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1937全球速递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章 另一个箱子

第六十七章 另一个箱子

    在小马士基父子跟前刷完脸,约翰又匆匆前往了此次欧洲之行的第三站——瑞士。

    现在家族基金会的产业都处理得差不多了,这么大笔钱,还有一堆珠宝艺术品,搁哪合适呢?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被称作“世界保险箱”的瑞士了。

    约翰选择瑞士,首先是因为安全。这个被夹在德、法、意三国中间的中欧小国,早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就确立了“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在二战期间,这里也算得上是一块难得的“净土”了。

    当然了,瑞士能够保持中立,可不是因为希特勒突然开始尊重国际法了。战前,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也都宣布永久中立了,德国人还不是说揍就揍了。

    瑞士之所以能这么硬气,愣是保持中立到了最后,是有他自己的底气的。

    首先瑞士国内遍布高山,被称为“欧洲屋脊”,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很难发挥威力。

    其次,瑞士人的战斗力也很彪悍的,人家搞的是“武装中立”。虽然人家几百年没打仗了,但一直保持了一支全民皆兵、全民动员的民兵制军队,常备军有43万。

    而且人家瑞士人还舍得花钱,武器装备精良,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瑞士当时修建的各种规格的地下掩体,足够全部常住人口使用。防空措施和居民的对比覆盖度是114%,稳居世界第一。

    最后,瑞士人手里还捏了一张王牌,那就是德国通往意大利的圣哥达和辛晋龙隧道。德国必须通过此隧道才能穿过阿尔卑斯山脉把物资运往意大利。而瑞士在隧道里埋下了大量炸药,一旦德军入侵,瑞士人会立即将它炸毁,切断德意之间的陆路联系。

    1940年,希特勒曾经拟定过一个入侵瑞士的“冷杉计划”。结果德国军队刚开到边境线,瑞士就进行了总动员,组织了85万人的武装力量。

    当时瑞士的总人口也就400来万,几乎全国的男人都参军了,服役年限一度下扩大到了60岁。看到瑞士人一副拼命的架势,希特勒想想实在不划算,只好放弃了入侵计划。

    这么说吧,瑞士就好比是一只刺猬,看到旁边两只猎狗在为争夺一只兔子打架,连忙团起身子,宣布要中立。猎狗们看它rou不多,又扎嘴,就由它去了。你要换成那只兔子试试,它有权宣布中立吗?

    当然了,瑞士的中立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虽然他们确实做到了不参加战争、保证自我国家防御、军火贸易对所有参战国一视同仁、不为参战国提供士兵、不为参战国提供自身领土等国际法上规定的中立国基本义务。

    但后世还是有很多人指责瑞士在战时为德国纳粹输血,是他们掠夺犹太人财产的帮凶。瑞士人自己也承认当时他们“每个星期有六天为德国工作,第七天为了盟军的胜利而祈祷”。“像瑞士一样的中立”甚至后来成为了德语中的一句俗语。

    不过,约翰倒是满理解瑞士人的选择的。毕竟,这个世界还是大国说了算。你一个芝麻粒大的小国家,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保护自家老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哪来那么些多余的“正义感”。

    法国跪了以后,瑞士四面八方都是轴心国的地盘,整个国家都被“包圆”了。你让一个地少人稀,资源匮乏,连粮食自给都很困难的国家怎么办?拒绝与法西斯进行经济合作,就等于取消所有进出口,那瑞士老百姓还不得饿死。

    在90年代末,国际上曾经掀起过一阵声讨瑞士侵吞犹太遇难者财产的风潮。一开始,约翰也觉得瑞士挺不是东西的,一点人道主义都不讲,只顾着发死人财。

    现在回过头来,约翰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欧美等国在借机找瑞士的茬,真实的目标直指瑞士的《银行保密法》。

    约翰之所以选择瑞士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

    说起来,这部深受约翰这些“有钱人”欢迎的《银行保密法》还有希特勒的一份功劳。在30年代初,由于德国纳粹政府强迫德国公民将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全部转入德国国家银行。为了避免这类存款流失事件再次发生,瑞士政府在1934年制定了《银行保密法》。

    该法律规定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在瑞士银行开户存款,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代号或数字来代替真实姓名。开户存款、取款、转账时财产的真正拥有者都可以做到永不露面。银行职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储户秘密,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

    这一点实在太对约翰他们这些人的胃口了,简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隐匿资产、逃避税收的“天堂”。

    而且瑞士对外国人还有额外的税收优惠。首先是外国人在瑞士开户,不需要缴纳利息税。这条基本可以忽略,没有一个跑瑞士存钱的富豪在乎这点“小便宜”。

    关键是第二条优惠,瑞士不对外国人征收遗产税。也就是说,如果约翰把财产都存到瑞士银行,等他的子孙继承的时候,瑞士不会收一分钱的税。至于他们是否要在美国缴税、缴多少,就全凭自觉了。

    要知道,后世的“遗产税”可是高的令人咋舌的。当初韩国那个首富为了规避这个遗产税费了多大工夫,把自己都玩到牢里去了。

    正是因为瑞士的《银行保密法》使得各国银行存款大量流失,税收损失严重,欧美等国才把这几十年前的老账翻出来的。

    他们这么做才不是为了给那些死了四五十年的犹太人讨回公道呢。他们是试图以此为突破口,迫使瑞士银行打破不公开客户信息的传统。一旦在这事上开了口子,以后各国政府就能有理由要求瑞士银行配合他们查约翰这些人的帐了。

    可惜瑞士后来没顶住,他们在2001年公布了首批2.1万个“死账”账户户主的名字。从此以后,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就开始逐步崩溃了。

    2013年9月,瑞士联邦议会在一片争议声中批准了瑞士与美国的一项双边协议,允许美国税务机构向瑞士银行中美国公民账户征收所得税;瑞士还将执行银行信息自动交换,向美国税务机构提供美国公民账户。

    不过,这些都和约翰没啥关系了,他铁定活不到那个时候。他现在要做的,是找一家合适的银行托管这笔财产。

    走在苏黎世市中心的火车站大道上,约翰的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了影片《谍影重重》里的场景。

    影片中,失去记忆的国际间谍杰森·伯恩来到瑞士银行寻找自己身份的线索。在他前往瑞士银行取出保险箱的过程中,专业的保险服务和层层安保措施给瑞士银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约翰现在脚下踩这条街道的可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大道”。虽然大道两侧大多是一些用阿尔卑斯山石建造的建筑,楼层不高也不奢华,看似不过是一些普通的银行、商会、高档时装店和贸易大厦。但是在这条路的地下,却是许多银行的金库,数不胜数的金锭在里面堆成了金山。

    约翰最后选中的不是瑞士联合银行、苏黎世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这些有名的大银行,而是一家非常低调的私人银行——百达银行。这是一家创建于1805年的,专门为客户提供私密性个人银行业务的私人银行。

    一百多年来,虽然百达银行管理的资产在瑞士名列前茅,客户覆盖了几乎所有欧洲最知名、最富有的家族,但他们从来不以银行巨头自居,至今仍保留着古典私人银行的尊贵血统和高尚品质。

    即使是在几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百达银行也仍然坚持“为保证银行和客户间的利益没有冲突,永不涉及投行业务,为保证不受外部股东的压力丧失独立性,永不上市”的原则,被视为私人银行业“蓝血贵族”的典范。

    约翰之所以选择百达银行,也与家族基金会的性质有关。从一开始,老科尼利尔斯创建这个基金会就是为了给家族留一条后路。这笔资产是整个家族的,约翰只不过是个管理者,用不着为寻求增值花太多心思,资产保值,才是他最需要的。

    众所周知,大型银行帮客户进行财富管理靠的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一旦离职或退休,便不再对经营的成果负责了。所以,向他们请教关于恒产恒心、永续经营的课题,无疑有些强人所难。

    而像百达这样古老的私人银行,则有一门独门绝技——祖业管理。因为百达银行的八位合伙人,同样也是来自世袭传承的富豪家族。只有有钱人才能真正理解有钱人的需求。他们更善于提出“稳妥”的资产管理模式,确保客户的家族和企业资产稳定成长,进而顺利地传承到下一代。

    在百达银行的客户接待室里,一个身穿深蓝色西装,看起来像宫廷管家的老银行经理接待了约翰。在填写了一大堆表格后,他拿到了一把钥匙和一个户头代码。除了那些被送到银行保险箱里的艺术品和部分有价证券外,其他的差不多八百万美元资产,约翰都托管给了百达。指令只要一个,在1939年月以前把这笔钱全部兑换成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