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追本溯源的深刻剖析(二)

第二十七章、追本溯源的深刻剖析(二)

    人为什么要分析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因为如果你分析出自己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源。你就会明白,原来有些时候,是我过去的某个经历使我讨厌现在这个人、这件事,并不是此人此事客观上能使我生起负面情绪。而是我没有摆脱过去的阴影,导致现在负面情绪的产生。只要我克服这个过去造成的心理阴影,就能克服现在的负面情绪。因为我现在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和反应,只是往事导致我产生了错误的想法。

    再说个我自己的例子,当年我在某单位上班,那时候的我刚刚意识到修养的重要,开始对自己的心态行为予以主动修正和约束。某天我到某同事的办公桌上翻找东西,顺手就把他的手机拨到一边去了,力量较大,差点摔倒地下。我马上道歉,说自己是无意的,我也确实是无意的。

    但是,我心里明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无意,一切看似无意的言行,背后都深藏着潜意识里的有意。

    于是,我赶紧反思自己,为什么无意中就做出了粗暴的动作。经过追本溯源,我明白了,那位同事,经常在办公室抽烟、大声喧哗,种种行为令人不快。但出于修养,我不能表露不悦,心里也在告诫自己,不要挑剔他人。可是,当时我虽然已经在修心,但功夫不深,还有喜恶爱憎。这种不满就潜藏下来了,在不留神的时候就冒了出来,以攻击性的动作表达出来,这就是真实原因。

    说到厌恶他人,其实很多人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厌恶和愤怒都是因为恐惧,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无能为力。每一种厌恶和愤怒背后都暗藏着你的一个弱点,当你消除了所有的厌恶和愤怒,也就消除了自己所有的弱点。

    比如说年轻时,有一段时间,我很厌烦40-50岁的中年妇女,因为她们太擅长唠叨,让人心烦意乱。那么我追溯一下内心,就知道了,这种厌恶起源于我母亲。那几年我母亲就是更年期,心情不好,每天都在抱怨、唠叨,挑剔一切。而出于道德,我又不能去和她争吵,又劝解不了。也就是说,在类似我母亲这样的更年期妇女对我唠叨的场景中,我是无能为力的,不悦却只能承受,于是在我心里,这种厌恶就扩张了,见到所有这个年龄段的中年妇女就不由自主的讨厌。

    再有就是鄙视他人,比如鄙视杀马特,鄙视脑残粉等等,这都是在借着鄙视来抬高自己。用对他人的抨击来表明,‘我’比他们可高雅的多,聪明的多,‘我’可不是粗鄙的俗人。

    其实在迪厅酒吧喝酒穿着时尚的白领,并不必农村跳广场舞的高贵,都是在借外物消除寂寞、寻求刺激;穿万元时装在五星级酒店自拍发朋友圈和农村小姑娘穿淘宝爆款在村口KTV发朋友圈的本质也是一样的,都是借外物找自信而已;中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婚外情,也不比农村钻高粱地偷情的又土又丑的村夫农妇更优雅,都是在发泄自己的低级动物本能而已。从本质上说,花几十元钱听一场二人转,与花几千元听一场明星演唱会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借外物寄托和宣泄情感而已。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从此不再褒贬任何具体的人。一旦褒贬就是认同了世俗的价值体系,自己也就变成了被褒贬的对象。

    当你嘲笑一个穿运动服配皮鞋的人,你也就得默认被穿着比你更时尚的人嘲笑,而你则无法理直气壮的去不在意这种嘲笑。因为你的行为,代表你默认了以衣貌取人是正确的。同理,嘲笑任何人的某个方面都代表了你会被别人嘲笑你的某个方面,而你是无法真正不在意的。你也无法做到在任何一方面天下第一,无论在哪一方面,永远都会有比你更优秀的人。

    当然,不褒贬任何人,不等于不能研究某种社会现象和有代表性的群体心理状态,这是以完全不带个人好恶的心态去研究。为了修心,也为了使更多人更好的修心,这种前提下,指出某种心态的错误,与出于个人情绪和私心而褒贬,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从整个人性的高度去研究,是把自己包括在内去自省的。

    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摘出去,然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他人。他一定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宽容理解,他的批评是为了拯救,而不是为了挑刺和找成就感。

    再比如说,通过自我追溯,知道了对钱财权势的看法是分层次的,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修心的人都可能走过这个阶段。

    第一层、尝试否定财富的正面性。比如,说有钱人都是靠违反犯罪发家的,有钱人没有好下场,有钱人都是为富不仁。这种话虽然也有一部分正确性,但毕竟不完全符合现实,富人也有幸福平安一直到老的。这样去看待财富,明显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心里一直渴望得到,得不到就去贬低。

    第二层、是安贫乐道。即便在穷困时,也可以坚守一个信念:贫困依然可以幸福平静。这样的人不去追求钱财,视钱财为毒蛇,即便有机会合理合法的发财也不要。这个层次已经相当高了,对于出家修行的人是适合的。

    但对于在家人就不很适用,毕竟有家业的人要照顾家人的生活,是离不开钱财的。对于在家人来说,如果视钱财为毒蛇,那就说明没有信心能驾驭钱财,怕自己有钱后堕落。其实钱财可以是毒蛇,也可以是行善的资本,只看你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

    第三层、那就是一切随缘。如同《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一样,有钱可以轻松驾驭,没有挥霍无度,没有穷奢极欲;没钱可以淡然接受,毫不沮丧、颓唐。有钱没钱毫无分别,这是最高境界。

    具体例子太多,没法都说出来。总之呢,自己所有的私心杂念,都翻出来看一看,才能针对性的去化解改变。不但要反省自己,就连‘反省自己’的这个念头本身也要反省,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里面有多少私心。

    这个过程肯定是有痛苦的,这好比是自己给自己看病。内科大夫,对腹痛的病人按压诊断,哪里越疼他就越要按哪里。牙科大夫,对病人的痛牙进行敲打,才能确认病情。虽然都很疼,但是为了查明病因,治病救人,这个痛是一定要承受的。

    化解自己的私心和恶念,其实靠的就是重塑三观,把内心中原来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会引发恶念和负面情绪的观念全部推翻,建立起只会让自己淡定从容、心情平静愉悦的新观念。

    观念变了,面对逆境时的心理反应当然就变了。原来让你悲苦愤怒、忧伤恐惧的事,现在都可以轻松放下,一笑而过了。因为你原来就认定了,这些事就应该让自己痛苦;而现在你认定了,任何事都不应该痛苦,那当然就不痛苦了。我一再的说,幸福与否,不取决于外界,而取决于内心,就是这个意思,一切取决于你怎么认为。

    这可不是自我欺骗,人的心态影响事实,这是绝对的真理。

    比如说,你喜欢打篮球,玩两三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要是陪你老婆逛街,一个小时你就觉得走不动了。明明打球的体力消耗更大,但因为喜欢,自然就不累。逛街是被迫,当然就觉得累。

    再比如,你第一次牵恋人的手、第一次吻她,心情一定是特别激动的。但等你第一百次牵手,一百次接吻时,绝对不可能再有当初的感觉了。手还是那只手,嘴还是那张嘴,变得只是你的心。

    等到结婚十几年、几十年后,对于很多人来说,夫妻之间的身体接触,就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了”。

    六哥:“你天天想这么多,太麻烦了,累不累啊?面对繁杂世事的时候,你想太多怎么抉择啊?再者说,修心有那么重要吗?怎么不都是活着吗,稀里糊涂也是生活啊”。

    我:“那都是前期的想法,谁能天天逻辑穷尽啊,那不累死了。修心到后期,是极其简约自然的。再者说,这是按照我个人性格经历发展出来的办法,又没说每个修心的人都必须这样做。每个人性格不同,修心的方法当然千差万别,能达到心理素质强大这个目标就是好办法。

    至于说修心重要不重要。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心念决定的,往大了说,世界和平还是战争,人类如何发展,也是心念决定的。往小了说,一个人后半生的命运,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心念决定的。修心有成的人,以自己的善念传递辐射,以涓滴之力不断化解人心中的戾气,使世间争斗减少,医生救人生命,修心救人心灵,政客用无数人的鲜血来改变世界,修心的人用和平的方式改变世界,你说哪个更高明,你说修心重要不重要。

    是,修心到后期也是难得糊涂。但那是看透了一切,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糊涂,什么都明白,只是不用,君子藏器于身么,可不是真的糊涂。

    你让我当放牛娃,牛长大了卖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生了娃还放牛。这样也可以,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在本质上和放牛娃并无差别。所以当年佛祖才放着王子不做,离家求道,就是不想过这种生活,而要找到人生真相。

    可这得是我看透了世道人心之后,经过修心,甘于平淡了,才能淡然接受。不然这种无限循环的生活,找不到人生意义,我会抑郁,甚至疯掉。

    而且,我不是说了么,还有剃刀原理呢。

    这个原理全称是‘奥卡姆剃刀原理’,核心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是帮助人做抉择的极好办法啊,用好了一辈子都没有优柔寡断,没有纠结。我修心的目标和路子就是找到最本质的东西,过程中一切复杂的方式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极致简约。

    这个原理,举个金庸小说的例子吧。有一段,胡斐、程灵素、马春花三人,被强敌所困。程灵素问胡斐,如果只能救一个人,他救谁。胡斐沉吟半晌,说救马春花,然后陪程灵素同死。

    假如胡斐懂得剃刀原理,就不用那么犹豫了。首先把不可能去掉,那么不救马春花不可能,那就必须救。打败所有敌人不可能,超出了能力范围。然后,扔下程灵素不可能,那就必须陪着她。再然后,带着程灵素一起突围不可能。

    那么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结论无论你多么不愿意接受,也是唯一的可能了。

    于是胡斐就只能选择同死。就这么简单粗暴。

    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这个思路去抉择,那就一切简单的多。我说过,世界上利益就三种,物质利益、情感利益和道德感利益。遇事时简单衡量一下,不要总想着鱼和熊掌兼得。我本人当然是最看重道德感利益,因为道德感利益受损,会损伤自信,降低自我评价。为此我宁愿放弃一些物质利益和情感利益。

    把想做但做不到的先去掉,再把能做到但是会引发无法承受的痛苦的去掉,还有会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的去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择。即使这个选择也会有痛苦,会有损失,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损失最小的就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几种选择都无法接受,那还有最后一个选择,就是立即斩断放手,放弃给你带来痛苦的某事或某人或某种理念。

    说白了就是一样一样的割除,割到最后,剩下一个无可再割的时候,就不用纠结了。其实除了生命也没什么是绝对不能割舍的。即使是生命,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救护他人,尤其是亲人,也不是不能割舍的。古今中外,为了救人,牺牲生命的人可多了去了。别的不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自愿放弃逃生机会,坦然面对死亡的人,还是有的。其中有的还是大富豪,他们也没有因为舍不得自己的财富去和妇女儿童抢救生艇。

    就是现代,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情,我想,能与妇女儿童争夺生存机会的人,一定会有,但应该不会是大多数。人性毕竟还是有闪光点的。人当然要珍惜生命,不能轻易赴死,但不能只珍惜自己的生命。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有些理由,死亡也不是什么特别可怕的事。泰坦尼克号上,抢了别人生存机会的RB人细野正文,后半生一直活在世人的谴责中,这样活着,我看也谈不到什么幸福快乐了。

    比如说,某人每天忧虑自己赚钱不多,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再比如,父母去世,某人终日悲伤不能自拔。这都是无用的情绪,无论如何忧虑,都不能让你多赚一分钱。无论如何悲伤,对已经去世的人也不会有任何帮助。

    当然,这种情绪也不是真正无用,很多人是用这种情绪来维护道德感的。内心潜台词是:你们看,我真的很有责任感,我每天都在努力的焦虑啊,我可不是无所事事啊;我真的很重亲情,我每天都在悲伤啊。这都属于自我安慰,对于心理素质强大的人,是不需要的。

    但事物有其多面性,如果能把这些负面情绪,作为反省自己的契机,那就是转恶为善,变废为宝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还是用剃刀原理,割去了事。

    剃刀原理,可以精简掉一切繁琐想法和利益严重受损的做法,便于直指本心的快速抉择。那些无意义的小资情绪以及各种多余的情怀、感受,统统剔除。

    如同在战场上一样,不废话、不犹豫,半秒钟都不能耽误。不吃腐烂食物就会死,不能一动不动的忍受满身蚂蝗叮咬就会死,不跳进粪坑隐蔽几小时就会死。没时间矫情,没时间虚伪。当你抱着这种心态去做了抉择,无论这个抉择是什么,无论会不会因此而难过,也没有了抱怨或者极度痛苦的理由。因为你心里很清楚,这是最合理的选择。

    当然,我说的这个和不择手段的争名逐利,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淆。只是能让普通人在多种利益纠葛下,快速选择一个对道德感损失最小的,在此前提下,选择能尽量保留一些情感利益或物质利益的路。如果对于修心的人来说,那就更简单了,选择道德感,是不用犹豫的。

    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是理性的。他既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是悲观主义者,而是能最冷静的面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主义者。

    他看待人和事物,一定是客观而全面的,不美化,不贬损,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他不会说人性本善也不会说人性本恶,他知道,人性是善恶夹杂。如果不加控制,那就是完全被外界环境的变化引发善恶,自己没有做主能力。所以,一切人类行为都在他预料范围内。

    无论面对多大的顺境或逆境,他不狂喜,不感慨,不失望,不空想,不沮丧,不迷茫,不困惑,不需要自我安慰,也不需要他人安慰。如果事情还有一丝可能,那就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如果事情绝无可能,那就壮士断腕毫不犹豫。

    他不需要感怀过去,不需要希望,对未来,他只有慎重选择后的目标,只有缜密思考后的周密可行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就像最冷静的棋手,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布局,不因失误而后悔,只是尽力弥补、总结教训,不因一时得势而忘形,只有沉稳坚定的进行下一步计划。就算最后失败了,也淡然接受。

    理性的客观主义者,在看待事物时,一定会抛弃自己的一切社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等等。绝对不搞角色代入,否则就会被情绪左右,变成了宣泄。借着事件本身,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己的某些无能为力引发忧虑和恐惧,所谓借事抒怀,解胸中块垒。

    被情绪左右,就会出现双标的情况。比如说,同样是评价出轨,认为男性出轨就可以理解,女性出轨就罪该万死。或者反之。

    再比如,同样是带着孩子自杀或杀死配偶。如果是男性,就是毫无人性的杀人犯,恨不得挖出来鞭尸。如果是女性,就全是外界的责任,被逼无奈,死者没有过错。或者反之。

    如果一个人,对同一类事件,做出双标的评价。这说明他的内心不够强大,总是被角色代入引发的负面情绪所控制。

    其实以上这些言论,无一不是在激化男女之间的矛盾。使大家对婚恋生活更加失去信心,对异性更加难以信任,这完全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做法。经常发表这些言论,引发他人的负面情绪的同时,也引发自己的负面情绪。使他人丧失信心的同时,也使自己丧失信心。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又做不到终身不婚,他还要娶要嫁。而由于这些负面情绪和认知,已经深入内心。婚后就难免总是处在一种怀有警戒和敌意的状态,于是一些本来可以化解的家庭小矛盾,就会演化成大矛盾,类似被迫害妄想症了。

    再比如说,有的修心之人,在别人遇到逆境时,劝说的头头是道,要别人看破放下、坦然接受。但轮到自己头上就心烦意乱,痛苦不堪。这也是严重的双标”。

    六哥:“你这话我听着又不对头了,悲观主义对身心健康有害,这个我懂。乐观主义难道也不对吗”?

    我:“我没说乐观主义不对,我只是说客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高一筹。前面不是说了,正确的自我安慰也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的么,乐观主义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当然可以用,同样得了绝症,乐观的人肯定比悲观的人存活期要长些。只不过和客观主义比起来要差了一个层次,不是真正的坦诚面对自己内心以及当下的处境。

    说到乐观主义,近百年来最乐观的,莫过于1966年左右组织起来的那群年轻人,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要砸烂一切牛鬼蛇神,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号称要战天斗地,人定胜天,乐观的可谓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当年在他们中间流传一首长诗《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勇士致敬》,要把红旗插遍全世界,解放全世界劳苦大众。可现实怎样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他们的理想实现了吗?

    再比如说,围棋对弈,无论是两人之间还是电脑和人之间弈棋,你见谁用乐观主义鼓舞自己了,谁满腔热血的去下棋了。他只有冷静理智的去对弈才可能会赢。

    再比如,两军作战,作为总指挥的将领,能用乐观主义骗自己吗?那都是说给下面士兵听的,鼓舞他们热血沸腾的口号。他要是随便就激动,那非出错不可,千百条人命就没了。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不动情绪的理性,客观应对现实,才是强大的心理素质。

    现实就是现实,因果规则就是因果规则,有时候世事冷如坚冰。该失去的一定会失去,无论如何也留不住。不该得到的就是得不到,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无论人产生了多么强烈、多么美好,多么感人的情感,也改变不了注定的事实。

    人的正确努力可以改变部分现实,但绝不可能你想达到什么目标都能实现。一个人的愿望如果违背了因果规律,并且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那他就是乐观的与太阳肩并肩也没用。他就是咬碎了牙关,拼个千刀万剐、粉身碎骨也做不到。

    乐观主义属于激情,激情注定难以长久,尤其是在受到过于沉重的打击时。客观主义者不需要用任何一种情绪推起来的心理高峰,因为有高峰就必有低谷。而沉静坚忍,理性思虑,才是永不会陷入低谷、永不会懈怠退缩、更不会失望的稳定状态。任你风吹浪打,我自沉稳如山。《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很符合这种风格。

    另外还有一种客观主义者,可以称之为善良阵营的客观功利主义者。这种人把一切人、事物,包括情绪,包括人的感情,全部量化计算。他也行善助人,但不是出自天生的恻隐之心,而是他明白,帮助他人会有回报。对他来说,行善是一种交易,他选择善良,只是因为他明白,善良阵营比邪恶阵营工资更高,福利更好。

    他和那种完全功利主义者有相似之处,就是一切都要算计,对自己不利的,无用的就坚决不做,只做有利自己的事。他不**是怕得病或被抓,不盗窃是怕名声受损,不背后说人坏话是怕别人失去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根本就不想做这些事。这样的人,也不都算是伪君子,有的真的可以坚持一辈子行善,没有丝毫行差踏错,但他只是行为上的善,心理却不算纯善。

    但两者也有不同,完全功利主义者,往往鼠目寸光,只计算眼前看得见的利益,容易被人所防范、厌恶。而善良阵营的客观功利主义者会把人心向背,道德舆论、因果规律的顺逆以及长期回报都计算在内,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比如说在战场上,自己这一方的战友阵亡,因为无用,所以任由其暴尸战场。这就是短视的现实主义者。

    而派人出去把尸体抢回来,哪怕为此再牺牲更多的人。这样能坚定自己这一方人的斗志和团结意识,收买人心,这就是善良阵营的客观功利主义者的做法。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刚做掌门那一段,虽然丁敏君极力反对她,但当金华婆婆羞辱丁敏君时,她仍然尽力阻止。这就是眼光长远的理智压制了情感中低级报复的欲望,这就是客观功利主义者的典型做法。衡量利弊得失不只是加减法那么简单。这种人懂得计算长远效果以及无形的利益。所以,他们也明白让自己眼前吃亏,并不是错的。

    这种人,也不能说他是完全错误的,毕竟他也一直坚持行善助人,但这绝不是最高层次。他即便修炼到顶尖,最多也只能是保个自身平安,事业顺利而已。终究难脱我执,容易陷入得失之中,引发负面情绪,也缺了真正的慈悲心。他不明白,存了用善行换取回报的心,这善行就已经大打折扣了,终究是发心不正、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