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怎样开海
允熥得了老朱的同意,在又和老朱说了会儿话、然后退出来之后非常高兴。 允熥回到东暖阁,对等在这里的属官说道:“陛下同意开海了,咱们写一个章程出来,过几日就呈给陛下。” 陈性善当然是反对允熥的这个政策的,但是他提出反对意见之后允熥不同意那他只能是不参与了。好在允熥之前就没有把他算在内。 张数是武人,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不关心;杨任、卓敬到底是历过实务的,虽然不喜欢开海,但是在允熥给他们讲解以后,他们也知道开海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协助允熥;至于秦松则是铁杆的允熥支持者,允熥干什么他都支持。 刚刚说完,守在门口的道:“殿下,有武将在文华门请求进来,自称是李须虎。” 允熥说道:“快请进来。”然后自己走到东暖阁的门口等着,他不可能去文华门迎接的。 李须虎是崇山侯李新的长子,濠州人,是朱元璋的老乡。李新也是打过不少的仗、立过不少的功劳的人,但是本事与郭英、张温、曹震他们差远了,并且他本来只是世袭指挥使,是因为修建孝陵封的侯,所以不少人看不起他,但是老朱挺信任他。李须虎看起来仪表堂堂,所以老朱让他来为东宫属官。 允熥照例与李须虎寒暄一阵,然后就又投入到开海禁的事情上来了。 条条框框都订好以后,杨任说道:“殿下,税收到底是多少抽一还需不断调整,现在暂定为按照十税一来抽税,这已经是很高的税赋了。” 允熥听到这句话有点想笑:十税一竟然就是高税了,后世各国的关税,除了少数贸易港,那个的平均税率在1o%以下?并且为了防止海关的官员欺负商人,允熥决定各种货物都是采用一个平均售价的方式来纳税,这样实际税赋肯定低于十税一。 然后秦松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殿下,到底这个开海设通商口岸归哪个衙门管?新设立的主管官职叫什么?几品?第一任由谁来干?” 允熥想了想说道:“既然是涉及税赋,当然是归户部,但是现在上沪县划归应天府,所以暂归应天府管;主官就叫提举,暂定为正六品。现在上沪县归了应天府之后知县也要为正六品,就把现在的知县改任,新任命一人为上沪县知县并兼任提举。” 但是允熥说完了官制之后对于人选则有些挠头,不过还是说道:“杨卿,你久历州县,还是你来吧。” 杨任说道:“臣愿往。但是臣刚刚为东宫属官不到一年,陛下未必准许。” 允熥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挠头。他说道:“那你可否推荐一人?”又对其他人说道:“各位有人选,亦可推荐。” 众人想了想,最后还是杨任说道:“殿下,如果去为此官,没有做过地方官的人是不行的,同时最好有户部的经历。臣有一名好友,名为张彦方,曾为户科给事中,后来为了少花些钱能养活自己的父母请任乐平知县,现在已经在乐平为知县四年。” “张彦方为人清廉,但很有见地,虽然厌恶商人但是判案很公正;又曾为户部和州县,臣以为可以为之。” 允熥还是比较信任自己的属官的,但是这件事很重要,所以他说道:“那孤明日与陛下提一下让其回京,孤与之面谈一下,如若不成孤让其为应天府其它县的知县。”反正这事儿也不着急,允熥有时间来慢慢cao持。 陈性善虽然不赞同开海,但是身为东宫属官他也认为自己要出力。他说道:“殿下,还需考虑朝堂之上的文臣的意见。 自从汉代已来,商人就被列为五蠹之一,本朝开国以来又严厉限制商人经商;另外,一方面任用儒臣为官与民休养生息厉行节俭,另一方面实施老子的‘鸡犬不得相闻’的乡村,除了挑担的货郎,也用不到多少商人。” “我大明富有四海,除了一些奢侈之用品,也用不到多少海外的东西。就是做饭的佐料,我大明也有花椒,不必非用南洋番国的香料。并且,朝堂之上的文臣或许会说:‘开海之后,海外的奢侈之用品大量进入国内,会使得现在节俭之风消散。’”
陈性善虽然自己不做饭,但是洪武年间的文官可不是像后来的那样当了官以后什么都不做了。洪武年间类似于后来海瑞的官员很多,陈性善也有时会出去买菜,所以对于老百姓还是了解的。 并且他提出的意见其实就是朝堂之上的文官会提出的反对理由。wwwuum允熥说道:“汉代虽然把商人列为五蠹,但是唐代却一度非常重视商人,并且本朝乃新立之朝,前代皆不足虑。” “严厉限制行商之前只是在国内,这次是开海,与之前的国策并不冲突,”允熥继续狡辩:“大明虽富有四海,但是海外番国也有其所有之物但是我大明没有的。孤曾听闻,爪哇之国有一年能种三季的稻子,定然还有别的。” 允熥虽然并不认同大明什么都有,但是他说的话得尽量符合现在的人的认知,所以只能这样说。 “既然担心节俭之风消散,那就少进口奢侈之用品,对于进口的也科以重税。孤也会以后带头节俭。” 允熥并不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但是他的享受的方向和现在不太一样,除了以后可能会养一大堆美女跳舞唱歌以外,对于奢华的衣服、华丽的宫殿、前呼后拥的场面都不怎么喜欢。所以他可以坦荡的说自己节俭。 然后允熥又说道:“我大明为天朝上国,无数番国小民心向往之,但是番国之民多不怎么富裕,难以负担他们路上的花销;我大明也没有办法全部承担起来这笔钱。开海允他们贩运货物到我大明,正好可以用贩运货物得的钱来应付路上的开销,让更多的的番国之民得沐我大明的文明。” “为了让番国之民知道我大明的一片苦心,可以晓瑜所有来我大明的番国的使臣,让其回去告知其民。” 允熥这话说的是非常的高大上。允熥认定,就这一条,就可以让那些不通俗物、只拘泥于书本的儒臣赞同开海,最少是不反对:至于通俗物的大臣,怎么会反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