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节麻烦来了

第三十七节麻烦来了

    缫丝厂的辉煌才刚刚开始,虽然斧头帮扩张和鲜茧收购挤压王韶手中大部份资金,王韶还是咬牙再投入缫丝厂二十万两,明年继昌隆缫丝厂将扩大为二千台丝车的规模。

    和平洋行这次对生丝的定级,环球时报给予了大幅版面报道,和平洋行可是自家老板,自然要卖力吹捧,环球时报把这次生丝定级当成中国生丝出口划时代大事,此举不但可以将生丝出口价格提高,更可以使中国生丝产业更上一层楼,农户、丝商、朝廷都得到好处,利国利民。

    环球时报的报道,让不少丝商恍然大悟,原来机器缫丝中所含的利润,比单纯收购生丝利润还要高,原本一些嘲笑过继昌隆缫丝厂的丝商也纷纷准备投资缫丝厂,一时之间,上海各大洋行迎来了不少丝商购买蒸汽机和丝车的订单,倒是让各大洋行惊喜了一次。

    对于这点,王韶并不担心,以现在上海生丝出口规模,如果将长三角手工丝全部改成机器缫丝,至少需要二至三万台丝车,如今除了继昌隆将丝车扩大到二千台,顾丰盛五百台、张恒和二百五十台、陈裕昌二百五十台外,其余丝商加起来订购的丝车也不到一千台,离几万台还差得远,不过,明年的鲜茧收购就不会是继昌隆一家独享。

    让王韶高兴的是,刘墉终于放下他自己开设的恒顺丝径行,来上海投奔王韶来了,对于刘墉的到来,王韶比缫丝厂一个月赚了十一万两银子还高兴。

    王韶手中有很多计划,比如说纺织厂、面粉厂、银行等等,最好还能有钢铁厂、机器厂、轮船厂……

    虽然这些很困难,但他必须要在起事之前将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壮大,在王韶看来,满清其实不是问题,若太平天国不内讧,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如今加上他这个处心积虑的造反者,满清不垮没有天理。

    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除了为起事攒下牢固基础外,还有另一层用意,王韶担心的是列强对自己的干涉。历史上,小刀会起义时,列强虽然开始保持中立,最后还是加入到了围剿小刀会当中去,如果换成他起事,谁知道列强会怎么想,又会不会干涉?此时列强对中国的土地暂时没有过多要求,他们更想要的是经济利益,如果和自己合作能得到更多的金钱,列强要干涉也会考虑再三。

    要做这么多事,人才最为重要,可惜斧头帮人数虽多,却找不出一个精通生意的人才,王韶以火月为笔名在报纸上刊登大国崛起系列文章后,也有人慕名而来,可惜来的多是夸夸其谈的书生,一说起做生意就如同受到了污辱,王韶只能将之放弃。

    如今刘塘终于舍得放下自己的那间小丝行来投,王韶当然高兴万分,缫丝厂有梅鸿吉管理,自然用不上刘墉,银行之事刘墉完全不在行,王韶咬了咬牙,从丽如银行又贷了二十五万两银子,自投五万两,凑成三十万两准备新建纺织厂。

    如今王韶从丽如银行贷款达五十五万两银子,王韶是债多不愁,丽如银行也很放心,继昌隆就象一只下金蛋的母鸡,王韶若还不清贷款最好,丽如银行就可以将这只下金蛋的母鸡抱过来。

    新建的纺织厂取名为恒顺纺织厂,直接用刘墉的恒顺丝经行命名,缫丝厂扩建后,梅鸿吉股份下降到5%,王韶也同样转给刘墉恒顺纺织厂5%股份,要想人给你买命,自然得付出足够的代价。

    这一点,山西商人做的最好,山西商人被称为老抠,在股份方面却决不吝啬,连伙计都顶有身股,正因为上下齐心合力,才有了山西商人数百年商业的辉煌。

    从目前来看,恒顺5%的股份自然不如继昌隆缫丝厂5%股份,这也是应有之意,梅鸿吉先来一年,自然得到的会更多。

    恒顺纺织厂并没有和继昌隆缫丝厂建在一起,王韶别外花二千两银子买了一块数十亩荒地建厂,这块荒地同样紧挨苏州河,也是前码头后工厂的模式,趁着现在租界内土地便宜,王韶并不介意多购买一点土地。

    三十万两的投资,建成好的纺织厂将会有一万锭,以十绽一名女工计,恒顺纺织厂又会是一个雇佣上千女工的大厂。

    南京,两江总督府,一名五十余岁的清瘦老者正坐在太师椅上,聚精会神的看着报纸,当看到“上海将新建成万锭棉纺厂。”的标题时,老者的眼睛腾的睁大,仔细看过后将报纸放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不象话,不象话,洋人以钱财诱骗女工进厂,上千人同处一室,以机器邪法夺取小民口中之食,颠倒纲常,乱我儒法,上海官员却不闻不问,视同未见,真是岂有此理?”

    说话的正是两江总督陆建瀛,陆建瀛为道光二十三年进士,先后授修编,会试同考官,后充云南、山东乡试正考官,在南书房、上书房行走,升翰林院侍讲,侍读,曾教导过皇子,为人方正。

    这样一个出身正统之人,对洋人之物恨之入骨,继昌隆缫丝厂已经引起他非常大的不满,只是由于江南水灾,不少百姓流离失所,看着继昌隆缫丝厂雇佣诸多女工,减少了上千户流民,,陆建瀛只能暂时不予计较,如今看到上海又要建上千人的纺织厂,陆建瀛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怒火。

    “父亲大人,不知为何事生气?”一名三十余岁,和陆建瀛有几分相像的年轻人听到响声,走了进来,向陆建瀛问道。

    进来之人为陆钟汉,正是陆建瀛长子,听到长子的问话,陆建瀛没有回答,目光却飘向桌子上的报纸,陆钟汉看了看报纸,马上就明白父亲为何生气?

    “父亲大人,我记得朝廷与夷人的条约中有规定,严禁华人在租界内过夜,何不以此为由,将继昌隆缫丝厂封查,也可以杀鸡骇猴。”

    “这个……”陆建瀛却犹豫起来,继昌隆缫丝厂虽然有诸多违反条约之处,只是若当真查封缫丝厂,洋人不讲理怎么办?

    “父亲大人,此事是上海道的职责范围,不妨先责成上海道处理此事,先看洋人反应如何?”

    陆建瀛微微点了点头,朝中不少大臣都对洋人之物深恶痛绝,他深为两江总督,明知洋人在辖下违规建厂,若不闻不问当然不行,只是惹出了麻烦也不行,将公文发给上海道,那就是上海道之事,不论结果如何,他都有应对的借口。

    …………………………

    新书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