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弄臣在线阅读 - 第615章 正德长大了

第615章 正德长大了

    皇上很慷慨

    呸,他分明就是不怀好意,不让士人补充地方势力,把人都给约束在京城,六位重臣心中都是大骂,可就是没人站出来反对。

    翰林院是啥那是大明的最高学术机构,士人要是不在这里面镀一层金,日后的仕途就算是méng了一层灰,那些新科进士谁会不愿意去

    要知道,放在太平年月,每一科的进士可能有两三百,但是能进翰林的,也就是那么十几二十人,这名额真是要多金贵有多金贵了。

    当然,同时进的人多了,这事儿也就谈不上难得了,一下进去好几百人,含金量多少会有所下降。

    可是翰杯院应该没这么多缺额,陛下您看,是不是派到地方上想通此节,自认为识破了正德的y谋,周经再次发言。

    难道周尚书要反对,正德很诧异的瞪了周经一眼,吓了后者一哆嗦之后,他突然叹了口气:唉,那好吧,就依周尚书好了,谁让朕的心肠这么软呢。他突然扬声喝道:三儿

    奴婢在。三公公应声而出。

    拟旨正德朗声道:依照礼部尚书周经的意见,朕被迫取消了殿试,也不能让进士们入翰林,所以,今科进士二百六十八人,尽数发哦,不,是派遣到云南广西以及琼州三地,酌情使用,嗯,就这样拟旨吧。

    遵旨。三公公拉了个长音。

    陛下,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啊周经浑身大汗,差点没哭出来,这尼玛是坑爹啊,这道圣旨要是真的颁出去了那自己就不是要挨骂的问题的,就算说有人会铤而走险来刺杀自己,那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啊。

    不让人进翰林院,还逼迫皇上取消了殿试,最后还把人给发配到边疆去了这仇可结的大了去了对士人们来讲,被人坏了前程之仇,更胜似杀父之仇,那是真的不共戴天啊天下士林群情ji愤是必然,只不过目标不是昏君,而是自己这个jiān臣

    可是,我明明就没干什么啊本来也没有所有进士都进翰林院的道理啊,老夫冤枉啊

    哦周尚书一把年纪了,你怎么还是这么任xg啊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你这样让朕很为难喔。正德皱着眉头看着周经又叹了口气:朕原来以为朕自己就算是很任xg了,可是没想到啊没想到,周尚书你居然比朕还任xg,真是的好吧。他摇了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那就再听周尚书一次,拟旨,让所有进士皆入翰林,殿试日后另行补上周经老脸蜡黄,像是便秘发作好几天了似地,这明明就是皇上您的意见好哇怎么又栽桩到老夫头上了啊这出头鸟果然是不能做啊

    杨廷和等人也是面面相觑,很显然皇上又顽皮了,他就是纯心胡搅蛮缠,进士授官,明明就应该平均分配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可皇上却来了个一刀切。

    对进士们来讲,都进翰林不能算很理想可也算不上坏,总归是留在了京城,而且最重要的一段阅历也有了:而后面那个,显然只要不傻,就不会愿意去,那是真正的发配啊,放在从前,至少也得是得罪了尚书这种级别的大佬,才会受到这种待遇的。

    这一次皇上用的不是y谋,而是阳谋,众人对视一眼,心下都是了然。

    讲道理那是没用的,皇上摆明了不打算讲道理。先前想好的以昏君无道,ji起天下义愤也行不通,因为皇上摆出了两个选择,其中一个看起来还不错。

    没错,在场的六个人都很清楚,这些入了翰林的进士,也许再也没有出来当官的机会了,可那些进士自己未必这么想啊。

    当翰林,本来就是熬资历呢,少说也得在里面呆个三年五载的,十年八年也不算长,谁能预料日后如何啊没准儿士党翻身,到时候就有机会封阁拜相了呢。

    所以,谁反对,谁就会被皇上栽桩,然后吸引天下士人的仇恨:不反对,就会让皇上得逞,正是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从前的手段都用不出了,想彻底翻脸来硬的吧,还不行。

    没错,皇帝正在倒行逆施不假,但离ji起天下之怨,使散乱的天下士林得以齐心合力还差那么一点。除了利益最一致,受到的损失也最大的江南士人外,就连一直很团结的晋党内部都无法达成统一,也只能个不上不下的局面。

    为今之计,也只能看着皇上步步紧逼了,面反击的手段,也只能用y谋了,众人再次相顾,对视中看见的,是同伴坚定的眼神。诸位,老夫身体不适,先行告退。也有不那么坚定的,出了太和门,李东阳一拱手,便飘然而去,显然对除夕定下的计策,依然持保留态度。

    介夫,皇上说要取消各地关卡,你怎能轻易答允,他明明就是为了天津那边周经也不理会李东阳,径自向杨廷和抱怨道。

    李东阳这幅不死不活的样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士党内部也有不少非议,要不是现在朝中形势危急,肯定早就有人盯着他屁股下面的首辅位置了。可他既然依旧故我,不打算改变主意,那旁人也没有劝谕的必要,就当他不存在好了。

    不过,关卡的问题却有些重要,既然在科举这边败了一阵,就更得加强对新政的限制的,至少要拖延到那几项计划准备妥当,开始实施才行啊。

    对正德,周经等士党中坚已经完全不报幻想了,先前还可以说是谢宏在出谋划策,可现在,定计的显然是皇上自己,是他受了谢宏影响后,独立作出的判断。

    这计谋算不上什么神机妙算,不过却是恰到好处,噎得大伙儿两眼翻白,泪流满面皇上在成长,而且成长的方向和大家的期盼背道而驰,这样下去,再过几年的话,就算干掉了谢宏,恐怕羽翼丰满的皇上也不是士人们能够应付得了的。

    所以,精通商贾之事的周经很焦虑,说话的语气也有点不客气。

    周部堂,廷和答不答允,这事儿很重要吗

    杨廷和冷眼相对,晒然说道:大明律里面本来就没这条,你让我用什么理由反对何况,纵是反对又有何用,皇上我行我素又不是一两天了,莫不如让他专注于此,我等正好加快进程呢。

    介夫言之有理。李东阳不在,王藜的地位就是最高的,现在可不是起内讧的时候,见周经还要争辩,他急忙出声劝阻:周部堂,商人乃是贱藉,多有心怀叵测之辈,出入城池须得检查,与si设关卡何干随他去好了,倒是山西那边,韩贯道到底如何说法正如杨廷和希望正德取消科举一样,王黎也希望正德将精力放在打通商路上面。设立关卡的或者是地方官吏,或者是当地士绅,这些人遍布既广,这样的行为也持续百多年了,又岂会因为一道圣旨而动摇

    利益mi人眼啊就算是官商,过关的时候都得根据背后势力的强大与否,来决定要不要交钱,以及缴纳金额的多少,那些贱民si营的商人算什么就算有皇帝撑腰,贱民还是贱民

    想要打通商路,说不定皇帝就会派兵出京,那样一来,于士人们的计划就大大有利了,而且还会ji怒那些利益相关者,正是一石二鸟之计,拦着他干嘛何况也拦不住。

    听懂了王藜的暗示,包括本还有些不平的周经在内,众人都是微微领首,现在的策略变了,皇上闹得越大,大伙儿就应该越高兴才是。

    韩大人探知,大同那边有了些变故周经微一凝神,沉声说道:去年冬天起,大同城里就多了不少锦衣卫,这些人四下搜索,不知在找些什么。

    哦原本那些番子,也无从得知吗王藜这句话问的很有章法,锦衣卫是刺探百官用的,不过在成化弘治两朝内,厂卫势力被压得厉害,包括指挥使在内,很多人都倒向了士大夫一边。

    驻扎各地的卫所当然也不会例外,大同乃是晋党的重要据点,以晋党的手段,或是收买,或是打压,早已将那里的番子尽数掌控在了手中。晋党的买卖毕竟事关重大,有个万一的话,谁也兜不下,当然由不得他们不如此。

    那些人都被排斥在外了,恐怕宫中已经在怀疑他们了,没有撤换,应该也只是怕打草惊蛇。周经的神sè有些凝重。

    韩贯道的意思莫升是王藜沉吟道。

    不错,他们想要查的,应该就是北边的生意。晋党和草原做生意的事情相当机密,可那只是对普通人来说的,在场的都是官居一二品的大佬,当然不会一点风声都收不到,所以,周经也不讳言。

    谢宏在辽东已经拉拢了朵颜三卫,从那边收到风声也不奇怪,而且,锦衣卫出京的时间,刚好也是在他会见huā当前后原来如此,难怪韩贯道会有此信心了。王藜点点头,心下很是欢喜。

    下官会将此信息尽快传达给晋中同道,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有什么杂音了。周经一扫之前的颓气,慨然说道。

    如此,就有劳周部堂了。王藜等人一拱手,都是振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