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之五:天道人心(中)
发贴人:边荒传说(燕飞) 发贴时间:2010.9.16 二、人心 1、八级妖兽 人类,其实就是有智慧,有自我意识的八级妖兽。 宇宙诞生后,经过漫长的演变,银河系出现了,太阳系出现了,地球出现了,然后,生物出现了,动物出现了。动物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如同妖兽的修炼,一级一级往上升,到哺乳动物,已经相当于七级妖兽了。终于有一天,七级妖兽中的猴子,突破了瓶颈,渡过了化形天劫,灵智大开。 刚刚有灵识的时候,八级猴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其它妖兽有什么不同,依然整日与其它低价妖兽为伍,茹毛饮血。惭惭地,八级猴子们发现了智慧的价值:有了它,就不再象低级妖兽那样,只能跟着本能走;有了它,就可以发现规则、认识规则,在此基础上利用规则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避开对自己不利的规则。 比如,猴子的战斗力本来是有限的,但在掌握了炼制法宝的技术之后,在法宝的增幅之下,猴子的战斗力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对于规则的运用,是灵智未开的低价妖兽所不可能做到的。从此八级猴子变得越来越强大,种群发展极快,成为了这个星球的主宰,把其它妖兽远远地甩在身后。 一阔脸就变,八级猴子们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来历,认为自己和低阶妖兽是不同的,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人”,把低价妖兽叫做“禽兽”,羞于与之为伍。 2、天性人心 人类出现之后,世间就有了人心。 我们很容易把“人心”和“人性”的概念搞混,其实它们有所不同。人性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的本能,万物有天性,动物有本能,尽管八级猴子有了智慧,有了独立意识,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它依然受到本能的束缚。人性是可以遗传,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只有在人类出现进化时,人性才会跟着改变。但人类的进化毕竟十分缓慢,难以觉察,所以有些人说“人性不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性的变化极其缓慢,相对于我们不过百年的生命来说,它几乎是不变的。 人心却是人类灵智大开的产物。人类拥有了智慧,就有了独立意识,有了情感、欲望和自我观念,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人心。人心是善变的,灵智初开之际,人类仍旧延续着低价妖兽的习惯,做事更多出于本能,率性而为,此时的人心很单纯,如同偏僻山村的懵懂少年二楞子,最大的奢望只是每天能填饱肚子。 随着灵智的开发,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人类的各项能力在增强,能力越大就胃口越大,人心在膨胀。在那遥远的小山村,你只是个纯情少年,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来到了大都市,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你就惭惭地迷失了自己,让欲望象野草般在心头疯长,腼腆的村姑早已被你抛在了脑后,此时你迷恋的是艳光四射的影视明星;找个贤淑的小家碧玉双修早已不是你的渴望,此时你脑子里装满的是和妖冶女子3P的场景。 人性和人心,经常合而为一,难以截然分开。因为人类虽然有了独立的意识,却始终难以摆脱天性的束缚,所以本能的冲动,必然会表现为对应的某种想法。比如“君子好俅”是正常男人的天性,有美女从身边经过时,就会产生想要看上一眼的想法,很多年轻人甚至在看到一个美丽背影时,会急匆匆地赶到前面去,回头看上一眼,这就是基于人性基础之上的人心。 人类并未摆脱本能的束缚,所以八级妖兽依然是禽兽。 然而人性与人心,有时候又是相互矛盾的。正常的男人,在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时会产生想要和她亲近的本能冲动,但却未必会转化为行动,不会急吼吼地看到个心动的陌生美女就上。因为在我们的想法中,不仅有天性带来的本能冲动,还有多年社会教育带来的道德约束,所以人类是讲文明的,不会象动物一样,发情期一来,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八级妖兽依然是禽兽,却已不是一般的禽兽,是斯文禽兽。 人性与人心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灵与rou的冲突。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貌似温文尔雅的人,一旦受到某种刺激,比如精虫上脑,就会一反常态,突然间变得象个禽兽;在很多报道中我们看到,有些人明明是个男人,从天性来看,显然是个雄性,然而在成长环境的影响下,他却始终认为自己适合做个女人,甚至不惜去做变性手术;异性之间交配是动物的本能,男女之间zuoai是人的天性,然而有些人却喜欢玩“背背”、“女同”。这些人类所特有的行为,是人心变异导致人性扭曲的极端案例,是最尖锐的人性和人心的矛盾,是灵与rou的剧烈冲突。 正是由于人性与人心的冲突,每个人都既是天使,也是魔鬼;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在阳光下是天使,在阴暗中是魔鬼;在人性中善的一面和道德约束占上风时是天使,在释放出人性中恶的一面时是魔鬼。所以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都是不存在的,如同一则短信所说,职场上的人就象是猴子爬树,向下看都是笑脸,向上看都是屁股。其实不管别人是从上往下看你,还是从下往上看你,你都是同一个人,只不过别人从不同角度看,感觉就截然相反。 人心是善变的,从天使变成魔鬼,往往就在一瞬间。在凡人中有不少例子,比如白袍少女小叶子,最初很多道友对其印象不错,甚至有人期望她成为灵界的女主。然而就在韩立帮她对付了陇东,抢回真灵之血之后,小叶子开始对韩立“警惕万分”,并且打算动手拿下韩立,只是因叶楚传音给她,认为把握不大,才没有这么做。看到这里,一些善良的道友们觉得上当受骗了,很受刺激,对小叶子破口大骂,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人心一直都是这样反复无常的,从未改变,不是生活欺骗了你,是你自己看错了这个世界。对此,老子形容说:〖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情感枷锁 影响人心的第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情感是人类的本能,是天性,婴儿一出生,就懂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说明情感是天生的。 情感并不是人类的专利,有些动物,也有大脑,也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大猩猩。当然,动物的情感是极其朴素的,它们只懂得表达一些非常原始的情感。它们之间个体的一些亲密接触,更多的是出于本能,而不是情感,比如母兽照顾幼兽,完全是出于本能,并非亲情,这种出于本能的行为,到幼兽一成年就停止了,双方从此互不相识;公猪和母猪交配,是因为发情,不是因为爱情,完全是出于本能的行为,所以一完事,双方就各走一边,再无瓜葛,这有点象男人嫖妓,纯粹是为了满足本能的需要,不是因为情感的需求。 与动物相比,人类的情感要丰富、复杂得多:爱、恨、喜欢、讨厌、嫉妒、羡慕、感动、腻味、亲切、疏远、崇敬、鄙视、高兴、忧伤……,你根本说不清人类的情感到底有多少。正是因为有了情感,人们的生活从黑白变成了彩色,从此多姿多彩。无数的爱情、亲情、友情故事,充斥于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挑动着我们的神经,经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情感带给人们欢乐,带给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也带给人们烦恼,甚至可以说,过度的情感,给人们带上了枷锁。 中国人喜欢讲人情,喜欢有人情味。亲戚、朋友、熟人,相互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扶持,互相照顾,其乐融融。这样不是很好吗?是的,这样很好,但应讲究一个度,过了就不好了。我们的人情社会,就讲人情讲得有点过头了,出现了“社会情感依赖症”。去政府机关办事时,你首先会考虑去找熟人,找朋友,这样才好办事,否则你心里就会没底;住院做手术时,你首先会去找熟悉的医生,即使找不到,也会想去给执刀的医生送送礼,混个脸熟,这样才能安心。 据说西方的人比较没有人情味,但人家反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职责,而不是人情。你不必担心和办事人员不熟就不好办事,不必担心和医生不熟就不给你认真做手术,没有了太多的人情,一切反而变得更加简单,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情感不是越多越好。 同样的规则,在西方很好用,引进国内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太讲人情,在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避开规则,照顾人情,这样久而久之,规则就会没人尊重,无人遵守,形同虚设了。尤其是在人情弥漫到整个社会,浸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形成一张张的关系网时,规则就更加难以发挥作用,此时真正起作用的,是一个个基于人情之上的潜规则。 俗话说:人情大于债,对于社会来说,情感不是越多越好,对于个人也是如此,多情的人,很容易戴上“情感枷锁”。比如韩立,在和南宫发生关系,心里埋下这份感情之后,就排斥了其它的感情,这是相当明智的。后来一不小心没有管住自己的第三条腿,和紫灵搞上了,这是一个危机,因为紫灵和南宫,都是相当有主见的人,带回去两人还不得闹翻天?还好紫灵很聪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自行飘然远去,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有**思维的道友会想,想办法让她们和睦相处,不就可以左拥右抱,尽享鱼水之欢了吗?老兄,不是每个女人都那么花痴,只要能和爱人在一起就无怨无悔,不管和多少人雨露分沾都一点不在乎的。有些牛人能做到三妻四妾还相安无事,分两种情况,一是此人很强势,有足够的威慑力,他的女人们只能在暗处较劲,不敢在明里生事,但他和女人之间其实更多是为了占有,而不是爱,因为他并不是太在乎她们的感受;二是此人八面玲珑,能让他的女人们关系融洽,但这必然会耗费他大量的时间精力。以上两种情况韩立都不可能做到,所以他根本没有多情的条件。 在现实中我们知道,人情债不是那么好欠的,感情越丰富,身上背负的情感包袱越重的人,就越会束手束脚。更何况情绪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爱之深,恨之切,往往爱得越深,一旦发现自己的爱被对方辜负了,就会转变得越快,恨得越深;喜欢得越多,一旦发现其中被掩盖的败絮时,就会越厌恶;羡慕得越多,一旦和自己的状况对比,就会越嫉妒;被感动的次数越多,就会越麻木,对于刻意的煸情会越来越没感觉,越来越腻味;越让你崇敬的人,一旦知道了对方隐藏的底细,你就会越鄙视;越是高兴的事,一旦发现白高兴一场,你就会越难过,因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不要让情感泛滥到你自己不能承受的地步,那样它就会成为你的枷锁;不要自作多情,那样你会在感觉良好中出尽洋相;不要感情用事,那样只会断送你自己。 4、欲望陷井 影响人心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欲望。欲望也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人生来就会有一些朴素的欲望,这是先天的,比如饿了就会想吃的,这不用人教,刚出生的婴儿都懂。 有些欲望跟情感有关。比如你爱慕一个女性,就会有拥有对方的欲望,爱情和占有欲是很难分清的;你疼爱自己的孩子,就会想让他过得好,会有望子成龙的欲望;你羡慕别人的富有,就会有拼命赚钱的欲望;你很讨厌某个人,就会有踢他一脚的欲望;甚至在你对某个人的仇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你会有想要杀了他的欲望…… 动物的欲望都很简单,一般只跟两个方面有关:生存和种族繁衍,比如狮子,吃饱了就好了,不会因为闲得无聊去狩猎。而人类的欲望却稀奇古怪、五花八门,早已超出了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基本需求。人类光吃饱还不行,还得吃好,吃出品味,吃出花样;仅仅是穿暖了还不够,还得穿出时尚;zuoai不再是为了种族繁衍,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所以为了玩得尽性,还搞出3P、制服诱惑等等多种花样;物质生活丰富了,还要欣赏歌舞表演、看电影电视、旅游,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生活不成问题了,还不能满足,想要出名、掌权、实现自我价值、流芳百世、让万人景仰…… 欲望是人类多数行为的出发点。我们之所以会去做事,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欲望,比如努力工作是为了满足升职的欲望;辛苦赚钱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上的欲望;奋力打拼是为了满足出人头地的欲望…… 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正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人们才会去努力奋斗,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望往往又是陷井。捕鼠器用食物来引诱老鼠;驯养师以喂小鱼来引诱海豚完成动作,这些都是利用了欲望的诱惑。 不要笑话动物没有智力,被人类玩得团团转,其实在诱惑面前,人类同样也会利令智昏,脑子进水。比如韩立在进坠魔谷之前曾说,这么多人进去,不可能所有人都在找到宝物之后,没有出来的机会,多半是因为贫心不足,想多试试运气,结果把自己葬送在里面了。还有南陇侯和鲁姓老者,虽然在寻宝之旅中发现了诸多的疑点,却禁不住诱惑,没能停下脚步,傻傻地自己敲着阎王殿的门拼命想挤进去,送给古魔当点心。 远离欲望陷井才是安全的。老子说:过于热衷名利,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过于贪敛财富,必定会死得很难看。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见危险。〖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然而人心苦不知足,欲壑难填,人类什么时候满足过?就如同歌中所唱: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 5、观念桎梏 影响人心的第三个因素是观念。和情感、欲望不同的是,观念不是人的天性,不是本能,在刚出生的时候,人的脑子里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观念是后天形成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环境,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尝试认识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接受学校、父母、社会的教育,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观念,最后综合在一起,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可能某个父亲认为世界很美好,他的儿子却觉得很糟糕,因为个人观念是不能遗传的。但某些接受程度较为广泛的个人观念,会积累、沉淀下来,变成群体观念、社会观念,甚至成为某种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观念通过言传身教,可以传播得很广很远,可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还有些观念,以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在书籍、文艺作品、生活用品中,可以流传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久。 文化传薪火,正是基于这种传承,我们能够分享先辈们总结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技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和面对这个世界,因为它太大了,太复杂了,以一个人、一代人的思维能力,连摸到它的一点边都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积累。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知识技能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思想观念积累的历史,有了这些观念的传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借用前人的视角,嫁接前人的理念,来作出判断,不必费力地全都靠自已感受、思考,来得出结论。 观念的传承绵绵不绝、影响深远。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的许多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国人,比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大器晚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治大国若烹小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封建帝制已经消亡了上百年,封建观念至今仍阴魂不散,深入国人的骨髓,打天下坐江山的官本位思想直到现在还大有市场。 这种传承和嫁接有时候会走向一个极端: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人渐渐地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借用前人的观念成了一种习惯,言必引经据典,动不动就这个古人曾经这么讲,那个权威曾经那样说,似乎先贤们没有说过的话,就值得怀疑,依据不足,缺乏可信度。
其实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时代背景。离开了这一时代背景,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就有可能过时。但我们在传承某一观念时,因为时移世易,往往无法一目了然地知道其产生的背景,所以很难分辨哪些观念已经过时,哪些仍然适用。 在传承前人的观念时,我们不仅接收到他的经验,也接收了他的谬误,所以要批判地吸收。但这很难做到,因为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看某方面的书多了,和某类人群接触多了,思想就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这是防不胜防的。所以你千万不要得罪领导身边的人,比如他的老婆、秘书、司机什么的,因为枕头风之类的很厉害,不知不觉就把你在领导心中的印象吹黑了。 从全面的、运动的角度来看,任何观念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永远正确的。所以不要相信世界上存在“真理”、“天理”,因为任何“理”都是人为的观念,都不会是绝对正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点,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对于你来说有理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可能就一点道理都没有,所以在民间发生纠纷时,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也扯不清谁对谁错;孤立地看有理的,系统地看就可能只是一个笑话;短期看有理的,从长远看可能就完全站不住脚。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在现实中,如果迷信前人的观念、群体的观念、社会的观念,没有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怀疑,你就会形成思维定式,观念就会成为你精神上的桎梏。 6、赤子之心 情感、欲望、观念,三者交织在一起,生成一颗颗复杂深沉、变化莫测的人心。 其实人类本能的情感和欲望,是单纯而朴素的。我们看到,在一些与世隔绝的地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刀耕火种的简单生活,然而一旦这里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来往的人流带来了复杂的思想观念,人们就会很快地被同化,想法越来越多,人心越来越浮躁,再也看不到原来的纯朴。所以观念是情感和欲望变得复杂的罪魁祸首,是分化人心的催化剂。 有些观念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的观念,让国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争着抢着要多生孩子,使这块越来越贫瘠的土地上,挤满了十四亿嗷嗷待哺的人口;“以小脚为美”的观念,让无数妇女饱受摧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压抑了不知多少对相互爱慕者的人性,比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和俞秀莲;当社会的价值观念只剩下“金钱”这个单一标准,“成功人士”等同于“有钱人士”时,发生毒奶粉、激素门等事件就理所当然了。 有人认为:掌握了正确的观念,就能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所向披靡,所以有一句话叫做“仁者无敌”。其实事实恰恰刚好相反,在现实中比较容易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重感情、讲仁义的人,反而是那些不受情感束缚,不受观念制约的人。 如同《厚黑学》中所说的那样,皮厚心黑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心黑的人,不受感情的束缚,你拿捏不住他的软胁,他却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付你;皮厚的人,不受观念的制约,无耻者无畏,做事不会束手束脚,下黑手打闷棍样样在行,只管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只要有强烈的欲望支撑,就很容易成功,很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观念往往会被用作束缚人、制约人的一种工具,“以德服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观念不是对付任何人都管用的,碰到不理睬这一套的人,“以德服人”就是个笑话。比如孔子曾经把他的理念拿去各国推销,却没有什么市场,因为战国时期是弱rou强食,拳头说话的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下讲仁义,就是捆住自己的手脚任人宰割,谁都不是傻瓜。到了汉代,江山大一统了,皇帝希望老百姓乖一点,便于管理,这时候就有推广“仁义礼”的需要的,好比养鸡的农民不喜欢小公鸡好斗,因为打架会掉膘,不长rou,所以农村专门有阉鸡这一行业。儒家的那一套,正适合用作对民众进行思想阉割的利器,所以大受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仁义道德”、“封建礼法”逐渐成了人们头上的紧箍咒,禁锢着国人的精神。树立道德楷模是朝庭的惯用手法,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圣人,挂上墙上,同时按照他们的标准,寻找现实中一些比较符合要求的人,加以美化,包装成先进典型,号召民众向圣人学习,向模范看齐,以此引导社会风气向他们所期望的方向转变。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树立道德标杆的行为,助长了社会的虚伪风气,因为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你要把他塑造成完人,就必须掩盖他身上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社会有好的方面,也有丑陋之处,你要给统治者歌功颂德,宣扬歌舞升平,就必须给现实涂脂抹粉,自动过滤掉其中的丑恶现象。 楷模过于高大完美,民众就开始虚伪了。为了迎合上头的喜好,博取社会大众的喝彩,大家都把自己装扮成正人君子,在台上戴着面具唱高调,在台下摘下面具说真话;在人前按标准格式讲套话,在背后小圈子里说实话;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就虚伪成风,人人都是演员,个个都在演戏。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泡久了,就象吃多了大肥rou一样让人腻味。所以在看到忘语构筑的“不分正魔,只问本心”的凡人世界时,很多人会眼前一亮,倍感震撼。如果说在现实中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脸上涂满脂粉的虚假世界,那么忘语笔下的凡人,就是一个洗净沿华、素面朝天的真实世界,这里的人们,活得自然,活得真实,他们只有最朴素的情感,最本能的欲望,没有任何人为的世俗观念。凡人这本书所描绘的,是一个原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遵守丛林法则的世界,里头没有励志,没有煸情,没有仁义,没有礼法,没有**,只有最真实、最纯朴的人性,没有污七八糟的人心。所以你在里面看不到有人胸怀远大理想,试图拯救天下苍生,造福黎民百姓;看不到有人情感泛滥,想要抚慰世界上所有女子寂寞的心灵;看不到大义凛然的仁人志士;看不到道貌岸然的卫道士;看不到复杂的心理描写;看不到催人泪下的真情告白和感人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猪角韩立,是一个不受情感束缚,不受观念制约,不受欲望诱惑的苦修士,修仙是他的本能,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这种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一个无情无义、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人,和动物没什么两样。但按照老子的观点,他却是一个最纯粹的人,〖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最有德之人,因为他有一颗没有受到情感、欲望、观念污染的“赤子之心”,象婴儿一样纯洁无瑕。〖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凡人看了两年,贫道最大的收获是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心。因为有洗净铅华的凡人世界来对照,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现实世界脸上的脂粉;有素面朝天的韩立来衬托,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人心。 不难看出,戴着情感枷锁的人,很难欣赏韩立的“赤子之心”;深受观念桎梧的人,很难认同韩立的“赤子之心”,所以心怀纠结的道友不在少数,书评区的质疑贴子也从未间断,贫道对此已懒得多费口舌解释,只能遗憾地说:真可惜,我不懂你的爱,你不懂我的美。 。。。。。。 收集整理人:meimei拖着洋娃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