的一言一行都被监视着。圣力之下,任何作弊的行为,都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 但是,苏林却偏偏是个例外,他脑海中的无字天书,即便是圣力也无法监视到。此时,翻看着一页页的贴经试题,要么是《论语》、《礼记》、《孟子》、《中庸》中的圣言,要么就是当代大学士翰林或者大儒的经义,其中百分之八十,苏林都是两眼一抹黑根本听都没听过。 不过,只要他念头一动,脑海当中的无字天书立刻就搜索显示出答案来了。 “博厚,所以载物也……下一句是……对,乃是……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 非常利落,几乎没有丝毫的停顿,苏林洋洋洒洒,手执上好的兔毫笔,行云流水般地将五十张贴经试题一道都不落地全部都答完了。 此刻,苏林心中真的非常庆幸,如果不是上辈子小时候一直被家里逼着去上了书法课,恐怕现在拿着毛笔都写不出字来了。 苏林当初临摹的是唐代颜真卿的颜体,颜真卿师从张旭,乃楷书四大家之首。颜体字的特点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天仁大陆现行的字体,大都以隶书为主,兼有楷书、行书和草书。所以苏林的颜体字也并不算是太异类,反而让人觉得从楷书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点横撇捺之间,颇具大家风范。 五十道贴经,苏林应付起来轻轻松松,但是对于其他的考生来说,他们毕竟年纪不大,所读书目有限,能背下来的就更少了。所以,大部分的考生,五十道当中,只能够答对三十多道,能够答对四十道以上的就算很不错了。 就算是案首呼声最高的赵爽,五十道也只填了四十七道,还有三道没答上来。一道来自本国大儒岳微的《岳微讲义》,一道是鲁国半圣司马南波的《庸者论》,还有一道是邹国大儒方烨的《仁义取士赋》。 这三道题非常之偏,本国大儒岳微的尚好,身为吴国学子,大都有拜读这位大儒的著作。不过从其中随便抽出一句话,要写出接着的下一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至于鲁国半圣司马南波和邹国大儒方烨的著作,赵爽虽然听过其名,却并未有研读过二人的论著,所以自然只能够干瞪眼空着这三道题了。 县试的题目,都是由圣殿统一拟定,九国同考,试题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单一著作,而是从圣殿的书库当中随机挑选,有《论语》这样的圣典大作,也有普通大儒半圣的经义,热门和冷门的题目都各有一些,所以想要真正答对所有的贴经试题,恐怕需要博览群经的功夫和过目不忘的功力了。 午间,贴经收卷,由衙役统一给考生们送来了午餐。有鱼有rou,青菜配上白米饭,对于苏林来说,却已经是上好的饭食了。这几日来,苏林就没吃过一顿好的,一直闭关在房间读书,饿了就啃几个白馒头喝几口清水。 饭食裹腹之后,下午的县试内容是诗赋,卷子发下来,题目很简单,要求考生以“秋”为主题,作一首诗。 “现在正是深秋,以‘秋’作诗,倒也应景。那么,我要作一首什么诗呢”苏林望着试卷,却陷入了深思。 苏林脑海当中,利用无字天书一检索,便出现数百首关于秋的诗歌。人往往就是这般,仅有一两个选择的时候,能够很快做出抉择,可是当可供选择的数目多了以后,却反而不知道该选什么了。 “杜牧的《秋夕》、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白朴的《天净沙·秋》、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些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要从中选出一首来,还真的是难以取舍啊!” 华夏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于秋的感慨良思从来都不乏。所谓的悲春伤秋,秋天的寂寥、萧瑟与乡情都往往凝聚在诗人的笔下的一字一句当中。可是,苏林一眼扫过去,却觉得这些伤怀秋天的诗词,并不契合自己如今的心态和思想。 “只有以我自己的思想和心态去理解诗词的内涵,与原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首诗,我才能完整地写出来,不然的话……即便是我将其写在纸上,吟诵出来,恐怕也不能得到天仁大陆的原创承认……” 自从开智以后获得了万里长城授予的两砖圣力,苏林就明白了,自己穿越带来的这些诗词文赋,如果不能够吃透其中的思想内涵,即便全部誊抄出来,也是无用的。 不知道如何选择,苏林索性就不再去看无字天书的搜索结果,反而闭上眼来,陷入沉思。 “古来秋天都是悲伤和寂寥,我搜索到的大部分诗词也都是表达如是的情感。可是此时的我却并非如此觉得的……对了……有了!刘禹锡的《秋词》。” 灵光一闪,苏林智窍中的思想之光迸发,一个契机,让他想通了,迅速地找出了刘禹锡的这一首《秋词》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就是刘禹锡的这一首《秋词》,颠覆了古来文人对于秋天的色彩情感,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在脑海中反复地咀嚼着这首《秋词》的每一个字,苏林知道,这便是自己如今的情感和想法。他并不觉得现在的深秋有什么好悲寂寥的,相反,他以圣言开智,又有无字天书的辅助,虽是穿越而来,但有侍兄之胞妹,青梅竹马之红颜,对未来更是充满着信心,何来的悲何来的寂寥 “好,就是这一首《秋词》。我的县试之诗,就是你了。” 此刻,苏林的念头无比之通达,在无数遍脑海中回顾《秋词》的同时,也增强了他自己对县试、对未来的信心。刘禹锡在诗中表达出来的乐观精神,此刻被苏林同化,引起了共鸣。 “徐县令,不知道这下午的诗赋当中,会不会有出县以上的佳作诞生呢”圣殿监察叶鸿业端坐监考台上,同县令徐文良谈笑道。 “本县虽是边陲小县,却也不乏大才。据本县所知,赵爽、刘洪明、齐天放这三人都曾有过出县之作!就是不知道,此三人在县试的临场发挥是否能够再创佳作了。” 徐县令笑了笑,说道。岂料,他才刚刚说完,就听到旁边的县丞李廷叫道:“徐县令、叶监察,你们快看甲字二号那边,圣力凝云,似乎是有人要写出出县之诗了。” “甲字二号,我记得,似乎就是那赵爽的位置。在县试这样的环境当中,也能够酝酿出县之诗,不愧是赵大儒的嫡孙啊!看来这一次的案首八成是要花落赵爽了。”徐县令闻言看过去,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天仁大陆的诗词文赋,按照其中蕴含的思想深度引起圣力凝聚的程度,分为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天下和惊圣六个等级。出县虽然是能够引起圣力凝聚的最低等级,但是就连一般的秀才举人要写出一首出县之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由此可见,这赵爽虽然是豪门子弟,却也着实有一番实力。 “嗯!圣力凝云,的确是出县之诗。”监察叶鸿业也笑着点了点头,肯定道。 可是,就在叶鸿业和徐文良都将目光看向赵爽那边的时候,苏林所在的丙字五号位置却突然掀起了一股更庞大的圣力凝云。 “徐县令,快……快看丙字五号那边,恐怕……恐怕至少是达府之诗……” 作为监察的叶鸿业都忍不住大叫了出来。 “那里……是……没错,是苏林的位置。不止达府,可惜了……此时他还未曾获得文位,否则只要以童生的文位和圣力写出这首诗来,必定是鸣州之作,甚至……很有可能达到镇国!” 徐县令不禁一阵顿足惋惜,叹道。 而苏林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头顶上此时竟然凝聚了一股圣力,他腹中有文华,自然下笔如有神,笔走龙蛇,颜体字的楷书非常顺畅地将一整首的《秋词》落成于纸上。 就在最后两个字“碧霄”落成的一刹那,一直凝聚在苏林头顶上的圣力凝云突然绽放光华,化作一砖圣力,顷刻间就融入了苏林的智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