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感恩
于大伟做兼职快一年了。 他出身于偏远地区的农家知道为供自己上学父母有多辛苦。 农家娃娃想要成为捧上铁饭碗的城里人过上另一种人人羡慕的体面生活考大学基本上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因为努力学习他是三里五村知名的“状元”。同龄的小伙伴早早辍学回家帮父母务农家里添了壮劳力生活也就慢慢有了改善。 唯独他家为了省出每一分钱供他学习不但欠了饥荒家里更是家徒四壁。 于大伟房间的墙上贴满了他从小到大得来的各种奖状。从年头辛苦到年尾地里也刨不出几个钱,劳作一天的父母常常会在晚上睡觉前点着油灯一张张看着、摸着儿子得来的奖状。每到这个时候心里就会升起一股自豪感于是可以心满意足的睡个踏实觉第二天天不亮继续起来忙碌不以这样的日子为苦了。 于大伟一直有个心愿想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好好孝顺父亲母亲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 一场运动给他的前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柳暗花明又一村尽管还是个学生他意外有了一份收入。 明年就要毕业了虽然于大伟心里有一份不能说出口的忧虑经济得以改善仍然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一份欢喜。 去年暑假大山通过他在他的家乡资助了五十一个孩子读书。 寒假时于大伟又在离家二百里外的另一个县城。经过一番仔细走访最后选定了五十个孩子纳入大山的私人助学名额。 平时于大伟地工作很简单就是有些琐碎。 一百个孩子来自差不多一百个家庭。意外得到可以衣食无忧专心读书的机会孩子们都很珍惜。许多人会不时给他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跟他说说自己的理想。 但也会有家长寄信过来。诉说一些生活上的困难想要得到更多一点的救助。 农忙时家里没钱买肥料啦;房子年久失修在一次大雨中塌了半边一家人快要无处容身啦;身体不舒服病在床上没钱看医生家里没了壮劳力吃饭都成了问题。连累娃娃没有办法安心;娃娃生了病。用去了一些医费家里负担不起欠了债能不能帮着解决一部分…… 诸如此类怎么做确实需要一个有耐心的人认真揣测仔细拿捏。 孩子们不是孤儿又都是年纪不大地小学生资助了他们。多多少少总会有些来自他们家庭的困扰。 大山后来在每月孩子们个人开销的钱款外另给了于大伟一笔资金不多供他们多少解决一些实际上的困难。 在捐助过程中大山仍然保持着商人地冷静和细致。他坚持要仔细掌控每一笔钱的用出和落实。 其实一百个生活在偏远农村孩子的总共费用加起来。也没有很多对大山根本不构成负担。 他是这样对于大伟解释的:“一定要让真正有需要的孩子得到帮助。而且不能在一个孩子身上花太多紧巴巴地刚好能保证他们完成学业就行。给的宽裕了一来没有这个必要而且对他们自己也不是一件好事形成依赖心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不利。” 大山是靠自己一路挣扎着走过来他始终认定一个道理:生活地磨难也是一笔财富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他只是想给有可能飞得更远地孩子一个希望和机会“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回事却不能忘记要坚持自食其力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什么活没有干过?” 多知道一些山外的信息知道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对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都有好处。所以于大伟的工作也包括给孩子们写信。除了写一些鼓励的话时不时也稍带讲一些大城市的所见所闻。 今年暑假于大伟手里仍旧有五十个助学名额这次他准备走的更远一些。 当然工作之前先要回家一趟。 “大伟?” 傍晚吃过晚饭正在打扫院子的于mama一抬头现拎着行李地儿子已经走到家门前。 不由的又惊又喜一边忙不迭丢下条帚去接儿子手上的行李一边回头冲着屋里嚷:“他爹大伟回来了!” 话音刚落于爸爸一头抢出来。“大伟回来了?你咋也不先给家里吱一声爸妈去县城接你。” 于大伟不急着进屋坐到母亲拿来的板凳上“也没带多少行李不沉天这么热不用累你们跑一趟县城。” “这孩子跟自己爹妈还用客气啥?吃饭了没?我去给你做。” “我在县城下车买了两个包子刚刚在路上吃了不饿。” 夫妻俩个就着屋外略有些暗的光线打量着半年多没见地儿子。 “他妈咱家大伟是不是胖了?我咋瞅着比去年高了也壮了些?” “娃都多大了?这年纪还能长个子不成?大伟你看你爹欢喜地都有些傻了。”于mama把行李交给老伴自己拉着儿子的手左看右看“我儿子哪里胖了?我瞧着倒还瘦了些!”你可拉倒吧儿子在学校吃地可比家里强又不用下地干活还能瘦啦?十八岁还能鼓一鼓二十五还可以蹿一蹿只要吃的喝的跟得上咱娃再长个子也不稀奇。” 于mama不踩他只牵着儿子的手问:“这半年你前后给家里汇了不少钱回来在信里只说是找了一份工作做什么兼职不影响学习。人家老板给你开那么多钱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你自己可得多买些好吃的补补不能亏了身体。” “对对你妈说的对。你不用挂着家里爹妈身体好着呢现在不用给你寄钱咱家生活比从前好多啦。” 于爸爸笑的脸上的褶子都开了花。这个儿子可是他的骄傲附近人家谁提起不竖大拇指?考进了都最好的大学成了响当当的大学生将来是要住在大城市捧铁饭碗的人。
去年回来找了五十一个孩子说是要免费资助他们读书。到现在已经一年啦果然是说到做到每月定期把钱寄来。虽然出钱的另有其人可那些孩子可是自家的娃娃挑的说起来人家自然也是感激他的他们做爹妈的走出去脸上也是有光彩的。唉就是没有徇私多偏着点自家亲戚家的孩子免不了受些埋怨背地里被人说些闲话。 娃娃出息着哩现在就有工资拿了。 “我在学校没什么大的花销咱家不是还欠着钱吗?早还上早省心再说你们也该置两身新衣服装家里添些新家具。妈你和我爸两个人年纪大了现在我也挣钱了可别再和以前一样一年到头碗里没有rou腥。” “晓得。” 儿子进城读书后就成了父母的主心骨“饥荒差不多都还上了我和你爸去了块心病睡觉也觉的香。赶集的时候也舍得割点rou吃你爸有时候还要喝点酒我们都好着哩。” 一家三口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天完全黑下来后就回到屋里继续说于mama给儿子打着扇子于爸爸又点了一锅汗烟袋。于大伟拿出从北京给父亲买的卷烟于爸爸抽了一根咂摸几下嘴还是觉得自己的汗烟袋够劲。 于大伟仔细听着父母说着半年多时间里家里的点滴。他进村的时候有人眼尖瞅见中间就有几次村里人来串门。 于大伟很喜欢和他们聊天乡下人生性纯朴有什么想法都在脸上不跟你玩心机他也没有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而生出所谓的优越感。 念着于大伟刚刚到家路上走了很久休息不好村人略坐一会儿也就告辞离开了。于mama烧热水给儿子烫脚铺床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大伟你记得小芳不?林小芳?” “记得她怎么啦?”于大伟对这个小姑娘印象挺深刻的。 乡下的女孩子容易受到忽视很少有机会受到比较多的教育。这个小姑娘年纪不大硬是一点点打听到他家里于爸爸告诉她资助名额只有五十个已经用完了没了而且于大伟只是受人之托做事帮不上她的忙。她仍是苦苦哀求一边抢着干活硬是求着于爸爸帮她寄出了一封求助信。 “小芳可真是个懂事的好姑娘。” 于爸爸用鞋底磕磕烟袋锅重新装了一锅烟丝“春天农忙的时候她就来家里帮忙。我和你妈怎么拦都不行她一有时间就来。说是功课已经赶上来了老师夸她学习好。她有时候打听你的事听你妈说一些你在北京的见闻也问我们有没有听你讲是什么人资助她读书的。你妈嘴快你有一回不是在信里说你兼职的公司是你同学开的你同学也是他们的资助人?你妈就跟小芳讲了。小芳就说她要给那位大哥哥写信等你回来想请你帮她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