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功败垂成
李泌和李勉在汴州得到李希烈亲率大军去攻打襄城的消息,赶紧联络驻扎在襄城的哥舒曜,定于三日后由襄城和汴州分头出兵,直捣李希烈的许州。 哥舒曜在襄城外搭建了简易木栅,并在木栅外挖了壕沟用以阻挡叛军进攻,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使襄城能尽可能的拖住李希烈,而给将要偷袭许州的行动争取更多的时间。 李希烈亲率一万大军来到襄城,看到襄城外围的木栅壕沟,自忖攻城兵力不足,暂时在距襄城东面和北面十里处扎下两座大营,严防哥舒曜突围逃跑,等待李希倩的大军汇合后再发动攻击。 哥舒曜看李希烈大营的安置情况,发现李希烈正好挡住了进兵许昌的道路,于是派少量士兵夜袭了李希烈大营,虽然战果寥寥,但是却坚定了李希烈等待大军汇合再攻打襄城的计划。 哥舒曜在襄城心中焦急,因为汴州李勉的书信到了,距离约定的出兵时间还有一日,李希烈虽然被拖在襄城,可自己也被李希烈拖在了这里,而襄州方向的李希倩大军不日即将到达,如果自己还不能脱身,恐怕会影响到偷袭许州的计划。正在此时,斥候跑来通报,神策军刘德信将军率军六千已过汝州,明日即可到达襄城。哥舒曜一听大喜,心中马上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决定让刘德信代替自己,从汝州率军直接向东与永平军夹击攻打许州。虽然刘德信的军队有一些新募士兵,战力不强,但是许州叛军并不多,有永平军做主力,神策军作为策应部队,攻下许州应该没有问题。而一旦许州被攻下,李希烈必然仓促撤军,自己则可以率军追击,扩大战果。想到这里,哥舒曜马上写信将作战计划告知刘德信,让刘德信调转方向,直接进军许州。 刘德信收到了哥舒曜的信二话没说就转向许州,并不是他有大局观,而是如今的襄城是主战场,自己的带的这些神策军士兵中,几乎有一半人是根本没上过战场的功勋子弟,战力弱不说,万一在战阵中损伤过大,无论是对德宗还是对朝廷的功勋旧臣,自己都无法交代。更何况叛军大军都集结在襄城,许州只有区区几千守军,相对来说还是配合永平军李勉去攻打许州更划算。 刘德信如期走了,李希倩如期到了,襄城攻防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战斗情况无需赘述就可知到有多么惨烈,李希烈大军疯狂地向壕沟冲锋,甚至用死尸填平了部分壕沟,叛军踏着尸体开始攻击木栅内的官军…… …… 长安。 德宗在长安也是坐卧不宁,接到李勉的奏折后他立即将宰相卢杞叫入内宫进行商议,卢杞听了李勉的计划心中暗想:李勉出身宗室,此计一旦成功必将是大功一件,说不准就会被调入长安入主中枢,以李勉的出身并且有永平军镇作为后盾,自己的相位马上就可能会被李勉取而代之。于是赶忙说道:“陛下,李勉此举名为讨贼,实为私利,他任由叛军攻城掠地也不选择与叛军交战,实则是图谋攻占许州据为己有,纯属趁火打劫之举,无非是想乘此机会扩大永平军的地盘。再者说,神策军历来归陛下亲自统领,掌军的将军很难服从藩镇将帅领导,一旦互现之间配合不睦,许州未能攻下,襄城又失,岂不是便宜了叛军,亏了朝廷?所以李勉的计划无论成败,对朝廷都没有好处,陛下万万不可同意李勉的计划。” 德宗听了卢杞的话心中有所动摇,但是还没能下定决心。 卢杞继续说道:“陛下,汝州、襄城均是中原要冲,只要这两地由神策军占据,就是被朝廷掌握在手。陛下如果舍弃本属于朝廷的要冲而去帮永平军攻取许州,那么东都洛阳迟早也会落入李勉的永平军之手。到时候即便平定了淮西的明祸,又会冒出一个永平军隐忧。” 卢杞这番话算扎到了德宗的心尖上,自从对河朔用兵以来,叛乱一个接着一个,刚灭了李惟岳,朱滔和王武俊就造反了,紧接着李希烈又反了,一旦任由李勉做大,谁能保证他不反呢?与其相信这些藩镇口中的忠心,不如现在就先做好预防。于是,德宗说道:“拟旨,着永平军李勉安心在本镇之内防备叛军,神策军哥舒曜、刘德信务必坚守汝州、襄城,确保东都的安全。” …… 襄城。 正在急于攻城的李希烈正在指挥大军用火烧毁挡在襄城外的木栅。 持续了近两日的战斗,损失了三千人才算接近了木栅,李希烈对哥舒曜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将哥舒曜立时擒住将他寸磔(zhe古代酷刑,即凌迟)都难解心头之恨,他一边严令大军不顾一切的进攻,一面思忖着破城之日一定要屠城泄愤。 正在此时,斥候接连来报:“报大王,永平军出汴州向许州行进。” “许州西侧发现一股官军。” 李希烈闻报大吃一惊,这才明白官军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哥舒曜的目的是拖住自己,其实官军已经去直捣他的巢xue。于是赶忙叫过李希倩,留下一万兵马继续围困襄城,自己亲率大军回援许州。 …… 正在行军的刘德信眼看再有三十里就要到达许州,看着天色见晚,离约定的攻打许州时间早了一夜,于是下令部队就地休息,明日凌晨出发。就在这个时候,德宗派来中使追上了他。圣旨的意思很明确,神策军务必坚守襄城和汝州,不得西进许昌。刘德信是个很能体会上意的将军,既然天子诏书让他坚守汝州,何必要冒险去攻打许州呢?他急令全军即刻返回汝州,临行很不厚道的没有派人通知永平军自己奉旨退守汝州了。 天终于亮了,永平军统军将领唐朝臣和李坚华派出的斥候带来了不好的消息:神策军昨晚已到许州东三十里却连夜突然撤军了。这个消息实在出乎意料,二将大骂神策军背信弃义,随后商议了一下,看看手下一万人马,决定自行分兵两路,各带五千人马从许州东西两侧攻打许州。唐朝臣以骑兵为主攻打西门,李坚华步军为主攻打西门。 …… 李希烈大军在路上分了一部偏师,由裨将李克诚率领五千骑兵从郏城(今河南郏县,东距许昌一百五十里,南距襄城七十里,西距汝州九十里)向东攻击许州西侧的神策军,自己则率军继续连夜急行,直奔许州。 李克诚的骑兵连夜快马加鞭,很不巧,半夜经过郏城之时天降大雾,天黯如铅,云寒似水,浓雾如铺絮看不清道路,李克诚只能下令举火慢行,防止迷路。就这样摸索着往前行军,一直到天亮,大雾才开始逐渐变淡,依稀辨别出此地名为薛店,又名扈涧,大军已经偏离了东去许州的方向,正想调整路线之际,突然有探路的斥候来报,前方二里处一开阔地发现了数千官军正在休息。李克诚一听大喜,真是阴差阳错的撞上头彩了,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没想到能被自己碰上,于是马上召集士兵,衔枚疾进,直奔那批官军杀去。
这些人正是刘德信的神策军,行军至此,雾大难行,只得在黑暗中就地休息,等待天明雾散再行军。没想到朦胧中突然受到叛军攻击,刘德信赶紧命令迎战。可是,在迷雾中仓促应战,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叛军,很多初涉战场的功勋子弟见势不妙根本不敢抵抗,吓得撒腿就跑向了茫茫大雾之中。 刘德信率军且战且退,迷雾中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直到叛军不再追杀了,才敢停下歇息。大雾终于逐渐散去,刘德信放眼一望,身边只剩不足千人。如果此时再碰上叛军,估计连自己都性命难保,于是顾不得疲惫,一路向西边的汝州狂奔。让他既气愤又惊喜的是,那些临阵逃脱的子弟兵运气不错,借着大雾不仅绝大多数保住了性命,甚至居然跑对了方向,先他一步逃回了汝州。 …… 唐朝臣和李坚华轮番发起了对许州的攻击,奈何许州城高堑深,收效甚微。唐朝臣正在焦急之计,负责外围警戒的斥候急报,李希烈亲率叛军主力回援许州,前锋骑兵不足三十里。唐朝臣马上让派人去许州东门外通知李坚华快撤,自己也收拢队伍,准备阻挡叛军,掩护李坚华安全撤离。 叛军前锋骑兵果然很快就到了,他们不作休整便开始冲击唐朝臣的部队。唐朝臣挥兵与叛军厮杀,直到天色见晚,眼见叛军大军主力已到,再不撤离恐有全军覆没之忧,才下令撤军。 李希烈下令追击,唐朝臣所率步军几乎全部阵亡,骑兵也损失了三成才成功摆脱了叛军回到汴州。 李勉安慰了唐朝臣等人,安排他们下去休息,无奈的对着李泌扼腕叹息。 李泌看到本来设好的计策居然功亏一篑,也不禁极度失望地说道:“此计落空,襄城、汝州必将不保,东都洛阳也危险了。” 李勉痛惜地说道:“大好局面,竟然被陛下一纸诏书给弄成了满盘皆输。” “陛下肯定是怀疑你攻打许州的动机不纯才勒令神策军退守汝州的。”李泌肯定地说道:“本来四个方向共同配合,李希烈已经开始收缩,眼看危局以解,谁知竟全部落空。当下除了他一直觊觎的东都,恐怕你的汴州就是他的眼中钉了。” “我并不担心李希烈攻我汴州,如今中原乱局已经不在乎有没有汴州,关键还在东都那里。东都有失,局势危矣。” “哥舒曜被困襄城,东都守备薄弱,如今从哪里才能有援兵能解东都的燃眉之急呢?”李泌嘴上这么说,可眼睛却一直盯着李勉。 李勉当然明白李泌的意思,苦笑着说道:“老弟话里有话,你我之间何不明言,你不就是想让我助东都一臂之力吗?罢了,为人臣者,尽忠竭力,我派李坚华率兵四千去襄助东都,至于陛下领不领情,我也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