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1906铁血新华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迎敌战略(二)

第八十章 迎敌战略(二)

    张泽华当然也明白19世纪后期以来的西洋各国的军事战略逐渐都倾向于进攻。恩格斯谈起义的时候同样也主张起事之后就立即向周围暂时还处于分散状态的敌军四处攻击。因为防守上的优势在新的时代总是敌不过兵力上平方律一般的消耗战优势的。更别说士气和心理方面的影响。

    不过从内心角度讲,张泽华还是对刚刚完成扩军的队伍,哪怕是新扩充的教导旅本身的官兵也信心有些不足。二连一排的官兵在防御老湘营进攻的时候固然是第一次感觉到了过去体会不到的巨大战场压力和恐惧,可是城关镇的一战又何尝不让人深思?

    谁都希望自己是灵活机动擅出奇兵、进攻的时候分兵合击、防守的时候针对敌军各个击破的名将、就像书里的主角一样。可是城关镇的事情却告诉张泽华:并不是只有自己才会伏击、敌军也会。就算是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军队,也不是没有遭遇过清军的伏击。只不过往往能凭借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优势即便遇到埋伏也能破局罢了。李自成在转战的时候、同样也遇到过不少埋伏,自己也最终死于并不怎么有名的地主武装。

    如果自己率领的是一支战斗力可靠、组织与训练完善的队伍、那当然应该主动迎敌、四面出击。可巡视过队伍也看过很多军内报告的张泽华却并不认为刚刚完成扩充不久的教导旅就有效的完成了对新兵的消化。

    在自己了解的战史上,1931年师长赵冠英当年防守黄安县城的时候,就抵挡了优势之敌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意想不到的飞机才仓皇逃出,很多县城可以防守更长的时间。在队伍并不可靠、还需要临战训练来巩固的时候,张泽华在内心中是倾向于以黄安为防御核心争取一段“修炼时间”的。更重要的判断还在于:自己的队伍并不是像很多刚刚起事不久的农民军那样相比朝廷的主力一样处于绝对劣势,不走不行,不走只能是死路一条。

    张泽华相信:只要通过积极的备战这三千人最终有和原来营主力相去不太远的平均战斗力、那么清军就是调动可以动用的力量来镇压,只要不是甲午战争那么个阵势,自己也一定能够通过防守反击来翻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就是自己最终造反成功也没有什么前途了。因为当面临更强的日本军队有可能的干涉的时候,就是六七个师团也能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不能创造奇迹的军队,实际上就很难在近代改写历史了。

    一直跟随在张泽华身边负责参谋工作的张小石在知识的了解上却比其他几个人更多,虽然张泽华没有名说,但也从将军的态度中看出了大致的意思:“二连一排的伤亡报告我看了。很多官兵都是在野战仓促防御的情况下伤亡于敌人的炮火散弹、甚至还有很多枪伤。如果是在准备好的有被覆完善堑壕防御体系里、大家认为敌人的炮火对于我们早成威胁的能力还有多大?在敌人炮击的时候,我的官兵有效躲避在藏兵洞内,可能就只有那些洋炮发射的榴弹或者独头重散弹般的火力才能造成一些威胁了。如果敌军掘壕作业、相信我们的散弹枪和相应的布置也能给进攻之敌以相应的杀伤。更重要的在于:我们与可能来敌人力量的对比如果到了太过悬殊的地步、突围应该也是有胜算的。黄安县城数百丈的外围,敌军上万兵力执行包围其实也并非密不透风。。。”

    就这样,“最终防御、相机应变”的最后策略就这样大致确定下来。

    当然,这只是面对敌军主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策略、就是张泽华自己也并不愿意单纯的死守、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通过积极的外出作战让对手有对己方主力所在位置的错误判断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开辟一定规模的根据地做为掌握敌军临近动向时的警戒也很重要。

    更不要说,此时的张泽华也觉得自己手头上的匠人、资财、弹药材料等方面的物资准备相对于新一轮的消化需求来说还并不丰富。解决一下临县、建立更大范围内的根据地还是很重要的。

    按照张泽华的印象与到了此时代的初步了解相结合的判断:此时还没有大伤元气的黄安县应该有四十万左右的人口、面积更大麻城县范围内的人口应该有五十万左右。如果再加上临近武汉三镇的黄陂、新城等地一共四个县,则比较巩固的人口控制范围至少在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如果再考虑缴获及短期内的存粮,就算这一带还并不算富裕,维持三万规模左右的常备军也应该足够了。

    此时,一直比较沉默寡言的陈安发言了,问题也很简短:“将军,我们是否在本县及麻城、黄陂、新城几地展开吃大户、分田的活动?也就是将军所说的土地改革?”

    张泽华沉思了片刻回答道:“黄安县的情况还算简单一些,志愿参加常备军队的官兵里家里分田没有什么问题。其他县的情况就要复杂不少。在清军可能的围剿被打垮之前,我们还没有展开分田工作的精力。这些问题,冬闲的时候我们在仔细考虑。当然,以后怎么样是一回事,临县的大户,我们必须凌晨的时候出发展开行动,不能让大多数人跑掉。控制了临县的大户,就算是控制了钱袋子了,也许还有很多可用于战备的工匠本身。”

    这时候,董大勇忽然提议道:“要不要打更远地方的一些大城?襄阳确实有点儿远,还在上游,要耽误不少时间。可是汉口就在我们眼下二百里外啊,还是顺流。从那里一定能获得不少资财。”

    听到这里,张泽华自己也有些犹豫起来。如果在太平天国那个年代,自己是不会有什么犹豫的。可是按此时自己所了解到还有回想起来的情况: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殖民势力的介入进一步加深。汉口附近是有英租借的存在的,外国人在那里的势力也非其它地方可比,这也是张之洞选择在汉口做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