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海上霸主在线阅读 - 第156章 天下粮仓

第156章 天下粮仓

    经过了数日的磋商,定海军与莫氏达成合议:每支火枪作价一千石稻米,卖给莫氏。当然,定海军的支持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与明朝的一样,就是入海禁止令:非经定海军允许,不得下海通商,更不得出海为盗。

    如敢违反,捧得起你也踩得扁你!

    “小远哥,咱们定海军并不缺粮啊,要这么多稻米干什么?现在还要建很多仓库来储存它们,真是吃力不讨好。”岑慧君看着镇远港的规划图上标着数十个大型粮仓,不解地问道。

    “你啊,眼光总是太浅。咱们现在在镇远港广建粮仓,是为以后的粮食贸易做准备。你可别小看这东南半岛,这里开发好了,一年就能产出数千万石的稻米,能养活整个大明朝。咱们现在未雨绸缪,把这里打造成天下粮仓。”

    “切,现在大明朝都能自给自足,根本就没有必要进口粮食。咱们囤这么多粮食,有什么用啊?”岑慧君很不以为然。

    “怪不得人家都说头发长见识短,现在大明朝还不缺粮食,不过很快,整个大明朝就会出现上百万石粮食的缺口。如果我们定海军不帮忙把这个缺口给补上,饿死人都有可能。”

    “你怎么就这么肯定明朝会缺粮?”

    “因果关系你懂不懂?现在下西洋的商路就要全线开通了,丝绸,瓷器,茶叶等手工艺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些东西的价格必然会上涨。百姓见有利可图,当然会大力养蚕种茶开瓦窑,种田的人肯定就会少很多。另外,百姓安居乐业了,肯定会多多地生孩子。种田的人变少,吃粮的人又不断增加,缺粮是迟早的事。”

    其实,刘致远还有一点没有说:种种迹象表明,能把大明朝压垮的小冰期气候已经来临了!中原地区将会出现数十年的南涝北旱的灾情,这就足以把整个华夏民族推入饥饿与战乱的漩涡之中。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是基于对小冰期气候来临的恐慌,刘致远才会在镇远港大造粮仓,广囤粮食,为灾年来临做好最坏的准备。

    “单单是靠囤粮还是不够的,还要尽快从美洲引进玉米和土豆等耐旱作物。另外,还要大规模引进红薯,红薯这种东西虽然不养人,但是种植简单,产量大,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亩产可上千公斤。后世的辫子王朝,不就是用红薯养活数亿人口的吗?”刘致远心中暗暗提醒自己。

    当然,辫子王朝是不可能再出现的了。刘致远已经派一支舰队负责在黑龙江一带巡逻,女真各部都得老老实实地窝在山窝里跟熊玩。现在,也不知道那个努尔哈赤出世没有。不过,他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了,因为那个叫李成梁的家伙,已经被刘致远干掉了。

    话说这个李成梁,刘致远是深恶痛绝的。要不是这个民族的败类遗贼养寇,养出一个辫子党,我华夏就不用留几百年的辫子。这个辫子党统治中华的几百年时间里,除了给中华民族留下奴性之外,数千里的文明积累败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万世之祸首,该杀!

    正是出于这一份痛恨,刘致远也不管这个李成梁出山没有,直接派特战队潜伏入辽,把这个家伙从铁岭绑到军中,一刀劈掉!

    “军帅,南京遣使前来。”传令兵匆匆来到书房。

    “让他们进来。”刘致远示意身边的岑慧君先行离开。

    来人一共有五人,一进书房就给刘致远请安,而且还送上了一份礼单。

    无事献殷勤,非jian即盗。刘致远把礼单放到一边,问道:“中原战事如何?”

    “不太乐观,去年年末,漠北鞑靼部突然大举南下。圣上担心北京城落入外族之手,所以就暂停对北京方面用兵,让北京方面可以腾出兵力来全力抗击外族入侵。”

    “隆庆还没降吗?他也真是太死硬了,半壁江山都没有了还死扛什么?”

    “隆庆想投降,不过他手下那些大臣们不想,他们都只想保住自身的权位。一旦投降,他们就不可能再居高位了。”

    “战事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要不这样,定海军把你们把部分军队运到辽东一带。一方面可以向西牵制鞑靼,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南北夹击北京城。”

    “圣皇陛下英明,我皇也正有此意。不过,兵就不用运了,因为辽东方面的军队缺粮缺饷,现在已经无以为继了。所以,辽东总兵向我皇发信求救。只要粮饷一到,他们就会投降我皇。不过,南京的粮饷要想运到辽东去,就要走海路,这个还要圣皇的批准。”

    “原来是这样啊。”刘致远沉思了一会,说道:“这样吧,粮食由海商黄氏承运,至于运费方面,你们自己跟黄氏商量。另外,我定海军要收二成的过路费。”

    黄氏,现在是定海军最大的合作伙伴。他们现在有大型货船数百艘,商业往来与倭国,琉球,台岛还有南亚各地。可以说,凡是有定海军舰队出没的地方,就有黄氏的商船。

    由于黄氏是定海军的第一个生意伙伴,刘致远给他们很多优惠的条件,不但利润抽成比别的的海商少,一些特殊的行业也只对黄氏开放,比如说军火贸易,定海军卖给倭国的军火,一般都是由黄氏代为收钱。黄氏将倭国的白银运到回到大陆,再换成黄金支付给定海军。另外,奴隶贸易也是黄氏的主要业务,倭国的俘虏,全部都是黄氏代为贩运到台岛出售。

    现在,黄氏又主营朝廷的海运业务,想不发财都难。要知道,江南的粮食一般只卖到一石大米一两银子。运到辽东,最少可以卖到二两一石,利润是百分之百。

    其实,二两一石还是刘致远采取压价保民生之后的结果。两年前的嘉靖三十八年,辽东大旱,斗米至价银八钱,民饥死者十八九。斗米八钱,就是八两银子一石大米。白银八两一石米!这是天价!倭寇一平定,刘致远马上组织商队组成运粮队,从浙江运米北上,解救辽东的饥民。

    辽东地广人稀,本不应该出现缺粮的状况。只是辽东地区的农作物每年只有一次收获期,与江南地区的两次收获相比,粮食产量自然低下。如果遭遇灾年,产量就会更低,米价也就随之上涨。

    另外,辽东军粮来源主要仰仗明朝从山海关一路运输饷银,江南地区的米粟,经过漕运到达京师,再由京师运抵辽阳。这一路走下来,运费都不知是粮价的多少倍了。而且辽东屯兵近十万,人吃马喂,一年要消耗数十万石粮食!

    粮食!粮食!

    民以食为天,兵以食为命。自古当兵吃黄粮,天经地义。你不给粮饷,他就抽刀造反。为了辽东的安定,定海军可谓是用心良苦,无私地为无能的北京朝廷解忧。当时,刘致远之所以向北京朝伸手要一千多万两银子,就是为了拿这些银子囤粮食,补上辽东那个大窟窿。

    现在好了,东南半岛是产粮之地,阳光与雨水充沛,一年可三熟。如果开发得当,这里就是另一个鱼米水乡,年产粮食数千万石不在话下。

    如何开发此地,刘致远心中已有计划,无非就是鼓励当地人多种粮。刘致远相信,只要把这里的粮价稍微提升一点,并且以稳定的价格来收购粮食,这里的民众就会疯狂地开荒种水稻。

    稻米囤积起来,再通过海运运到缺粮的地区去,获利是肯定的,关键是不能让百姓饿死。

    放走了南京来的使臣,传令兵又来报,说暹罗国派使者前来。据当地人介绍,现在统治暹罗国的是阿瑜陀耶王朝,首都在阿瑜陀耶城,曾经盛极一时。不过,现在向西北部的东吁王朝争战不止,国力日衰。

    刘致远比照过地图之后,发现暹罗就是后世的泰国,而那个东吁王朝,其实就是位于东南半岛西北部的缅甸。泰国与缅甸都是东南半岛上的“大国”。它们打起来,对刘致远来说,有利无害。因为战争之地,就是军火商的敛财之地。

    刘致远手上还有两千多条落后的火绳枪还没有出手,倒卖给暹罗人,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本着无商不jian的思想,刘致远亲自接见了暹罗国的使者。和莫朝的使臣的待遇一样,刘致远最后“勉为其难”地与暹罗国达成军火买卖协议:每支火枪,作价一千二百石粮食,商定暂时只卖一千支。

    “军帅,咱们现在只建了五个大粮库,根本装不下这么多稻米。”何心隐向刘致远提醒道。

    “装不下也没关系,先放船上。现在关键是要加快粮仓的建设,我要让镇远港成为天下粮仓,要有存下上千万石粮食的能力。”

    “上千万石粮食?那最少要建大粮仓上千个啊。照现在的进度,最少还要用五年的时间才能建成。”

    “不急,慢慢来,以安全为主。四周的城墙和护城河修得怎么样了?”

    “护城河挖好了,宽五米,长四千米,可以把整个镇远港围起来;城墙也是四千米,现在修了一半,估计半年之内能完工。”

    “嗯,不错。镇远港以后就是天下粮仓,是我华夏的救命粮,绝对不可以疏忽。”

    “这一点请军帅放心,整个镇远港安如铁桶,就算是被数万敌军齐攻,也攻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