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私家指标
从培养一个cao盘手的角度来看,段暄除了对数字敏感还算的上是一点优势外,其他方面他并没有太多的天赋。对于这一点,林语晨这样看、易先生也这样看,所有认识段暄的人都这样看。然而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忽视段暄的一个特质---非常勤奋。 自从易先生把段暄领进门,教会他如何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段暄就尽一切可能去收集各种公司的财务报表,废寝忘食的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学校有种对付高考的方法叫题海战术,就是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模拟题、全真题,以期待学生在高考试卷中遇到原题,确保能拿高分。这种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果,段暄也是受益者之一。段暄将这种笨办法运用在公司报表分析上,以此在增加自己的经验。从来没有cao盘手这样干过,因为cao盘手通常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不屑用这种笨办法。 “题海战术”并未达段暄设想的效果,然而这种方法却给段暄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成百上千的财务报表在段暄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参照系,也就是说各行各业经营情况,潜移默化在段暄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标准,偏离这个标准的公司财务指标都会立刻引起段暄的警惕,这种警惕类似一种条件反射,随时会被触发。 银溪的高层会议每周有两次,主题是围绕银溪的各种收购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今天的收购项目是国内业务部申报的,收购的标的物是一家国内的手机应用开发运营公司,国内业务部为这个项目足足跟踪了半年时间。 国内业务的负责任卫哲见相关的高层已经到齐了,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目标公司的总体情况,“请各位看看手中的资料,这家该公司共计运营了十几款手机app,总计的活跃用户数约一千一百万,去年公司年的收入达到了一点五个亿,其中广告收入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达到了一个亿……” 说到这里,卫哲微微顿了顿,看了看高层们的反应,尤其是林语晨的态度。见大部分高管都微微点头,卫哲胸有成竹的继续介绍到,“应该说这个公司近两年来的收入情况都很好,我们对公司未来五年的收益都持乐观的预期,因此建议对其进行全额股权的收购!” “这家公司既然情况这么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IPO上市呢?”国际业务部的总经理陶杰,轻轻合上手中的资料,提问说。 “goodquestion!”卫哲称赞了一句,“这家公司原本打算上市,并且也即将进入辅导期,只不过最近半年证监会的IPO卡的很紧,排在他们前面的公司多达一千多家,上市IPO对他们来说至少要等两年!而几个大股东迫切想要套现,我们才有收购的可能……” 听了卫哲的的解释,林语晨心中又冒出一个疑问,“这几个大股东为什么迫切想要套现呢?他们很缺钱吗?” 卫哲微微笑了笑,对这个问题显然是早有准备,“我已经了解过,这几个股东都是GEEK,他们喜欢创造各种各样新鲜的玩意儿,对运营却兴趣不大!他们又在策划一个更大的项目,因此要套现出来投入新项目!” 听了卫哲的解释,林语晨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左右看了看其他高层,示意大家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几个关键问题,卫哲都做了充分和清晰的阐述,大部分高层对这个项目都非常支持,即便个别高层有保留意见,但也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 具体负责与买家打交道的高层发言说,“手机应用公司在当下非常抢手,很多握着钱的互联网公司对收购这类公司的开价都很高,所以我判断这个公司买下来,应该很好出手!” 接着其他高层也纷纷发言,对这个项目表示支持。 “好,既然大家对这个公司的基本面没有问题,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对方开出的收购条件……”林语晨轻车熟路的导入另一个话题。 林语晨话刚说完,段暄小声的说了一句,“我能谈谈我的看法吗?”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聚焦在段暄身上,不少人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笑容。在以往的高层会议上,段暄都是埋着头做记录,从来不吱声说一句话,这次竟然主动跳出来要发表意见,众人脸上挂着嘲笑表情之外,也略微感到一点意外。 林语晨虽然没有嘲笑段暄,但不过也没指望段暄能提出什么高见,但出于尊重,林语晨示意段暄可以发言。 “手机应用公司每活跃用户,每年带来的广告收入通常是2-4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公司如何有一千万的活跃用户,一年的广告收入正常来说是在两千万到四千万,当然略高或者略低于这个范围也是正常情况,但这家公司的广告收入好像有点……”段暄有点胆怯的说,毕竟这种高层会议通常是轮不上他发言的。 林语晨听罢,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卫哲,“你们有这个财务指标吗?” 卫哲想了想,摇了摇头,向林语晨解释说,“没这个指标!我们评价这种公司,通常会用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每活跃用户收益,这收益包括用户付费以及广告收入等,并不会单独考查的每活跃用户广告收入!不知道段暄这个数是哪儿来的?”
言罢,卫哲一脸不屑的看着段暄,等待着段暄继续发言,然后再把他反驳的体无完肤。 林语晨的目光转向段暄,做了一个手势,“再说说,你这个指标是哪儿来的?” “这个指标是我自己设计的!”段暄毫不犹豫的说。 段暄话音刚落,会场发出了一阵嘲笑声。在场很多人都是抱着看段暄出丑的态度,没想到果然是给大家看笑话。 卫哲冷笑了一声,“原来如此!那我希望你以后有点常识,不是随便一个人随便编一个指标,都会纳入我们的评估范围之内!” 林语晨也不禁皱起眉头,段暄的答案的确让她有点失望。 然而段暄却没因为在场人的反应而变得犹豫,反而是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态度说,“指标都是人设计的,都是从无到有的,无论它是否已经进入你的评估范围,只要有价值就应该关注!” “好,我洗耳恭听,你这个指标到底有什么用!”卫哲耸了耸肩膀,对段暄做了一个手势,让他继续讲下去。卫哲的用意并非是要认真听取段暄的意见,而是要找机会把段暄反驳的无话可说。 段暄并非要在这次会议上通过否定卫哲来扬名立万,而是他这一个月来看过了太多公司的财务报表,他条件反射的认为这个公司有问题。 “我分析过国内一线的手机应用运营公司,平均每活跃用户带来的广告收入平均为3.7元,例如数字港、银山数码等都差不多是这个数……”段暄清了清嗓子,开始侃侃而谈。 听到这儿,卫哲冷哼一声,“请问,你划分一线运营公司的标准是什么?” “活跃用户!”段暄毫不犹豫的说,“活跃用户超过五千万,我都划分为一线公司,一千万到五千万为二线公司,一千万一下为三线公司!” 卫哲冷笑着说,“又是一个私家标准!” “不管是不是私家的,只要有用就好!”段暄针锋相对的反驳说。 卫哲挑了挑眉头,冷笑着说,“你继续!”