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皆相宜,最是唯美少年时-审美观
发帖人: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发帖时间:2009-7-1 诸位道友,贫道今日所要说的审美观,并非形而上学的广义审美观,这里所指的美,是狭义的,特指美人,也就是对美人的基本立场、角度、观点和看法。虽然从本质上讲,二者其实也是一致的,只是道法三千,贫道只取一瓢述之。 近观《凡人》,诸多美女接踵而至,纷纷登场,渐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是点缀也罢,簇拥也罢,**也罢,**也罢,贫道在此不想多论,只是借此机会,谈一谈贫道对《凡人》审美观的一点看法,供诸位一阅,勿笑贫道浅薄。 禅宗有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它所描述的是佛教修行的三重境界,讲的是如何堪破色相,识得虚妄;又如何堪破虚妄,见得真如之法门,而这其中的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斩除执念,但又不可为破而破,为斩而斩,执迷而不自知,再入执念之轮回,不能自拔。 观世间沉浮,人生百态,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醉于山水之间者;也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迷失于虚妄者;但却少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见得真如,识得自在者,正是:天道渺渺岂关我,我本天道一尘埃。若是只知观天道,怎得归于天道中? 论此三境界,并非妄劝诸位入得佛门,见得真如。佛曰:众生皆苦,何以解脱?此乃苦极众生解脱之法门耳。诸位若无大苦难、大悲愤,自也无须强求,反倒失了真我。要知此中一点真意,强求不得,若是强求,反添烦恼;若是不求,反倒证了真我之意。与佛有缘之人,机缘到了,自是花开见佛,拈花而笑,自然识得,不用多说。 在贫道看来,此三境界,既有高下之分,又无长短之论。人生百味,欢聚离苦,痴妄嗔明,共同演绎着光怪陆离,奇异多变的人生,因此而精彩,因此而入味,又岂是能妄议的,大道三千,各有缘法,佛门广大,普渡众生,但更有不渡者为大善。 《人间词话》王国维有诗词三境界之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亦是深得其中三味。境界有高下,品者无长短,各有缘法,各有味道,取其一而足矣。无论何种境界,书到极处,都乃惊天地,泣鬼神之神来之笔,令人沉醉而不能自拔。当然,境界高低之用,不在于品者,而在于作者也,观之入微,察之动色,概览天地,胸有山河,高屋建瓴,挥斥方遒,势如破竹,一蹴而就,非大境界者不能为之。 贫道自小迷于武侠,犹以金庸为甚,观书中人物,大多脱离了作者的主观臆想,皆是入得其武侠世界,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众生平等,苦乐随缘,皆不得脱,不以美而长存,不以恶而消亡,无善无恶,无美无丑,若脱苦难,可入我门。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众生既入得来,自不免要炼上一遭了,以识苦乐,方解人生真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此,又方可识得大道无情,不以人畜论之,若识得此,则几于道矣。以上诸般,皆因一“道”耳。以至于,金庸亦常概叹,此亦非我本意,却是因书中人物境遇,不得不为耳。我爱小昭,却因小昭由侍而爱而离而美。我恨马夫人,却因马夫人由私而死而惨而思。我爱小龙女,却因小龙女由纯而伤而傻而奈何。我恨李莫愁,却因李莫愁由恨而毒而焚而怜。如此诸多,不一例举。无我无相,无为而几于道,由此作书,是为“道”书,众生安能不迷?至真、至善,至美,欲褒其善,欲描其美,先道其真。如此,善恶自分,恩怨自明,人生无奈,苦乐皆叹,方是大家所为。 言归正传,诸位莫笑贫道唠叨。 《凡人》书到现在,出场美女亦自不少,有南宫的大家闺秀之美,也有梅凝的小家碧玉之美;有董璇儿的“妩媚动人,调戏风月”的放荡之美,也有乐上师的“俨然高洁,不可亵渎”的圣洁之美;有元瑶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之美,亦有紫灵“颠倒众生,祸国殃民”的权媚之美;有小狐的多疑的猜忌之美,也有俞趋俞近的鬼脸之美;有韩立小妹的天真可爱之美,也有南宫婆婆的少女莞尔之美;有多位仙子识得大体之美,有为父献身的至孝之美,有为友万死的至性之美,有脱难求庇的柔弱之美,有苟且偷生的无奈之美……等等,不一而足,贫道偷个懒,诸位自有心中之美。总之,忘语是风情万种皆相宜,最是唯美少年时。最是难温少年时的初恋,少年时的美人,少年时的懵懂与憧景。忘语在此是穷极唯美之能事,列有美人一百单八将,一一点将,一一描来,端地是美不胜收,各有春色,美到初纯之时更是恋上心头。
在此,忘语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姿,书中美人,各有姿态,妙趣无方,竟似要道尽天下美人之美,写尽天下美人之趣。真乃痴人也。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耳。 如此良辰美景,难怪诸位道友常与之共度春宵了。 也许多年以后,忘语久经考验,千锤百炼,阅历火候已足,功力大显,俨然大家风范,但那时却又再也难以看到如此唯美的《凡人》了。 曾记否?风情万种总相宜,最是唯美少年时。 。。。。。。。。 整理人:又黄又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