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清山变在线阅读 - 第93节 党争初起(1)

第93节 党争初起(1)

    答应了翁心存要打探其中的消息,不过具体怎么做,却是要很认真的筹划一番的。曾国藩在新君登基的一年之中红得厉害,便是有上年谢恩折一事惹得皇上大怒,却也不过是借题发挥,用意只在收权而已——这样的事情是瞒不过朝堂群臣的。

    这一年来,曾国藩受皇上器重,招对之勤,宠信之专,令群臣侧目。论起帝眷之隆,自己是怎么也比不来的。而自己若是贸贸然过府探望,言语间只要有半点的反侧缺漏,不但救不得翁心存,怕是自己也会遭曾国藩的忌,若真是那时,就真的成了从井救人了。故而,一定要想到一个万全的法子,方可着手。

    考虑了几天,终于给孙瑞珍想到了一个办法: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座师是穆彰阿,房师是季芝昌。前者不提,后者却是军机处南派的中坚。不如去探听他的消息,再做道理!

    军机处从雍正十年成立之初(关于军机处的成立,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这里,笔者是按照铸造军机处银印的雍正十年八月的上谕为根据设定。本书是网络文学,不是什么正统史书,读者毋须较真)就从来都是以旗人领班,多年沿袭,下面四至五名汉臣,又分为南北两派,如同现今军机处的祈隽藻,周祖培分属北方,何汝霖和季芝昌分属南方一般。不过这时候,军机处中的南北对峙,势同水火的局面尚未形成气候,还能做到同舟共济。

    话是这样说,南北两派彼此心中抵牾,也是尽人皆知的秘密,赛尚阿半通不通,虽是以旗人领班,凡事拱手相让,不过伴食而已。他下面的祈隽藻也就经常可以在面君的时候慷慨进言,这样一来,北派的势力大涨;而南派,也就只能选择敛迹消声了。

    这种情况自然为从来以南派领袖的季芝昌不满,又无可奈何,一直在想办法重振南派之威,不过没有机会而已。

    孙瑞珍是北方人,不过他身居礼部尚书,在六部之中身份最为超然,若是由他向季芝昌进言,也不至于会为人误解。打定了这样的主意,便开始寻找机会。

    季芝昌是江苏江阴人,从高祖起就在清廷为官,其祖沧苇在康熙朝做到左都御史之职,算是朝中南派重镇,江阴之地又是富庶之乡,略略扯得上寅、年、乡、世谊的,每一年的三节两寿都要致送红包,十数年积蓄下来,宦囊颇丰。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笔相当不小的资产。

    季芝昌自幼聪慧,道光壬辰年以第三名进士及第;癸巳散馆应大考,又是第三名;到了乙亥再一次大考,居然还是第三。

    后来才知道,第三次大考的时候本来应该是第一名,不过道光帝认为这样一来的话:‘第一不若第三巧合上次名数’,才御笔‘移至’第三。也算是一段轶事。

    他的服饰,在京里是很有名的,夏天扇子,冬天皮衣、常年的朝珠,讲究每日一换,从无重复。便是在道光帝的时候,明知道皇帝天性崇尚节俭,他却也混不当回事。道光帝知道他家相当富裕,这些东西并非是搜刮而来,更且是名士派头,倒也不以为非。

    这一日退值回府,门下人来报:“回老爷,孙瑞珍孙老爷过府拜望。”

    “哦?请!”季芝昌心中奇怪,自己和孙瑞珍虽是同朝为官,彼此却并不相熟,好端端的过府,所为者何?

    孙瑞珍换了一声便装,从软轿中低头钻出,笑呵呵的在原地请了个安:“给中堂大人请安!”

    “不敢,不敢!”季芝昌心中一愣,孙瑞珍这般谦恭,更让他暗生警觉,很是客气的行礼如仪,把对方延请到了正厅说话:“英公,这一次过府,可是有什么见教吗?”

    “此来见教不敢,到是有一事,正要请中堂大人的示下!”

    “哦?是什么事?”

    “今年六月间,英夷即将再度前来,于进城一事重启争端,瑞珍身为礼尚,责任攸关。”孙瑞珍苦笑了一下,他说:“身为臣子,为君父分忧本是应当之分,只是,英夷入城,其中礼法相系,我又势必不能不争!这其中关碍甚大,故而来请教大人。”

    “诚然。诚然!”季芝昌很有同感的颔首点头,他说:“皇上之意,不要说我等尽知,便是六部廷臣,也无不心知肚明,不过到今天,仍然没有人出言捅破这一层。也正是为孙老兄口中所说的,礼法相系,关碍甚大八字!”

    “那,中堂大人的意思呢?”

    “很难办啊。”季芝昌也真的是觉得这件事有点难为人:“皇上总是年轻人,希望可以不用讲究这么多繁文缛节的办事,不过祖宗成法摆在那里,天下人众目所望,又不能不讲究。”

    “老夫有时候也想上折子,于商谈一事放开胸襟,只不过话到笔端,每每又心中瑟缩。说起来,还是堪不破‘名’字一关啊!”

    “也毋需如此忧怀。想来,真等到了时候,皇上圣明,于老兄为难之处,自当会有旨意下发。”季芝昌用带着很浓重的江淮口音的官话解劝了几句,他说:“倒是日后,等到英夷入城之后,更要老兄多多cao劳呢!”

    孙瑞珍破颜一笑:“这是下官分内之事,不敢推搪万一。”

    谈完了这件事,季芝昌吩咐摆下酒宴,请孙瑞珍在府中做客,后者还有很多话要和他说,当下也不拒绝,含笑点头入席。

    季芝昌的饮食相当的讲究,而且他是南人,又在京中呆久了,也学来了一些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可谓是兼通南北之风俗。便说饮酒吧:黄白皆备,而且酒量甚宏。

    季芝昌是好酒量,端起酒壶为对方满上了一杯:“尝一尝这个。”他解释着:“这是年前乔高目托人给我送过来的,贵州产的茅台酒。”

    在喝酒这一点上,孙瑞珍就远远不及了。他倒是也好杯中之物,不过量很浅,更兼着心中有事,越发的不敢多喝,只是浅酌一杯,以为敬意。

    “九公(季芝昌字云书,号仙九),近日可曾见过曾涤生吗?”

    “前数日来过。”提起学生,喝了点酒的季芝昌真是难掩得意之情:“曾涤生新硎初发,朝野侧目。却仍是不改谦恭本色,说起来,真可谓是君子之行!”

    “就是这话喽。”听季芝昌大力赞扬自己的门生,孙瑞珍自当凑趣,他说:“其实,说起来,曾涤生能够有今日之成,一来是皇上法眼无差,二来是他自己肯于用命,三来嘛,就是老中堂调教有法了!”

    “哪里,哪里!涤生有些许微功,正如老兄所言,上托皇上识人之明,下有他自己用命之劳,老夫不过是指点一二罢了,当不得孙大人美言啊,哈哈!”季芝昌为他搔到痒处,得意的大笑起来。

    孙瑞珍赔笑几声,话题一转,说道:“九公,最近以来,浦公于朝堂之上每每慷慨陈言,令人高山仰止啊。”

    这是在说反话,他明知道季芝昌心中对祈隽藻始终不肯服软,却故意借着酒劲撩拨对方的性子。果然,季芝昌冷笑着放下了酒杯:“便是如此,也难当君王一怒吧?”

    孙瑞珍回忆了一下,微笑着点点头:君王一怒是上年的事情了。他作为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杜受田与一众军机大臣共同觐见,事体是新印制的‘咸丰通宝’的样钱铸造出来了,要请皇上下旨,方可正式铸造。

    放在金漆托盘内衬蓝丝绒上的几枚样钱做得又大又厚,黄澄澄是煞是好看。谁知道就是为了这样的样钱,皇帝居然对祈隽藻不留情面的大肆批驳!

    皇帝很喜欢新铸造出来的样钱,拿在手中摩挲良久,“新钱的铜铅比例是怎么样的?”

    “回皇上话,铜铅比例为****之数。”

    “不行,太高了!”皇帝立刻摇头,他说:““铜的比例太高,必然有那些黑人的商户大量收集新钱,然后以之炼成铜器!这在世宗朝就早有先例。最后是苦了小民,肥了那些混账行子!劫贫济富的事情朕是绝对不做的。下令,把新钱的铜铅比例还定为四六之数,不过是铜四铅六。”

    其时正是于英夷进城之事君臣商谈过后不久,赛尚阿轻易不敢再说话,一切由祈隽藻为首,听到皇帝居然要用这样的比例发行新钱,他立刻就跪下了:“皇上,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制钱的话,只恐钱面乌黑,难以彰显我****盛世和皇上的脸面啊?”

    “脸面?”皇帝和军机一众人见面的时候总是谈笑风声,便是偶有言语不当之处,也轻易不会动怒。不过今天的情况略有不同:前几日和军机见面的时候,为英夷之事被他们将自己的成议如数驳回,年轻人的心中正有着一股火气,见这一件事仍然不能通过,心中大怒!一张清水般的脸蛋立刻冷了下来:“照你所言,倒似乎朕的脸面全都要靠这样一枚样钱来彰显喽?”

    除了祈隽藻之外,其他人都躬身站在那里,不过却是很能够清楚的看见御座上的年轻人脸色不善的,心中难免惴惴。而只有一个伏地奏答的祈隽藻看不见!他还没有意识到皇上语气不善,继续向上回奏:“回皇上话,臣不敢这样说。只是新钱发行,事关国体,还请皇上……”

    “你住口!”皇帝怎么也忍不住了,拍案痛斥,吓得众人同时跪倒:“国体攸关,只在民心,你们几时听过因为新朝发行新钱之举而导致国体不稳的?倒是当年世宗皇帝时,有那黑心的商户以新钱炼制为铜器从中渔利,最后的结果就是使得小民生怨,百姓受苦!那些乡愚懂得什么?只会说朝廷不管我等死活!几乎酿出民变。在朕看来,这才是事关国体的大事。”

    祈隽藻这才知道自己的话惹来祸事,吓得连连碰头:“臣糊涂,臣糊涂!”

    这件事过去之后,新钱终于以铜四铅六的比例交部铸造,而祈隽藻,虽然皇帝很是发了一顿脾气,却也并没有多讲什么,事情过去之后,老人上了一封自请处分的谢罪折,皇帝留中不发,就算是过去了。话是这样说,经过这一次的事情,祈隽藻很是安分了一段时间。

    季芝昌刚才说的话,就是指这件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