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草清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倾城

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倾城

    第四百四十二章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倾城

    第三把火是……皇帝亲自掌军。

    这不是废话么,军权历来都是直握在皇帝手里的,历代文臣更是不敢让军权旁落。

    可听清了具体的制度设计,朝臣们却觉憋闷不已,以前他们可以透过皇权来把握军权,现在不行了。军权是皇帝手中之物,文臣不能碰。

    这把火的实质是,文武分途,各不相干。英朝设枢密院掌军事,虽会设文人副使,但枢密院属官都将是武人。一旦处于战时,另设总帅部,由皇帝亲领总帅,分设大都督或者都督负责战区指挥,统领各军。

    这总帅部,听起来像是临时而设,可英华与满清对峙,还不知未来要花多少年才能尽复华夏故土,所谓“临时”,其实就是常设。

    英华一朝虽仰仗工商,实质却是以武起家,武功显赫。拔高武人地位,文人早有心理准备。但从制度上分立文武,把军权完全从文人手里夺走,顿觉难以接受。

    不止新旧儒,连汤右曾史贻直甚至巴旭起等人都一个声音,自古以来,但凡华夏承平之世,都是以文驭武,若任武人把权,还不知会有何等祸患。

    范晋此时以文官身份任枢密副使,正是为压制这种顾虑而作的安抚。他出言反驳道,英华武人,已非旧日武人,英华之军,性质也跟旧日之军不同,要说到学问,英华武人以后都会从学堂里出来,可未必比文人差。

    对李肆来说,以文制武是常理,更是前世所处时代的规则。但那时候的文武之分,跟现在的文武之分却并不相同。而且李肆所掌的军权,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军权。

    接着范晋对军制作了详尽解释,文臣们这才恍悟,原来皇帝只直掌羽林鹰扬等军,地方卫军乃至巡警,都不再当是军,依旧纳入传统的文武相制体系中。

    李肆总结道:“我英华非寰宇独国,内外相别,军乃国之铁臂,只用于外。外事由朕独掌,所以这军,也只能由朕独裁。于内之治,当如古时,随朕还相权时交出。”

    范晋更是拉出了一面大旗:“且不论满清,今世蛮夷环伺四周。我华夏虽有圣贤道教化,然忘战者必危!强军谋国利,王道也!于内与民怀仁而治,于外枕戈待旦,凌敌以霸王之威,这就是我英华内圣外王之道!”

    这内圣外王一扯出来,大家也再没话说了,原本英华就是打出来的天下。即便李肆摆出一副以文制武的格局,看范晋摇身一变成了文臣,而黄埔讲武学堂第二期也已经开了,招了大批童生,竟是转文为武,就知道那格局也不是文臣能挤得进去的。

    文臣也本就一直挤不进军事,之前的天王府军令厅换个招牌,就成了枢密院,这一把火烧得很是顺畅。

    可意外往往来自内部,眼见天色已晚,李肆就准备宣布散会,范晋踌躇再三,终于朝李肆开了口。

    “陛下,诸军将士求战心切,不少人正准备上书求北进,北面之事,是否该有个章程?”

    李肆哦了一声,心道准是吴崖那小子带头在闹腾。前几日召见他们时,那小子在南洋晒得一身发黑,眼神里满是戾气,让他进黄埔讲武学堂补习一下,还满脸的委屈,当真是个刺头。

    “萧将军也写好了平定江南策,前几***想上呈的,可听陛下的训诫,又拿了回去修改,陛下看……”

    接着范晋这话让李肆皱了眉头,事情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萧胜也都按捺不住了?

    范晋说到这,下面的朝臣对视一番,都有了默契,纷纷出列拜道:“陛下当吊民伐罪,北进中原,复我华夏!此乃上顺天意、下应民心之大义!”

    不管是新儒旧儒,还是心腹嫡系,这一刻都团结在了一起,朝堂呼声就此显现。大家都觉得,英华治下,不该只有现在这般疆域,怎么也得跟满清划江而治,才有一国正朔的气象。

    李肆没说话,就平静地看住这帮朝臣,对他们的想法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待众人拜起后,他才缓缓开口道:“这国非朕一人所有,也非尔等所有,此事不能光听朕和你们的意见,还得问问其他人。”

    问谁?

    自然是问工商,主管工商总署的知事彭先仲很明确地说,工商总会反对北进。原本湖南云贵江西,乃至半个福建纳入治下,工商总会在广东的本地核心工商就被分薄了话语权,在没有调理出新的工商权制前,英华治下继续扩展,对工商而言,并非好事。

    彭先仲大道理说得震天响,可下面的实际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殿上众人都有所了解。比如说大盐商沈家,就靠着向福建盐商梁家出口粤盐而获利颇巨。英华再拓土,把福建变成治下之地,沈家还怎么赚钱?

    在这殿上,彭先仲当然只说面上的话。之前李肆巡视青浦工商总会时,早就明白其中关节。工商总会最怕的还是英华得江南,江南豪商,特别是两淮盐商要并入英华,不仅要冲击英华工商业,手握的金山银海,还要吞了他们的话语权。

    这番前景也不是李肆所愿,还不止如此,从英华国政基础上考虑,他也不想现在北进。至少要等到广东新政成熟,外围各省也从旧治并入到新治下,有了足够的消化能力,再去吞食地盘。而江南之地,他还另有一番料理之策,怎么也得三五年才能见效。

    就如他最初对打天下的规划一般,得土太急,就得靠旧势力治理,得土越多,旧势力沉淀越重,到时候从地方到朝堂全是旧日皇权时代的读书人,他这英华还谈什么转型。

    但他这心声却是不能直接说,只能将工商总会扯出来背黑锅,在这个时刻,文武之臣都是一个立场,他的盟友只有工商。

    不,还不止工商,见着众人面露不忿之色,或高声或低语着“恶商无义”、“吝商误国”、“jian商***”,李肆觉得也不能把这黑锅全栽到工商身上,只好再扯出一个盟友。

    “若朕所料不差,北面满清,年内当有大变,我英华该静观其变,再随需应变……嗯咳,随机应变!”

    李肆这神叨叨一句,还是没能抚平人心,你这皇帝虽然很是大能,但还没大能到一语就让北面满清大地震的地步吧。

    看着朝臣们一脸狐疑的神色,李肆微微笑道:“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倾城。”

    嘴上这么说,心中却是没底。李肆在北面的一番布置,也只是本着一个概率而去的,不可能有十足十的把握。

    算算他称帝已有半月,消息怎么也该传到了北面,不知北面康熙是个什么反应,就在称帝的同时,他也对北面发出了指示,也不知康熙是不是会如他所愿……

    就在李肆心中嘀咕不定的同时,北京,帽儿胡同,东岳帝君庙里,自号“邬先生”的薛雪正朝身边军情处的人吩咐不停。

    “把这信不着痕迹地传进雍王府……”

    “去通知叶神医,该动手了,甘凤池,你亲自去,务必办好。”

    “咱们也收拾停当,这两日就要见分晓,可不能久呆。”

    薛雪这边忙成一团,西面畅春园澹宁居,太监宫女也是忙乱不堪。

    偏殿一侧,总管太监魏珠对一个匆匆赶到的宫女低声叱道:“怎的现在才到!?万岁爷唤了好半响了!”

    宫女惶恐应道:“小晴知错,现在万岁爷……”

    魏珠急声道:“万岁爷又被气犯了心病,想吃红茶,只吃得进你泡的,还不快去!”

    那小晴眼角含泪地奔进去,魏珠唉声叹气地自语:“南蛮子可真是不安生,当真是要把咱万岁爷活生生气死么……”

    说话间朝南面看去,沉沉夜色,天际像是伏着一头蓄势待起的噬人巨兽,魏珠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赶紧跟着小晴而去。

    偏殿寝房里,康熙正斜靠软榻,抚胸闭目,脸色青白,虽有宫揉胸拍背,一口气还是没顺过来。

    小晴急急而来,就见书案上摆着几份奏折,眼角正扫到“李肆”、“乱贼”、“绝明”、“称帝”等等字眼,心中也是狂跳。

    那些个南蛮子,真是忘恩负义,禽兽不如!

    小晴一边张罗着茶水,一边心中骂着。万岁爷这些年下来,东征西讨,安定了天下,还广施仁德,人人都称圣。天底下怎么还会有造反的人呢?造反就造反吧,现在更是蹬鼻子瞪眼,当起皇帝来了。那什么李肆,一个乡野小子,还配当皇帝?真是可笑,他以为他也姓爱新觉罗呀……

    这时候康熙才终于缓过一口气,哆嗦着嗓子骂道:“好……好你个李肆!好你个恶贼!”

    最初施世骠、满保从福建发来八百里加急,他还不相信,可接着江西湖南方面也传来急报,他终于是信了。

    知道那李肆是要称帝的,却没想到这家伙干得这么决绝!直接让朱明当场还了天命,然后搞个什么与民相约,去拿了天命。孔尚任去广东,竟是送给了那李肆一架入云之梯,李肆之英,已与他康熙之清,在这华夏南北分立。

    对自己失算的懊恼,对李肆行事的愤怒,夹在一起冲入心口,又让他犯了心病。

    喝下小晴泡好的红茶,康熙不耐烦地问:“叶天士呢?怎么还没到!?”

    康熙犯病的时候,魏珠就着人去找叶天士了,现在大半个时辰过去,还没见人影。魏珠也急得额头冒汗,正要亲自去查问,一个太监急急冲进来,在屋外园子里惶急地叩首禀报道:“叶天士已不见人影,屋里物品杂乱,炕上还有余温,该是……”

    魏珠当时就觉那天际处的巨兽猛然扑到,啃噬住了他整个心口,该是什么?该是跑掉了?为什么跑?叶天士为什么在这时候要跑,就在李肆骤然称帝,气得万岁爷犯病的时候跑?难道是……

    那太监话音直传内屋,就听屋子里咣当一声脆响,接着是桌椅翻倒的杂声,再是小晴惶急地叫唤着:“皇上!万岁爷——!”

    魏珠膝盖一软,整个人跪了下去,魂魄似乎也透出了头顶,难道是……叶天士,早早就下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