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四国本纪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五章 朝天子(下)

第六十五章 朝天子(下)

    陛下所设立的都察院只有御史。大部分品秩不高,给予的权力也不够支撑都察院发挥其监督的职责。

    若按林甫的建议,赋予都察院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等职能的话。

    等于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内。

    那么言官由于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多启用寒门士子的话,他们由于在朝堂当中没有背景和靠山,就会形成一个独特的言官群体。

    林甫参照前世明朝的情况来看,开始了自己如何选言官,如何用言官的长篇大论。

    一是“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是那种舍小家为国家的一根筋。

    二是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是那种敢于敢于以下犯上,只论对错不论人的直臣。

    三是学识突出,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又能博涉古今,否则一个门外汉去监督别人,那等于是添乱。

    如此看来,多年来痛恨士族阶层的寒门士子们加入都察院是最好的。他们之中柳文长那种学识突出且刚直刚正的人所占比例不小,可以起到陛下意图打压士族们的效果。

    陛下将历练了一两年的寒门士子们调入都察院任御史,他们自然会抓住那些行事张扬惯了的士族一顿猛打,陛下只需稍作牺牲作为榜样,即可树立起都察院的威信,让都察院获取足够的权利。

    而后增设六科给事中对应六部,与御史们互补,六部直接对六科负责,而六科直接对陛下负责。如此一来都察院从一个刚正不弯,上谏皇帝,下正百官的监察机构,通过六科官员的委任,逐渐就变成了陛下的个人特务机构。

    如此以来则就能够完成陛下指哪打哪,削弱士族阶层的目的。

    在朝纲稳定之后,再引进张居正的考成法,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如此层层负责,层层上报,六部对六科负责,六科对内阁负责。

    那么都察院最后绕着弯子回来,又成了内阁下属。而失去了陛下作为后盾的都察院六科,自然就会慢慢失去其特殊性,变成一个普通的行政环节。

    而各科各部所行所做的事情,全都有据可查,如此层层负责,分三本记录,横跨六部,六科,内阁,就极大加大了官员们沆瀣一气的难度。

    皇帝听着林甫滔滔不绝地从都察院威信树立,讲到六科设立打压士族,再到考成法裁减多余官员,转归内阁回收权力,听得是目瞪口呆。

    要么怎么说时代的局限性是最恐怖的,周文皇天纵之才,也只想到了都察院御史这一步,还因为算不准士族反应和后续动作因而没有大力施行。

    此刻听了小林公子一长串逻辑清晰的系统介绍,由于林甫是顺着皇帝的思路想起的这一套明朝言官系统,因而皇帝理解起这一长串的内容来并不是那么困难。

    虽然这么一圈绕下来,最后内阁的权利稍微大了那么一些。但陛下心里清楚,有都察院越级议事的御史们在,内阁里的那些人不可能做到欺上瞒下一手遮天。

    而事实上,明朝的内阁首辅也没有一个是没被言官攻击过的,很多甚至都是倒台在言官的批判之中。

    如此施为,各部各科层层递进,各事有据可查,内阁控制六科,六科督察六部,六部督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抚按官,再以两司督察府州县官。

    下层官员升迁贬谪自有直系上级负责,皇帝只要点好内阁人选便算是一劳永逸,比现在这cao心的情况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天佑我大周!这是天佑我大周啊!

    陛下如此激动地想,这的确也是有原因的。林袁,林甫这一对父子出现的时机实在也是太巧妙了。

    一位在周这个诸侯国生死存亡的时期,挺身而出以自己卓绝的军事才能,挽救周皇朝于乱世。

    而十七多年后的今天,正在陛下为如何整顿权贵势力,肃清吏治,想要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个干干净净,上下整肃的朝廷的时候。林甫又以少年天才的身份出现,第一次面见自己就提出了如此合自己心意的肺腑之言。

    且从设想到结构,从计划到细节,从都察院改革到权力回收,那是详详细细,知无不言。

    这些年来,夏彦办事虽利索,却是常常不合陛下的心意,平日里也多有顶撞。

    岳淞很会做人,但手头上的功夫实在比夏彦是差了一些,在政务上不够聪明,否则陛下也不会一直留着夏彦。

    今天小传胪见的第一位,状元郎故人之子,面容俊秀,举止进退有据不卑不亢。提出的政治方针不仅合乎自己的心意,更是事无巨细地分析了多种可能,给出了解决方案。

    自从傅风雪退下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即做实事做得够好,又能够摸清皇帝心里所想的人物了。

    此情此景,再念及当年的情分,陛下实在是满意之极。当着身边掌印太监张公公的面,把手里的朱笔赐给了小林公子作为奖赏。

    林甫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御赐的朱笔到底意味着多么大的荣耀,扑通一声瞬间就跪在了地上,三叩九拜口称万岁,双手将这支御用的朱笔接了下来,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御书房。

    至此,林甫第一次面圣圆满结束,要问圆满到什么程度?这从林甫出殿的时候下面已经等了三个人,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