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高官_1595 上进之二
1595进之二 两人正谈话的时候,敲门声响了,胡斐趁机起身告辞,陈江涛毕竟是党校的常务副校长,党校的一应大事都是他来处理,可没时间陪着胡斐聊天。 出了办公楼,胡斐习惯性地摸出一包烟,看见迎面急匆匆地走过来一个年人,目光落在他手里的香烟,胡斐一愣,旋即想起来这是央党校,可不是他的武陵市,立即讪讪一笑,将手里的香烟塞进口袋里,拔腿走。 年人看着胡斐的背影,眉头一拧,这小年轻长得好像有些面熟啊。 胡斐让驻京办的车送他去了一家书店,买了一套考研的书,然后回到家里埋头啃了起来,从大学出来这么多年了,没再怎么翻过书了,倒是英语的考试不用有任何担心。 虽然说经济学类的书籍也看过不少,也研究过不少,但是,那纯粹是没有目的的学习,现在要参加研究生考试了,这让他的心里很是有些紧张。 这要是考试通不过的话,那丢人啦。 当然,胡斐也知道既然他的大伯出面了,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不过,胡斐还是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去通过考试。 堂堂陈家的第三代优秀子弟,怎么能连一场在职研究生考试都通不过? 幸好胡斐这几年经济类的书籍也研究过不少,这一看起来倒也不是很难理解,只不过,这几年他一直都在抓经济工作,有着太多的实战经验,有些跟经济书籍的理论并不相符。 这样,胡斐沉浸在学习之。 连饭也是草草地做了点吃的,然后又投入进了伟大的复习之。 下午,钱小美回来的时候,看到胡斐这幅架势吃惊之余,也有些欣慰,她的男人能够这么有进心,又怎么会不高兴。 “老公,你不是说要去跟华秦大学的领导吃饭的吗?” “大伯还没来电话呢。” 胡斐放下手里的书,给钱小美倒了一杯水,“对了,你不是要去妈那里吗?” “是呀,我回来看看你在家不在家?” 钱小美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水,“刚刚妈已经来电话了,她已经在家里做饭了,今天她带着两个小家伙去办公室了。” “小家伙们高兴得很呢。” “啊,妈还把凤儿他们带到办公室去啦,这两个小家伙岂不是要大闹天宫了?” 胡斐有些无语了,“母亲大人这也太溺爱他们了吧?” “没有呀,她说他们不吵呢,还说他们单位的人都非常喜欢咱们孩子呢。” 钱小美嫣然一笑,“对了,今晚你们要去哪里吃饭?” “你也不想一想咱们的母亲大人是领导呀,孩子们再吵,其他人敢有意见嘛,我还以为母亲把孩子们送到鹏宇家去了呢。” 胡斐摇摇头,“我还在等大伯的电话……”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手机响了起来。 胡斐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是大伯的电话。” 说罢,接通电话。 听陈江涛说了吃饭的地点,胡斐挂了电话,看着钱小美,“老婆,我开车送你过去吧?” “不用了,我自己开车吧,你可别迟到了。” 钱小美摇摇头,“对了,这个周末我们带孩子去看看我爸他们吧?” “嗯,是要去的,你先跟他们说一声,免得他们有另外的安排。” 胡斐点点头,俯身抓起茶几的车钥匙,大步走了出去。 陈江涛挑选的吃饭地点有些让胡斐意外,并不是官场的最爱去的京城饭店,而是挑了一家川西火锅。 看来这位叫廖翔的华秦大学教授可能是个川西人,而且,为人不喜欢张扬,否则的话,换了别人跟陈家的老大接触了,肯定是要去京城饭店吃饭的,那里混官场的人多,他跟陈江涛之间的朋友关系很快能传扬出去。 这样对他本人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 由此可见,廖翔的人品应该是不错的。 “小斐,这家川西火锅店很正宗,麻辣鲜香味道特别好,廖翔是川西人,跟他一起吃饭的次数多了,我也喜欢吃火锅了,对了,你在西北呆过很长时间,吃过火锅吧?。” 陈江涛领着胡斐我那个店里走去,看他那副轻车熟路的架势知道,他是这里的常客。 “大伯,我也喜欢吃火锅。”
胡斐呵呵一笑,跟在陈江涛的身后进了包房,“大伯,你跟这位廖教授是怎么认识的?” “我们是在大红门内认识的,我是给政治局讲党史课,老廖给他们讲经济学,那会儿我们两人讲完课了在休息室里抽烟,一聊一聊这么认识了。” 进了房间,陈江涛摸出一颗烟递给胡斐,“对了,老廖这个人脾气很倔的,人如果看你顺眼的话,会觉得你什么都好,他要是看你不顺眼的话,你是什么都好,他也觉得不好。” “一会儿他肯定要跟你讨论国内的经济形势,你不要有什么顾忌,想到什么说什么,越是把他驳斥得体无完肤,他反而越高兴。” “大伯,我知道了。” 胡斐点点头,拿起茶壶给陈江涛倒了一杯茶,在这时候,房门被推开,一个鼻梁架着一副眼镜的老人大步走了进来,“江涛,今天怎么想起请我吃火锅了?” 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带着浓郁的川西口音。 “老廖,你这意思我今晚摆的是鸿门宴了?” 陈江涛哈哈一笑,向胡斐招招手,“小斐,过来见一见你廖伯伯,老廖,这小子是我弟弟浩洋的长子胡斐。” “廖伯伯,您好,我可是老早听说了您的大名啦。” 胡斐微笑着前握着廖翔的手,这倒不是客套话,廖翔编撰了不少经济类的书籍,胡斐的书架有两本。 “哦,你是胡斐呀。” 廖翔有些意外,紧紧地握着胡斐的手,“小伙子,我早想跟你见一面,谈一谈了,去年你预见到了美利坚的次贷危机必然要爆发,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啊。” 廖翔喟然感叹一声,“当时,国际国内的媒体无一例外地都在大肆鼓吹他们的形势一片大好等等,唯独你那篇章发出来之后,宛若平地一声惊雷呀。” “我记得当时还有几个人言辞很激烈,不过,最终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对的,当时,你怎么肯定次贷危机会爆发呢?” /html/book/38/3824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