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二章 玄宗赐婚
第二章玄宗赐婚 李隆基登基之后,朝局也就稳定下来了,陈晚荣一边准备婚事,一边把主要精力放在军器监。 这天,陈晚荣一到军器监就见叶天衡、梁令瓒、冠义兵、刘怀德、僧一行、司马承祯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再一瞧,他们脸上带着喜色,好象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大清早的,你们这般喜悦,是不是捡到宝了?”陈晚荣调侃一句。 “捡宝?太俗气了!”僧一行调笑起来:“陈大人,你是不是长了一双钱眼,老是想着金银宝贝。” 和僧一行的关系很不错了,陈晚荣在他肩头一拍,笑道:“大师,你不爱金银宝贝,你吃什么?哦,你会辟谷术,不需要吃喝。” “辟谷术,我可不会,道长会。”僧一行笑言。 叶天衡拉着陈晚荣的手,卖关子了:“小友,你猜我们为何如此高兴?看在我们交情不错的份上,我给你说,这事可比捡到宝贝更让人高兴。” “大师,你这提醒就不如不说了。”陈晚荣笑着反呛一句,逗得众人大笑,接着道:“这不难猜,我要是没有猜错的话,蒸汽机应该是有进展了,是不是?” “神了!”梁令瓒击掌赞道:“不愧是当过将军的人,一猜就中。” 陈晚荣摆手道:“这不难猜。我们军器监要做的宝贝不少,能让你们如此高兴的,就只有这蒸汽机了。蒸汽机是心,有了蒸汽机,我们的工房就不用建在渭水之滨,靠水力带动了。” “哎,早知你如此能想,我就不必好心提醒了。”叶天衡一副惋惜之态。 寇义兵在他肩头拍拍道:“大师,你那是好心么?你那是卖关子!”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叶天衡摸摸脸蛋,笑道:“幸好够厚,不怕你们笑话。” 陈晚荣笑问道:“说说,有什么进展?” “这事,还是梁大师来说吧。”刘怀德在梁令瓒肩头拍拍道:“这都是梁大师的构想。” 梁令瓒也不客气,在桌上画起来:“陈将军,我是想这蒸汽机固然是个好宝贝,不过,做起来挺麻烦的。好在,我们有了机床,要做也不难。我是想,我这边的人手也教得差不多了,还是再增加一些人手上去。” 叶天衡打断他的话头:“梁大师,这增加什么人手,就让你来打理那才好啊。小友,你同意么?” “要说军器监对这些的理解,无人能在梁大师之上,这事我不是同意,是完全同意。”陈晚荣欣然应允,问道:“梁大师,要是让你来做这蒸汽机,你预计需要多少时间能完成?” 蒸汽机是动力,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蒸汽机,好多事情就好办了,陈晚荣巴不得现在就做好。 梁令瓒略一估算道:“要是不出意外,三五个月能完成。” “三五个月?也比我们预计的一年半载短了许多。”叶天衡最是高兴,提醒一句道:“梁大师,万事开头难,这第一台蒸汽机制造起来困难些。主要在于我们没有经验,需要摸索,需要练手。第一台做好了,我们也就熟悉了,以后做起来就快多了。梁大师,你一定要多教些弟子呀!” “没错!”众人齐声附和。 梁令瓒点头道:“那是一定。” 这事就说定了,正式划归梁令瓒来打理。梁令瓒来军器监的时间虽然不长,不过,陈晚荣对他杰出的机械天赋已经深有了解,他说三五个月完成,肯定能完成,不由得大是放心。 当下,又讨论了一阵问题,各自干活去。 正忙间,一个内侍匆匆到来,施礼相见:“见过陈将军。陈将军,皇上有旨,要您马上进宫。” 陈晚荣是武散官,没有重大事情,这朝可上可不上。现在,朝中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了,陈晚荣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军器监事务上,几天没上朝了,听闻这话,忙问道:“朝中发生什么事了?” “将军,没事,皇上要召见您。”内侍回答。 也不多说,马上就走。进了大明宫,赶到鸾翔阁,只见屋里有几个人,李隆基、姚崇、哥舒翰、吴兢、杨思勖,还有几个谏官。 杨思勖出征安南已经凯旋归来了。 “见过皇上!”陈晚荣施礼相见。 李隆基手一摆道:“免了,免了,坐吧。” 陈晚荣应一声,坐了下来。李隆基扫视一眼众人,颇有些感触的道:“以前,父皇议事,这里是济济一堂,到了朕议事,这里只有你们这几个人。选拔人才一事,得抓紧进行,姚崇,你得多费心。” “皇上请放心,臣明白。”姚崇领旨。 太平公主一案,牵涉极广,能到这里议事的官员,大多数都给睿宗诛杀了,现在,坐在一起的不到十人,是太少了。 吴兢和谏官之所以能参与议事,是因为李隆基恢复了唐太宗的制度,让史官和谏官参与议政,要不然,人还会更少。 李隆基接着道:“在说正事之前,先说一件私事。朝中大事不断,陈晚荣不得不把婚事推迟。为了补偿你,朕决定亲自给你主婚。” “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隆基居然如此设想,不由得惊讶不置。 “皇上,这可使不得。”玄宗赐婚固然荣耀,可是,玄宗刚刚登基,百事待举,要做的事情太多,就是喝口水的功夫也是紧要的,陈晚荣不想让玄宗花费功夫。 李隆基接着道:“有何不可呢?当日,朕到宁县时,你不是还求着朕给你做媒么?如今,朕要给你主婚,你倒不干了,是不是假惺惺作态?” 这是玩笑话,众人一阵大笑。 “既如此,臣就恭敬不如从命。”陈晚荣干脆人一个,也就不客套了。 李隆基往下说:“朕虽然要来,不过,朕并不希望你大cao大办,摆上几桌酒席,让大家乐呵乐呵就成。数十年来,奢靡之风盛行,朕决定提倡节俭,抑止奢华。你陈晚荣深得父皇看重,入朝时间不长,也算是两朝老臣了,于朕又有救命之恩,在别人眼里,你一定是深得朕欢心的人。你的一举一动,都为人所注目。因而,朕希望从你做起,要让世人知道朕提倡节俭,抑止奢华的决心。” 这也太会算计了吧?居然把陈晚荣的婚事纳入了施政,陈晚荣真没想到,吴兢他们也是想不到,不由得愣住了。 陈晚荣没有虚荣心,更不崇尚奢华。郑建秋虽是大富商,却保持着节俭的本色,这事,陈晚荣没有理由反对,点头道:“皇上请放心,臣明白!” “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李隆基开句玩笑:“再节俭,酒,你得管够,要让大家吃饱喝好。你不能把节俭当吝啬!” “哈哈!”姚崇他们轰堂大笑,气氛骤然活跃。 说完私事,李隆基又恢复了一丝不苟的本色,脸一肃,道:“把你们召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你们商议。你们先看看这个。”拿起一张纸,递给姚崇。 姚崇看过,递给陈晚荣,陈晚荣一看,吓了一大跳。这是一封谍报,是西域都护府送来的,说是不久前,发现在队大食人往东去,他们带着兵器,还有镔铁,应该是去后突厥的。 就是路途太远,西域都护府鞭长莫及,不能截下来。 看完,陈晚荣递给哥舒翰,一个一个的看完。李隆基这才道:“吐蕃一破,大唐就少一个强劲的对手,兵力就可以集中使用了。要是大食和突厥人不发急,朕反倒奇怪了,是以,不必大惊小怪,这很正常。” 这话说得很对,在当时,唐朝最为强大,吐蕃、大食和后突厥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与唐朝相抗衡,数十年来,这三方相互勾结,狼狈为jian,从三个方牵制唐朝,让唐朝力量分散,不能集中使用兵力。 现在,吐蕃这个劲敌没有了,原本用来防备吐蕃的十几万军队就成了战略机动力量,可以投入任何想投入的战场,后突厥和大食自然是感到威胁,他们必然会有所动作,会采取因应措施。 “皇上圣明!”众人对玄宗的镇定与剖析大是心服。 李隆基接着道:“朕想,大食派人带着大量兵器还有镔铁东来,是赶去给默啜送大礼的。为的就是要默啜给大食人做马前卒,让默啜滋扰大唐的北方,使大唐不能增援西域都护府。” 吴兢有些气愤道:“大食的算盘打得很精,只怕默啜不会上他的当。” “不!”哥舒翰不同意吴兢的看法:“吴大人此言差矣,要是我料想不错,默啜必然会在来年出兵攻打受降三城。” 吴兢大是惊奇,问道:“请问哥舒将军,此话怎讲?” 几个谏官也是想不明白,打量着哥舒翰,期待他的答案。 哥舒翰剖析道:“这道理其实是明摆着的。吴大人请想,若是默啜不打受降三城,那么,会是什么后果呢?吐蕃已破,大唐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大唐下一步会如何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唐必然是集中兵力,全力北向,击破突厥。 “要想把大唐的攻击降到最低,就得重新占领漠南之地。要重占漠南之地,就得拿下受降三城。大唐若是没有了受降三城,在黄河北岸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若是大唐保有受降三城,默啜在漠南就失去了立足之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可以从受降三城出发,向漠北进攻。大漠虽然可怕,并非不可征服,远在汉武帝时期,汉军不就横绝大漠,直捣匈奴的王庭么? “因而,默啜必然是想在大唐大军北上之前,先行把受降三城拿下来。而且,这一次,他肯定是不计代价。只要能拿下受降三城,即使损失十万二十万军队,默啜也值了。再说,他得到大食的兵器和镔铁,实力会提升不少,他肯定是信心十足,誓在必得。 “来年的大战,必是从受降三城开始!” 这番分析入情入理,透彻,吴兢恍然大悟,很是惭愧:“哥舒将军所言有理,吴兢受教了。”他是史官,写史肯定有一套,要他来分析这些兵家战略,就远不如哥舒翰了。 “哥舒将军的剖析有理,臣完全赞同!”姚崇率先表态。 杨思勖也赞同。陈晚荣也没有异议。 李隆基点头道:“哥舒翰把朕要说的全说了,朕也是这样认为,这才把你们召集到这里,商议对策。你们说,大唐该如何应对?” 姚崇率先发表看法:“皇上,臣以为,大食和突厥看起来是两个,实际上一体。大食此举险恶,臣想,他们会趁着默啜在北方大打出手的机会,在西域大动干戈。”
吴兢是个很好的史官,却不是很好的战略家,有些想不明白,问道:“姚相,大食就不会把默啜当做马前卒使用?” 李隆基接过话头道:“吴兢,你这个史官,史书是写得好,就是不谙这些权谋之术了。没错,大食有让默啜做马前卒的打算,只是,你想啊,要是大食不趁大唐没有大举西进之前占领更多的地方,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那还等何时呢?他们现在不动,大唐大举西进时,他们就没有机会了。是以,大食肯定会在来年有大动作,占领西域更多的土地,居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将来与大唐较量时,才会有更多的胜算!” “皇上,臣惭愧。”吴兢恍然。 “你是史官嘛。”李隆基笑言。 史官写好史书就行了,不能要求他理解这些战略举措。 “姚崇,你说,大唐该如何应对?”李隆基问计。 姚崇侃侃而言:“大食的算盘虽精,却打错了。皇上,臣以为现在应该往北地增兵。现在的北地,虽然是冰天雪地,不利于打仗,调兵还是可行的。” 李隆基点头道:“可行,朕也是这样认为。朕思前想后,来年这场大战不可避免,而且突厥人会来势汹汹,他们不拿下受降三城不会罢休。如此甚好,朕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趁这机会把默啜的主力歼灭在漠南。 “汉武帝为了彻底击破匈奴,出动举国之兵,横渡大漠,虽然取得巨大的成功,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出关时十四万匹官马,回来时不到三万匹。要是默啜不大举南下的话,大唐北上迎接,横渡大漠不是不可能,困难很大。他来了,反倒省事。” 凡事皆有两面,默啜雄心勃勃要夺取受降三城,把唐军赶到黄河以南。不过,对于唐朝来说,这是一个求之不得的良机,可以歼灭他的主力。 众人对李隆基的决策大是钦服,齐道:“皇上圣明!” 李隆基接着道:“北地现有十几万大军,要守住受降三城不会有问题。要想歼灭默啜的四十万军队远远不足。北地不比吐蕃,吐蕃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不利大军作战,因而吐蕃一战,大唐只使用了十万军队。来年这一战,朕决定调集五十万军队,把默啜的军队干净彻底的歼灭掉,永靖漠北。” 姚崇略一沉思,问道:“皇上,五十万大军投入漠北,是不是太多了?” 李隆基右手一挥道:“不多!大漠地势开阔,草原广阔无垠,正适合大军作战。不要说五十万大军,就是百万大军也展得开。再说了,朕是想一战而竟全功,不会把五十万大军放到受降城,而是另有安排。这事,朕已经想好了,只是不便在这里向你们透露。” 这是最高军事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众人自无异言。 听得出,李隆基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彻底解后突厥了,来年这一仗,必然是精彩纷呈,陈晚荣不由得热血如沸,噌的一下站起:“皇上,臣愿参战,还请皇上允准!” 同时请战的还有哥舒翰:“皇上,臣哥舒翰愿效死沙场!” 杨思勖也不甘落后:“皇上,臣请战!” “好!好!好!”李隆基击掌赞赏道:“你们三位是上过战场的人,一闻朕言就有此战意,这很好,朕欣慰。陈晚荣,你上不上战场,等到来年再说。哥舒翰,这一仗,你是不能参加了。” “皇上,您是不是以为臣是突厥人,不可信任?”哥舒翰发急了。 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一生能有几次遇上?要哥舒翰不发急都不行。 “你是突厥人没错,朕不会怀疑你的忠诚,而是你另有委派。”李隆基叫人展开一幅地图,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你们看。来年,大唐在北地与默啜大战不可避免。到时,要是大食在西域趁机抢占大唐的地方,那如何是好呢?是以,朕决定,在增兵北地时,也向西域增兵。 “去西域的道路本来就不好走,再加上现在已是深冬之季,甘凉道上冰天雪地,行军更加困难。不过,朕相信,大唐的男儿能够战胜这一困难,顺利到达西域。 “当然了,此去西域需要一位熟悉西域的将军。你哥舒翰不是出身西域么?朕就派你带领这支援军赶去西域。” 哥舒翰一闻此言,大喜过望:“皇上,您这不是要臣回家么?” 哥舒翰的父亲哥舒道元就曾是西域都护府的副将,哥舒翰因此而出生在西域,他这次率军增援西域,无异于是在回家。 李隆基接着往下说:“哥舒翰,你这次去西域不是增援西域,朕决定,把镇守西域的事务就交给你了。” 这是委哥舒翰以重任,哥舒翰绝对没有想到,不由得愣住了:“皇上,这这这……臣还年轻识浅,恐难担重任。” “年轻?年轻好!朕不是也很年轻?”李隆基反问一句。 哥舒翰信心十足:“皇上请放心,臣一定为大唐守好西域。请问皇上,打算给臣增兵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