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江山美人在线阅读 - 第857章 伐吴

第857章 伐吴

    第三次北伐的失败,对楚国可谓是沉痛的教训,军中将领更是狠狠憋着一口气,他们在战争中一直占据着优势,可最后却不得不接受失败的苦果,这对于将领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情。txt全集下载

    只是随着楚国成型,分工明确,体系完备,有序运转,王旭和群臣倒是都轻松下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征战半生的王旭也真正有大量功夫尽尽孝道,陪陪家中娇妻美妾,享受着多年奋斗的甜美果实。

    北伐失败的阴影在数月后逐渐淡去,公元二一七年秋,远征军统帅李严和邓芝传回捷报,在掸国和都护府的全力协助下,联军在一年多时间里,已逐步消灭骠人的主要军事力量,全面掌控了骠人的小国联盟,询问如何处置。同时还已经派人送回巨量不可计数的财富和各类特产,只是因为数量太大,运输需要很长的时间。

    王旭得到消息时非常高兴,下旨增添李严和邓芝的食邑两百户,并立刻召集尚书台商议如何处理南方的事务。在司徒田丰和司空沮授的强烈建议下,尚书台议定,由李严和邓芝据实际情况分出部分骠人国土划入掸国,然后协助臣服的骠人组建统一的骠国,设立骠国都护府。

    名臣吕乂、吕季阳拔升骠国左都护,边防军西军将领赵v融拔升骠国右都护,奉命组建骠国都护府。

    在吕乂临行前,王旭还亲自相送,再三嘱咐其要将骠国的控制范围推进到海岸。并与交州南部的日南和九真二郡尽快联系起来。然后再慢慢治理和逐步改革。但有需要协助之时,可直接向他上奏。

    从这一刻起,楚国控制的疆域往南直延伸至海岸,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和人类的发展,跨越了近千年,以至于无数年后,大楚皇朝的太祖皇帝也被那些地域的人唤作圣皇帝,以示尊敬。

    南方的问题逐渐解决。却勾起了王旭对刘敏和潘浚的思念,自从两人出使西域后,几年都了无音讯,他在去年北伐前还曾派遣杨阿若前往寻找,可时至如今,连杨阿若都没有回来。

    杨阿若是个偏偏佳公子,善于歌舞,武艺超群,当世有名的豪侠,在历史上也是知名的侠客。前些年被单怀笼络,后又被向天折服。从而成为了龙虎卫的虎组统领,其与龙组统领韩龙、凤组统领王月影并称楚王宫三大护卫。txt下载

    这件事多少成了王旭一个小小的心病,向天曾说要亲自去一趟西域,查探究竟发生了什么,可王旭再三考虑后,还是断然拒绝,他着实担心向天即便去了也同样回不来。

    公元二一八年夏,楚国再度集结大军,准备展开第四次北伐,目标是直接进军黄河以北。为了这个战略,玄武军团、北方军团、东方军团,边防军北军全部都做了长达几个月的充分准备。

    魏国也为此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在黄河以东、以北的地区布下重兵,时刻准备应对危局。吴国则在汝南和豫章周边集结重兵,准备在楚国远征之后,从后方给予楚国重击,缓解魏国的压力。

    可是在王旭准备点将发兵的前一晚,左尚书令郭嘉突然连夜进宫面圣,只说了一句话。

    “主公,伐吴吧!现在伐吴是最好时机!”

    王旭在沉默一刻钟后,同样没有废话,只是点了点头。

    “好,伐吴!”

    次日,王旭登坛祭天,点将发兵。

    命令下达时,在场的楚国文武可全部都有些发愣,本来的北伐变成了南征,他们几乎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可军令如山,在如何不理解,还是得执行,本来已经谋划好的五路大军变成三路,火速奔赴豫章。

    一路以镇军大将军周智为帅,入豫章,东进鄱阳,以持续向吴都建业推进,压制吴国主力为目标。

    一路由大将军高顺为帅,入豫章,攻打东南临川,避开吴国长江沿线的主力,绕道建安、会稽等郡,然后北进建业,作为灭吴主力,同时亦保护周智部的侧翼。

    最后一路则由骠骑大将军赵云为帅,入豫章,攻打南方庐陵,并接应黄权和吴班率交州军出击,两军合力清缴吴国南部,并协助高顺进军,作为随机应变的机动力量。

    郭嘉坐镇豫章,担任总监军,负责三路大军的全盘谋划,庞统、徐庶等人随军作为军师。

    至于本来准备亲征的王旭则走不成了,因为吴国与魏国不同,吴国偏弱,论攻击力度远不如魏国,且南方边境地势对防守更为有利,若是按照预定计划北伐,那么楚国在南方的军事力量据险以守,问题不算太大。

    相反,北方形势复杂,并且魏国也强大得多,当楚国主要力量集中到南方时,北方面临着极大压力,中部的南阳等地更是如此。诸葛亮必须亲自奔赴并州坐镇,田丰和沮授也必须抽调一人去往雍州辅助,南阳也需要抽调高层前去辅助。

    如此一来,楚国最高层可谓是走了一半,剩下的事务将变得繁重,更缺少决断者。

    现在的楚国疆域辽阔,各种重大事务多不胜数,内部权力分化也明确,王旭若是再走,遇到突发的重大事故,襄阳高层必定会出现各执己见的混乱局面,所以他只能留下。

    襄阳发兵极为快速,当魏、吴两国得到快马传报时,三路大军的先锋部队已分别抵达豫章。这多少让两国有些措手不及,虽然他们都在边境集结重兵,不担心遭受突袭,可两国彼此间的联合部署却被打破,而重新协作布局又需要不短的时间。

    吴国迫于形势,不得不迅速调整战术谋划,魏国则是徒自兴叹,他们的主要军事力量仍旧集结在遥远的黄河之北,两军若欲协同作战是不可能了。曹cao召集群臣商议后,最终决定借助楚国军力集中到南方的机会,趁机袭取黄河以西的并州,以及雍州之地。

    这既是对他们最有利的策略,也是当前局势下,他们可以给予吴国的最大支持。

    楚国在北方有玄武、北方和东方三个军团,再加上可以抽调的北军,总计也不过三十万,并且还有漫长的防守线,而魏国却倾尽力量,集结了五、六十万主力大军,兵分七路进军,对楚国造成的压力堪称巨大。

    平北将军甘宁、平东将军鞠义、征北将军黄忠在诸葛亮抵达并州前,就先后快马传报仍在凉州的车骑大将军张辽和征西将军魏延,希望白虎军团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边境,充实兵力。

    同时,三人也将此事传报襄阳。

    这就是楚国北部边境的隐患,通路太多,地势四通八达,在集团作战时,防守范围很大。

    若是在南方,就算有百万大军,如果渡不了长江那也是白搭,几万人控制住重要的渡河通道,同样可以有抵抗的办法,史上的赤壁之战便是利用南方地势特殊,以少胜多的典型。

    楚国在南方的边境也是恰到好处,以群山为依托,真正可供大军通路的地方就那么多,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只要遏制住险要,兵力优势很难凸显,防御面积没那么广阔。

    这么多年来,楚国总是将攻打更弱的吴国排在魏国之后,除了因为魏国比吴国更具威胁外,更重要的就是,南方以少数兵力就可以暂时阻挡吴国,而以北方的边境情况却是不可能的,不但需要大量兵力,并且负担很大、危险性更高。

    车骑大将军张辽得到书信,迅速做出判断,认为若等到襄阳传令,那北方边境形势堪危,因而不顾将领没有调兵权的明文规定,果断与征西将军魏延率玄武军团东进驰援。

    当王旭得到消息时,张辽和魏延等人已经率前部抵达前线。

    对于张辽和魏延擅自调兵的举动,他并没有明言其对与错,而是仿似遗忘般将其淡化。

    不久,他又快马传令边防军西军将领张南和何仪,命二人务必抽调目前西军的一半兵力出来,以最快的速度驰援北方战场。另一面,他也再度传令北方将士,令其务必以拖延为主,不与魏国主力硬拼,若必要时,可以放弃楚国所占据的并州之地。

    相较于北方战场的严峻,南方战场则要轻松不少,吴国虽然多有良将,可终究实力偏弱,且在地理条件上对楚国没什么优势,掌握着豫章的楚国,完全可以肆意攻入吴国腹地,且兵力也占据着绝对优势。

    陆逊率领的水军战力强大,各种战船性能超越吴国几个档次,有着完全的控制力,死死压制着周瑜,吴国水军能在周瑜的指挥下勉强周旋已是极为不易,根本无法策应主战场。

    周智东进的大军虽然面临吴国精兵强将阻截,难以存进,可却成功牵制了吴国大量兵力。吴国也是没办法,他们虽然知道楚军的目的,可若是松缓这一路,那么一旦被攻破,周智可以直接杀往建业。

    高顺在中路的突进可谓是缓慢,但却循序渐进,吴国受限于兵力,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接连有十余县被攻克,被迫一退再退。整个战场形势完全是靠太史慈、朱桓、董袭等良将苦苦支撑。

    最顺利的则是赵云的南路大军,不到一个月就攻破庐陵,顺利与交州军会师,主力随之向着建业持续推进,交州军则负责清扫吴国残兵,控制各县城池,为三路大军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