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独裁者报告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政变 (下)

第三百九十一章 政变 (下)

    八五八年八具初二,北京。这一天似乎预示着会有什么大事生,昨天傍晚的时候,西城墙那的一颗活了有几百年的老树忽然轰然倒塌,好在没有伤到什么人?

    大家伙都在那悄悄地说,这老树几百年了都好好的,怎么早不倒晚不倒的。偏偏就在这斤,时候到了?不定在那说着什么呢,尤其是在百战军北伐的时候。

    还是在傍晚,十几天不知道从哪出现的野狗。居然全都窜到了街上,“汪汪”的叫着,吓得行人谁都不敢上前。闹腾了好半天,一条野狗忽然倒地而亡删

    完了。完了,这大清的江山不定会出什么大事呢,居然一天之内出了那么多怪异的事情出来

    自从百战军开始北伐以来,京城里就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好消息。不是今天清军吃了一今天大的败仗,就是又丢了几座城池。

    尽管满清朝廷竭尽所能封锁着消息,可天知道这些消息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往往是前线才刚刚生了战斗,转眼之间京师之中就已经知道了。

    现在那些北京的人见面问话,可都不是“您吃了吗您吉祥”而是都在那神秘的说着:“知道吗?前个朝廷又吃败仗了,啧啧,不得了啊。好几斤,大将都使了”

    “您说哪能不知道呢?知道了!哎,这仗打的成什么样子,再这么下去的话,只怕用不了几天百战军就会打到京师来了”

    这些北京普通百姓的对话,每天都一字不漏的传到了马敏中的耳朵里,马敏中对于这的兴趣,似乎远远要比其它任何事情的兴趣更加强烈。

    “指挥,康雪烛回来了。”

    “哦。是吗?”马敏中回到个置上坐了下来,轻声说道:“好快,居然悄无声息的就回到了京师,怎么样,都去了哪些地方?”

    “康雪烛一回来之后,先去了恭亲王那里,然后就进了宫一趟,随后又去了肃顺那里。”

    “真是忙碌,现在京师情况如何?”

    “平静的很,不过职下想也许很快就有暴风雨来了。”

    “是啊。很快就有暴风雨来了。”马敏中微微笑着,请安道员坐了下来:“康雪烛这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这一来只怕京师就不会安生一天了”

    “指挥。我们在肃顺身边的人传来消息,说是肃顺和几个顾命大臣悄悄商议。要用钩戈故事处死西太后,不过目前还是顾忌一些事情,有些为难而已。指挥,我们应该怎么办?”

    钩戈故事是汉武帝杀妃留太子的故事。钩戈夫人是武帝的爱妃,因居住钩戈宫被称作钩戈夫人;因此又传言她美丽异常,降生时手握一枚小玉钩,才把她住的宫殿叫钩戈宫的。武帝宠爱钩戈,晚年欲把她生的爱子弗陵立为太子,又怕主少母壮,母后干预朝政,因此借故杀死,了钩戈夫人。留她的儿子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徐彻。

    “什么也不去做,等!”马敏中请了茶,自己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耐心的等。京师越乱,对咱们就越是有利,闹吧,闹到天翻地覆,闹到腥风血雨。这样也可以让咱们即将到来的大军减少一些攻城的阻碍!”

    八月初二,凌晨。

    官员们有条不紊的从各自的府上出来,坐上轿子,就和往常一样。慢吞吞的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过去。

    副将卡撒木率领着两千士兵,已经在这等待了整整一个晚上,可整个晚上什么事情也都没有生,一直到了黎明时分,一切也还都是静悄悄的。

    卡撒木有些纳闷,中堂大人信誓旦旦地说,康雪烛和他的五百精兵一定会经过这里,可现在都已经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是一静也都没有?

    打了一个哈欠,在这伏击了整整一个晚上可真的有些累了

    “中堂大人,到上朝时间了?”

    肃顺整了一下衣衫,走了出去。

    所有的恩怨,都会在这一天有斤,了结了

    轿子刚刚走了没有毒少远,忽然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之声。

    “大胆。谁敢在这个地方骑马!”肃顺勃然大怒,从轿子里伸出头来:“抓。给我把这胆大包天的人抓起来!”

    几个戈什哈去了没有多久就转了回来:“中堂。抓不了,是洋人,就是前几天进入北京的那行,叫什么乔尼的英国人。”

    “混帐。混帐!”肃顺面色铁青,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些洋夷也实在太猖狂了些。这里是天子脚下,岂容洋夷撒野?来人,今天我要好好地教刮一下这些洋夷!”

    骑在马上过来的的确是英**官乔尼中校,跟在他身后的总有百来洋夷士兵的样子,肃顺铁青着脸走了过去,略拱拱手说道:

    “乔尼中校,难道你不知道这里不可以骑马吗?”

    “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骑马呢?”乔尼好像显得十分不解,耸了一下肩膀:“对不起,我是真的不知道,如果有什么冒犯的话,我希望能够得到界删生公大臣、六部十卿存养心殿前行然后,奕进至殿内,站于御案左侧,以议政王身份接递奏疏,呈予御览,由皇帝和太后共同阅看。恭亲王参与议政,为两宫皇太后提供决策处理意见。

    从这天开始。清政府的最高统治大权,便以这种极为特殊的形式出现,即太后垂帘与亲王议政的联合主政形式出现。

    这是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动政变,推翻八王赞褒制而产生的新体制。

    此前,十月初五日,内阁公布取消肃顺等所定的“棋祥”年号,以“同治”年号代。定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同治”是指两宫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大清天下之意,而非太后与亲王共同治理天下也。

    “棋祥”是赞襄八大臣为新皇帝所拟的年号。当时已铸币、印历,为新君登位祝贺。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另铸“同治通宝”

    皇帝、太后、亲王,都要治理天下,问题就复杂起来。好在当时同治帝年龄尚小。只是个摆设。那“垂帘”与“议政”又是怎样的关

    在皇帝登极大典上,内阁明上谕,公布了统治中枢的主要大事处理程序。第一步。地方大员及军营的折报均先呈两宫太后披览;第二步,交议政王、军机大臣“诈议”后提出意见;第三步,再把议后的文件交太后裁定;第四步,按太后的裁定意见再由军机处拟旨;第五步。再呈请两宫皇太后审正后正式颁。

    其实所谓两宫太后,仍主要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直是个陪衬和摆设。上述程序已经够复杂了,一份文件递来递去,如果出现分歧,出现争论,争来争去可就麻烦了。肃顺集团是太后和恭王联合推翻的,自然得他们联合实行权力统治和权力分割。

    在分割当时的权力时,奕是想多一些得到权力的。但是,他也如同肃顺那样小看了慈禧太后。在推翻肃顺集团之后,她已取得了更大实际的统治和斗争经验,她知道手中无权就要任人宰割?在当初她与肃顺集团拼杀过,最后胜利的是她。但是,没有奕的支持和参加,她绝无成功的可能。所以。她要给恭亲王更多的权力。

    但她更知道。如果以为恭亲王会永久那么拥护她,也是天天真了。以后,会有矛盾产生的,说不上会有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产生。

    所以,在新的政权出现时,她一定要紧紧地抓住最高统治权,要弄明白“垂帘”和“议政”的关系。她对内阁所上谕中那个程序,她要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们一起讨论,一定要讨论出垂帘听政的具体章程来。大家都参加讨论,正好也是让朝中大臣们。都知晓垂帘太后手里有多么大的权力。

    可是关于如何垂帘,王公大臣们查经翻典,绞尽脑汁,商议再三,也找不出其“章程”来。历史上虽有几个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

    贤后临朝。如汉朝的和熹后、晋朝的康献后、宋朝的章献后等等,也只是临朝而矣,并未形成章程和制度。恰恰相反,清朝二百多年祖制,是禁止后宫干政的,更无章程可循了。

    慈禧见垂帘章程难产,便以皇帝名义明内阁两道上谕,点出垂帘听政的要点,让王公大臣们据此要点再议详章。

    其中一道谕旨的主要内容:“联奉两宫皇太后懿旨,见在一切政务,均蒙两宫皇太后躬亲裁决惟缓拟谕旨,仍应作为联意宣示中外,自宜钦遂慈,嗣后议政王、军机大臣缮拟谕旨着仍书联字,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谕旨强调的根本精神是“皇太后躬亲裁决”即一协大权都要掌握于太后手中。这是不容置疑者,不集中体现这一精神。垂帘章程是通不过的。

    根据这一根本精神,王公大臣先后又议了十天。最后总算议妥。以礼亲王世锋领衔奏上。垂帘章程共计十一条,其中心思想确实体现了太后大权独揽的精神。中外一切章疏、官员的升黜大权皆在太后,恭亲王、军机大臣仅有议论之权而已。

    而在这场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恭亲王奕。协助慈禧太后取得了辛百政变的胜利。垂帘听政之始,她对一切政事尚不熟悉,京中党派分歧,她也难以cao纵。

    故此,她把恭亲王引为己助,如左右手。她接连布上谕,给恭王许多官衔。如议政王、家人府令、内务府大臣等,又赏食亲王双俸。

    但是奇怪的是。在这次政变中同样功勋卓著的康雪烛,却还是戴了个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的衔,并没有得到其它任何的赏赐。

    如果说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是这次政变的策划者,那么毫无疑问的康雪烛就是这次政变的执行者?

    但是,康雪烛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东西,就连胜保都得到了赏赐,可是,唯独只有功劳赫赫的康雪烛没有,没有人能读懂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做

    见洋人居然对自己服软了,肃顺心里的气多少也平息了些。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自己也不好过多的得罪洋人

    乔尼却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哦,对了,中堂大人,我的一个朋友很想见到您。但又怕您不肯接见,所以委托我把他带了过来”。

    “哦,是谁?”虽然上朝时间快要到了,肃顺还是好奇地问了一声。

    “中堂大人。是我

    随着这一声声音,一个人从乔尼身后闪了出来。

    “康雪烛!”肃顺顿时大惊失色。

    康雪烛?康雪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康雪烛微微笑着,然后慢慢地拿出了一样东西:“肃顺,接旨!”

    肃顺怔了一下,等看清了康雪烛手里拿的的确是圣旨之后,犹豫了一小会,终究还是跪倒在了地上。

    “传陛下圣导。大行皇帝遗昭:肃顺、载热、端华、景寿等人品行不端着免去一切职务。

    “不可能。不可能!,跪在地上的肃顺一迭声的说着,他怎么也都不肯相信这份圣旨。

    康雪烛阴冷地笑了一下:“中堂大人,难道你以为我还敢伪造遗书吗?好吧。你先谢恩,自己拿去看看罢”。

    肃顺谢了恩。双手哆嗦着接过了圣旨,圣旨上面清晰地盖了玉垒,和先帝两枚印章

    “中堂大人。此必是康雪烛伪造圣旨,想置中堂大人死地,我等拼死护卫中堂。去向陛下申冤!”

    肃顺边上部下一齐大叫,纷纷拔出刀来。

    “大胆,想造反吗?。随着康雪烛的这一声厉吼。那些身边的“洋夷士兵。一齐举起了枪来,虎视眈眈的对准了肃顺部下,乔尼却只当是个没事人一样站在了一边。

    之前康雪烛就已经通过自己拜访了英法公使。转达了北京即将生政变的消息,英法公使看清了北京的形势,认为肃顺集团是一个封闭的、对外人充满敌意的保守分子组成,不如能让奕这般有开放眼光的政治家掌权。

    康雪烛说出了自己的全盘计戈,并且希望借助英法之手,让肃顺这些人丧失戒心,从而一举政变成功。

    英法公使对于康雪烛的计戈大加赞赏,并且当即任命乔尼中校协助,同时还赋予了乔尼中校一项特别的权利,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必要的手段来协助康雪烛尽快平息政变!

    乔尼当然知道所谓“必要的手段。是什么意思。不过在这个时候乔尼还是更加乐意看着康雪烛是如何来应对眼前这些情况的。

    “你们都想造反吗?。康雪烛声音阴冷:

    “我奉圣旨拿贼,反抗者皆杀无赦!凡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

    告诉你们,兵部侍郎胜保已经进京了,难道你们真的想满门抄斩吗?。

    肃顺那些部下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手握京、津军事大权的胜保也站到了太后这一方吗?还有那些“洋夷士兵。”当中虽然有些是康雪烛的部下假扮的。但却真有英国士兵在其中。难道。自己真的要和洋夷血拼?

    肃顺长长叹息一声,知道自己一时不察,中了康雪烛的诡计,乃至大势已去,他颤抖着身子站了起来,哆嗦着朝自己的部下挥了挥手:

    “我和他们去。我和他们去,你们不要枉自送了性命,回去好好等候朝廷落。

    八月初二。“北京政变。爆,在肃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迅成为了阶下囚。谕旨宣示谕令罢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切职条;令其他五人退出军机处,分别治罪。

    几乎就在同一时亥,载垣、端华入宫,见到宫中居然多了不少陌生面孔,不知生了何事,冒失喊道:“太后不应召见外臣!”

    奕见状再宣准备好的谕旨,安布将载垣,端华、肃顺革职拿问,交家人府严行议罪。

    载垣等热门大喊:“我辈未入,诏从何来?“即认为诏旨必由顾命大臣拟定才可以锋印下?

    奕挥手令侍卫拿下。几名侍卫拥上,将载垣等摘下顶戴,推出隆宗门,锁禁于家人府。

    就在政变生的同一天,在奕授意下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太后垂帘听政;带兵大臣胜保请求的奏折也在这天到京;僧格林沁也正式来函告知拥护太后的垂帘和近支王辅政。

    下午,康雪烛将肃顺押到宫中,愤怒的两宫太后立即宣布查抄肃顺在京和在热河的家产。

    经家人府和刑部等官议定,两宫太后批准,谕将肃顺“斩,立决。;勒令载垣、端华自尽;另五大臣也根据轻重分别治罪。

    场夺取最高统治权的宫廷政变,在慈禧与奕、康雪烛等人的联合行动下,完全成功了

    没有过了几天,紫禁城养心殿里举行了“垂帘听政小,仪式。养心殿正中硕大的龙椅上,坐着全身帝服、年仅六龄的小皇帝载淳。新皇帝身后,是一架八扇黄色纱屏,屏后并坐着两位年轻而美丽的慈安和慈禧皇太后。恭亲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