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福王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二章 人才分流

第三百零二章 人才分流

    大明帝国花了三年多时间才最终建成的战舰的确不同凡响,虽然没人知道朱由骢为什么会给战舰取那么个怪名字,但从南京出发的众人在海上第一眼见到那雄伟的英姿时,就已经为那气吞山河的气势所深深折服。如果没人拦着,邹维琏当时就能不顾风浪跳海游过去。

    海上的射击表演也让人心潮澎湃,当听着那六门主炮同时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看着两舷共四十门的机枪那足以令风云变色的疯狂扫射后,没人会怀疑镇国将军说过的那句话,新式战舰就是大明帝国流动的国土。

    就这么个铁家伙若是整个几百上千艘的,随便往别人家门口一放都不需要做出任何表示,谁还敢说那块地盘不是大明的?更别提远处那个看上去体形更庞大的半成品了,据说那才是大明海军的标准装备,现在这个只是用来打击周遍海盗抓捕走私犯的渔政船而已。

    缉拿海盗?鬼才相信那死胖子说的话呢。即便是已经被消灭了的郑家海盗全盛时期,也不配让这新式战舰火力全开吧?打击走私?谁还见过走私犯能组织起比西方盟友主力舰队更庞大的队伍来?至于朱由骢对这种战舰用途的最后一个说明,更是让人哭笑不得。驱赶盗渔份子?这都让人没法做出评论。用排水量一万六千多吨,在另一个时空被叫做的巡洋舰的东西去追人家小舢板,也就这死胖子能干得出来!

    当然了,战舰再威武那也是军方的专用玩具。而崇祯带领朝廷官员来参观的用意也很简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大明帝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足以应对任何挑战,有能力为帝国的崛起保驾护航。今后国内的建设就是搞得再好,别人也只能羡慕不敢嫉妒,更不敢起什么坏心眼。大明百姓就是富得把银子扔水里听响玩。人家也只有在旁边看着流着口水的份。想打劫?不怕死的就来,穷兵黩武的镇国将军正愁没借口发动战争呢。

    对于大多数需要通过改善民生,才有机会名留青史的朝廷官员来说,青岛船厂的设施才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那种巨大的龙门吊,能力太强暂时还用不着,不给也就算了。但旁边那个小得多,却同样是用蒸汽机驱动的起重机怎么也不让人看呢?把这玩意拆几个回去,建房子修城墙或者用来装卸货物那多省事啊!

    现在既然能造这么大的战舰了,那肯定是采用了新的焊接技术,不可能会继续使用钎焊和铆接。这法子得说出来。不少的民用产品上可用得着!那种扔水里就直冒炮,用个罐子装好就能点火切割钢板的白石头也得给,管你研究院是不是花了三年时间才捣鼓出来的呢?反正这玩意有用!还有……总之一句话,除了刚才让朝臣们激动不已,现在还漂在海上的那个铁疙瘩以外,这青岛港的一切东西都能拆了为改善民生做出贡献!

    然而一番讨要的的结果却是文官们又开始骂人了。败类!大明开国以来最无耻的败类!从青岛港到天津,这一路上的骂声就没消停过。但这次被诅咒的对象并非镇国将军,而是已经获得任命正式接管大明海军本土舰队的邹维琏。

    这小子黑啊,皇帝发下来的免费请柬他居然能卖到五百两。但这事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别人。谁让大伙没打探清楚消息就一窝蜂地跑去凑热闹?而且收钱的又不止的邹维琏,没瞧见兵部在盖戳的时候都还要一百两么?要真说起来这也是定力不够惹的祸。可他凭什么把青岛港的所有设施列为军事物资,这不让摸那不让看的,就连那些生产工艺都说成是什么国家机密。不骂这种祸害那骂谁去?

    “行了,周爱卿、温爱卿你们找朕也没用!现在船厂使用的焊接技术的确不成熟,朝廷也没能力为你们提供那么多钢铁去打造商船!”无论是谁成天被一群苍蝇在耳边嗡嗡那也会受不了,崇祯的脾气已经算是好的了。没在看到周延儒后就直接把他给踹到海里去。

    朝臣们都以为这次是采用的新工艺,可实际上墨家大师们还是用的老办法,只不过更复杂了而已。卯榫结构、镶嵌工艺、钎焊、铆接甚至是铝热反应能用的都用了。而且根据墨武的判断这艘战舰的使用年限不能超过五年。

    新技术到是有,也正在被用到那艘巨型战舰的建造上,崇祯却不能说。那可是研究院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两个月前才在帝国学院的学子们帮助下给发明出来的,现在还很不成熟经常出现问题。要是把这东西给抖搂出来,让他大哥给知道了还不被骂死?

    “皇上,老臣为的不是这事!”吹了一夜的海风,周延儒也想明白了,镇国将军禁止他们竭泽而渔招募青岛船厂工匠的事没错,若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延误了帝国海军的建设谁能承担得起那后果?

    天竺发生的一切深深触动了大明官员,一个小小的城邦都能有十天十夜运不完的财宝,那莫卧儿帝国的富有程度可见一斑。但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保护,这一切有用吗?人家西方盟友就那么几十号人,还不是扛着长枪火炮进城了,数百年的积累还不都是给人家准备的?经济发展与军事建设之见孰轻孰重,这还用得着多说么?

    再穷不能穷国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明朝廷上上下下新的共识。一个强大的国防体系能够保证百姓不受到外族的sao扰,不用在恐慌中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后代则是整个帝国的希望所在,少年强则国强,想让华夏民族永远站在颠峰,想让大明帝国千秋万代,对于后代的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

    安全获得了保证,再加上强大的人才储备,发展起经济来那才是得心应手。如果现在朝廷只有一两银子,包括周延儒在内的所有大臣都会提议将一半用来维持军队建设,而另一半用来加大教育投入。

    “那有什么问题你们就坐下说吧!”只要不是继续嚷嚷着要让把青岛船厂给拆了运走,崇祯就放心多了。周延儒和温体仁现在可是商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就这俩家伙一起来肯定是有什么重大决定。听听也无妨。

    “老臣建议提高技术学院的待遇,扩大招生规模!”技术学院的成立得到了孔衍植的鼎力支持,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太好。这到不是因为他们办事不努力,也并非出于传统观念对手工艺者的歧视,实在是帝国学院的诱惑太大,没人会轻易放弃进入那里的机会。

    “提高待遇?怎么个提高法?”帝国学院是大明的最高学府,能进入那里的都是最顶级的人才,用任教的伽利略等人的话来说,就是那里面随便走出一个来也足以改变这个时代的科技进程。也正因为这样,进入其中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分流学子。让普通人才尽快地投入到各行各业,为大明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正崇祯所想。但他也没想到具体要怎么做,如果把技术学院的待遇提得太高,势必会影响到帝国学院的招生计划,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恕臣斗胆,敢问皇上这青岛船厂的设施可是出自研究院属于机密产品?”周延儒也知道这纯属废话,但他还得说,不然就找不到借口跟皇帝搭话。

    “周爱卿。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别老跟以前一样绕弯子。朕可还忙着呢!”崇祯现在最讨厌的就是这套,朝廷里那些jian佞谁不是两句话说清楚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要是成天这么磨嘴皮子,那大明朝廷的改革到现在都应该没起步。

    “若并非都属国家机密。可否在设计之初就允许技术学院的学子全程参与?”周延儒也不能接触到核心机密,更不敢提出那种要求。

    “你这是什么意思?”

    “臣剐究院设计之器械精巧无比,于国于民均大有益处,却因……”周延儒的话也很有道理。大明现在的高科技产品首先满足的就是军事需要,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第一时间转为民用,但在国内的建设上却有的确需要这些东西。

    而且军品和民品因为用途不同。对于产品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为了保证可靠性提高耐久度降低故障率,研究院在设计之初制定的标准往往会偏高,导致成本也居高不下,但这对于普通民品来说完全就没有必要。在作战中提供动力的蒸汽机出了问题,那肯定是致命的,但在现实生产中停一两天工搞检修则很正常。

    所以周延儒的要求也很简单,当研究院琢磨出了通用设备的原理后,他们只负责掌握核心技术管理好军品的生产,但可以把要求相对低的民品交给技术学院去制作。一来提高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二来因为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更清楚地方工厂想要的是什么,也能制作出更适合的产品来,避免在原材料上的浪费。

    “此法还有一个好处。”对于这种不会泄露国家机密,又能提高效率的事温体仁相信崇祯会答应。“以目前的形式而言,比帝国学院地位更个高的就只研究院。若普通学子也能有机会获得他们的指点,即便是没有名分也能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豪感,而不会认为是因为技不如人才被迫做出的选择。”

    “而且……”周延儒趁热打铁继续补充道:“以我大明目前选拔人才的方式而言还存在不少的遗漏,若我们能给技术学院的学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或许……”

    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不可能保证将最优秀的人才一扫而空,周延儒也深知这个道理,他要做的就是在朝廷之外再摆上一个**阵,尽量把那些漏网之鱼给抓住。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帝国不可能只有塔尖和底座,还得有最坚实的塔身才行,技术学院就是要补足这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而且被帝国学院淘汰的学子并非不优秀,他们或许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适合从事最高技术的研究而已。这些奋战在生产一线的高技术人才,有时候的灵光一闪说不定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吧,朕先考虑一下!等到了天津参观过那件东西后,朕再和皇兄、骢弟具体商议一下,也听听朝中其他大臣的意见。”这事很重要,崇祯也没想到青岛船厂一行不但激起了大臣们的自豪感,还能让周延儒等相对顽固派主动认识到将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紧迫性。“你们也再下去认真准备拟一份奏折上来,不光是要解决名份问题,那物质奖励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