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战争的区别
第四百七十三章战争的区别 不可否认的是,华夏自两次现代战争之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从早期万朝来贺的大帝国,变成了一个险些被殖民统治的落后国家。 这种国际地位不只是对西方有印象,就连自古以来受到华夏文明熏陶的东亚其他国家,以东瀛高丽等国家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甚至不如越南等国。 有一段时间,提起华夏所有人都会嗤之以鼻,一副贬低的姿态,华夏的地位从礼仪之邦变成了落后和封建的代表。 这种刻板印象影响力几代人,很多国家的教科书中介绍华夏,都是这种落后的形象。 在和平时时代,信息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中,什么东西能够迅速的引起大范围的关注,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流行文化,以电影和流行乐为主的软文化输出,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着‘高人一等’的先进姿态,有时候并非是因为科技或者军事的发达,而是这种软文化的输出。 好莱坞从上个世纪就在电影中,为美帝塑造了高度发达,科技繁荣的形象,以及先进的思想,从全人类的儿童开始塑造这种形象,可以说算是根深地步了。 你让一个青少年说出美帝有什么先进科技他未必能说的出来,但是你问他知不知道迈克尔杰克逊是谁,他一定知道,就算不了解,也会对这个名字耳熟,这就是传播学中的一个传播效应带来的结果。 而且这种结果对于世界上目前百分之70的人来说,可能永远不会亲自去美帝看看,那些从电影,音乐以及别人口中说的美帝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无从考证,也就变成了一个变相的‘事实’。 在这种单向传播中,很容易行成一种叫做‘沉默螺旋’的效应。 沉默螺旋理论,有些相似的是三人成虎,但是解释的更加透彻。 它的提出者诺尔纽曼认为,当人长久处在媒体讯息之下,久而久之自然会具备一种准统计官能,也就是感知外在氛围的能力,能够察觉媒体所呈现的主流意见,并且这些意见会转化为个人对于社会主要价值的认知。 不过前提是,阅听人必须处在长时间的媒体渗透,也就是媒体讯息的暴露下,才会影响到态度层次,进而改变行为。 西方奠定的现代流行文化和传媒方式已经快一个世纪了,可以说基本上全面渗透到了各个层次中。 在这种深度渗透中,人们只能直接观察整个公众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媒体就在决定什么是社会主流意见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主流意见在媒体上占据了与其相称的比例,持少数意见的人表达自己观点的可能性逐渐降低。相反地,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的立场正在为公众所接受,他就会变得更加勇于表达自己。 它的逻辑就是利用了人类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当发现自己的意见并非主流意见的时候,产生的一种被孤立感,因为人类本性中害怕被孤立,所以往往会压制自己本有的意见,从而不表达意见。 而这种不表达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类丧失独立评判事物的能力,或者沉默,或者附和。 而这种沉默造成了另一方主流意见的增势,而且这种优势会越来越强大,让更多的人沉默,如此新欢,就成为了一个螺旋式的过程。 这种心理会直接造成的就是,沉默造成的就是没有更多的声音能够引发人类的思考,当一个问题没有其他意见的时候,这个意见多数来说就算是‘定论’了,而对于‘定论’,人类往往则不会再深入探究。 如果是正确的‘定论’,那么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错误的‘定论’,那么就会酿成悲剧。 华夏的国际地位,已经经历过很多年的‘沉默螺旋’了。 而在这螺旋中,很多华夏人也久而久之的被动接受了外界给予的‘标签’,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这种自卑感会让本民族的人,都对民族产生不认同感。 而王耀想要打破这种沉默的螺旋,他需要让全世界开始真正的正式华夏文明,真正的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而不是一味的因为主流媒体的评价而对华夏产生刻板印象。 至少不会有华夏人出国时,不会被白人问为什么没有大辫子,也不会穿着汉服走在龙国大街上,不会有人把它当成和服或者汉服。 比外人不了解自己更可怕的是,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但是造成这种原因的,就是自卑感导致的排斥自己。 人类天性中的自卑感一旦被激发,那么比仇人更加仇视自己的,一定是自己本身。 但是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却只能从外界入手。 利用沉默螺旋的理论,来打破这种沉默螺旋。 比如高丽这个国家,百般利用外界来刺激民族自尊心,虽然经常出乌龙,但是从效果上来讲,确实是有效的。 不过区别在于,高丽的文化基础薄弱,甚至没有自己的文化历史,而华夏的文明和历史,足以撼动整个现代文明。 现代科学和文化所带来的繁荣是真实的没错,但是毕竟也才百年时间在,在华夏文明面前应该只是一个小孩子。 黑格尔说华夏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这里面的历史是哲学上的历史,哲学上的历史指代的是人性进化,从自然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进步历史。 黑格尔认为科学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入到理性认知的历史性进步,而华夏这个神奇的国家,将近五千年的发展中除了王朝更替之外,没有这种历史变化,也是十分恐怖的。 这种恐怖是指,民族的稳定性。 历史上所有的大进步,都是战争逼迫带来的,或者说是被逼无奈,生存驱动着进步。 而华夏这个稳定的民族,基本上没有经历过这种‘被逼无奈’。 即便是五胡乱华那么混乱的时期,也没有造成后面太大的认知转变,这就是因为华夏文明中强大的文化造就的稳定性。
而这种稳定性,不能说是一种正确的文明进化方式,但是至少不是错误的。 黑格尔认为,像华夏这种稳定性的国家,属于自然认知进化中的国家是‘不自由’的,他认为在古代的华夏,只有皇帝一个人是‘自由’的。 这句话本身就暴露了黑格尔对古代的华夏一无所知。 所以罗素才会嘲讽黑格尔,除了华夏这个名字,黑格尔对华夏一无所知。 只要是稍微了解华夏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皇权历史上,作为皇权的代言人皇帝才是最不自由的那个人,他所有人的想法都会受制于其他权利,比如秦汉时期的‘相权’或者‘门阀权’,后来隋唐开放科举开放后渐渐成型的‘士大夫权’也是制衡皇权的。 更别说还有儒家思想限制着皇帝的自由。 自由这个理想是目前人类无法达到的高度,因为只要是被欲望驱动的进步,都不是自由的进步,黑格尔的理论中,很多都是与自由相悖的,或者说他对自由的定义是单一的。 但是就是因为有罗素这种反对黑尔格的声音在,整个哲学界才会发展到今天的盛况,因为这些容纳了更多的声音,没有形成沉默的螺旋。 王耀想要打破对于华夏的沉默螺旋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想要表达一种声音,一种属于华夏文明对于‘进化’的声音。 华夏文明中的主要文化体系儒家文化,对于科技是抱有‘鄙夷’态度的,所以在古代职业排位中‘士农工商’,工排在倒数第二。 这是由于儒家文化是‘以人为本’,儒家认为所有的外力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一个人的好坏才能决定其他文化的基础,所以儒家认为,只有把人教育好了,才能借着去发展其他文化,比如科技工艺之类的。 而如果没有做好‘人’,那么科技工艺的发达,未必是一件好事。 壁本无罪,怀璧其罪。 很多史学家认为儒家限制的科技的发展,认为宋朝时期就已经有进入工业化萌芽的条件,这是没错的。 但是这并不是错误的,西方的工业时代最开始给人类带来的人类文明以来,最大,最残酷的战争,这是毋庸置疑的。 华夏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侵略性的国家,这是农耕民族自由自足的客观因素加上高度发达的人文文化带来的民族特性。 从有历史商周以来,所有的战争都是自卫反击战,而版图的扩大也是在这种自卫反击战中,慢慢扩张的,而并非西方那种侵略性的入侵方式。 分辨侵略战争有一个比较好的标准,那就是对文化的态度,欧洲辉煌的希腊时代,文化算是巅峰,之后的罗马帝国也十分强大,但是却迎来了黑暗的中世纪。 欧洲辉煌的文化并没有完整的继承和融合,这就是入侵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